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尺尊公主谁在吐蕃的地位更高?

初中历史就讲到,唐朝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带去大量嫁妆及更先进的技巧,增进了藏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增强了唐朝和吐蕃的友爱关系,带来久长的和平。文成公主也获得吐蕃百姓的尊敬和爱戴,被以为是“绿度母”的化身,在吐蕃位置很高。

松赞干布对文成公主更是十分看重,专门为她修筑了布达拉宫,吐蕃书籍《贤者喜宴》中还有这样的字样“松赞干布登临欢庆的宝座,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

但是,近年来突然有一种说法,说文成公主只是松赞干布的小妾,位置低下,在吐蕃真正尊贵的是松赞干布的另一个老婆,来自尼泊尔的尺尊公主。说得有鼻子有眼睛,仿佛真像那么回事儿似的。

可这基本是空穴来风。真实度较高的敦煌吐蕃文献、吐蕃金石铭记、同期唐朝及尼泊尔的史料中,都记录了松赞干布娶文成公主这件事,却都没有松赞干布娶尺尊公主的记载,也没有尺尊公主在吐蕃的业绩。

还有一位国外藏学家,经过长期的研讨,写了本书名叫《松赞干布的妻子》,说松赞干布娶尼泊尔尺尊公主是虚构的。

事实上,这位尺尊公主最初只存在于神话宗教书籍中,这些书有点相似奇幻小说。当然啦,某些人因为某些原因,强行认定这是史料,以此为据,编造了尺尊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在吐蕃位置凌驾于文成公主之上的故事。

但是,哪怕尺尊公主真实存在,也的确嫁入吐蕃,她的位置也不可能高过文成公主。原因很简略,唐朝正处于强大时代,吐蕃、尼泊尔都向唐朝称臣纳贡。

大家想一想,大国公主下嫁小国之君,小国之君怎么敢让她受委屈?另一个小国公主,又怎么敢在她面前耀武扬威?

何况,尺尊公主说是尼泊尔公主,其实出生于尼泊尔境内一个古国尼婆罗,是吐蕃的藩属,国力连吐蕃都不如,更别说李世民治下的唐朝。

换言之,但凡政治联姻,夫妻情感如何还是其次,女方在男方家里过得好不好,重要看娘家的实力。

娘家实力强大,姑娘就可在男方家横着走,实力不行,就只能做小伏低。而以唐朝的实力,文成公主完整可以在吐蕃过得顺心如意。吐蕃或尼婆罗,没人敢惹怒她。

有一件事情,可以解释当时唐朝、吐蕃、尼婆罗的关系。啥事呢?一人灭一国,单枪匹马平天竺。

唐朝有位名叫王玄策的外交官员,于贞观二十一年奉旨出使天竺,他是正使,一行约有30人。完成义务后,四天竺国王大多派使者带上礼物,预备与王玄策一起到唐朝朝贡。

但忽然产生了一起意外,中天竺国王尸罗逸多身逝世,国中大乱,大臣那伏帝阿罗那顺趁机篡位,动员所有部队以拒王玄策,并把各国朝贡唐朝的财物抢了。王玄策拼逝世抵御,逃出天竺。

遇上这种事儿,正常的反响是不是应当立刻回到唐朝,将此事禀报给皇帝,再由皇帝决议怎么办?但王玄策不是这样处置的。他跑到吐蕃,发文书向吐蕃和尼婆罗征兵。

《资治通鉴》上的记录是“玄策脱身宵遁,抵吐蕃西境,以书征邻国兵,吐蕃遣精锐千二百人、泥婆国遣七千馀骑赴之。”

意思是,王玄策征得吐蕃1200精兵、尼婆罗7000余骑兵。带着这些人就把中天竺阿罗那顺给平了,全部天竺为之震惊,吓得隔壁的东天竺国赶紧送来牛马三万,以及弓、刀、宝缨络等物,表现臣服。

最终王玄策带着俘获的阿罗那顺及妻儿老小,及俘虏的男女一万二千人、牛马二万余到长安献俘。因为唐朝没出兵,一切全是王玄策运作的,便有了“一人灭一国”这种说法。

这样的功绩,在现代看来是很大的,但对于当时的唐朝来说,天竺基本不是壮大的对手,打败了也没什么值得夸赞的,因而王玄策只被封为朝散大夫,在历史上也没什么名气。

这里有个细节值得注意,并非高官的王玄策敢去吐蕃征兵,还真的征到了,这解释什么?解释那时的唐朝官员及吐蕃统治者,都认可唐朝能够征调吐蕃之兵。

一个国度,可以征另一个国度的兵,两国主从关系可想而知。

李世民征高丽回朝时,松赞干布特意遣使奉上金鹅并奉表称敬,表中很是赞扬了一番李世民,最后说“臣谨冶黄金为鹅以献。”

至于尼婆罗,还在这条生态链的下一级,不是唐朝的臣,而是吐蕃的。为什么王玄策征兵时尼婆罗出的兵比吐蕃还多?当然是因为吐蕃的请求。

文成公主虽然不是李世民的亲女儿,只是宗室之女。但在吐蕃,她的身份就是唐朝公主,代表着唐朝的脸面。

综上所述,很难想像尺尊公主的位置会比文成公主高,确定是文成公主更高呀。

【我是一粒沙,爱好就关注我吧!】

(0)
上一篇 2022年6月25日
下一篇 2022年6月2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