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样东西最摧毁意志力

意志力对人的心理养生保健非常重要,缺乏意志力的人往往一事无成,你知道什么东西最能摧毁人的意志力吗?如何去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呢?下面请大家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吧!

摧毁意志力的四样东西

1、心理上的伤痛——压力,绝望,愤怒,焦虑是感情上的几种伤痛。

正如身体上的伤痛一样,我们极力地去避免心灵上的伤痛。如果你无意触碰到烤炉,你会立即本能地缩回手。

同样,我们只是本能地从心理痛苦中抽身而去,但是永远不可能像遇热而收缩回来的手那么简单。

短暂的欢愉是非常吸引人的,因为它们被附加了额外的目的—-消除痛苦。

痛苦能成倍地增加你对那短暂快乐的渴望。在你毫无戒备的时候趁虚而入,毅力巨无从谈起。

调查一致认为,心理上的痛苦是大多数人在寻欢作乐这些行为上失控的主要原因,像酗酒,抽烟,贪吃,赌博,滥性,吸毒等。

如果你染上这些恶习,痛苦会使你失去理智,并让你陷入其中不可自拔。

如果你认识的某些人茫然不知所措,失去控制,你可以确信他们已经完全被痛苦所吞噬,并且他们在拼命地挣扎逃脱。

如果你深陷情感的苦海中,那就赶紧集中精力找到痛苦的根源,否则,它会慢慢侵蚀你的自制力。

2、剥夺。

剥夺就是被限制,被强制远离内心所极度渴望的事物的一种持久的状态。

有句格言这样说:“越得不到,你内心就越渴望得到”。在很多情况下,经验证是正确的。

这就是严格的节食方案通常失败的原因。最终我们还是屈服了,堕落了。为什么呐?禁止令增强了我们追求的欲望。

短暂的愉悦与长久的后果间的拉力更倾向与即时的放松,这使意志力增强的这个过程更为困难。

究竟该该怎么办呐?把握适度是养生关键,留意适度与放任之间的这个界限。

适度可不是放任你吃光你只要能想得到的所有垃圾食品,(例如油炸圈饼,乳酪汉堡,糖果,饼干等)。

因为如果一个人以这种方式去饮食,那他整天都消耗掉这么多没营养的食品。

我们的目标就是锻炼能在这些没营养的东西面前保持一个度。经常吃健康食品,但是偶尔也可以把所有的限制抛之脑后。

或者是好好地享用引诱你的那些食品(注意适度在上了瘾的行为上是不起作用的。在那种情况下,为了达到最后的目的,节制是很有必要的。)

