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帮助学生学习呢?下面是张承辉给大家整理的清明小学语文教学设计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清明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

课前准备:一些关于清明节的图片,如祭祖,下雨绵绵的场景,行人匆匆的等等。

准备一首轻音乐,略带忧伤的。

开场:我们祖国的文化真是博大精深,今天我们就通过一首古诗《清明》来领略我国古代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品位古代诗歌丰富的内涵。

教学目标:初步掌握评价性阅读的知识,学习简单的文艺评论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播放课件(课文配套光盘中的图片+民乐《春天》)教师朗读《清明》。并请学生评价这首诗哪些字词用得好。

学生:欣赏图片、音乐及教师朗读,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多媒体展示课文对本诗的评价。

“”纷纷”(“纷纷”一词正是《清明》绝句中的“诗眼”,那么何谓“诗眼”?)

比较:纷纷之雪──大

纷纷之雨──细

揭示了诗歌形象春雨的特色

比较:春雨:”天街小雨润如酥”

夏雨:”如倾如注”

秋雨:”淅淅沥沥”

小结:揭示了春雨独特境界:春雨寒冷,侵袭了开发的花朵,春雨迷蒙,象烟雾般笼罩着柳树。”纷纷”所体现的正是这样一个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通过对”纷纷”这个词语的品味,领会了诗歌所描绘的”景”:春雨的特点与境界。”纷纷”还形容了行人的心情,凄迷纷乱的心情,由何而来

“行人””断魂”:

通过品味这两个词语,作者体会了诗歌的”情”:清明时节,应当是家人团聚,悼念已逝亲人之际,可自己却孤身行路,不免触景伤怀,又加上细雨纷纷,更增加了愁绪。

小结:通过品味”纷纷”、”行人”和”断魂”,我们体会了诗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绝艺,一种胜

揭示了”遥”的妙处:不远不近的距离,包含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引起无穷想

“杏花村”

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增加了诗歌美感,引起无限想象。

小结:诗歌到此戛然而止,可是通过对这两个词语的品味,我们发现诗歌言已尽而意未完,它留给我们一个广阔的想象余地。

学生齐读: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魄。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展示信息,引发思考

学生:各小组演示课件,汇报收集整理后的材料。其他学生记录和自己所收集不同的观点。

教师:总结评价,简要概括。

活动依据:开放式教学活动模式,限度发挥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从而让更多学生获得全面、主动、自由、和谐的发展。

(三)分组活动,构图绘画

学生:分四个小组活动讨论,根据自己的想象,给《清明》这首诗配一幅插图。并通过投影仪展示(一般的班级可只谈构思,如艺术班幼师班可展示绘画的草图,烹饪班可进行菜式的设计。)

教师:做适当的。优劣点评。

活动依据:在课堂上把“话语权”交给学生,把“表达的舞台”让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真正主人。拓宽语文学习的思路,把语文学习和专业、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创造的快乐。

(四)小结

教师提问:如何评价一首诗?

学生:思考回答,总结规律。

教师:多媒体展示小结。

“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与”诗歌留下的想象空间”,正是作者赏析这首绝句的两个角度。而这两点也是我们赏析其它诗歌的重要角度。

清明小学语文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生能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复杂的情绪。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许多关于春天的诗句,谁能说说有哪些诗句?

学生背,教师顺势板书

二、一读——解诗题

1、指名读课题——清明

2、了解有关清明的习俗

3、自由读古诗,整体感知诗的内容

三、二读——悟诗情

1、学生字。

2、学生自读古诗,自读自悟,并生生交流。

3、全班交流:

1) 体会诗人的心情,体会诗人“欲断魂”的原因。并重点指导朗读“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2) 体会诗人和牧童的对话。指导朗读“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四、三读诵诗韵

1、把整首诗连连起来读一读,看谁能读出这首诗的韵味。打开书自己试一试。

2、指名配乐读,看谁能和诗人心意相通。

3、全班读一读。

4、背一背,分组诵读全诗。

五、课外拓展:

(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安排)

简笔画板书(略)

清明小学语文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思想情感目标:领略我国古代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品位古代诗歌丰富的内涵。

2、知识目标:初步掌握评价性阅读的知识,学习简单的文艺评论的写法。

3、能力目标:在活动中进行联想和想象能力的训练,增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播放课件(课文配套光盘中的图片+民乐《雨打芭蕉》),教师朗读《清明》。并请学生评价这首诗哪些字词用得好。

学生:欣赏图片、音乐及教师朗读,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多媒体展示课文对本诗的评价。

“”纷纷”(在周汝昌先生心目中“纷纷”一词正是《清明》绝句中的“诗眼”,那么何谓“诗眼”?)

