读《苏菲的世界》有感1200字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1200字

【第1篇】

在很久很久以前(或许是现在、亦或是未来的某一个时空里)有一个女孩,人们叫她“苏菲”(但“上帝”并没有给她一个正常的人生,亦或许在“苏菲”的世界里的“上帝”根本是有意利用她)这时,有一个名叫“席德”的女孩出现了,可奇怪的是“席德”和“苏菲”似乎因为同一天的生日就此被绑在了一起(亦或许并非如此),然后怪事接连不断,一位叫“艾伯特”的男子成了“苏菲”的老师,一位自称“艾伯特上校”的神秘人总是将给自己女儿“席德)的贺卡明信片交给”苏菲“让她转交……

可能在看到这段文字的你已经开始糊涂了,比较这一段反复出现的类似于“是……,亦或许是……”的句子,吧我也弄得晕头转向,而乔斯坦的《苏菲的世界》就像上述所说一样,总能把读者弄得怀疑人生,在这里我不得不赞叹作者的文笔。

可到底是什么,让书中的事变得如此扑朔迷离呢?在我看来那是因为这是一本“书中书”!

所谓“书中书”从字面上来看,应该很好理解,但这样一本书中书读起来却是非常的耐人寻味!

如果把书反着读,一切都解释的清楚了。“席德”的爸爸“艾伯特上校”写了一本哲学书送给他的女儿作为十五岁生日礼物,“苏菲“、”艾伯特“等人都是这本书中的人物。

可是,书中的人物读书由书外的作者决定的,这样会不会太不公平了?“苏菲”想做的一切“艾伯特上校”已经帮她想好了,容不得反抗,这是我们想到的,也是“席德“想到的,因为“席德”只是我们眼里的一个人物,所以严格意义上她也没有“想”只能说是乔斯坦的做法。

但这书中的人物毕竟不是真实的人,我们所谓强加给Ta们了一切,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我们是Ta们的“上帝”。

那既然如此,我们人中会不会也藏着一个“人”呢?如果你快乐,Ta是不是也跟着快乐,如果你生气,那Ta……?

有人总是会说“越想越生气”,如果照人中人这个观点来看,是不是能理解为人生气时带动着内心的小人一起生气,从而导致越来越生气,如果从这样看来,如果我们想要控制细节的情绪,就得先控制内心的那个小人。

如果这个还很好理解,那么如果我们真的和苏菲一样活在一个世界中的世界里,被外面的“人”操控,虽然这很让人难以置信,因为谁都不愿意相信自己生活在一个假的世界。换作我也不会相信,当你眼前所有都是事物都是虚幻的(包括人),那些发生的事都是假的,你该怎么办?(假设建立在我们存在在另一个世界中)。

到那时眼前的一切都是不可信的,因为Ta们只是虚无,所有都将不可信,一切你直观判断的大多不可信,你需要主观面对所有的事物。

其实,即使没有这个假设,这样的现象也是存在的。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判断坏人的方法就非常的直观,如果是阿姨就一定不是坏人,叔叔就不一定了,但事实证明,虽然我没有遇上所谓的坏人,但女的坏人也是真实存在的。

从表面上看,是无法直接判断区分善与恶,而我们也会被层层迷雾遮挡了真相。

我在各大网站搜索过《苏菲的世界》的各种介绍,但每一种都大同小异,在我看来它并不只是一本哲学书,它激醒了人们对人类最基本的判断能力的思考,直击现今社会上最大的问题。

可是非对错,真真假假,又有那个人能真正道的清说的明呢?又有那个人能确保自己每次的判断都是正确的呢?亦或是每次所谓正确的事在若干年后还能是正确的呢?这或许就是其中的道理所在吧。

【第2篇】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如果我面对你直截了当地问出这两个问题,你一定会觉得特别好笑。殊不知,这两个看似简单答案也呼之欲出的问题,其背后所隐含的哲学思考,非常经典。这两个问题,正是《苏菲的世界》这本书里的哲学家最开始提出的两个问题,作为上世纪末西方社会公认的最优秀的哲学通俗读物之一,《苏菲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讲述了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故事,以此深入浅出地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

故事发生在挪威,14岁的少女苏菲不断接收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由此她展开了一场荒诞与匪夷所思的哲学冒险。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导下,苏菲学习欧洲哲学,开始思索各种哲学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

这本书的情节严肃而温馨,没有大起大落的转折,它按照有关欧洲哲学的历史与文化而展开,平淡,虽悬念重生却波澜不惊。

哲学,在大众的眼里向来是艰深而晦涩的。《苏菲的世界》这本西方青少年的哲学启蒙书则用浅显易懂的文字告诉了我们欧洲哲学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欧洲哲学史,说穿了就是一部贯穿着欧洲历史与文化的思想史。在神秘导师艾伯特的指导下,苏菲从哲学的摇篮古希腊出发,到雅典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三人,对整个欧洲所燃起的千年智慧之火有了初步的了解。从神权统治的中世纪,再到人性复苏的文学复兴时期,苏菲领略了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古登堡的印刷机等等这些人类智慧结晶的风采。还有近代的黑格尔三段式的辩证法,基督徒康德革命性的人本主义,二十世纪无神论者萨特以人为中心的存在主义以及马克思对人类的终极理想……苏菲的思考所到之处,处处凝结着人类文明的精华,弥漫着哲学的气息。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我也化身“苏菲”,与她一起经历了这场美妙的西方哲学“观光之旅”。这部作品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西方的文明发展史,他们对于世界,对于自身的认识与思考,哲学与智慧的关系,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哲学中最好的思考方式莫过于提出问题并用理性去寻求解答。随着小说人物在书中不停地遇见谜团,解开谜团,我对这源远流长的西方哲学史的认识也更加完整、系统与深刻。

智慧是哲学的本质,而人生才是哲学的外在意义。《苏菲的世界》里更注重的是人生观的建立。它将非一般人能理解的高深理论描绘得形象生动,以故事情节去推动,去带领我们走进苏菲的世界,亦走近智慧的世界,哲学的世界,梦的世界,它能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意义的终极思考: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在读这本书以前,我并不会真正地去思考这个问题,因为每个人都习惯了“我就是我”的想法,但在书中我却领悟到了“我思故我在”的哲学思想,也许我们只是存在于这个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而已。哲学问题其实并没有标准答案,它的魅力在于整个思考和总结的过程,价值来源于智慧所得。我于此的感悟是:我们应该好好看看这个世界,不要觉得凡事都理所当然,这个世界什么东西都有它的根源,我们应该去积极发掘和探究。

《苏菲的世界》与其说是在看一篇西方哲学史,倒不如说是在欣赏一部人类文明通史的的现实演义,用心去思考,你定有所获。

(0)
上一篇 2022年4月26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2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