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古诗原文及翻译 回乡偶书的诗意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

①偶书:随便写的诗。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

下来的。

②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老大:年纪大了

。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③乡音:家乡的口音。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鬓毛衰(cuī):

老年人须发稀疏变少。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一作“面毛”。衰,此

处应是减少的意思。全句意谓口音未变鬓发却已疏落、减少。

④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⑤笑问:笑着询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翻译】

我在年少时外出,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故乡。

我口音虽未改变,但我那双鬓却已经斑白。

所有儿童们看见我,都没有一个认识我的;

他们笑着互相问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呀?

【作品简介】

《回乡偶书》由贺知章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返回故里的感怀诗。全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人

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一、二句,诗人置于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环境中,

心情难于平静。首句写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次句写自己的“老大”之态,

暗寓乡情无限。三、四句虽写自己,却从儿童方面的感觉着笔,极富生活情趣

。诗的感情自然、逼真,内容虽平淡,人情味却浓足。语言朴实无华,毫不雕

琢,细品诗境,别有一番天地。全诗在有问无答中作结,哀婉备至,动人心弦

,千百年来为人传诵,老少皆知。

【创作背景】

《回乡偶书》是唐朝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共二首,是作者于公元744年(天宝

三载)致仕还乡时所作。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

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

【作者简介】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唐越州会稽永兴(今萧山)人,

早年迁居山阴(今绍兴)。少时即以诗文知名。唐武后证圣元年(695)中进士,

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太常博士。开元十年(722),由丽正殿修书使张说推

荐入该殿书院,参与撰修《六典》、《文纂》等书,未成,转官太常少卿。十

三年为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后调任太子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二十六

年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二十六年改官太子

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

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

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

《全唐诗》共19首。

天宝三年(744),贺知章告老还乡,为道士。离开京师时,玄宗曾赐诗,

皇太子及文武百官为其饯行。回乡后不久病卒。

(0)
上一篇 2022年4月29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2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