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经典农村社会调查报告范文5篇

  通过农村社会调查报告能够让我们学习到了许多在课堂上没有学习到的知识,那农村社会调查报告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学习啦张承辉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农村社会调查报告的全部内容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2022年经典农村社会调查报告范文(一)

  本次对调查过程中农民朋友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作了必须的探讨和分析,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

  1、农田断水频繁,尤其是在干旱季节,更为严重。

  2、公路等交通设施的建设不是很完善,农民的出行很不方便。另外,由于公路等的不完善给当地的经济也带来了必须的影响。

  3、农产品的价格较低,农产品给农民带来的收入甚微。虽然近年来农产品的价格有所上扬,但是农业生产资料也在不停的上涨,与农业》投资相比,农产品的价格较为低迷,长此以往将对农民不利。关于问题的分析根据当地政府的基本状况而言,由于在该地区设立的工厂和企业较少,所以税收来源就不多了,另外又加之中央实施的税费改革,对农业税的免除,政府的财政收入就存在必须的问题。农产品的价格持续低迷的问题在全国的范围内都普遍存在,这主要是由于农产品的供求关系所决定的。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众多,这势必会导致农产品的供大于求的情形出现,从而出现“谷贱伤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作为地方政府如果采用宏观调控的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的话,可能性不大,效果可能也不会很明显,毕竟地方政府的管辖范围有限,调控潜力也有限。对于贴合实际状况的经济发展之路,有下列几个:花大力气招商引资对那些拥有丰富的资源的地区,农民本能够很好的利用这些资源来发家致富,但是由于资金不足,无力投资

  而使得资源无法很好的开发,为了很好的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招商引资当为首选。

  另外,招商引资的另一个较大的项目是对农产品的生加工等方面。该地区的农产品在销售的过程中几乎没有产生多大的附加值,然而,该地的农产品质忧、产量佳,所以如果再对其进行生加工,则会有很大的潜力。政府应当制定必须的优惠政策,力争建立几个龙头企业,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用心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用心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为农民增收注入活力。

  一、是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开拓市场、引导生产、加工增值、为农服务的作用。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并致力于组建农业龙头企业集团,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潜力。

  二、是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我们要把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结合起来,用心引导,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要以鼓励引导广大农民开展产销联合,组建多种形式的技术协会、信息协会、流通协会为重点,透过这些市场中介组织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实现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政府要适当引导农民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尽快调整农产品品质、品种结构,发展特色产业。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立足资源优势,突出抓好品种、质量的结构调整,使农业由市场决定产量、需求决定品种质量的轨道上健康发展。同时也应当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务必强化市场第一的观念,下大气力研究市场信息、市场动态、市场容量和供求关系,超前预测,科学分析,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指导农业生产,利用时间差、地区差,扩大农产品销售半径,扩大农产品集散量。突出优质抓特色,狠抓调整促增效在市场经济的形势下,有特色,才能有效参与市场竞争并立于不败之地。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农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是新时期实现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一)抓高效特色种植业。

  (二)抓绿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壮大农产品经营队伍发展壮大农产品经营队伍,一个产业能不能持续持久活力,还得看产品的销路是否畅通。农业产品销售要有超多的农产品经纪人,政府要针对本地区的具体状况,培养农产品经纪人,扩大流通渠道。随着农产品的价格上升,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农资市场管理,防止恶意哄抬农资物价,使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现象防患于未然发展农商经济合作社现阶段,土地全部承包到户,在土地不能大规模集约经营的状况下,另辟途径,透过农商合作社,关键要让农民参与和经营,把一个个单一个体有组织的联合起来,使某一特色产品构成规模、在规模的基础上进行产业化经营,才能尽量降低市场风险,在产品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蔬菜、、生猪、家禽、等都能够透过合作形式构成拳头产品,在市场上占一席之地。只有到达产业化、规模化,才能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培育品牌农业产品,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另外,在某一产品到达必须规模、知名度后,政府要引导树立名优品牌,进行注册保护,以品牌开辟市场、拓展销路。总结农村的繁荣,经济发展刻不容缓。“三农”问题的核心在于“农民增收”,这一重大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政府也作了超多的工作已改善农民收入。我就本次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所调查的资料作了必须的总结和归纳,针对我地的实际状况做出了发展经济的几看法:

  1、花大力气招商引资;

  2、用心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3、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4、突出优质抓特色,狠抓调整促增效;

  5、发展壮大农产品经营队伍;

  6、发展农商经济合作社;期望能够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尽一番力!

