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州在哪里(山东平洲在哪里)

宜山村一处古代冶炼遗址的裸露面

《中国历史地图集》所示平州城位置戴鱼池墓葬群出土的青铜鼎

□徐祥法 刘家文

古代齐鲁之间有城曰“平州”,春秋时期,这里曾发生过一个重要历史事件,即齐鲁“平州之会”。时鲁文公新亡,鲁宣公杀死鲁文公所立太子子恶夺取君位,遭鲁国朝野一致反对。鲁宣公恐慌不已,贿赂齐国以求支持。鲁宣公、齐惠公于平州会晤。宣公如愿以偿,做了18年国君。《春秋左传》《汉书》等历史典籍均载曰,“公会齐侯于平州”。

平州城在莱芜区境内鲜有争议,然年湮世远,地名更易,致其具体位置长期以来含混不清,导致了该地“在(莱芜)县境内,今无考”(清光绪《莱芜乡土志》)的尴尬局面。笔者不揣谫陋,试从文献、地理环境、出土文物方面对平州之地望予以考证,以求教于方家。

●史籍所载“平州城”位置

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平州,齐地,在泰山牟县西。”这是古籍中首次指出平州的具体方位。杜预生活的西晋时期牟县尚存,其故城在今钢城区赵家泉村,为泰山郡所辖。《魏书·地形志》在牟县条下注有“莱芜城、平州城、牟城、望石山”。可见平州城在牟县境内无疑。清代高士奇《春秋地名考略》:“平州城,鲁邑也,汉武封王唊为平州侯食邑于此,寻废。今平州城在莱芜县西。”

《路史》:“若齐之平州、汉平州国在梁父。宣元平州,杜云:泰山牟县西有平州乡。”这段话给人一个错觉,疑将平州分作两地。其实这是春秋、汉代泰山郡区划频繁更易所致,平州还是那个平州。仅汉武帝后元二年(前87)至汉献帝建安年间百余年时间里,区划调整达6次之多,泰山郡一度达到24县。此间平州曾归梁父县所辖。

《资治通鉴注》:“唊为平州侯。功臣表:平州侯食邑于泰山梁父县。”受此影响,清宣统《莱芜县志》认为:“顾复初《春秋大事年表》谓(平州)在今莱芜县西。按:汉之梁父即周之平州,梁父与泰安接壤,县西正当其地也。”此说曲解了“食邑”的含义。“食邑”在当时是指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汉武帝时期诸侯在食邑内“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平州侯”是封侯名,其“得衣食税租”之地为梁父县,并不参与其地政事,更非执政食邑之官员。“平州侯”之“平州”并非地名之实指,某种意义上可算作“人名”,而“梁父”是具体地名,两者概念完全不同。又,顾复初生活在清末,梁父在新泰县境内,与莱芜县同属泰安府,若顾氏以平州乃梁父,应表述为在新泰县某个方位,而非“莱芜县西”。

谭其骧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把平州城的方位明确标注在了莱芜以西、牟汶之阳。

再从“平州”地名含义上看。古代地名命名有以地貌特征或地物命名、以家族或族群姓氏命名等多种形式,“平州”就是以地貌特征命名的范例。古代地名中带“州”字的很多,如大禹治水之九州等。近代古文字学家罗振玉释甲骨文“州”字曰:“州为水中可居者,故此字旁象川流,中央象土地。”《说文》:“水中可居者曰州。”《字汇》:“水中高土为州。”“州”本为水中可居之地,是人们躲避洪水的地方。直至东汉末,“州”始成为郡以上的一级行政机构。由此,春秋时期的“平州”,从字面上就给了我们一个较为直观地貌印象:一方周边有水的开阔平地。

平州城在古牟县西、今莱芜城以西,依文献记载和“平州”所隐含地貌按图索骥,有此特征者唯今莱芜区寨里镇宜山村一带。●从“平州城”到“禹州城”

宜山村占地面积近3000亩,地势高耸且平坦,有“推着车子上宜山,不上崖头是神仙”之乡村俚语。周围地势低洼,三面环河,白龙河、黑龙河于村西交汇。

(0)
上一篇 2022年4月30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3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