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属于哪个行业(中小企业手机在通讯行业开发市场)

一、移动电话行业概述

1.发展历史

手机行业的发展离不开通信网络的代际发展。随着通信网络从1G发展到5G,手机经历了从手机到功能机、功能机到智能机的颠覆性变化,伴随着像素、屏幕优化、生物识别解锁的升级发展。

手机产业的发展历程

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分类

手机可以分为智能机和功能机。手机与智能手机相比,功能固化,网络连接服务简单,没有独立的操作系统。随着技术的发展和需求的多样化,操作系统开放、运行速度更快、应用功能更丰富的智能手机应运而生。目前,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全球主流产品,可以满足通讯、社交、娱乐的综合需求。同时,由于操作简单、功耗低、待机时间长、价格相对低廉等优势,功能机在一些电力短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仍有较大的市场需求。

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工业链条

中国手机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主要包括几个环节:上游手机芯片设计制造、运营存储系统开发和零部件生产。中游代工生产手机产品,下游不同渠道销售手机产品,后端手机维修回购等延伸交易价值链。

中国手机制造产业链

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4.装运

从2012年到2020年,中国手机出货量大起大落。2017年以来,由于需求低迷,中国手机出货量和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逐年减少。2020年,中国手机出货量降至3.08亿部,其中87.66%为国产品牌手机,共计2.7亿部。2021年上半年,中国手机出货量1.74亿部,其中国产品牌1.55亿部,占比89.08%。

资料来源:中国信息通信技术研究所,由华晶工业研究所编制。

5.列出新型号

为了节省R&D和营销的成本,并使供应链厂商扩大生产规模,更好地控制原材料和运输,自2012年以来,中国智能手机新机型逐年下降,从2012年的3905款新机型下降到2020年的仅462款新机型。作为现阶段手机的主力产品,智能手机的上市机型也在走下坡路。2020年智能手机新机型将上市363款,占比78.57%。2021年上半年,中国市场共有213款手机上市,其中智能手机新机型上市175款,占同期手机新机型上市数量的82.16%。

资料来源:中国信息通信技术研究所,由华晶工业研究所编制。

二、产品端:

1.智能手机

(1)装运量

与手机出货量趋势类似,2012年至2020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波动较大,2016年后开始逐年减少。2020年智能手机出货量降至2.96亿部,2021年上半年智能手机出货量仅为1.71亿部。但由于智能手机使用方便、功能多样,智能手机在手机出货量中的占比一直保持稳步上升,从2012年的一半以上增长到2021年上半年的98.28%,基本占据了整个国内手机市场。

资料来源:中国信息通信技术研究所,由华晶工业研究所编制。

(2)创新课程

在智能手机出货量持续下滑的情况下,智能厂商不断提升手机性能,手机壳、屏幕、拍照功能、充电方式也不断优化创新,以期增强现有用户的粘性,吸引其他品牌的用户。而且以苹果为例,由于大屏手机比小屏手机有更好的视觉效果,可以更好的实现打游戏、看视频等功能,所以苹果手机的屏幕尺寸在不断增大。2020年,最新款iPhone12ProMax的屏幕尺寸将达到6.7英寸,是苹果手机历年来最大的尺寸。市场上成熟的智能手机产品同质化程度很高。虽然边际创新在目前的时间点上并不是用户换手机最直接的驱动因素,但厂商还是需要根据用户反馈进行针对性的改进,以吸引现有用户,增强用户粘性。

智能手机的创新历程

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价格变动

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优化和创新,更高价位段的手机占比不断提升。400美元以上手机占比从2019年第二季度的25%上升到2020年第二季度的38%。

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5G手机

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为智能手机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撑,也为智能手机的升级换代提供了新的要求。2019年,5G开始应用于手机。2020年,国家出台政策积极推进5G手机通信建设,降低或取消手机流量和漫游费用等。5G手机出货量占比快速增长,从2019年7月的0.2%增长到2021年6月的77.1%。

资料来源:中国信息通信技术研究所,由华晶工业研究所编制。

2020年是5G商用元年,为5G手机的市场化发展提供基础支撑。2020年,国内市场5G手机累计出货量为1.63亿部,相比2019年的1400万部增长了10倍以上。2021年上半年,5G手机出货量达到1.28亿部,同比增长100.9%。

资料来源:中国信息通信技术研究所,由华晶工业研究所编制。

相关报告:华晶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1-2026年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市场调研及行业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三、供给侧:行业集中度高。

