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杀”真的就是活埋吗?专家:并非如此,事实往往更加残酷

引言

君不闻:“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战斗,历来都是残暴的,而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战斗也占领了很大一部分比重。自古以来,每一场战斗的成果都是伏尸百万,血流漂橹。

周朝树立后,中华大地上无数小国林立,争端不断。后来,阅历了商鞅变法的秦国慢慢突起强大,并以壮大的军事实力吞并了其他小国,创建了华夏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主义王朝——秦朝。

▲秦灭六国示意图

在秦灭六国的进程中,战斗自然是少不了的。其中最为有名的,当属秦赵两国之间产生的长平之战。这场由白起带领的秦军和有赵括带领的赵军之间的战役,最终以赵军战败告终,而这场战斗,可以说是华夏历史上最早、范围最大、也是最为彻底的围歼战。

在这场战斗停止之后,白起下令坑杀了赵国40万降军,这场血腥的屠戮,为他带来了“人屠”的名号。可是,白起坑杀战俘,真的是将这些战俘挖坑活埋了吗?其实这是一种毛病的认知,要知道,在古代战斗中讲求“兵贵神速”,白起作为兵家四圣之一怎么会不明确这个道理呢?他断然不会去消费那个时光去挖一个能够容纳四十万人的大坑的,即便是真的有这个时光,在挖坑期间四十万的赵国降兵也不可能不进行对抗。

▲长平之战尸骨坑

那么,毕竟什么才是“坑杀”呢?“坑”其实是指克服一方将战败一方的士兵尸体堆积在大路两侧,覆土夯实,筑成一个个大土堆,叫做“京观”或是“武军”,既可以夸耀武功,也可以对败方发生威慑,这是中国古代部队作战中很早以前就形成了的通例。

其实,有关“坑杀”的记录几乎是每个朝代都有的。例如,据史料记录,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大战于官渡,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在战斗停止之后,作为克服的一方,曹操下令将一支被迫投降的袁绍军队“尽坑之”。至于后来的两晋南北朝时代,关于坑杀的记录更是数不胜数。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官渡之战剧照

其实,不仅是中国,在古代,周边国度都有将尸体筑成京观的通例。据史料记录,隋朝三征高句丽失败,高句丽一便利将阵亡隋军尸骨筑成京观。后来高句丽与唐朝交好,唐太宗才派人毁掉京观,收敛隋军尸骨。这件事被记录在了史书《旧唐书》上:“贞观二年,破突厥颉利可汗,建武遣使奉贺,并上封域图。五年,帝诏广州司马长孙师临瘗隋士战胔,毁高丽所立京观。”

▲古代战场图像

那么,“坑杀”被运用在了所有的战斗中呢?其实也不然。依据《左传》记录,春秋时代,楚庄王在邲地大破晋军,这是一场空前的大胜,于是大臣提议:“君盍筑武军,而收晋尸认为京观。臣闻克敌必示子孙,以无忘武功。”

但楚庄王没有赞成,他以为自己与晋国的战斗是不符合武德的,并不值得炫耀,而晋国的士兵也是为自己的君主尽忠努力,是值得敬仰的,不应当把他们的尸体筑成京观,于是下令妥当安葬晋军尸体。对于楚庄王的做法,后世的史家大都持确定的态度,以为战斗的双方都是各为其主,没有罪过可言,因此不应当在逝世后被筑成京观。

▲京观

曹魏甘露三年(公元258年),司马昭击破诸葛诞所在的寿春城,并俘获了东吴所派来的援军,有人担忧这批战俘可能不是真诚归降的,以后可能会反水,应“坑”之。司马昭谢绝了这个提议,转而将这批战俘远迁边疆。可见,被坑杀的,都是用不着的俘虏。

坑杀,是封建统治者常用的手腕之一,不管是军事上还是思想上,都能起到绝对的威慑作用。以致于到了明朝时代,这种残暴的手段依然在被应用中。

结语

和平来之不易,京观古迹也未有留存,我们仅能从史料的文字里略知一二,但即便如此,我们也能从字里行间嗅到阵阵的血腥味。我们应当对历史报以谨严的态度,以史为鉴,珍爱今日的和平,并为了更美妙的每天而尽力前行。

参考资料:

《己亥岁》

《左传》

《旧唐书》

(0)
上一篇 2022年6月25日
下一篇 2022年6月2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