  这次早已已结束,但它给我留下了许多思考,使我们这些读圣贤书的人也开始关心窗外事。它时时刻刻提醒我,在生活着九亿多农民的广大农村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这样或那样问题,经济还不够发达,政治体制还不够健全,十分需要我们这些大学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尽自己应尽的一份力,作出自己应做的一份贡献!

  2022年经典农村社会调查报告范文(二)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农村——中国的主体,所以要想得到真正的发展,改善农村的经济结构是发展的必要前提,为此,今年暑假我进行社会实践,了解农村的发展状况。我做了以下社会实践调查:

  地点:南阳镇

  时间:2016-7-01到2016-7-24

  调查程序:总体观察——实地考察——调查问卷——整理总结

  主要资料:关于环境、人文、经济的发展状况

  经实地考察,我得知:早在改革开放前,南阳地处山沟,没有绝对的地理优势,人们的生活十分贫穷,基本只能满足三餐而没有剩余的费用。人们的衣着也十分单调,并且款式单一,基本谈不上好看。

  由于生活贫困,只能解决温饱问题,生产水平较低,当时只求饱,根本顾不上营养。有时甚至要吃树根。

  居住条件也不理想,一般都是多户一家四合院,住房相对较紧张。房子都由土木建造而成,安全系数低,不美观。

  出行基本都是步行,要到县城看病,极其不便。

  然而今非昔比,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上升,基本过上了小康生活,在物质条件满足的同时精神文化也不断上攀。

  现今人们告别了单调时代,穿上了丰富多彩的衣服,赶上了时尚的潮流。在食用方面,人们注重的是营养,各餐均衡搭配,基本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更有双湖二级公路的建设,打通了与外界交流的动脉,迅速带动南阳经济的发展。不少企业都选取在南阳投资建设,工厂多了,人们不再失业,做到有劳有得。

  如今,在南阳的建筑面积不断扩大,一片新气象,不再是以前的老房子。高高的砖瓦房拔地而起,既美观又安全。

  在物质得到满足的同时,人们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每年春节都会举行一系列当地具有特色的文化活动。还开了书店,在业余时间人们都会去看看书。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开通,使人们获得信息的速度加快,同时也满足了精神需求,

  无论是在学习、娱乐、做生意都改不少,过上了快节奏的生活。当地人基本都装上了电脑,跨上了信息时代。

  在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负面影响,环境质量下降。产生的垃圾处理不当、污水未经处理排到河流中、超多的森林被砍伐。为此,我期望政府做一些努力,不断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带头先行,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在享受生活的同时还要保护环境,继而不断提高生活质量。

  2022年经典农村社会调查报告范文(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发展实力,既是党中央让广大农村老百姓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一项战略举措,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潜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理念在农村工作中的集中体现,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社会稳定和党的执政地位。根据民权县县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在林七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于今年9月下旬透过走访农户及查阅有关档案资料等方式对XX村关于新农村建设方面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状况整理如下:

  一、xx村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XX村概况

  XX村座落在民权县县城的东北部,与县城相连,距县城22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1公里,公路从村中穿过,地理条件优越,全村总面积为13.5平方公里,辖8个自然村13村民小组,713户人,全村可用耕地3024亩,水面面积50亩,2007年人均纯收入4200元,村群众经济收入达4.6万元,全村共有65名党员,设一个党总支,二个党支部,下设11个党小组,村级组织健全。

  (二)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

  1、精心谋划,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

  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群众参与,科学编制,坚持标准,逐步到位”的原则,设定好新农村建设的规划。

  2、理清思路,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利用X村地处城郊的地理优势,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加强群众资产的管理,着力抓好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和村级群众经济稳步发展。一是发展特色农业,现代农业和效益

  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用心引导村民发展优质粮食作物,大棚蔬菜、瘦肉型生猪等农产品,并不断扩大大棚蔬菜种植和家禽家畜养殖规模,如司庄、梅山、黄村、仰村八个村民小组利用毗邻城区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建立了占地800亩的大棚蔬菜基地,为城区居民带给新鲜蔬菜,菜农收入稳步提高。二是用心发展种植草莓、甘蔗基地400亩和农村种类中介服务组织,扶优做强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带动村民用心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三是用心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输出工作,增加劳力经济收入。

