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夫立业,国之贤后——朱棣发妻徐氏徐皇后

凌晨,朝阳刚刚升起,城中魏国公徐达府中便传来了女孩儿琅琅读书声。远观,女孩很文静,近看,端庄慷慨。女孩儿便是徐达的长女徐氏。徐氏喜好读书,是个才女,再加之父亲的名声,小小年事的她,在京中也颇为出名。

此时,正赶上朱元璋为四子17岁的朱棣选妃,听说徐达女儿天资聪明,才貌过人,正值妙龄,便找来徐达,要跟徐达结儿女亲家。

朕与卿,布衣交也。古君臣相契者,率为婚姻。卿有令女,其以朕子棣配焉。《明史》

皇帝的命令,徐达自然是奉旨了,况且还是跟皇家攀亲,这可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徐达当即“顿首谢”,答应了这桩婚事。

剧照

1376年,15岁的徐氏嫁给了17岁的朱棣,成了燕王妃。

1380年,徐氏追随丈夫朱棣就藩燕京北平(今北京)。

1399年,朱允炆削藩,朱棣“靖难”,徐氏和丈夫朱棣同患难。

1402年,朱棣牟取南京称帝,徐氏被封为皇后。

1407年,徐氏病逝,朱棣有言不再立后。

在徐氏陪同朱棣的31年里,一向残酷的朱棣,对徐氏却一直爱戴有加。而徐氏,从王妃到皇后,从人妻到人母,不论家事还是国是,她都做到尽善尽美。从嫁给朱棣那一刻起,到后来陪朱棣到苦寒之地就藩,再到朱棣靖难,牟取南京称帝,这个女人,一直是朱棣最顽强的后盾。

徐皇后画像

良缘天配,情好甚笃

徐氏是朱元璋为朱棣选的妻子,而后,朱棣全家到北平(今北京)就藩。关于徐氏和朱棣在燕王府的那段日子是怎样的,并没有史料记录下来。但是,从其他一些记录来看,那段时间对于他们两个人来说必定是镇静而美妙的。

史书上关于徐氏的记录,俏丽与聪明并存,人称“女诸生”。自幼文静,喜好读书,所学皆过目不忘。徐达是明朝的开国大将,徐氏爱好读书,所以也经常翻阅父亲书桌的兵书,久而久之,徐氏对行兵布阵之法也颇为在行。

成祖仁孝皇后徐氏,中山王达长女也。幼贞静,好读书,称女诸生

而朱元璋对几个儿子的造就和教导,也是很正规的封建教导,举措戒其轻;言笑厌其妄;饮食教之节;服用教之俭。怨其不知民之饥寒也,尝使之少忍饥寒;怨其不知民之勤劳也,尝使之少服劳事。

所以,徐氏和朱棣在闲暇时间,吟诗作对,亦或讨论行兵布阵,像一对普通夫妻一样,享受生涯的美妙。

剧照

1377年,徐氏生嫡长女永安公主朱玉英;

1378年,徐氏为朱棣生下长子朱高炽,

1379年,生次女永平公主

1380年,生次子朱高煦;

1383年,生老三朱高燧;

1384年,生三女安成公主

1385年,生四女咸宁公主;

朱棣一生共有四子五女,其中,三子四女为徐氏所生。在封建时代,大多数情形下,从生育孩子的多少,能看出女人是否受宠。徐氏在嫁给朱棣后,10年为朱棣生育了七个子女,足以看出朱棣对徐氏的溺爱。

远离京城,坐镇一方,虽然地处北方,气象、物质不如应天(今南京),但天高皇帝远,生涯自在。有疼爱自己的丈夫,有可爱的孩子,这样的生涯,对一个女人而言,是幸福的。

剧照

女中儒生,巾帼豪杰

1398年,朱元璋逝世,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朱允炆本就对各方诸王权势过于壮大的而觉得忧虑,拥兵自重,多行不法,朝廷孤立,这其中,燕王朱棣的权势最大。皇位还没坐稳的朱允炆,为保卫自己的皇位,便开端对这些叔叔们下手,“削藩”也就开端了。