比较:纷纷之雪──大

纷纷之雨──细

揭示了诗歌形象春雨的特色

比较:春雨:”天街小雨润如酥”

夏雨:”如倾如注”

秋雨:”淅淅沥沥”

小结:揭示了春雨”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体会”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独特境界:春雨寒冷,侵袭了开发的花朵,春雨迷蒙,象烟雾般笼罩着柳树。”纷纷”所体现的正是这样一个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通过对”纷纷”这个词语的品味,领会了诗歌所描绘的”景”:春雨的特点与境界。”纷纷”还形容了行人的心情,凄迷纷乱的心情,由何而来

“行人””断魂”:

通过品味这两个词语,作者体会了诗歌的”情”:清明时节,应当是家人团聚,悼念已逝亲人之际,可自己却孤身行路,不免触景伤怀,又加上细雨纷纷,更增加了愁绪。

小结:通过品味”纷纷”、”行人”和”断魂”,我们体会了诗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绝艺,一种胜

“遥”

联想:《红楼梦》:”杏帘在望” 《小放牛》

揭示了”遥”的妙处:不远不近的距离,包含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引起无穷想

“杏花村”

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增加了诗歌美感,引起无限想象。

小结:诗歌到此戛然而止,可是通过对这两个词语的品味,我们发现诗歌言已尽而意未完,它留给我们一个广阔的想象余地。

(二)、展示信息,引发思考

学生:各小组演示课件,汇报收集整理后的材料。其他学生记录和自己所收集不同的观点。

教师:总结评价,简要概括。

活动依据:开放式教学活动模式,限度发挥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从而让更多学生获得全面、主动、自由、和谐的发展。

(三)分组活动,构图绘画

学生:分四个小组活动讨论,根据自己的想象,给《清明》这首诗配一幅插图。并通过投影仪展示(一般的班级可只谈构思,如艺术班幼师班可展示绘画的草图,烹饪班可进行菜式的设计。)

教师:做适当的优劣点评。

活动依据:在课堂上把“话语权”交给学生,把“表达的舞台”让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真正主人。拓宽语文学习的思路,把语文学习和专业、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创造的快乐。

(四)拓展探究,迁移提高

教师:课件展示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学生:找出这首诗的关键词进行评价,展开合理想象,口头描绘这幅图景。

活动依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课堂教学要来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能。

(五)小结

教师提问:如何评价一首诗?

学生:思考回答,总结规律。

教师:多媒体展示小结。

1、”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与”诗歌留下的想象空间”,正是作者赏析这首绝句的两个角度。而这两点也是我们赏析其它诗歌的重要角度。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正是通过塑造心物相契的艺术景象来表达情感,从而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因此,我们在赏析诗歌时,要抓住语言品味出景象的特点,进而领会诗人的思想情感,品出诗歌的”味外之味”。

3、一首好诗,要能够”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而我们在赏析诗歌时,要想把握好诗歌形象,领会诗歌的不尽之意,必须张开想象的翅膀,填补诗的空发觉诗的深层意蕴。

清明小学语文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4个生字。

2.读背古诗。

3.能根据诗句的描绘想像画面。

过程与方法:

利用小组合作的优势,展开想像,读懂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

在读中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

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法:

导读、导析法。

学法:

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朗读录音磁带、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投影出示插图,并配以古典音乐,尽可能把学生带入诗的境界。

2. 将课前收集的有关《清明》这首诗的资料拿出来,互相交流。

二、走进古诗

1. 学生各自试着读读《清明》,注意准确地读认“魂”“借”“牧”“遥”。

2. 听录音,学生划出节奏。

3.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根据刚才听的录音朗诵,学生进行反复自读,要求读正确、流利。

4. 同桌之间相互示范读,互相指正。

三、走进诗中

1. 自读自述

学生结合工具书自读自悟全诗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清明》所表现的画面和情境进行描述。

2. 互读互述

同桌或小组间相互讲、相互说自主品味诗句的收获。教师作适当的点拨。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时节细雨绵绵,路上的行人,心中烦闷,像是丢了魂似的。

(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请问哪里有酒店?放牛的小孩手指着远处的杏花村。

3. 让学生结合插图和诗中所反映的景与情,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拓展延伸。

找一些关于清明的诗句。

清明小学语文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

1、知道清明节为什么要给革命烈士扫墓,能积极参加祭扫烈士活动,永远怀念革命烈士。

2、学会本课13个生字,理解“清明节、革命、烈士、四季常青、整整齐齐、恭恭敬敬、行礼、解放、幸福、英勇、怀念”等词语的意思。

3、能将排列错乱的词语整理成句子,会仿照例句把句子写具体。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13个生字,理解词义。能将排列错乱的词语整理成句子,会仿照例句把句子写具体。