  3、整合资源,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X村坚持把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农民生产生活中最紧迫的实际问题入手,应对农村行路难,饮水难,灌溉难、看病难等“热点难点”实际问题,村两委干部用心争取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村民也自愿捐款,多渠道筹措资金,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4、建立机制,切实加强新农村建设领导。

  按照林七乡党委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组,X村总支书记王继思为组长、村委会主任王继祥为副组长,两委村干部为成员,村文书为信息报道员。并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新农村建设工作,真正构成了“市指导、县组织、乡镇主抓、村实施”的良好氛围。

  二、X村新农村建设的一点成效

  1、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从X村的实际出发,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制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时,既按照新农村的标准严格要求,又切合村情实际、切实可行,不增加农民负担,不做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正确处理阶段性目标和长远性目标的关系,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打好基础,分步实施。

  2、整体推进,突出重点。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X村下辖8个自然村,一方面既按照统一部署,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另一方面,又从解决好农民关心的具体问题入手,找准突破口,根据当前的资源和工作力量,突出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分步实施。

  3、干群关系得到必须改善。

  以前乡镇干部及村干部下农村入农户时,是“要钱要命”,而此刻是“送钱送物”。

  三、X村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启示

  1、徐村党员干部和农民中尚有较为严重的“等、靠、要”思想。

  该村党员干部虽然对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很清楚,但是说起如何结合实际推进工作,多数人却表示要等上面布置;多数农民也没有把自己摆进去,表示“上面要干啥就干啥”。部分村干部认为提不提新农村建设,对抓建设促发展没有区别。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以农村为载体、以农民为主体来进行的,这证明X村部分农村党员干部还存在思想不够解放,不够开拓性,创新性地去开展工作。如此看来,X村两委领导班子尤其是村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素质高低,必须程度上决定着该村新农村建设行动的成败。

  2、农村小型基础设施投入少问题。

  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实行一事一议制度,但由于各种原因,一事一议较难统一农民的意见,使得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目前农业投入方面的一个薄弱环节。

  3、村民文化素质不高,对科技应用的不够

  实践告诉我们,要想使农民富起来,使他们成为新型农民,不加大科教的投入力度,不注重农村的卫生事业、法制教育是不行的,没有高素质的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民,增加农民收入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我认为要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用5—10年的时间,建立培训示范基地,培养一些精通种植业、水产养殖业、畜牧特产业等技术能人,让每一个农户至少要有一个懂技术的明白人,要以乡、村为单位做好非农业的专业技术培训。

  2022年经典农村社会调查报告范文(四)

  寒假期间,我在网上调看了大量关于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资料。了解到我国近几年来关于农民保障制度所做的一些成就我决定利用寒假对我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进行简单调查。我简单做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群众调查问卷,查阅了关于新农合的知识,分析了农民对医疗保障的主要看法。总体了解如下:

  一,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 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我国农民自己创造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所普遍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范本,不仅在国内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而且在国际上得到好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XX年起在全国部分县(市)试点,预计到2010年逐步实现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及省政府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意见有关精神,农民大病统筹工作改称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筹资标准不能低于30元/人,其中县财政补助10元,乡镇财政补助5元,农民筹资15元。归纳起来是筹资提高,政府补助多,农民受益面大,为患大病的农民建立了保障,最高给付额达到XX0元。

  二,建设新农合的意义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经济的发展并没有给农民在看病问题上带来太多的实惠。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就这仅有的2%的医疗资源,其80%都集中在城市。从1998年到XX年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2.48%,但医疗卫生支出年均增长11.48%,后者的增长竟然是前者的近五倍。据有关媒体报道,至今中国农村有一半的农民因经济原因看不起病。在广东那样的经济发达地区,也有40.08%的群众有病未就诊,23.35%的群众应住院而不能住院。另外,我国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还很窄,不足以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在广大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基本上处于“空白地带”。疾病,像一把利剑挂在农民兄弟的头上,“看病难、看病贵”是目前中国农村比较普遍的现象。“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过程将进一步加剧,要使这一转型能够平稳推进,整个社会需要构建严密而可靠的安全网。因此,农民的医疗卫生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问题本身,解决农民的看病难,不仅仅是尊重农民起码的生存权的问题,更是建设公平、公正的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如何解决农民的看病难?回顾历史,我们曾经解决过这一问题,而且是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1993年世界银行年度发展报告《投资与健康》指出:“直到最近,(中国)一直是低收入国家的一个重要的例外……到上世纪70年代末期,医疗保险几乎覆盖了所有城市人口和85%的农村人口,这是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举世无双的成就。”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农村人口还占全国人口80%,但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6岁提高到了68岁。专家们承认,这种健康业绩的基础,是在“将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资源配置大格局中,辅之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网络、遍布每个农村社区的土生土长的“赤脚医生”队伍和合作医疗制度的“三大法宝”。因此,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发展农村合作医疗,是新时期建设新农村题中应有之意,是非常必要的。