从2015年到2020年,中国智能手机行业的CR5逐年上升,从2015年的59.7%上升到2020年的96.5%。目前,智能手机市场已经逐渐成熟,行业集中度较高。其中,前五大智能手机厂商中,只有苹果是非本土企业,华为、VIVO、OPPO、小米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占比保持稳步上升趋势。2020年,华为出货量排名第一,高达38.3%,其次是VIVO和OPPO,市场份额分别为17.7%和17.1%。

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9-2021年,以华为、vivo、OPPO、小米为代表的国内智能手机厂商在国内加速5G基站建设、加快物联网发展和5G商用的契机下,加大了5G商用手机的R&D和投入,密集布局5G手机市场的竞争。华为的5G手机将在2020年普及,占据近一半的市场份额,高达45.5%。在排名前10的5G手机机型中,华为有8款。然后依然是国产品牌VIVO、OPPO、HONOR、小米,占比分别为15.6%、11.0%、9.7%、8.3%。外资品牌苹果和三星的5G手机市场份额仅为5.6%和2.3%。

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日益集中,领先厂商在各个方向加强自己的实力。目前智能手机市场的主流厂商大多有资本或技术实力布局多条产品线覆盖不同价位,研发有针对性的功能,同时布局线上线下市场。比如以互联网销售起家的小米,一直在加速线下门店的扩张,而拥有低线城市实体店优势的VIVO,则利用iQOO系列产品进军线上市场。OPPO的欧洲和加拿大部门针对线上、高端和海外市场设立了一加和Realme,苹果也推出了SE系列,拓宽价格覆盖面。

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用户端:用户数量不断攀升。

1.用户数量

从中国智能手机用户规模来看,在政策和技术的推动下,中国手机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2017年,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数量超过7亿,且呈逐年增长趋势。2020年,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数量将达到8.74亿。

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用户更换机器

从用户留存率来看,苹果和华为牢牢占据行业用户忠诚度榜首,两者的换机用户留存率都超过了50%。其中,2020年苹果手机的留存率高达58.1%,这意味着2020年每10个苹果用户中就有一个会换手机,其中近6个会继续选择苹果产品。

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高端市场是一个非常难以撼动的领域。大部分原高端机型的用户在换手机时会在苹果和华为之间选择。两家公司加在一起,吸收了70%以上的高端用户,剩下不到30%的空给其他品牌。

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5.海外对标:智能手机普及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1.装运量

2010年,智能手机开始取代功能机。2012-2016年,智能手机出货量快速增长,从7.25亿部增长到14.71亿部。2017年以来,随着智能手机质量的提升和更换周期的延长,智能手机整体出货量略显疲软,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逐年下降,2020年出货量降至12.92亿部。

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产品价格

近年来,虽然出货量呈进一步下降趋势,但价格高于400美元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占比从2019年的25.7%上升到2020年的32.0%。这说明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提高了,对智能手机的消费意愿会增强,高端智能手机仍将是发展趋势。

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用户数量

从用户数量来看,2018年至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用户数量保持增长。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用户数量达到34.84亿,其中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数量占四分之一。

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20年,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数和智能手机活跃数遥遥领先,分别为8.74亿和10.63亿;其次是印度和美国,分别拥有4.43亿和2.84亿智能手机用户。而且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智能手机普及率都很高,其中美国的智能手机普及率全球第一,达到81.57%,其次是英国和德国,分别为78.35%和77.57%。2020年中国智能手机普及率为61.94%,相比欧美成熟市场有望进一步提升。

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4.竞争格局

从行业集中度来看,全球智能手机行业的集中度在不断提高。2015年全球智能手机Top5品牌出货量占比51.50%。智能手机行业快速发展后,2020年这一比例上升至71.29%。

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具体到各个品牌,2019-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TOP5品牌分别是三星、苹果、华为、小米、vivo。其中,小米和VIVO是出海比较成功的头部品牌,2019-2020年市场份额有所增长,2020年分别增长到11.44%和8.64%。但由于芯片事件,华为全球份额下滑,腾出的市场份额,高端产品主要被苹果吸收,低端产品主要被小米和vivo瓜分。目前,虽然华为在努力规避美国的相关限制,但芯片问题短期内无法解决,华为手机市场份额必然会进一步下滑。

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华景资讯网隶属于华景产业研究院,专注于大中华地区的产业经济信息与研究。目前,其主要产品和服务包括传统和新兴行业研究、商业计划、可行性研究、市场调查、专题报告、定制报告等。涵盖文化体育、物流旅游、老年健康医疗、生物医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电子、农林牧渔等领域。并对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领域进行深入研究。

(0)
上一篇 2022年4月24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24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