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好莱坞

  2011年,好莱坞全线爆发!哈利·波特终于打败了伏地魔,举世欢庆;安吉丽娜·朱莉作为联合国高级难民署亲善大使,收养越南孤儿的善举让美国《人物》杂志的销量一度爆棚;俄罗斯和中国向好莱坞敞开市场大门,美国电影稳坐电影市场导向之王宝座——2010年,好莱坞电影工厂67%的收入来自海外。

  100年前,好莱坞建立了著名的工作室系统,成就了这个电影工厂百年后的霸主地位。如今,这一系统却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好莱坞所有电影公司均被华尔街各大财团收于旗下,对于后者来说,电影只不过是种消费品,牟取利润的一个品牌而已。近年来,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寒潮下,电影产业受“口红效应”影响,反而逆势而上,更加快了电影产业纯商业化的转变步伐。除了几部旨在赢取奥斯卡小金人的长篇巨作,好莱坞现在几乎不再出品针对成人市场的电影了。那么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作为世界第七大艺术的电影产业,如今正在发生哪些变化。

  1.经济危机的影响

  全球经济危机对好莱坞电影产业的影响颇大,因为长久以来,好莱坞的电影工作室都是依靠华尔街各大财团及海外银行,尤其是德国银行的投资来拍摄电影。那个时候,整个好莱坞几乎就是靠借贷生存,只有在极特殊情况才会动用自己的资金。然而,2008年的环球金融危机让这个黄金时代彻底终结,一去不复返。各大电影工作室不得不把手伸向自己的腰包。

  同时,作为好莱坞电影产业收入支柱的DVD市场轰然倒下,而电影上座率也在不断下降。这一切都迫使各大工作室纷纷采取资金紧缩措施:大批裁员、降低薪酬、减少合同雇佣人数(其中电影编剧群体受冲击最大)并且大量缩减电影预算——2009年,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的预算仅有不到4亿美元。“这18个月里发生的变化要比过去18年里发生的还要多。”一家电影投资公司的总裁评论道。

  为了挽回局面,各大电影工作室一致决定将今后事业发展的重心设定在两大领域:“主力大片”和国际电影市场。“主力大片”就是那种一经推出,即刻轰动,一不小心就能变成金矿的超级制作。尽管这类大片花销昂贵(最低预算达1.5到2亿美元),也存在遭遇“滑铁卢”的可能,但与小成本电影相比,这类影片一旦推行成功,就能在最短时间内为电影公司带来最大的收益。更重要的是,这类大片还能空降到海外吸金,而且票房往往要比美国本土票房高出很多。正是这些“主力大片”让好莱坞在经济危机中存活下来。

  2.独立电影发展艰难

  总的来说,独立电影发展道路异常艰辛。达伦·伦诺夫斯基执导的《黑天鹅》和伍迪·艾伦执导的《午夜巴黎》在各大电影节表现不俗,他们的成功让人颇感意外的同时,也掩盖了独立电影发展艰辛的事实。90年代,史泰龙或布鲁斯·威利斯等肌肉硬汉一度风靡大屏幕,而独立电影的兴起,宛如春风般为电影界带来了一道清新。

  如今,经济危机压制了这些“小”电影的发行渠道,电影公司纷纷关闭了旗下的独立电影工作室;银行、潜在投资商,尤其是海外买家们也都“逃之夭夭”了。即使那些倔强的电影制作人在好莱坞体系之外,排除万难让电影问世,他们的影片也得不到多少关注。有谁看过《冈希尔路》或是《生于贝纳维德斯》又或是《跳楼男》?至少在法国,没有人看过。美国也没有。

  那我们不禁要问:独立电影的消失是否受到人为影响?答案是肯定的。作为惟一深刻反映社会问题的电影形式,独立电影势必成为艺术“异类”,游离于好莱坞主流电影体系之外。不过,独立电影并不会从观众视线里消失。离开大银幕的独立电影将通过电视走进观众内心。

  3.电影趋向幼稚化

  尽管各大电影公司急于讨好国际市场,但他们也不愿意失去日益恶化的本土市场。因此必须想方设法引诱国内观众。既然47%的美国电影观众都是不满25岁的青少年,那么电影里爱情和动作元素必不可少。为了吸引沉溺于电脑游戏的青少年一代,电影公司纷纷以青少年文化动态为风向标。这就是为什么一个个漫画超级英雄集体登上了大银幕,仅今年夏季档就上映了6部漫画改编的电影。电影大卖后,随之而来的电影周边产品——畅销书(《哈利·波特》《暮光之城》等)、桌面游戏(《战舰》)、玩具(《变形金刚》《特种部队》等)以及主题公园(《加勒比海盗》)等——也让商家狠赚了一笔。

  有了新朋友也不忘老朋友,好莱坞经典童话故事翻拍越演越烈:从格林兄弟到夏尔·佩罗,没有人逃得过好莱坞的“手术刀”。好莱坞版《白雪公主》成了大热门,两个由该故事改编的电影计划被曝光,一个是环球影业的《白雪公主与猎人》,另一个则是“相对传媒”电影公司的《格林兄弟的白雪公主》,查理兹·塞隆和茱莉亚·罗伯茨分别出演两部电影中的邪恶皇后。同时,《睡美人》《匹诺曹》《小飞侠》及《灰姑娘》等经典儿童作品也将再现大银幕。同样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只要换一下风格和演员,就好像按了“重启”键一样,再度焕发异彩了。

(0)
上一篇 2022年4月24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24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