  三, 历史弊端

  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在农村,“小病挨、大病拖、重病才往医院抬”的情况司空见惯,目前因因病致困返贫现象严重,农村需住院而未住者达到41%;西部因病致贫者达300—500万。农村的贫困户中70%是因病导致的。自1985年以来,虽然农村居民收入也在不断增长,但增长幅度明显小于城镇居民。剔除物价因素,1985—1993年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3.1%,而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4.5%,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速度为9%。1988年以后,农村居民实际收入增长基本处于停滞状态,1989—1993年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仅为1.4%。但与此同时,农民医疗支出大幅上升。以安徽省为例,XX年前三季,农村人均医疗支出42.82元,与上年同期37.69元相比,上升了13.6%;其中医疗卫生保健人均支出19元,已接近上年人均全年支出20.2元。1990年人均全年压疗支出14.41元,1998年历史最高为52.11元,1999年为51.65元,10年间增长了2.52倍,而10年间农民纯收入增长也仅是2.52倍。 而且在全国的保障制度中,农民被排挤在保障体系之外。农村社会保障始终处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有相当部分社会保障的内容将整个农村人口排挤在保障体系以外。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仍然非常低下,多数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偏低,承受能力弱,相对于城镇社会保险改革进度而言,农村社会保险仅局限于部分富裕地区试点阶段,家庭保障仍是农村社会保障的主体。 以医疗保险为例,我国当前进行的医疗保险改革不同于发达国家,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它不是全民医保,而只是城镇职工的医疗保险改革,目前是解决公费医疗负担过重问题,保障基本医疗服务。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虽然曾在农村被广泛实践过,但几经周折,最终由于各种原因而解体。

  四,实施中的一些问题:

  1、社会满意度低

  社会保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强调的不是个人成本收益的平等,而是保险金的社会满意度[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一种社会保险,受益的农民和政府补助资金来源的纳税人的满意度对其成功与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调查中发现一些农民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是基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低,农民了解不深,怕政策有变,认为是把自己的保险金拿去补偿别人了等的考虑。而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不满主要是因为保障水平低,参加和理赔程序繁琐等。此外政策不公等导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社会满意度低。

  2、 障水平低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以大病统筹兼顾小病理赔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这个定义显示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救助农民的疾病医疗费用的而门诊、跌打损伤等不在该保险范围内,这项规定使得农民实际受益没有预想的那么大。

  3、 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宣传不到位

  现有的宣传多集中在介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农民带来的表面好处上,没有树立起农民的风险意识,也没有体现出重点,没有对那些不参加的农民进行调查,使得宣传大多停留在形式上。许多农民并不真正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他们仅从自己短期得失的角度考虑,由于自己身体好,生病住院的概率低,没有必要花那个冤枉钱。还有一些农民认为它跟以前的义务教育保证金一样,最后被政府骗走了,认为是把自己的保险金拿去补偿别人了。宣传也没有把具体的理赔标准发给农民,使得他们在理赔时,看到那么多药费不能理赔一些农民有被欺骗上当的感觉。

  4、 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登记、理赔程序过于繁琐

  首先,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登记程序繁琐。 其次农村合作医疗的理赔程序也很繁琐。城镇居民的医保都是可以拿来抵押一部分医药费的,可以直接在卡上交医疗费的,事后再来结算。国外的医疗保险更是让医院、医生与保险公司而不是患者发生直接的利益关系。而有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要农民先垫付,这样如果一些农民借不到钱还是看不起病,然后持着有关手续到合作医疗报帐中心申报,最后又要去信用社领钱。有的村庄离报帐中心和信用社很远,来回的车费都比较贵。繁琐的登记、理赔程序增加了农民许多不毕业的麻烦,降低了农民的满意度。

