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全称(中国银保监会的全称)

文章目录

  • 伪造官方文件,甚至欺骗和威胁
  • 屏幕共享,如何共享钱包?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全称(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全称,中国)2021-07-12 10:34 21世纪经济报道

“有人打电话给银监会让我注销校园贷款账户,加了QQ后发了一些官方文件。在对方的指导下,我下载了一个屏幕共享软件,做了一系列操作,没想到被骗了。”黄先生被诱导在各种贷款平台上完成了5笔贷款,直到桓台数学系反诈骗团队监控到这一异常行为被封杀,他才终于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通过屏幕共享的方式,叠加之前的几个套路来欺骗用户,是一种比较隐蔽的新型骗局。让很多受害者疑惑的是,诈骗分子怎么可能仅仅通过屏幕共享的操作,就“神不知鬼不觉”地诱导用户进行贷款,将贷款转移到自己的账户上?

伪造官方文件,甚至欺骗和威胁

电话的另一端不仅能准确识别用户的姓名、电话号码,还能识别一些其他的个人信息。所以黄先生也没多想,然后加了对方的QQ。众所周知,诈骗分子实施诈骗的第一步就是通过非法手段购买个人信息,而受害者的信息早已众所周知,这也是大多数受害者放松警惕,开始陷入骗局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方自称是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还向黄先生发送了一些伪造的公文,即所谓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款规范管理的通知》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整顿校园贷款提前收回工作的通知》。黄光裕对政府的红头文件更加信服。但事实上,这些文件都是骗子伪造的,目的是让用户相信他们的官方身份和合法性。

其中,伪造的《关于进一步整顿校园贷款额度提前收回工作的通知》显示,对网上偿还贷款额度的大学生免征利息,并将注销认证专项资金划入账户,资金统一与银联清算中心数据比对,授信方和网贷机构财务部门确保资金安全。为此,对方还发给黄先生一个“中国银监会认证对接账户”(如下图),要求他将钱转到银行账户注销校园贷款账户,否则会上传他的信用信息。

为了达到目的,诈骗者哄骗受害者,威胁他们。比如《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款规范管理的通知》中对骗子伪造的,显示“如不配合,将该账户信息上传至央行信用信息网,上报信用信息,冻结贷款账户和银行账户。学生名额拒不收回的,年费和滞纳金由用户本人承担;逾期则被列入国家信用信息黑名单,其资产和银行账户被冻结。如果账户里有钱,年费和滞纳金会被强行从存款中扣除。”此外,伪造文件《关于进一步整顿校园贷款提前收回工作的通知》第三条也有类似表述。

然而,事实的真相是这两份文件以及“中国银监会认证对接账户”根本就不存在。原银监会和原保监会自2018年合并后,全称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而上图出现的却是“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银监会”,与常识不否。另外,所谓的“中国银监会认证对接账户”显示是私人账户。多地警方反复提醒,不存在银监会认证对接账号。中国银保监会是国务院直属单位,不存在所谓的认证银行账号,更不会直接向金融消费者收取任何形式的保证金或办案费。但事实是,这两份文件与“中国银监会认证对接账户”根本不存在。2018年原银监会和原保监会合并后,都叫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上图为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符合常识。此外,所谓的“中国银监会认证对接账户”表明其为私人账户。警方多次提醒,没有银监会认证的对接账户。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是国务院直属单位。没有所谓的认证银行账户,也不会直接向金融消费者收取任何形式的存款或手续费。

除了以“中国银监会认证对接账户”的名义要求转账外,骗子可能还有类似的一套话。30家数学部门负责人表示,在反诈骗工作中,有骗子声称可以帮忙销户,并诱导受害人打开贷款APP,向其展示贷款金额。最后会要求受害人结清空贷款金额,也就是所有的贷款都会借给他转给他,声称没有手续费和利息,转完钱受害人就消失了。

屏幕共享,如何共享钱包?

在这一系列的欺骗和威胁下,黄先生不得不服从对方的指挥。根据需要下载可以在屏幕上共享的软件,通过屏幕共享在贷款平台上进行贷款操作。对方称征信不实贷款。一次成功后,诈骗者继续让他们在其他平台借钱。当贷款平台把钱转到用户的银行时,骗子会要求用户把钱退回到指定账户,并表示如果不转,会上报征信局,并实施限制消费等其他处罚措施。

一家金融科技公司的员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一些骗子一边引导用户下载信用应用和借钱,一边给用户洗脑。这个操作是验证用户的信用,但是虚构的额度并不能真正产生贷款,从而诱骗用户进行贷款操作。有些骗子更大胆。作为“官方工作人员”,他们要求用户告知银行卡等信息,冒充用户进行贷款,然后将网上贷款放入用户的银行卡。

如果欺诈转账失败,对方会使用自己掌握的银行卡号登录网银,并实时监控受害人收到的短信验证码,从而完成转账操作。这样,银行卡里的钱就可以在受害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骗子转走。环枢支行反欺诈团队专家提醒,消费者需要养成保护自身数据安全、不轻信他人、不轻易以任何方式泄露姓名、电话、身份证、银行卡等重要隐私信息的习惯。陌生人要求“屏幕共享”时要小心。

那么,钱是怎么在不告诉别人银行密码或者短信验证码的情况下转账的呢?“屏幕共享”会将所有真实内容记录在用户手机的屏幕上,骗子可以实时监控用户手机的所有操作。不仅包括输入密码和解锁的过程,还包括显示短信、微信等app推送内容的弹出框。这样一来,骗子就可以轻松获取受害人的银行账户和短信验证码。

很多用户担心骗子通过屏幕共享获取身份证信息和人脸识别动态。他们会再次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贷款吗?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一般贷款需要验证码,通过上述信息再融资的可能性较小。

其实骗子吸引用户关注的原因不仅仅是贷款账户的注销,还有网购的退款。环枢支行反欺诈团队的一份数据显示,目前骗子使用的词汇有两类:“Tik Tok、支付宝、JD.COM等各大电商平台购物订单质量差,用户退款(占比93.47%)”;“取消网贷账户,否则会影响信用信息(占比6.53%)”。

类似屏幕分享,网购退款也可能悄悄转移资金。30家数学部门负责人指出,骗子窃取用户网购信息(通过短信嗅探或拖拽数据库,或通过二手经销商购买)后,会通过电话联系受害者,举报用户购买的商品及相关信息,谎称商品有问题或缺货,需要退款。诱导受害人添加骗子的微信,并在微信中给用户发送虚假链接,会要求用户填写详细的个人信息和网购信息,包括账号等。用户提交后,骗子会用用户的信息登录账号,发起密码更改请求,要求用户将验证码发给他。终端用户登录支付宝偷钱。

警方多次提示,“屏幕共享”功能在冒充公检法、贷款诈骗、客服退款、注销校园贷款、杀猪菜等诈骗类型中被频繁使用。警惕陌生人的“屏幕共享”邀请,涉及隐私信息时要小心,尤其是银行卡密码和验证码!此外,对于正式退款和退货,款项将由原支付渠道退回,买家无需提供银行卡号、索要验证码,也无需以验证为借口诱导其下载各种网贷软件进行贷款转账。不熟悉的电话提供退款,这往往是骗子的陷阱。

如有诈骗线索,可登录21财经客户端【布劳斯特】进行反馈,或发送至布劳斯特官方邮箱:baoliaotong@21jingji.com!聚焦反欺诈、防欺诈,保护消费者美好生活。你有“料”,我就爆!

更多信息请下载21财经APP。

(0)
上一篇 2022年4月27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2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