在不到一年的时光里,建文帝在大臣齐秦、黄子澄的协助下,将实力较弱的周王、岷王、湘王、齐王和代王都削除了。之后,朱允炆积蓄力气,预备对驻守北平的燕王朱棣下手。

朱棣并不是一个坐以待毙的人,原来对这个毛头小儿的继位,就很不满,如今,又来削藩。朱棣怎会任人宰割。于是,以“清君侧”为由的“靖难”开端了。

靖难之役示意图

朱棣手下的士兵虽然战役力极强,但数目并不多,所以,朱棣想到了一个人,宁王朱权,确实地说,朱棣是看上了宁王手下的朵颜三朵,一只战役力极强的特别武装,也是当时战役力极强的部队。

而此时,黄子澄建议朱允炆将攻打北平的耿炳文撤掉,换上纨绔子弟李景隆。李景隆虽然是个军事白痴,但手下有五十万大军,朱棣也不能小瞧了他,所以,朱棣在去宁王封地的同时,将驻守北平的义务交给了长子朱高炽。

《大明风华》朱高炽剧照

朱高炽身有残疾,且没有带兵打仗的经验,安排防御之事均由徐氏指挥。当时,朝廷大军有五十多万人,而北平城中,连老幼孱弱加起来也不过几万人,面对敌强我弱的危险局面,徐氏与长子及守城将官,镇静沉着地安排着守城各项事务。

面对兵临城下的强敌,徐氏施展着与生俱来的军事禀赋:

首先,她告知儿子朱高炽,如何应变;

接着,号令全部守城将士,誓逝世守城,期待燕王回师;

同时,动员城中将领及士民妻子登城作战,每人发一副盔甲,城中妇女在徐氏的鼓励下,抛石块,掷瓦砾。这种攻城行动有多大作用暂且不议,但最起码鼓舞了守城士兵的士气。

最后,徐氏亲自登城督战。

而当时,正值冬季,天寒地冻,气温低至零下,徐氏命众人向城墙拨水,水很快也就结成了冰块,这无疑是增长了攻城的难度。李景隆措手不及,望着一夜之间变成冰雕的北平,只能望城兴叹了。

最终,北平守将保持到了燕王朱棣胜利收编宁王部队,回师救济的时候。

朱棣剧照

这场守城之战,徐氏所表示出的智谋胆略,在中国历史历代皇后中极为罕见。作为开国功劳之女,徐氏骨子里的军事能力被彻底唤醒,堪为巾帼豪杰。

靖难兵起,王袭大宁,李景隆乘间进围北平。时仁宗以世子居守,凡部分备御,多禀命于后。景隆攻城急,城中兵少,后激劝将校士民妻,皆授甲登陴拒守,城卒以全。

建文四年,即1402年,历时三年的“靖难之役”终于停止了,明朝首都应天被燕王朱棣攻陷,随着皇宫中一场大火的燃起,建文帝朱允炆也不知所踪。

位居中宫,国之贤后

1402年7月17日,朱棣称帝,封40岁的徐氏为皇后。

明朝风管

朱棣的皇位,原来也是抢来的,在当时,可谓名不正言不顺,而建文帝时代的旧臣,大都不服朱棣。所以,朱棣称帝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除掉这些反对自己的人,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

面对朱棣残酷的处置方法,徐氏身为皇后,一国之母,虽不能干政,但也不能置之不理。她委婉的劝谏皇帝,“人才难得,当今朝中的贤才都是太祖高皇帝造就培养出来的,愿望陛下在选拨任用时,不要分什么新旧,要一视同仁。尧帝施行仁治都是从自己的亲人开端的。”对于徐氏的奉劝,朱棣总会听取。