  以上都是我在大量阅读了相关资料后,结合工作中和调查中了解的一些实际问题。对此次全国性的医疗保障制度的一些看法。在此次的暑期实践中工作的同时我也深深的被打动着,我国对三农的重视。近几年来国家一步步的免除了农业税,学费,还有现在进行中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一系列惠民政策。听卫生室的护士说现在好多种疫苗也是免费为儿童接种的。顺便提议一下,我在工作中发现的一个弊端:医生拿过来让我录入电脑的纸质联单都是很复杂的多张联单。我觉得既然已经录入电脑保存就不需要浪费大量的纸张来开四联单了,一张存单就可以了。对此医生也甚感烦琐,毕竟在惠民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环保。

  2022年经典农村社会调查报告范文(五)

  一、移民背景

  当全国的“八七”扶贫攻坚战号角吹响以后,在广西中北部偏西的地方———都安瑶族自治县还有一半的人还尚未解决温饱问题,要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解决这个问题,对于顽强的都安人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压力。站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的人们冥思苦想,决策者们也惮思极虑,最后上下达成共识。贫穷的根源在于缺乏土地,要全面解决温饱问题,必须把一部分贫困群众搬迁出去。

  于是,都安人把目光盯上了国土面积居广西第五、河池第一的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那里有尚未开发的土地,那里有六七十年代从都安逃难出去的自发搬迁群众,这些自发移民已和当地群众融为一体,生活水平居中偏上。都安人一看到希望,说干就干,决定采取政府行为移民环江。要搬迁成千上万的人,谈何容易,地、县、领导慎之又慎,为慎重起见,1993年第一次移民时只安排XX人。据统计,到XX年,在环江的都安人已达8万人之多,在他们当中,有经商定居的,有部队专业的,有大学毕业分配的,有参加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后就地安置的,有组织调动的,绝大多数则是从60年代至90年代自发和政府组织异地安置到环江安家落户的。

  二、移民安置场发展现状

  (一)基本现状

  从1993年都安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组织移民开始,都安人更加坚信异地安置是扶贫攻坚的一条重要途径。1996年便开始筹划大规模移民环江,计划用三年时间内完成4万到5万人的搬迁任务。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及得到广东省的对口帮扶下,1997年、1998年和1999年又分别搬迁贫困群众3500人、11000人和30000人到环江安置,4万多移民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当年就基本解决温饱的目标;第二、三年户户基本上建成砖瓦结构或钢混结构的稳固住房;第四、五年就全面完成水、电、路、学校、卫生室和坡改梯地的任务,且看下列一组数字:

  ① 修建通往乡村道路76条,共320多公里,140多个居民点都通了路。

  ② 新建成水柜池1190个,总容量119556立方米,建成引水管道16公里,人畜饮水基本得到解决,同时解决了部分农田灌溉用水问题。

  ③ 新建成学校35所,校舍为钢混结构或砖瓦结构,引进大批乡村教师,适龄儿童上学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④ 新建成卫生室25所,基本解决移民的看病问题。

  ⑤ 架通交压输电线路160公里,低压输电线路330公里,基本解决移民生产和生活用电。

  ⑥ 新建成沼气池1100多座,每2个农户当中就有1户拥有沼气池,且每年数量都在增加。

  ⑦ 坡地荒坡改为梯地5.3多万亩,人均拥有1.5亩以上的平台地。据研究人员对移民地的地质地貌分析:移民地地貌破碎,土地以坡地为主,但有相当量可开垦利用的土地;土壤主要为红壤,土壤剖面发育良好,土壤质地和结构尚可,有机质和氮含量相对丰富,但磷、钾缺乏,土壤酸度大;植被以先锋植物为主。最能吸引都安人的则是移民地拥有相当一大片的黑而薄的风化土壤,且很少含沙石,一坡缓着一坡,非常壮观。

  从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的出都安移民之勤奋程度,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而最令人动容的则是毛南山乡人民能够团结来自都安的各族人民,他们这种胸襟坦荡、海纳百川的精神,使环江民族团结形成良好的局面。

  (二)已取得的成就

  (1)以县党委、政府带头,落实好移民异地安置政策,加快基础设施大会战,其主要表现在:

  ① 征收当地多余的农田、牧场及荒地荒坡,分田分地,保证移民们的耕地需求。

  ② 修建通往各个乡镇的乡村公路70多条共320公里,保证村屯通路,并适当修好通往农田的道路。

  ③ 经过一系列的电改后,村民用电得到有效保障,并尽量满足村民的用电需求。

  ④ 在安居建房方面,上级政府拨款给移民每户不少于XX元,主要用于建房买料,并提供大米、油盐、化肥等相当多的物质生产生活资料。

  ⑤ 在移民安置补贴方面力求到位,落到实处。

  ⑥ 林场建设方面初见成效,已建成爱山、黄冕等多个大规模林场,同时政府大力拨款为村民建起了沼气池,这样一来既减轻了农民们对水源林的用柴压力,又配合了上级政府的环保工作。