3、可行性。

当你被困在荒岛上时,忍受巧克力蛋糕的诱惑是容易的事。我赞成“孤岛训练法”来增强个人意志力。当诱惑不存在时,毅力就无从谈起。

没人会吃他们不可能拥有的冰淇淋。假设你在荒岛上那样来规划自己的生活。疏远那些刺激你快乐神经的东西,把他们清理出去。

因为那些诱惑的存在,不仅会提高你自制失败的几率,还会使你分心,通过强迫你经常在心理斗争上花费精力,而你的这些精力若花在生活上,会让你过上更好的生活。

4、合理化和讨价还价。

这一条是最难克服的。我们经常会给自己找很多借口。其实我们自己最了解自己。

上述已提到:“毅力是一时之乐与后续结果较量的产物。所以我们采取合理化方法告诉自己要走出那个难以抉择的困境。

我们有时会与自己内心做斗争。认为没有消极的持续长久的后果,所以我们没必要拒绝现时的诱惑与快乐。

一个油炸圈饼能怎样?偶尔的饮酒不会伤害我们的身子。

我不是要求你们过没有纵欢的生活,但是要注意合理的松懈不能被频繁地作为你的借口,它会慢慢抵消你的能力直至不在反抗。

讨价还价以同样的方式起养生作用。常与自己妥协,经常会这样安慰自己,先放纵一下,之后再把这个损失弥补过来。

今晚我要大吃特吃,那没事的,因为周末要加班。如果你发现自己经常给自己许诺:“我之后会好好清理脏乱不堪的杂物。”那么,你就是在讨价还价。

但问题是之后的生活也将充满无穷的诱惑。混乱妥协与你,但是清理它们的时候永远不会到。我建议提前还清自己欠下的债。

如果想在晚饭的时候消耗掉1000卡路里,那就在那之前就做好准备。

(可行的计划包括锻炼和节食,但不能让自己挨饿)提前做好准备,就无所谓意志力的强弱了。

也没必要去跟自己讨价还价,也没有一大堆的杂务等你去处理。

长而久之,有一个好消息就是每个人都可以实现自我控制,只要我们愿意,自己去控制自己的毅力,否则你将受制于它。

如何锻炼意志力

一、 积极主动

不要把意志力与自我否定相混淆,当它应用于积极向上的目标时,将会变成一种巨大的力量。

美国东海岸的一位商人知道自己喝酒太多,然而他从事的是一种很烦人的工作,而在进餐前喝几杯葡萄酒似乎能让人紧张的心情得到放松。

可酒和累人的活又使得他昏昏欲睡,因此常常一喝完酒便呼呼大睡。有一天,这位经理意识到自己是在借酒消愁,浪费时光。

于是他决定不再贪杯,而是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儿女身上。

刚开始时很不容易,常常想起那香气四溢的葡萄酒,但他告诫自己现在所做的事将有所得而不是有所失。

后来的养生事实证明,他越是关心家庭和子女,工作起来的干劲也就越大。

主动的意志力能让你克服惰性,把注意力集中于未来。

在遇到阻力时,想像自己在克服它之后的快乐;积极投身于实现自己目标的具体实践中,你就能坚持到底。

二、 下定决心

美国罗得艾兰大学心理学教授詹姆斯·普罗斯把实现某种转变分为四步:

抵制–不愿意转变;

考虑–权衡转变的得失;

行动–培养意志力来实现转变;

坚持–用意志力来保持转变。

有的人属于“慢性决策者“,他们知道自己应该减少喝酒量,但决策时却优柔寡断,结果无法付诸行动。

为了下定决心,可以为自己的目标规定期限。玛吉·柯林斯是加州的一位教师,对如何使自己臃肿的身材瘦下来十分关心。

后来她被选为一个市民组织的主席,便决定减肥6公斤。为此她购买了比自己的身材小两号的服装,要在3个月之后的年会上穿起来。由于坚持不懈,柯林斯终于如愿以偿。

三、 目标明确

普罗斯教授曾经研究过一组打算从元旦起改变自己行为的实验对象,结果发现最成功的是那些目标最具体、明确的人。

其中一名男子决心每天做到对妻子和颜悦色、平等相待。后来,他果真办到了。而另一个人只是笼统地表示要对家里的人更好一些,结果没几天又是老样子,照样吵架。

不要说诸如此类空空洞洞的话:“我打算多进行一些体育锻炼“,或“我计划多读一点书“。

而应该具体、明确地表示–“我打算每天早晨步行45分钟“,或“我计划一周中一、三、五的晚上读一个小时的书“。

四、权衡利弊

如果你因为看不到实际好处而对体育锻炼三心二意的话,光有愿望是无法使你心甘情愿地穿上跑鞋的。

普罗斯教授对前往他那儿咨询的人劝告说,可以在一张纸上画好4个格子,以便填写短期和长期的损失和收获。

假如你打算戒烟,可以在顶上两格上填上短期损失:“我一开始感到很难过“和短期收获:“我可以省下一笔钱“;

底下两格填上长期收获:“我的身体将变得更健康“和长期损失:“我将推动一种排忧解闷的方法“。

通过这样的仔细比较,聚集起戒烟的意志力就更容易了。

五、改变自我

然而光知道收获是不够的,最根本的动力产生于改变自己形象和把握自己生活的愿望。

养生道理有时可以使人信服,但只有在感情因素被激发起来时,自己才能真正加以响应。

汤姆每天要抽三盒烟,尽管咳嗽不止,但依然听不进医生的劝告,而是我行我素,照抽不误。

“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真是太笨了。“他回忆说,“这不是在’自杀’吗?为了活命,得把烟戒掉。

