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为什么是诗仙(李白为何能成为著名诗人)

李白是我国唐代乃至整个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人誉为“诗仙”。之所以有此美誉,是因为李白为人、作诗都像传说中的仙人一样超凡脱俗、卓尔不群。在其三十卷诗文集《李太白集》中,共收录诗歌九百多首,文赋碑铭约六十余篇,所收诗歌题材丰富、形式多样且想象超绝,可以说达到了唐诗的顶峰。诗人以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以及狂放的独立人格作诗,使其诗作处处充满了洒脱的气度和浪漫的情怀,是对盛唐时期昂扬奋发的时代风貌的放声歌吟。

李白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 (今甘肃秦安)。其家世和出生地至今无定论,最普遍的说法是李白出生于绵州昌隆 (今四川江油)。他成长于道教文化氛围极为浓厚的蜀中大地,道教的神仙观念对他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于他那崇尚独立自由、洒脱豪放性格的形成也起了重要作用。他在25岁的时候离开蜀地,开始了他那丰富多彩的诗意之旅:既有遍访名山的洒脱,也有受宠长安的得意,更有赐金放还的滑稽 (长安呆了一年就受到朝中势力的谗毁和排挤,于是以“赐金放还”的名义将他赶出了长安);有英雄相惜的佳话 (洛阳遇杜甫),也有流放夜郎的痛楚 (安史之乱时,永王李璘败于肃宗,作为李璘幕僚的李白被流放夜郎,但中途被赦),更有当涂捉月的传说 (晚年流寓当涂县令李阳冰处,有“捉月升仙”的传说)。关于李白的死,颇富传奇色彩:传说李白晚年在当涂县的江上饮酒,酒酣之时看见水中月亮,于是就起身跳入水中去捉,此后有人便看见李白骑在一条大鲸的背上化为神仙,此即李白“捉月升仙之谜”。虽然这只是一个民间传说,但这种极富浪漫色彩和传奇性质的死法,倒是与诗人“谪仙人”的身份以及性格特点高度吻合。

李白的诗,多以描写山水自然之美和吟咏自己内心情感为主,也有日常生活的歌咏,一般分为政治抒情诗、山水纪游诗和歌咏日常生活三类。政治抒情诗往往是作者的性情之作,常常表现出对权贵的蔑视、对自由的向往等,这类诗的代表作有《行路难》等,此外《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蔑视权贵的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独立高傲的个性;山水纪游诗通过对大好河山的赞美,充分体现了诗人满腔的热情,如《蜀道难》就是运用夸张的笔触,全方位、多视角地咏叹了蜀道的艰险和壮观,最后得出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千古绝论;歌咏日常生活的诗主要有《静夜思》、《赠汪伦》、《山中问答》等。李白诗按体裁可以分为古风、乐府、歌行和绝句等类,尤其是歌行体诗作更是与“裴旻剑舞”、“张旭草书”合称“盛唐三绝”。李白的绝句炉火纯青,脍炙人口的名篇有《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李白的诗歌,常常带有浓烈的主观色彩,诗风豪放飘逸,想象变化莫测,意象壮伟雄奇而又清新明丽,有“清水芙蓉”之感。另外,大胆的夸张也是李白浪漫主义诗作的一大特点,如《秋浦歌》中“白发三千丈”, 《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北风行》中“燕山雪花大如席”, 《横江词》中“一风三日吹倒山”等等,不胜枚举。李白是屈原以后中国文学史上最浪漫的诗人,他把中国诗歌的浪漫主义推向了顶峰。李白的诗,犹如其人一样,豪放洒脱,自负而又自信。

李白的一生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许多优秀的诗篇都是酒后之作,“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是其嗜酒的真实写照。另外,月亮也寄托了诗人太多的情感,不少诗歌都是在月下所作:思念故乡,他仰望明月而吟唱“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功业难就,他带着愤怒感慨道“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借酒消愁,他高唱着“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寂寥之时,他沉吟道“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漫游天下,他憧憬着“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梦游天姥吟留别》);饱览山水,他陶醉于“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等等。

(0)
上一篇 2022年4月30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3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