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日休: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唐朝末期,朝内宦官专权,朝外藩镇割据,天灾人祸,民不聊生。

起义的呐喊声遍布了大江南北,这个曾经盛极一时的李唐王朝,再也找不到曾经繁华昌盛的影子,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摇摇欲坠穷途末路的空壳。

如此没落的时期,出现出很多忧国思民的官员和文人,他们也想尽力为这个末期的王朝呐喊,也想让这浑浊的天下因自己能有所转变,然而如此乱世下,他们中大多数人最后都只能看着自己的期望而无能为力。也许有人取得过小小的造诣,但很快吞没在内忧外患的朝局中。因此,这个时代的文学著作,很多都是表示百姓疾苦的主题,或是无力转变现状后寄情山水中的情绪。

皮日休,就是其中一位,他的一生阅历过各种不公,最后甚至下落成谜。虽然在唐诗史册上,他着实算不得著名气,但在他生涯时代的一千多年后,有名的文学家和革命家鲁迅曾评价他为:“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荣和锋芒”。

读书无法换来平等和机会

皮日休无疑是有才干的,他饱读诗书,尤其崇尚儒家学说,他一心想通过科考进入仕途,以此来实现报国的志向,对于他来说,书本是与自古圣贤沟通的桥梁,也是他充实心坎世界的最好方法。

家资是何物,积帙列梁梠。

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

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

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

——皮日休《读书》

万贯家财自是比不上万卷丛书,满屋罗列的书籍,会带给他远超金银财宝的安全感,他以为德才兼备的人们必定会互相观赏,若是生于同一时期,必定会享受着思想和才学的碰撞。他自然将自己归为他们其中的一员,他们都是那样酷爱知识,充斥思想,他深感读书带给他与其他圣贤交换的机遇,仿佛老友相见,一见如故。

梦里忧身泣,觉来衣尚湿。

骨肉煎我心,不是营生急。

如何欲佐主,功名未成立。

处世既孤特,传家无承袭。

明朝走梁楚,步步出门涩。

如何一寸心,千愁万愁入。

——皮日休《秋夜有怀》

这位饱读诗书的才子,想通过科举之路,实现人生抱负。对他而言,进入仕途后的荣华富贵都不值一提,他真正想为社稷江山奉献力气,成为名垂千古的一代名臣。然而,现实却无法让他践行这样的幻想。他科考的进程十分坎坷,他首次考进士失败,再次加入测验后以榜单最后一名的成就勉强及第。

关于他为何是最后一名,《皮日休献书》中曾记录,时任礼部侍郎郑愚担负进士考官时,十分观赏皮日休考场合著文章,便亲自约见皮日休,不料皮日休不佳的容貌让郑愚惊讶,并出言讽刺:“子之才学甚富,入一目何?”

在郑愚看来,皮日休眼睛长得太丑了,仿佛只有一只眼睛,这实在无法和他心中那位写出优良文章的人接洽起来。面对他的讽刺,皮日休答曰:“侍郎不可以一目而废二目”,显然皮日休是在回击郑愚因为自己眼睛不好看而被蒙蔽双眼,虽有两只眼睛,却识人不明。

这样的回应无疑是得罪了郑愚,相传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过节,皮日休变成了榜单最后一名。

这是皮日休刚考上进士就阅历的不公待遇,因为相貌,他的才干就这样被埋没,面对郑愚的嘲讽,他没有奉承阿谀,更不想为了中试而下降身价,巴结高官,这样的性情自然很难在腐烂横行的唐末生存。因此,虽然中了进士,但时期和性情早已注定皮日休不可能有远大的政治造诣。

乱世容不下真诚的情绪

虽然仕途之路频频受阻,但皮日休却始终愿望自己能有一番作为,他以文字抒发情绪,忧虑着这个日益惨淡的国度,他眼中可以看到平常百姓的苦楚,对所处的时局表达痛心。

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芜冈。

伛偻黄发媪,拾之践晨霜。

移时始盈掬,尽日方满筐。

几曝复几蒸,用作三冬粮。

山前有熟稻,紫穗袭人香。

细获又精舂,粒粒如玉珰。

持之纳于官,私室无仓箱。

如何一石余,只作五斗量!

