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清华园日记》读后感1200字

季羡林《清华园日记》读后感1200

 

上周四(11.30)看到“拾遗”发布了一篇文章,叫《你那点“黑历史”,赶得上季羡林么》,作为一个闷骚男,我向来比较关注一些名人(尤指在文学类的)的“黑幕”,以给自己的龌龊的想法甚至“已有的作为”找“挡箭牌”。所以这篇文章我非常感兴趣,终于里面找到了一个一句让我拍案叫绝的话:“1934.5.17 我今生没有别的希望,我只希望,能多日几个女人,和各地方的女人接触。”

 

之前读过季老先生的短文,但印象不深了,让我关注他的原因一是他的长寿(1911-2009),因为我想,一个长寿的人肯定不会把心思放在纷繁复杂的世事上,而是相对比较单纯,且专注于自己的领域的人;原因二,是他的一些话和行为,比如他不接受“学界泰斗、国宝、国学大师”的称呼;原因三是他竟然研究非常小众的语言,比小语种还小语种……估计如果没有他老人家,这些语言我这辈子都不会听过,哪怕是现在我也记不得名称,看到才能想到。

 

当我们读到季羡林的介绍时,会有这样的说明:“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文、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而这本跨度他大学两年的日记中就经常能看到早晨看德文和法文的时候,当然也有偷懒的时候,也有烦躁的时候,期间也有因为母亲去世的悲恸。

 

而这本《清华园日记》就非常形象的展示了季先生当年学生时代的特点。

 

因为是他自己的日记,而且他本人未加任何修改,所以内容读起来特别亲切,也有一些好玩的地方,比如:

 

“我冒雨到图书馆去看报,我的稿子还没登出,妈的。”那种高高在上的大师形象瞬间就化成了一个毛头小伙子站在我的面前;

 

比如:“过午看同志成中学赛足球和女子篮球。所谓看女子篮球者实在就是去看大腿。说真的,不然的话,谁还去看呢?……看清华对附中女子篮球赛。说实话,看女人打篮球,其实不是去看篮〈球〉,是在看大腿。附中女同学大腿倍儿黑,只看半场而返。”

 

读了20%的日记,外加之前对季羡林的浅显了解,我有这样一个看法,大师归大师,而他本质也是人,是人也是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而成就其为大师的原因也是在于他们自己在自己的领域慢慢的研究,并持续下去。

 

哦?我怎么又犯了总结的“毛病”……

 

印象较深的是整本书最后的几行字:“生为山东一个穷乡僻壤的贫苦农民的孩子,能够获得一点成功,全靠偶然的机会。倘若叔父有儿子,我决不会到了济南。百家笔记网(m.simayi.net)如果清华不同德国签订交换留学生协定,我决不会到了德国。这些都是极其偶然的事件。“世间多少偶然事?不料偶然又偶然。”

 

也就是说我们看到他自己在表达的时候把一些重要的事件归结为“偶然”,不过读他的日记也会发现他一直非常渴望出国留学,而到清华学习而非北大就是因为当时清华留学机会比较多。所以到达德国既有他自己的争取,也有偶然因素。

 

就像我们学习生活还有工作,每一个选择都可能对今后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但是当时的我们可能并不能意识到倒地会进入“哪个平行世界”。

 

这种现象也经常在影视中上演,我们也比较好理解,每天去的地方,每天做的事,选择要吃的饭,要去的饭馆,要选择的专业,要看的书籍,要加入的社团……

(0)
上一篇 2022年6月24日
下一篇 2022年6月24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