“由于戒烟能使自己感觉更好,汤姆产生了改掉不良习惯的意志力。

六、注重精神

法国17世纪的着名将领图朗瓦以身先士卒闻名,每次打仗都站在队伍的最前面。

在别人问及此事时,他直言不讳道:“我的行动看上去像一个勇敢的人,然而自始至终却害怕极了。

我没有向胆怯屈服,而是对身体说–‘老伙计,你虽然在颤抖,可得往前走啊!’“结果毅然地冲锋在前。

大量的事实证明,好像自己有顽强意志一样地去行动,有助于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顽强意志力的人。

七、磨炼意志

早在1915年,心理学家博伊德·巴雷特曾经提出一套锻炼意志的养生方法。

其中包括从椅子上起身和坐下30次,把一盒火柴全部倒然后一根一根地装回盒子里。

他认为,这些练习可以增强意志力,以便日后去面对更严重更困难的挑战。

巴雷特的具体建议似乎有些过时,但他的思路却给人以启发。例如,你可以事先安排星期天上午要干的事情,并下决心不办好就不吃午饭。

来自新泽西州的比尔·布拉德利是纽约职业篮球队的明星,除了参加正常的训练之外,他是每天一大早来到球场,独自一个人练习罚犯规球的投篮瞄准。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成为球队里投篮得分最多的人。

八、坚持到底

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其中含有与困难作斗争并且将其克服的意思。

普罗斯在对戒烟后又重新吸烟的人进行研究后发现,许多人原先并没有认真考虑如何去对付香烟的诱惑。

所以尽管鼓起力量去戒烟,但是不能坚持到底。当别人递上一支烟时,便又接过去吸了起来。

如果你决心戒酒,那么不论在任何场合里都不要去碰酒杯。

倘若你要坚持慢跑,即使早晨醒来时天下着暴雨,也要在室内照常锻炼。

九、实事求是

如果规定自己在3个月内减肥25公斤,或者一天必须从事3个小时的体育锻炼,那么对这样一类无法实现的目标。

最坚强的意志也无济于事。而且,失败的后果会将最终使自己再试一次的愿望化为乌有。

在许多情况下,将单一的大目标分解或许多小目标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打算戒烟的鲍勃在自己的房间里贴了一条标语–“每天不喝酒“。

由于把戒酒的总目标分解成了一天天具体的行动,因此第二天又可以再次明确自己的决心。

到了一周末,鲍勃回顾自己7天来的一系列“胜利“时信心百倍,最终与酒“拜拜“了。

十、逐步培养

坚强的意志不是一夜间突然产生的,它在逐渐积累的过程中一步步地形成。

中间还会不可避免地遇到挫折和失败,必须找出使自己斗志涣散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

玛丽第一次戒烟时,下了很大的决心,但以失败告终。在分析原因时,意识到需要用于做点什么事来代替拿烟。

后来她买来了针和毛线,想吸烟时便编织毛衣。几个月之后,玛丽彻底戒了烟,并且还给丈夫编织了一件毛背心,真可谓“一举两得“。

十一、乘胜前进

养生实践证明,每一次成功都将会使意志力进一步增强。

如果你用顽强的意志克服了一种不良习惯,那么就能获取与另一次挑战决斗并且获胜的信心。

每一次成功都能使自信心增加一分,给你在攀登悬崖的艰苦征途上提供一个坚实的“立足点“。

或许面对的新任务更加艰难,但既然以前能成功,这一次以及今后也一定会胜利。

让宝宝学会自我控制的有效方法

(1)家长的榜样

家长自身的行为方式对孩子的榜样作用至关重要。如果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原则、注重自我约束,并体现在行动上,就会对孩子学会内化规则起到强有力的模范作用。