  ⑦ 从1997年到XX年等XX年时间,基本上完成了坡改梯建设的任务,不断整治丘地,修建坡梯,有利于保持水土和肥力。

  (2)乡村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办学现状力求切合实际。

  (3)牢牢把握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努力发展特色农业,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甘蔗、玉米、水稻等种植业,农业发展初具规模。同时加快长白猪的繁殖养殖业,根据当地市场需求,适当地发展水牛、菜牛、山羊、马等畜牧业。

  (4)移民的迁入,带动本地,特别是激活了环江各乡镇企业的发展,拉动了乡镇市场经济,繁荣了交通沿线的各村庄。

  (5)两种民俗地域文化趋向于融合。

  (6)经过XX年的艰苦创业,都安人移民环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都安人对土地的强烈需求,化解了人多地少、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矛盾局面。

  (7)民族团结,在发展前进中巩固。

  在环江境内,不管是毛南族,还是苗族、瑶族群众,他们除了会讲母语以外,大都会讲壮、汉语。长期以来,毛南族人民和壮、汉、瑶、苗等各族人民长期和睦相处,相互通婚、相互融合,形同一家人。8万移民进来以后,政府采取多种方式协调好当地农民与移民之间的关系。针对“移民小聚居,与当地农民大杂居”的特点,政府组织移民与当地村民共建家园,使他们形成了“同走一条路,同饮一井水”的利益共存关系,促进了团结。政府还帮助移民发展种蔗、种桑养蚕等家庭经济项目,组织他们劳务输出,使他们尽快富起来,从而消除因贫富悬殊而产生隔阂。同时,在处理问题时,公平公正,没有倾斜当地农民,使移民有如在家乡的感觉。据统计,从XX年到现在,环江当地农民与移民共同实施基础设施等合作项目和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就有100多次(个),参加人员达10万余人次,境内没有因移民与当地农民磨擦而发生的重大案件。

  (8)以晒谷岭异地安置场为实例的10周年移民模范场,农民收入不断提高,温饱问题早已解决,小康生活指日可待。

  晒谷岭异地安置场位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思恩镇城南社区,建于1999年,204户1010名瑶族移民全部来自都安瑶族自治县贫困的大石山区。因为我有几个亲戚移民到那里,今年暑期回家时有幸能拜访到他们。XX年7月25日,我又一次来到了晒谷岭,那里面貌焕然一新,比5年前漂亮多了,眼前的景象简直让我刮目相看:一排排整齐的桉树林环绕着这个美丽的村庄,水泥路连通到了各家各户,学校有标准的篮球场,整洁华丽的教学大楼和演戏大舞台。在甘蔗地里,不时可见蔗农们忙碌给甘蔗施肥的身影。在玉米地里,农民们正乐呵呵地整收着玉米。据亲戚介绍,现在照明电网拉到了每家堂屋,甘泉管引到了每户水缸里,房屋高度和巷道尺度基本统一设计建造,房前屋后的绿化、美化和净化整齐划一。XX年过去了,饥饿的感觉已经在亲戚的脑海里逐渐模糊。他们靠着勤劳的双手,晒谷岭的每一户人家都住上了砖瓦结构房,有了固定电话和手机,最近又添置了农用车和摩托车。据当地的村委介绍,XX年移民人均纯收入已达2200元,80%的农户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三)移民安置场还存在突出的问题

  (1)贫困现象依然存在。其主要表现有:

  ① 少部分移民盖起了平顶房,大部分移民住进了砖瓦房,茅草屋遍布各个移民安置场。

  ② 农民整体收入和个人收入不够多,与本地人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③ 投入多产出少已经成为移民的心头之痛,特别是近期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化肥农药价格猛涨,严重地影响着移民的生产和再生产。

  (2)饮水问题拯待解决,一些移民安置场相互争夺水源十分严重。以环江县长美乡的东合安置场为例,当地水源非常短缺,人畜家禽饮水得不到有效保障。虽然在每个移民点建起了一至三个水池,但在其施工的过程中严重偷工减料,从根本上说建起饮水工程就是一种形象工程,特别是到了每年的旱季时,饮水就更加困难,一些移民点因争夺水源而口枪舌战,反目成仇,矛盾重重。