当世贤才皆高皇帝所遗,陛下不宜以新旧间,帝尧施仁自亲始。

徐氏读过很多兵书,深知治国之道,除了造就爱惜国度人才外,还要关怀百姓。民心所向,国度才会长治久安。

南北每年战役,兵民疲敝,宜与休息。

除了亲自劝谏朱棣,徐氏也会召集官员们的妻子,加以慰劳,劝谏她们要谅解丈夫,做一名好的贤内助。

后因请悉召见其命妇,赐冠服钞币。谕曰:“妇之事夫,奚止馈食衣服而已,必有助焉。朋友之言,有从有违,夫妇之言,婉顺易入。吾旦夕侍上,惟以生民为念,汝曹勉之。”

剧照

平和善良,因材施教

徐氏不仅仅是皇后,是妻子,也是母亲。徐氏的三个儿子,性情各异。

长子朱高炽,自幼体弱多病,还有点瘸,据说是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疹落下的残疾,但身残志坚,性格平和,沉寂好文,为人宽厚,性情上完整遗传了徐氏;

而次子朱高煦和朱高燧,性情上像朱棣,坚毅,残酷。

对于这三个儿子的教导,徐氏因材施教。对老大的教导,徐氏深知其是担负国度大任的不二人选,所以很注意造就他处事武断,大智大勇的才能,并教导他体恤百姓,待人宽厚;

而老二老三,性情比拟暴躁,专横,不拘礼法,徐氏以为他俩不但不能重用,还要为他们选择敢于监视劝诫的僚臣。

其实,朱棣是爱好老二的,因为老二朱高煦最像他,所以一直都想废朱高炽立朱高煦。知子莫如母,徐氏则以为,老二为太子,以后定为暴君,所以主意立朱高炽为储君,也多次劝谏朱棣,指出老二老三性情上的缺点。

虽然徐氏对老二老三性情上多有责备,但对他们的生涯也是极为关怀体贴,劝谏他俩珍爱手足之情,切勿胡作非为。也正因如此,徐氏在世期间,他俩虽有不臣之心,但也不敢胡作非为。

三兄弟剧照

德才兼具,遗作传世

徐氏从小接收了良好的教导,在当时封建社会中,身为女人,能有如此智慧德才,实属难得。

明朝时代,教导制度和机构已经比拟完备了,但绝大多数都是男子的学校,女子可读的书还是很少的。为此,徐氏决议编一部合适女子读的书,于是,徐氏摘录《女宪》、《女诫》,写成《内训》二十篇。《内训》的一开篇便提出了看待子孙的教导要宽严适度,“本之以慈祥,临之以严厉。慈祥不至于迁就,严厉不至于伤恩。”并把自己对子孙教导的经验也写在书里。另外,又类编古人的嘉言善行,写成《劝善书》这本书也被朱棣在全国规模内推广。

徐氏的这些书籍,意在推行针对女性的教导,并提倡修德劝善,在必定水平上,为朱棣赢取了民心。

1407年,徐氏病重,临终前,仍不忘劝谏朱棣,愿望他关怀百姓,广求贤才,恩待宗室,不要娇纵外戚。对“靖难之初”为守住北平城而作战将士们的妻子们,徐氏没有忘却,本想着回去慰劳抚恤,却已经来不及了。就这样一位仁慈又颇有智慧的女人,当了四年皇后就逝世了。

对于徐氏的过世,朱棣悲哀不已。在朱棣眼里,徐氏的不离不弃,徐氏的聪慧睿智,无人能及。徐氏逝世后,朱棣决议不再立后。或许在朱棣的眼里,其他女人纵使妩媚英俊,年青貌美,也比不上徐氏在他心中的位置。她的一生,对于朱棣称帝、治国,施展着至关主要的作用,她不仅朱棣的妻子,大明的皇后,也是朱棣的谋臣,堪称一代贤后。

剧照

(0)
上一篇 2022年6月25日
下一篇 2022年6月2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