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决定成败 读后感(熄灭一盏灯,亮起一盏灯)

文章目录

  • 教育没有小事,一切都要有心。
  • 教育上没有小事,机会无处不在,细节说明管理类有艺术。

如何读懂细节(关灯,开灯)

规范、合理、高效的班级管理措施往往需要通过实践来论证。班主任工作相对复杂,具有创造性和典型性的特点。她经常需要管理理论的帮助,吸收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工作态度认真负责,需要不断积累岗位经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还要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特点和需求,实施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法,成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带出一个优秀的班级。

教育没有小事,一切都要有心。

学校有两个窗户,风格不同:一个是热情的红色,另一个是醒目的白色。红色为好评栏,白色为曝光表。两个窗户各有一盏日光灯,是为了方便第二天晚上学习的同学浏览窗户而设计的。

一天晚上,窗户上的灯亮了一夜,校长很心疼,于是在全校学生大会上强调:节约用电。鉴于每个人白天都花很多时间看窗户,晚上不允许打开窗户里的灯。

这被宣布为学校纪律,但在宣布的当天晚上,表扬栏里的灯被偷偷打开了,校长非常生气,认为这是有意针对他,并命令政教主任立即查明是谁干的。

肇事者终于被查出来了,原来是一年级三班的班长。班长带头违纪,让政教处主任深感痛心,于是命令班长写一份检讨书贴在曝光台。因为晚上政教处主任担心学生们看不到这本检讨书,引起不了大家的警惕,就打开了曝光台的灯。但是教会和国家的负责人一离开,灯就悄悄地关了。经过检查,班长又做了一遍。

一次又一次的犯错,加重了罪行!政教处主任非常生气,就免去了班长的职务,并命令他的大会进行审查并公开露面。

从那以后,这个学生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先是沉默,然后是恶作剧,然后是不学习,迟到,旷课,打架…

日复一日,月复一月,这个学生毕业了,走上了社会,他成了一个流浪汉。后来,他开始偷窃。他偷的第一个是高中的政治宗教主任,第二个是校长。

他在校长家偷东西时被当场抓住,人们把他交给了警察局。审问他的警官原来是他高中的同学。同学很不解,问他为什么从一个优秀的班长沦落为罪犯。他想了很久,淡淡地说:“就因为那年我开了一盏灯,又关了一盏灯……”他那年之所以开那盏灯,就是因为高一三班的表扬栏里有个表扬,他想让所有的同学都看到。

校长一听,惊呆了:如果当初让他把该开的灯打开,该关的灯关了,这个学生的命运会怎样?

“学校里没有小事,教育无处不在;老师没有礼貌,他们到处都是榜样。”是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蒙者,更是精神的陶冶者、人格的影响者、美德的体现者。开启点赞栏的灯,点亮灯光,比如为人们点亮一盏心灯,让他们走向光明;打开照射灯,照射阴影,如熄灭心灯,使人在黑暗中下沉。

教育上没有小事,机会无处不在,细节说明管理类有艺术。

一个好的老师,不一定在教学上有多大的成就,在名声上有多大的威望,但一定要深入学生的平凡生活,从细节上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困难,起带头作用,用行动彰显爱的教育理念。

如何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尤为重要。

1.爱这个词,用真诚去迎接。

如今,中学生的生活就像泡在蜜罐里。他们已经麻木了,被爱着。他们可能不会被生活中老师对他们的爱深深打动,更不用说被感动了。他们应该用稳定的推心置腹的谈话慢慢地把爱渗透到他们的心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生活老师当成“自己人,敞开心扉,寻求理解和帮助”。

2.放下架子,平等待人。

与学生思想交流时,不采取行政命令、“一字一句”的形式。

3.查明情况,对症下药。

要了解学生的性格、脾气、优缺点,问题是暂时的还是一贯的,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学生平时做什么。

4.解释真相,激发自我意识。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基础。”在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时候,我们不仅要用情感打动人,还要非常注重讲道理,激发自我意识。

5.耐心说服,用爱感化。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学生的思想行为问题不是一两天形成的,不能指望通过一两次交心谈话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学会倾听和等待,这会增加我们“推心置腹的谈话”。

俗话说“十年种树,百年树人”,我们不应该急于求成。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去帮助、引导、鼓励学生,让学生从每一个微小的进步中积累最终的成果。

工作不是小事。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先生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并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才是不平凡的。”工作上,不要急功近利;第一,体验自己的心境,沉淀自己的情绪;从零开始,从小处着手。“每个人的工作都是由小事组成的。所有成功人士,他们做的都是和我们一样简单的事情,唯一不同的是,他们从来不认为自己做的是简单的事情。”这段话听起来朴实无华,但很有意义。事实上,生活是由这么多琐碎的事情组成的。从小事做起是最正确的工作方法之一。

教育也是如此。有时候老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双眼睛都会触动孩子们的心灵。会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留下深深的印记,而教育真的不是小事!

有幸阅读了关建刚的新书《一线课堂》,书中详细记录了关建刚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包括“七抓”:抓开头、抓家长、抓时间、抓作业、抓基础、抓正常上课、抓复习。具体做法全面、实用、巧妙,涉及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的方方面面,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

细节决定成败。关老师不仅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不遗余力地巩固学生的学习基础,这一点在“抓基础”“抓正常课”“抓复习”三章体现得最为明显。

首先是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倡导“课桌兜文化”,设置专门的“课桌兜管理员”,在整顿课桌兜卫生的同时检查书包卫生,并请有经验的同学展示书包的布置。不要低估这个细节。我们常说:“不扫一间房,何以扫天下?”不懂整理学习用品的学生,成绩一般不会很好。学习习惯还包括做作业的习惯,比如书写是否干净、整洁、美观,背诵的内容是否检查。阅读课文是否正确流利?等等,特别注意这些细节,也就是打下良好的学习习惯。

其次,巩固学生的学习基础。管在书中反复强调,公开课和竞赛往往追求新的诠释和新的发现。与一线教师相比,普通师范类更重要。正常上课需要老师脚踏实地,专注于解决基本问题。只有解决了语文的“温饱”问题,成绩提高了,他们才能追求“吃得好”、“吃得美”,甚至“吃得有品味有修养”。比如根据书本,一线教师一定要认真研读教材,研读教学参考文献,掌握本地区统考试卷的考试方向,上好每一节师范课,要求学生在课堂笔记本上准备详细的板书等等。随着公开课的普及,这样的“回归”无疑是必要的。有一堂好的师范课,也意味着学生的学习基础扎实。

(0)
上一篇 2022年4月28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2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