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赃。

农时作私债,农毕归官仓。

自冬及于春,橡实诳饥肠。

吾闻田成子,诈仁犹自王。

吁嗟逢橡媪,不觉泪沾裳。

——皮日休《橡媪叹》

这首《橡媪叹》描述的是最底层平常人民的艰辛生涯,年老体弱的妇人,要早早起床劳动,清冷的凌晨,映下的是老妇被生涯压弯了筋骨的模样。她辛辛劳苦劳作,拾橡子是唯一的生涯起源,然而身处这样的乱世,很多人都在争抢橡子以保持生计,老妇的收入少得可怜。

然而,老妇曾经的生涯也是“山前有稻熟”,也是一副年年丰产的气象,但官府的严苛赋税、剥削农民等一系列行动,直至将底层百姓逼到了山穷水尽的田地,“农毕归官仓”,一年到头辛辛劳苦的一点结果,最后半点落不到自己手上,这样的生涯形势下,老妇不得不以拾橡子为生。

皮日休通过诗作表达着对老妇和天下劳动听民的同情,也抒发着对现实黑暗、官逼民反的愤恨和无奈。他的眼中见过了不少这样的人,这样的景,他情绪强烈,字字泣血,却一次又一次不得不承认自己对这黑暗无能为力。

国度省闼吏,赏之皆与位。

素来不知书,岂能精吏理。

大者或宰邑,小者皆尉史。

愚者若混沌,毒者如雄虺。

伤哉尧舜民,肉袒受鞭箠。

吾闻古圣王,天下无遗士。

朝廷及下邑,治者皆仁义。

国度选贤良,定制兼拘忌。

所以用此徒,令之充禄仕。

何不广取人,何不广历试。

下位既贤哉,上位何如矣。

胥徒赏以财,俊造悉为吏。

天下若不平,吾当甘弃市。

——皮日休《正乐府*贪官怨》

皮日休深知唐朝走到今日的情景,和腐败的政治制度以及官员才能不足、腐烂风行有很大关系。这首《贪官怨》中,他活泼地讲述了唐朝末年的官员任命制度,政坛大多被豪门贵族操纵,这些人中不乏“素来不知书”的无强人士,从未认真读书,更别指望能有所见识。而像皮日休这样苦读圣贤书的人,往往只能做个微不足道的小官,一生都不能奢求政治造诣,更别提发挥家国天下的人生抱负。

他愿望国度可以广纳人才,以真正有学识的人充实官员队伍,若是队伍中自下向上都是英明的人,那国度又何至于落入今非昔比的残破局势。然而摇摇欲坠的唐朝末世,早已无人听得进他这样的强烈呼叫,或者说早已无人能转变这样的局势了。

他以真实的文风,揭穿着社会的种种黑暗,呜咽的百姓,猖獗的官吏,一切形象都在他的作品中栩栩如生,他尽力表达着情绪,为天下呐喊,成为鲁迅口中“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荣和锋芒”。

穿越千年的文人风骨

皮日休最终下落成谜,何时何地因何种原因逝世亡,至今说法众多。黄巢起义爆发后,很快占据长安,黄巢称帝后任皮日休为翰林学士。有人以为他是被迫参加黄巢大军,也有人说他是眼见唐朝无药可救,自动参加造反队伍。

无论何种原因参加黄巢,但黄巢军团并不是拯救唐朝百姓的灵药,这个农民政权快速在权利中腐化,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甚至四处俘虏百姓,以人肉作为军粮。

黄巢虽然摇动了唐末的统治,却没有真正颠覆黑暗的世界,更无法树立一个安居乐业的时期。唐军后来镇压了起义,皮日休的下落也不知所踪,有人说他是在起义停止后被唐军杀戮,也有人说他因作诗得罪黄巢而被诛杀。

无论何逝世因,总归皮日休是以一种黯淡的样子分开了政坛和文坛,他留下了朴实真实的诗句,留下了苦寒中矗立不倒的风骨,他活着时候的满腔热血,满腹经纶,都已经定格在历史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尽力为天下抗争过,将个人安危荣华置之度外的文人形象。

他历经山河,见过鲜血淋漓的疼痛,才倍感人间不值得。

作者:珮安歌,一个酷爱文字和火锅的正经少女。

(0)
上一篇 2022年6月25日
下一篇 2022年6月2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