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8是什么意思(778数字代表什么意思)

中国记协网

编者按:如今,“玩梗”成为年轻人的流行文化,各种网络流行用语信手拈来。“中青校媒”日前调查显示:72.48%的被调查者愿意主动“玩梗”,超过90%的被调查者可以接上超过4句网络流行语。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在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主流媒体如何契合受众特别是年轻人的需求,创新话语体系,提升报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为此,我们邀请新闻一线编辑记者和新闻学界资深人士,分享交流利用网络流行语、创新融媒话语体系的精彩观点和独到见解。

“流行梗”的正确打开方式

路滨琪

当前,我国网民数达9.04亿。网络的普及使得热点信息、爆点语言得以在短时间内通过传媒介质呈现在网民面前,“流行梗”文化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

一些脍炙人口的网络用语被大量网民接纳并使用后,传播扩散速度超乎寻常。恰当使用、利用网络流行语服务于新闻宣传工作,对新闻媒体创新话语体系、满足受众需求有着良好成效。

在网络领域,“梗”泛指约定俗成的,代表某种特殊含义并能引起知情网友共鸣的相关概念,往往包含了某个特定语境下的笑点或妙趣。日常对话交流、短视频内容、还有各大综艺节目、电商界面等,均能见到“梗”的身影。当一个“梗”真正地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被用户广泛应用于各种交流情境时,我们便可称此类网络热词为“流行梗”。

使用“流行梗”可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通过手机阅读已经是最普及的信息获取渠道,采用根据读者喜好、通过算法分析进行推荐是传媒业的基本业态,考虑受众喜好、增进他们对内容的接纳度是当务之急。

近期,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围绕“六稳六保”这一宏大主题,推出“新职业练习生Vlog”创意融媒体栏目。

“练习生”是当下娱乐圈对正在培养的新人的一种称呼,近年来以“练习生”为主题的综艺栏目拥有海量年轻观众。“新职业练习生Vlog”栏目巧用“练习生”一词,契合了年轻受众的喜爱,大家对这个词有天然的亲切感。

录制过程中,记者借鉴综艺栏目、真人秀的摄制思路,采用深度体验模式,通过优质内容吸引读者、提升主题,聚焦中国经济和社会飞速发展,第一人称感受中国社会百态。

如果想让受众从心里接受你的作品,那么呈现出的内容一定要和大家脑海中想的是一回事,设计的痕迹不宜太重,记者以外卖小哥的身份,使用了最接地气的“聊天式采访”,少讲官话,多聊点大家平时刷抖音、看微博常能听到的词,对作品的群众基础百利无害。“骑上我心爱的小摩托”“是包裹先动的手”“吃饭第一名”“酸了”“夜点心778(吃吃吧)”……这些出现在《新职业练习生Vlog|网约配送员》中的流行语就非常口语化。

在“新职业练习生Vlog”融媒体栏目中制作使用“流行梗”时,遇到不适合语言表达的“梗”,用字幕进行升华也是个好方法。

在《新职业练习生Vlog|核酸检测员》一期中,报道融入当下的流行元素,本来是比较严肃的主题画面中出现了“慢吞吞”“小心翼翼”“what?(问号脸)”“我太难了”等“流行梗”,大大弥补了严肃主题虽然立意高远,但往往面孔高冷的问题。

而在致敬教师的《新职业练习生Vlog|在线学习服务师》作品中,也大量使用了“流行梗”,如“谁在叫我?”“正确的打开方式”“小路拍了拍你”……

无论是从切入点、叙述逻辑还是内容表达、细节等方面,都展现时下流行元素融入主流媒体新闻宣传中的良好效果。在新闻产品中巧妙地融合时下流行元素,观众对内容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以及对网络“流行梗”产生的共鸣,让人觉得既亲切又真实。

在媒体创意融合上,新华社的创意可谓层出不穷。

近来随着电视剧《隐秘的角落》而走红的“爬山梗”就被充分利用到了我们的新闻报道中。演员秦昊为新华社珠穆朗玛峰登顶纪录片拍摄创意预告短视频,“一起爬山吗”“你看我还有机会吗”等一出,立刻引来网友们纷纷点赞,称赞新华社的创意真是“5G冲浪”,跟上了时下最流行的速度。

(0)
上一篇 2022年4月30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3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