教学难点 :能积极参加祭扫烈士活动,永远怀念革命烈士。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会1、2段中的7个生字,理解“清明节、革命、烈士、四季常青”等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理解全文内容,能正确朗读1、2段。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1、揭题:8、清明节,学生齐读课题。

2、释题:清明节是春天的一个节气,在每年的四月的四、五、六日,也是我国的民间流传的节日,这一天要给死去的长辈扫墓。[那么,今天这篇课文讲给谁扫墓?为什么扫墓?扫墓时,我门应该怎么做?先来听课文录音。]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大事?(清明节那天,老师带着同学们到革命烈士墓前去扫墓。)

2、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读通课文,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读后填空。

清明节,老师带着()去()。天空中()小雨,通向革命烈士墓的小路旁,开着鲜艳的杜鹃花。

2、指名回答。

3、这里的“我们”指谁?(少先队员)“扫墓”是什么意思?(在烈士墓前举行纪念活动)“飘着”换上“下着”好吗?(飘着更显得雨小,这正是春雨绵绵的季节特征。)[知道杜鹃花即映山红。]

4、指导朗读。

5、教学生字。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

同学们冒着小雨,来到了烈士墓前,到了烈士墓前,他们看到了什么地方的什么?又是怎么样的?

1、学生自学课文,用简笔画画一画烈士墓的景色。

2、交流自学结果。理解“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是指革命烈士为革命牺牲的光辉事迹、伟大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知道像刘胡兰、邱少云等为正义事业牺牲的人都是革命烈士。]

3、指导朗读第二段。

4、教学生字。

五、复习巩固。

1、卡片认读生字词。

2、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会3、4段中的6个生字,理解“整整齐齐、恭恭敬敬、行礼、解放、幸福、英勇、怀念”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朗读3、4段。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检查。

1、卡片认读字词。

2、齐读课文1、2段。

二、学习第3段。

来到烈士墓前,同学们是怎么做的?

1、自学第3段,完成填空。

我们整整齐齐地()队,()纪念碑前,()亲手()的花圈。我们恭恭敬敬地向烈士墓()。

2、读读填上去的词,这些词说明了什么?(我们对烈士的尊敬。)

“恭恭敬敬”是什么意思?(尊敬严肃而有礼貌。)[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说扫墓的经过。”]

3、指导朗读。(我们读这段话时,要注意填上去的词要读得慢一点。)

指名读、评议、齐读。

4、学习生字。

5、小结:扫墓的时候,我们是先徘好队,再来到烈士墓前,接着献花圈,最后恭恭敬敬行礼。]

三、学习第4段。

1、读第四段,思考:为什么要给烈士扫墓呢?

2、理解:“为了祖国的解放”指什么?(为了打败日本侵略者,打垮国民党反动派。)“人民的幸福”指什么?(使人民过上好日子,不再受苦、受难。)

3、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烈士们是怎么做的?(烈士们不怕牺牲,非常勇敢。)

4、烈士们的愿望实现了吗?

小结:革命烈士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英勇地献出了生命,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5、“怀念”是什么意思?(思念、常常想到。)他们指(革命烈士)。

6、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齐读这一段。

7、学习生字“幸、福”。

四、齐读全文。

五、指导书写。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

1、能将排列错乱的词语整理成句子。

2、会仿照例句把句子写具体。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评议。

3、齐读。

小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继承烈士的遗志,从小努力学习,长大建设祖国,保卫祖国,我们每年应该去扫墓,怀念烈士……

二、指导第四题,扩句练习。

1、指名读例句后,让学生说说上下两句有什么不同。(在“花圈”前增添了“亲手做的”。)增添了这些词语后,有什么好处?(比原句更具体了。)

2、读第1句,问:对照例句,这一句要怎样扩充?(在树木前扩充“怎么样的”,如:高大的,枝叶茂盛的等。)

3、完整地说说扩充后的第1句,启发学生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扩充。

4、按上述方法指导扩写第2句。

5、按先说后写的方法,独立完成作业 。

三、指导整理句子。

四、完成课作。

五、自由读课文。 [

板书: 14、清明节

四周 小松柏排好队

烈士墓 四周 (四季常青)的松柏 墓前 纪念碑 >永远< 献花圈

墓前 (高大)的纪念碑碑上八个大字 怀念 行礼

清明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0)
上一篇 2022年6月15日
下一篇 2022年6月1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