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保护大熊猫(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大熊猫句子)

文章目录

  • 20年用脚的艰苦测量
  • 找到了一种新武器。
  • 只是开始。

人类文明高度发达,应该和压榨自然不矛盾空,科技可能是一个支点。

文|施然

黎明前,成都大熊猫国家公园的护林员易已经习惯性地上路了。一身花花绿绿的僧衣——一条山虫蛇,就算天气再热,他连袖扣都解不开;一个大背包,里面装着物资、探测工具和GPS定位——从背后看,他像一个孤独的问号,消失在竹林潮湿的晨雾中。

往返40公里,他需要在日落前赶回来。

这条路线已经背熟了。在过去的几年里,在山上巡逻,监测环境是否异常,收集动物和植物标本已经填满了安冉的日常生活。在野外,茂密的森林遮挡了信号,他经常一整天都和外界失去联系。

离他只有20公里,成都的烟花似乎永远在沸腾。大熊猫是最好的天然名片。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游客被吸引去看这个古老物种的传奇:一个曾经处于食物链顶端的旗舰物种,是如何在百年间灭绝并奇迹般存活下来的?

一周前,大熊猫国家公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正式成立。根据国家林草局今年3月的数字,目前中国人工繁育大熊猫数量已达600只,野生大熊猫数量从上世纪80年代的1114只增加到1864只。大熊猫的威胁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实现了野生大熊猫成功融入野生种群。

这意味着保护大熊猫的旅程正在书写新的故事线。

安然知道,无论他是自己,是游客,还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普通人,他都是作家,都是剧情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比他想象的要近得多。

20年用脚的艰苦测量

以邛崃山和大相岭为中心的四川大熊猫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境内有小熊猫、雪豹、云豹等濒危物种。

大熊猫作为该地区的旗舰物种,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它们对栖息地的环境要求非常高。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是保护它们的栖息地。

过去不仅缺乏先进的监控和防护技术,而且陡峭崎岖的山路甚至无法使用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对于守护者来说,森林就像孤岛,与外界隔绝。

接近2万平方公里的保护区只能用脚步丈量。

中国科学院院士、保护生物学家魏院士告诉记者,1984年,他开始研究大熊猫时,常年翻山越岭,住山洞、树洞、帐篷,一待就是七八个月。\”一个卡尺,一个卷尺,最多一个望远镜和一个照相机是奢侈的研究工具.\”

国家林业局大熊猫咨询专家组成员冉江洪研究大熊猫已有20多年。他说,这几年技术确实进步很快。1999年到2001年,GPS技术问世,可以精确定位熊猫的栖息地,有了新的模式。2011年以后,你就不用带着指南针满山跑了。地形图、导航技术、定位技术和红外摄像技术的广泛应用,包括记录形式都可以电子化,促进了整个研究的深入。

然而,真正的问题并没有解决。“进入山区后,交流还是靠喊话,和20年前没太大区别。”

更让冉江洪担心的是,近年来,随着生态保护效果的显现和森林的逐渐恢复,科研难度也大大增加。他带学生去野外进行科学研究。“走不了几百米,学生就不行了。”

冉江洪记得2000年第三次熊猫调查的时候,有护林员和区道,学者可以去很远的地方。十年后,在退耕还林、植树造林还没有长得很好的时候,人还能走路;然而二十年过去了,科研人员上山已经很难了。“因为没有信号,有的人走着走着就掉队了,有的人走着就不回来了。”

森林恢复得越好,巡逻就越难。原始森林里没有路,只能人工维护监控。生态学家和护林员用脚丈量了数万平方公里的广袤森林,走过大熊猫经过的山谷和溪谷,架设红外摄像机,定期更换数据卡和电池。

“如果有信号,能实现实时视频传输就好了。”齐安冉向记者感慨。

找到了一种新武器。

都说这几年科技突飞猛进,很多技术可以解决学者和生态学家的痛点。

根据设想,红外摄像头可以实时监控环境,无人机可以代表一部分人力进行日常巡逻,卫星遥感可以实现灾情核查等…但真实的情况是,由于自然环境的限制,保护区内无线网络难以覆盖,终端设备经常没电无网,无人机在高原和河谷地带容易迷失方向,卫星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也会受到云层的影响…

更大的困难在前面。

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管理局总规划师王洪佳表示,林草业是一个比较传统的行业。以前都说作坊在山上,工具在腰上。所谓“工具”,就是斧头和电锯。

本质上,科技手段生态保护意味着对传统生态保护的数字化改造,这不仅仅是简单地将数字技术应用于保护场景,思维也必须首先转变。

华为云技术专家陈勇军在数字化解决方案实施方面拥有十多年的经验。即便如此,当他第一次在保护区的河谷附近看到无人机时,他对有限的飞行感到惊讶。由于山谷里风急水急,无人机只能垂直升降,甚至左右飞行。“如果不是亲眼看到那个场景,很难想象(条件有多差)。”

这也是他今天建立数字生态保护机制的最大困难——拥有数字经验的专家往往缺乏生态保护的实践经验。所以“这个过程需要更多不同行业的人加入进来,需要融合的力量。”