家长的行为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如果家长喜怒无常、做事随心所欲,不考虑后果,孩子就会学到同样的行为风格。

孩子的所见所闻影响他们的道德水平的提高。当孩子看见家长或同伴违反了规定却没有受到惩罚,孩子就容易放纵自己的行为,缺少规则意识。

(2)家长的育儿风格

孩子缺乏自控多半不是孩子的错,虽然有些孩子的天性活跃好动、好奇心强,容易受诱惑,但家长的教育方式构筑的成长氛围才真正影响孩子的自我控制力的养成。

有研究发现缺乏自我控制的成年人,大多来自于父母不能提供自控典范的放任型家庭。

尤其在青少年初期,如果父母不能将自己的感受和利益放在一边,不能理智地用一贯的原则和纪律约束孩子。

只在自己极为愤怒时对孩子加以管束,被父母的暴怒吓坏的孩子根本不可能学到如何有效控制冲动。

而控制过度的成年人往往来自于权威型父母主宰的家庭。

这样的家庭里,父母对孩子要求很高而且喜欢运用引起孩子负罪感的方法来惩罚孩子,孩子容易变得怯懦、内向、压抑和自卑。

而权威型家长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并帮助孩子成就自我约束,对孩子的行为奖惩有度,就容易造就责任心强、能够自我控制并具有成熟的道德感的孩子。

(3)家长的管束策略

如果家长专制、刻板,孩子就容易学会自我惩罚并缺乏自信。

当家长用负罪感或收回对孩子的爱来惩罚孩子,孩子会变得恪守信条,不知变通。当家长使用严厉的,令人琢磨不定的方式惩罚孩子,并不作任何解释,孩子最不容易形成自我规范的养生意识。

如果家长用温和委婉的养生方式引导孩子,孩子在道德方面就会更成熟。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对规则的语言表述很关键。

向孩子讲清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为什么,如何转换角色,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等,这样能很好地促进孩子理解规则的意义,体验服从规则的益处和快乐。

家长的管束策略必须适应孩子的年龄阶段和性格特点,如果家长的期望和要求超出了孩子所能达到的自我控制的限;

如果家长的引导措施不能为孩子接受,起不到很好的效果,家长应该反省和调整自己的态度和方式,对于容易“出格”的孩子尤其需要如此。

对他们的管教可能需要超乎寻常的耐心和创造性,但我们不能只接受那些一点就通、懂事听话的孩子。

10岁的小跃的外号叫“猴精”,他被父母和老师认为是不可救药的孩子。他在课堂上捣乱,老师什么办法都用尽了。

最后只好叫他爸爸坐在他旁边陪他上课。在家,妈妈怕他出去闯祸,有时把他锁在房间里,他轻轻一翻就从气窗逃了出去。

爸爸的痛打也已是家常便饭,不起作用了。

当他在接受心理咨询专家的辅导时,却渐渐透露出他内心的孤独和自卑。

他说:“老师讨厌我,同学笑话我,爸爸妈妈打骂我。我从来就没做对过一件事。”

小跃的妈妈说,儿子老缠着他,一天要给她打好几个电话,有时老远地走路到她上班的地方找她。

他有时哭着问妈妈:“你为什么无缘无故打我?”他把母亲视为避难所,可惜母亲并不理解孩子的彷徨。

没有人知道或尝试了解孩子内心的委屈。他看上去无法无天,实际上是个惶惑不安,渴求帮助的孩子。

任何管束策略都需要建立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家长在采取措施强化孩子自我控制能力时,需要先弄清楚:孩子为什么不能控制自己?

