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国学(必看的国学经典)

“国学热”,一场与学术无关的盛宴。

许多学者呼吁不要忘本,提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加上各种宣传,激起了社会大众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20多年过去,我们更应该冷静地想一想,在持续的国学热背后,隐含着怎样的力量。到底什么是国学?什么是国学经典?当下如火如荼的国学教育,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在各个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中国在国际社会必须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文化交流日益深入,需要树立中国独特的国际形象。中华文化的价值受到世界各民族越来越多的重视,激发了中国人民复兴传统文化的强烈愿望。这是催生国学热的一个重要原因。

人类社会需要一种精神力量的支撑,人们发现,传统文化中蕴藏的丰富思想内涵,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精神支柱,对于建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能够发挥积极的意义。在大变革的当今时代,社会财富极大增加,精神文明建设问题日益突出,既面临重大转折,也有多元价值观的碰撞与冲突。。由于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伴生的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人们感到困惑和迷茫。为什么社会发展了反而带来诚信缺失?难道经济发展必然导致道德滑坡?当人们回望传统的时候,发现传统文化中重人际关系、重社会和谐、重道德修养、重礼义廉耻、重道德自律、重理想人格、重和而不同等思想,也是当今社会最缺乏、最需要的宝贵资源。

问题是 , 许多人由于环境和自身的限制,对“国学”了解的并不清楚。一种流行的看法,把国学等同于传统文化,甚至等同于儒家文化。这种观点是一种误读,十分片面。一个基本的事实:国学与传统文化不能等量齐观,传统文化的外延显然要比儒家文化宽泛得多。中国传统文化是各民族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和,而儒家文化仅仅是其中的一种形态而已。传统文化是一种观念,是一种价值取向,是肇始于过去,融透于现在,影响于未来的意识和存在,除儒家文化外,还有其他形态,如道家文化、法家文化、墨家文化、佛教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等。

“国学”一词最早是专有名词,本义是学校,并不指学术、思想、文化。《礼记》云:“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国有学。”《周礼》中也有“乐师掌国学之政”的话。可见,“国学”就是指周朝设于王城及诸侯国都的贵族学校。

“国学”作为表征中国传统学问的概念,最早始于清末。邓实的《国学讲习记》一文中指出:“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胡适认为国学就是国故学的简称。所谓“国故”,举凡中国历史上的人物、典籍、制度、语言、风物、民俗都包括其中。从学术角度来看,国学所包含的内容极其广泛,“国学”概念是对中国传统学术文化而言,主要包含学术与思想两个层面的问题。用现代学科的分类方法,包含哲学、史学、文学、伦理学、宗教学、礼俗学、考据学、版本学、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等,涵盖了中国传统所有的学问。

国学的逻辑起点是“学分中西”。20世纪初,西学东渐的风气日盛,伴随着“科学、民主”的思潮,西方的强权与侵略,使人感到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威胁。为保存和延续中华文化命脉,出现了区分“中学”与“西学”的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顾名思义,“中学”就是中国的“国学”。这就涉及到一个基本问题,“国学”到底是文化资源还是意识形态?关于“国学”的概念之争,需要明确的是,国学的内涵和价值是什么,在当代社会有没有弘扬的必要。如果把国学当作意识形态信仰体系,显然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0)
上一篇 2022年4月30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3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