  (3)乱砍滥伐现象十分严重。其主要表现有:荒坡荒地过度放牧及垦植,坡地植被遭到了严重破坏,水源林面临灭顶之灾,个别水源出现了断流现象,每每到了雨季,山洪暴发,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坡地坡改梯烧伤面积迅速扩大,坡地出现了“突头”的个数持续猛增。

  (4)农村医疗体系还没健全,医疗保健还待完善。主要表现在:

  ① 移民安置场卫生所不健全,农民就医看病得不到有效保障,而且乡镇卫生所远离各个移民安置点,村民看病就医极度不方便。

  ② 猪瘟病每年都会在每个安置场发生,疫情所到之处,鸡犬不留,甚至席卷全场,村民损失惨重,到目前为止猪瘟病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消灭,一旦蔓延,防不胜防。

  ③ 村民卫生设施不够好,房屋通常是一屋住人,隔一屋放养家畜,农民卫生意识不高,对疾病的认识不够。

  (5)乡村教育仍然很落后,教育质量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

  ① 虽然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95%以上,但移民文盲半文盲学生大有人在,就读高中的学生不多,每个移民安置场平均就读高中的学生有10来个,接受高等教育的少之亦少,其中东合场有4人,羊建场有3人,晒谷岭有3人。

  ② 乡村教师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为当地教师,在教学上语言障碍常常困扰移民适龄学生,使得移民学生普遍感到不适应,学习成绩难以提高,影响了以后的发展。

  ③ 农闲时赌博之风盛行,这种好赌之风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状态,据调查,一些小学生和初中生还参与了六合彩等赌博活动,甚至有的干脆不读书回家赌博了。

  (6)一些移民安置场交通不够便利,且路途遥远,移民上街赶集还很困难,路基塌方成片,交通问题严重地制约了安置场的经济发展。

  三、针对现状引出对问题的思考

  贫困不是他们的错,但他们可以改变历史,都安人是勤劳勇敢的,是不被困难吓倒的。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他们很少与外界交往,但他们渴望同外面的世界交流。他们虽已移民环江县,成为名副其实的环江人,但骨子里还是充满“雄心征服千层岭,壮志压倒万重山”之气魄的都安人精神。在其最初的发展阶段,肯定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发现有问题就要好好把握去解决问题。

  因此我建议:各级党委、政府要千方百计地采取措施提高村民们的收入,优先帮扶特困群众,鼓励发展农业,奖励务农工作有突出的带头人,同时要努力发展乡村教育事业,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大力引进优秀人才,实施教育人才培养“a”计划,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大力培养适合当地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作为来自都安的移民们,在勤劳勇敢的前提下,努力建设好自己的新家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要借鉴附近模范安置场的成功发展经验,尽力地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并针对问题及原因,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实现共同富裕。

  四、总结

  在都安大石山区,艰苦恶劣的自然条件曾经给一个“穷”字与当地村民长年相伴。自从1993年开始,河池市委、政府作出了将大石山区特困人口异地安置,帮助其脱贫致富的政策决定。在此之后,环江的毛南族、壮族等同胞敞开胸怀,慷慨让出了30多万亩的山坡土地,共接纳了来自外县的移民8万多人(其中都安人居多),一个本来就不富裕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接纳如此多的移民,在全中国绝无仅有!这也是毛南山乡人民能够团结各族人民的一个最具说服力的例子。一个世纪的搬迁,一个个创举,都安群众真的了不起!他们从大石山区的深山底层,一跃跨入到了小康俱乐部的行列,这个奇迹应该载入世界反贫困反饥饿的史册。

  回望昨天艰苦的创业路,但愿看到今天的富足生活,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学会感恩,学会反思。都安人在祖国成立60周年之际能够取得如此非凡的成绩引以为荣,作为一名来自移民安置场的大学生,我对都安移民的发展之巨大变化感同身受,对生活在环江的都安人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身感自豪。当然在现阶段安置场发展还面临许许多多严峻的考验和挑战,但我相信在河池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及充分发挥都安人的聪明才智,让“雄心征服千层岭,壮志压倒万重山”的都安精神永远成为其奋斗拼搏的一个良好助堆力,在环江的都安人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0)
上一篇 2022年6月15日
下一篇 2022年6月1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