他想通过这样的行为得到什么?我如何才能帮助他?只有通过沟通,建立了与孩子之间相互尊重和信任的感情纽带,管束策略才可能行之有效。

自我控制的培养需要从小开始,让孩子学会等待是第一步。

延迟满足(delayedgratification)

延迟满足,就是孩子能够等待,推迟自己的欲望得到满足的时间。比如,孩子选择把糖留到明天吃。

别小看这样的选择,即便你告诉他今天少吃一块糖,明天可以吃两块,孩子也需要一番思想斗争才能下决心放弃立刻可以得到的满足。

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这是一项艰巨的精神考验,是冲动与克制、放纵欲望与自我控制之间的冲突的缩影。

孩子如何选择折射出他的性格特征、自我规范的能力、道德发展水平,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预示孩子未来的走向。

曾有养生研究表明,那些四五岁时能接受延迟满足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在情感表达、社交技能、人格特征上与那些无法抵御即时满足的孩子的差异明显。

前者往往自信、头脑清晰、善于把握大局、能较好地应付生活中的挫折、有较强的社会竞争力。

而后者则约有1/3的人缺乏这些优良品质,比较羞怯、遇到挫折时自我否定、嫉妒心强、脾气暴躁,不会“做人”,并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可见,能够做到延迟满足的孩子容易长成睿智、成熟的青年,而迫不及待享受现在的孩子,则容易成为冲动、不顾大局、缺乏远见的人。

可是生活中许多家长对孩子有求必应,而且总是尽可能快地满足孩子。孩子深更半夜要吃鸡腿,妈妈立刻打发爸爸去肯德基买。

孩子说要出去玩,父母没等吃完饭就出了门。这样的溺爱,容易惯出孩子的骄横性格,还使孩子失去了锻炼克制冲动、约束行为的机会,容易经不起诱惑。

实际上,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以牺牲暂时的快乐为代价的。比如,要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放弃一些娱乐,抓紧时间学习。

延迟满足对一个人获得远见、学会自律、明确目标、取得成功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因此,培养延迟满足的能力十分重要。

培养延迟满足的能力,家长除了有时故意不立刻答应孩子的要求,给孩子提供磨练的机会以外,还应该采取一些措施帮助孩子做到延迟满足。

a.加大延迟满足的力度

延迟后的满足越有吸引力,越能促使孩子放弃目前的满足,并坚持到规定时刻。

比如,你对孩子说“今天不看电视,明天可以到游乐场去玩”要比你说“今天不看电视,明天可以吃个冰激凌”要诱人得多。

孩子更愿意,也更能够克制现在看电视的欲望。但随着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逐步增强,家长也要逐渐降低延迟满足给予物的价值,代之以更多的社会性奖励,以免孩子产生对物质奖励的依赖。

b.让孩子明白延迟满足的好处

孩子明白了延迟满足的好处后,就容易说服自己克制冲动。对于年幼的孩子或特别任性的孩子,讲道理的方式可能行不通,家长需要耐心地反复地给孩子强化“等一等更好”的概念。

但孩子不喜欢家长的唠叨,家长可注意抓住生活中的一些恰当时机,给孩子制造一些悬念,让孩子发现等待会有惊喜。家长还可以带孩子参观或参与一些物品的加工流程,让孩子理解美好事物的产生需要一个过程。

4岁的小爱有些任性,平时要求得不到立刻满足时,会大哭大闹。妈妈有一次带她去买蛋糕,特意请师傅现做一个与众不同的小房子蛋糕。

小爱在操作台前看面包师一点一点给蛋糕做花,等了半小时后终于拿到了一只漂亮的小房子蛋糕。妈妈说:“你看,如果我们不等的话,只能买一只平常的蛋糕。

等了一小会儿,就有一只小房子了,多好啊。”妈妈还给小爱买了一棵菊花,小爱每天给花浇水总要问:“怎么花还不开呢?”妈妈就说:“耐心等一等,过几天就开了。”

过了几天,菊花真的开了,小爱特别高兴。妈妈又提示她:“你看,等一等花自己就开了吧。”渐渐的,妈妈再要求小爱“等一等”时,她就不像以前那样不依不饶了。

总结:通过上文的详细介绍,相信大家对意志力的相关养生情况有所了解了,其实每个人都能够锻炼出强大的意志力,意志力强大后对自己的健康成长是非常好的哦,大家不妨试着去锻炼自己意志力哦!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信息

(0)
上一篇 2022年5月2日
下一篇 2022年5月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