经过多方一年的努力,陈勇军和他的团队取得了一些成果——森林防火是维持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和保护大熊猫栖息地的基础。在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的指导下,华为等多家科技公司开发了可实时监测和核实火情的森林火情监测系统,即“四川省森林草原火情监测与报告系统”——依托华为云平台为技术基础,结合云计算、AI等数字化技术,构建了集卫星遥感、空巡更、瞭望塔、视频监控、地面巡更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平台。

也就是说,华为主要负责整合各类感知层,打通感知系统与人的连接,帮助建立“天空(卫星)、空(无人机)、地面(摄像机)、人(游侠)一体化的监控系统技术框架。

目前,已有14万多名护林员在线使用该系统,覆盖四川全省。截至今年7月,已监测各类热点651个,其中91个核实为森林和草地火灾,74个小火被消灭在萌芽状态。与2020年同期相比,2021年四川省森林草原火灾起数下降70%左右。

此外,这套系统还可以用来监测野生动物,“并记录了黑熊、角马、毛头鹿、岩羊、水鹿等多种野生动物。

陈勇军认为,这个系统目前只是1.0版本,未来还会有2.0和3.0版本。“火只是它目前认可的场景。同时,相机还可以观察稀有动物。未来还可以融入一些人工智能技术,让摄像头识别出动物后,通过一些指令,摄像头就可以跟踪动物,起到实时分析的方式。”

只是开始。

在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压榨大自然空的21世纪,我们能做些什么来为大熊猫的故事找到新的支点?

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正威胁着全世界的野生动物,超过一百种的物种将濒临灭绝。根据学术评估,目前物种的灭绝速度是原来的100到1000倍,100万个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总的来说,我们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魏院士对说:

因此,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保护自然和生物多样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中国是首批加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2021年10月,***主席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上发表主旨演讲说,多样性使地球充满活力,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目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些威胁仍然很明显。魏院士认为,第一大威胁因素是土地性质的改变和海洋利用的改变。第二大威胁因素是全球气候变化;第三个威胁因素是污染;第四个主要威胁因素是外来物种问题。此外,还有物种内部的问题,比如遗传多样性的丧失。

他说,中国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与国际同步,一些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在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学等基因组学技术以及天地一体化技术的利用方面处于世界前列。

此外,一些中国高科技企业以及非政府组织和公众积极参与监测和管理,这将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

“我们保护大熊猫。除了保护大熊猫本身,我们也保护大熊猫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我们应该让人们意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成都大熊猫研究基地副主任侯蓉说,在保护的这些年里,她体会到了协作研究的力量,只有采取一些综合的手段,才能解决我们面临的新问题。

本质上,今天的数字化是一种极其跨界的连接。通过现代化,科学技术已经成为自然的一部分。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信息技术的发展。,科技公司可以通过获得更精确的科学数据,为野生动物保护带来一些新的工具,从而推动现代生态学的研究范式,最终支持自然保护等国家大工程建设。

例如,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一个关键措施是发展可再生能源。科技公司可以帮助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传统能源的数字化,有助于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的“双碳”目标。

“未来的新技术,比如华为的技术,还有人工智能技术、遥感技术、用于野外监测的红外摄像技术、无人机技术,会真正实现这些技术可以应用到未来的监测中,可以准确了解整个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和未来的变化趋势。未来,技术手段将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这将减少人们的财力。”魏院士对说:

换句话说,科技手段可以促进保护,从而加速人们保护意识的转变。如果能够真正建立起“互联网生态”的国家公园自然资源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模式,大熊猫等生物家族逐渐兴盛起来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总规划师王洪佳表示,未来,大熊猫国家公园内的所有珍稀动植物都将得到更好的保护,更多的大熊猫生态走廊将顺利建设,大熊猫可以像人类亲属一样在国家公园内漫步,自由交流,茁壮成长。

这两天,齐的同事在整理野外的红外摄像监控照片时,发现了一张野生大熊猫独自寻找领地的图片。这是一只从未被记录过的未成年大熊猫。具体年龄在两岁到三岁之间。工作人员推测,它可能刚从母兽的领地出来,正在寻找新的领地。

环境越来越好,森林越来越接近一个共同的家园。

迄今为止,安然公司从未见过野生大熊猫。他期待着这一天,认为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他感觉到了一些明显的变化。“今年我在野外见过黑斑羚。这是以前从未发生过的事情。最近很多村民反映,黑熊经常来村里偷蜂蜜。这种情况也比以前更频繁。”

他觉得没有村民因为黑熊的存在而抱怨。“人们的生物保护意识提高了,这是最重要的。这取决于我们所有人的力量。”

现在,从这个监测系统来看,大熊猫国家公园就像一个麦穗形状的岛屿,横跨中国的西南地区。然而,这座岛屿不再与外界隔绝。保护大熊猫从来都不是一小群人的战斗。科技力量的加持,再次点亮了这个古老物种的繁荣,指向了一种万物互联、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信仰。

(0)
上一篇 2022年4月27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2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