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解读】东北时间跨度最长的碑—鸿胪井刻石

鸿胪井刻石,刻于唐开元二年(714),碑为褐红色石英岩,正面横宽300厘米,厚200厘米,刻石最高处至基底180厘米,原立于旅顺口东黄金山。

1908年被日本海军大臣斋藤实运往日本,现存于日本东京千代田区日本皇宫之内。

鸿胪井刻石,记述了唐开元年间鸿胪卿崔忻奉敕赴靺鞨封大祚荣,归程凿井两口的史实,是唐对渤海前后数次册封唯一现存的实物见证。

《新唐书》、《旧唐书》、《辽东志》、《奉天通志》、《满洲历史地理》、《满洲金石志》等书都有所记录。

唐鸿胪井刻石上在崔忻石刻周围还有明代嘉靖、万历和清代乾隆、道光、光绪时代的题记6处。其中有明白纪年的题名有5处,分离是唐开元二年(714)鸿胪卿崔忻的题名、明嘉靖十二年(1533)山东布政司参议查应兆的题名、清乾隆四年(1739)奉天将军额洛图的题名、清道光二十年(1840)盛京将军耆英的题名、清光绪乙未年(1895年)前任山东登莱青兵备道守备将刘含芳的题名。从唐初到清末,时光跨度千余年,可以说是东北题字跨度时光最长的碑。

鸿胪井刻石最早的题名时714年,涉及渤海的历史,有关渤海政权的碑志刻石,迄今为止发明至少有四块:鸿胪井刻石、张建章墓志、贞惠公主墓志、贞孝公主墓志。它们都是研讨渤海考古和历史的名贵实物材质,其中鸿胪井刻石的时光最早,且通过它与相干文献的相互印证,证明了渤海政权刚刚树立后定位、定名的历史。唐鸿胪井刻石中的崔忻题名是唐对渤海第一次册封的实物见证,也是唐对渤海数次册封唯一现存的实物见证,全部刻石不仅见证了旅顺口从朝贡道到海防重镇再到天然良港的重要职能的改变,在研讨大唐帝国与当时东北地域的民族关系等方面也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

永为记验——东北名碑拓本精萃展

展览时光

2020年6月30日-9月18日

展览地点

旅顺博物馆分馆二楼临展厅

文创品

(0)
上一篇 2022年6月25日
下一篇 2022年6月2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