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为什么不爱住在紫禁城?论居住,谁都喜欢有山有水的园林

清朝皇帝不爱好住在紫禁城,其实明朝皇帝也不爱好在紫禁城内居住。明朝皇帝重要的办公地点,是在紫禁城邻近的西苑,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中南海,那是明朝时代树立的皇家园林。

到了清代,封建统治者们树立起了豪华的“三山五园”。分离是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怡园、畅春园和圆明园,这里才是清帝们居住理政、游憩的重要场合。

在清朝存在的268年间,皇帝们有226年,都是在“三山五园”理政。可以说“三山五园”才是真正的“紫禁城”。为何这些皇帝放着雄伟的紫禁城不住,偏偏要躲到这些皇家园林中去呢?

明成祖朱棣当年建造紫禁城,是想把它打造成能超出南京皇城的宫殿。因此,紫禁城重要体现的是范围的巨大,气概的磅礴,讲求空间的对称,以及院落组合的完善。

但紫禁城却疏忽了居住的舒适性,里面的宫殿建筑尽管雄伟,但除了后花园之外几乎没有什么绿化。皇帝在这里居住,就是夏天感到热,冬天感到十分荒漠。于是,皇帝们纷纭逃离紫禁城,他们开端开拓大批皇家园林,作为既能渔猎,又能避暑理政的场合。

最早开端修建皇家园林的是康熙。康熙二十三年,满清皇室在明朝清华园的旧址上,仿照江南园林开端修建畅春园。清华园又称“李园”,在明朝时就被誉为“京师第一名园”。

经过康熙的扩建之后,畅春园也就成为了清朝皇帝在西郊的第一处常年居住、避暑、听政的离宫。自康熙二十六年起,康熙每年有一半以上的时光,都居住在畅春园。就连康熙病逝的地点,都是在园内的清溪书屋内。

圆明园是雍正还是皇子时的私人园林,阅历第二次鸦片战斗英法联军的劫掠焚毁,再加上后期不断的损坏,目前展示在人们视线里的已经是一堆废墟。

雍正登基之后,在康熙的基本上又对圆明园进行了扩建。依据样式雷建筑图档,圆明园南起大宫门,北到“九州清晏”殿,散布着“外朝”、“内寝”宫廷区。雍正帝自雍正三年8月起在圆明园理政,平均每年在圆明园居住的时光超过200天。

颐和园是乾隆修建的一个兼具“宫、园”双重功效的大型皇家园林,修建时光长达15年,园内分为宫廷生涯区和景致游览区。

虽然颐和园内各种设施齐全,但乾隆居住在颐和园的时光并不长,只是偶尔过来游玩一下。乾隆的重要办公地点,是在避暑山庄和圆明园,以及静宜园。

静宜园是乾隆在香山行宫的基本上,加以扩建而成。为了在静宜园理政,乾隆还战舰早了勤政殿,取“勤政务本”之意。其实,他就是效仿康熙、雍正在畅春园和圆明园建造“勤政殿”之举,向世人表明自己游园不忘政务。

静明园也是清朝皇帝理政的场合之一,但它是5园中,皇帝理政最少的园林。最早是由康熙在此处修建行宫,最初起名“澄心园”,后改名“静明园”。后来,乾隆又大范围扩建,成了有名的皇家园林。

有清一朝,颐和园、静明园的位置都难以企及“万园之园”的圆明园,雍正至咸丰这5代皇帝,都重要在圆明园办公,这其中的150年间有138年是在圆明园里渡过的。

也是在圆明园遭受劫难后,清廷才退而求其次,开端将颐和园当成修葺的重点。

光绪十二年,慈禧重修颐和园。这次重修专门在颐和园东宫门内,增长了皇帝上朝听政与宫廷生涯有关的建筑。也就是宫殿区和生涯居住区,以便于皇帝接见大臣,处置朝政。此次修整,将清正殿改为仁寿殿,专供慈禧垂帘听政应用。仁寿殿后面三座大型四合院,分离是慈禧,光绪和后妃的居住场合。

在封建社会,皇帝所在就是朝廷所在;皇帝在哪办公,哪里就是政治中心。雍正到圆明园的第一天,曾说过一句话,“朕在圆明园,于宫中无异,凡应办之事,照常办理,尔等应奏者,不可迟误”。雍正甚至将紫禁城养心殿内的一应事务,全体移到圆明园。

清帝在三山五园中避喧听政,许多日常政务和主要的外事运动,也都是在“三山五园”中处置。

正是由于满族突起于白山黑水之间,以渔猎为主,与大自然有着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他们入主紫禁城后,受不了皇城内的炎热,更受不了封锁枯燥、约束的宫廷生涯,因而更神往皇宫外,更辽阔的天地。

北京西郊本就是景致名胜之区,这里群山绵延、湖泊罗列,具有江南水乡的自然景观。而且北京西郊的气温低于南苑,更低于紫禁城,有利于皇帝们到达避暑的后果。

早在辽金时期,皇家贵戚就已经在北京西郊修建离宫别院,达官显宦和文人学士也开端营建自己的私家园林。康熙决议在此基本上修建畅春园,既节俭了财力,又加快了工程进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后果。

以“三山五园”为主的清代西郊皇家园林,是我国历史上范围最大的皇家园林,康熙开了清代园林之先河,之后历朝清帝均效法康熙,在皇家园林中理政、居住和游憩。

(0)
上一篇 2022年6月25日
下一篇 2022年6月2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