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到底是什么样呢?来看看蜀汉学士秦宓与东吴使者张温的舌战

关于三国时代的人物,可能军阀、将领、谋士甚至美女会比拟著名一些。相对而言一些学士或者纯洁的政治人物的存在感可能低一些。下面小编要介绍的就是一个蜀中学士,名字叫做秦宓。秦宓相对于关、张这些人来说当然著名度不高,但至少还是有列传。而且秦宓也有两件事比拟出名。一是劝谏刘备东征而获罪,一是与东吴使者张温的出色的舌战。

秦宓其人

秦宓的形象还算是比拟饱满,他有几个特色:厌恶权谋、文采斐然、乐于避世。首先是厌恶权谋这一点。秦宓是一个纯洁的儒生,引经据典、张口闭口圣贤道德,这个对于他来说是优点,不过他对权谋机略的东西却十分鄙视。一个叫做李权(蜀汉尚书仆射李福的父亲)管秦宓借《战国策》,秦宓就以为《战国策》记录的都是纵横谲诈之术,并非正道,给《战国策》好一顿鄙视。

我们都知道,汉末三国时代是一个骚乱的时代,是一个原有秩序被打破重建的进程。在这个时代中,传统思想受到冲击,才能比道德更加主要。曹操在《求贤令》中请求举贤不避小人,\”豪杰\”这个概念也逐渐替代\”圣贤\”、\”君子\”这些道德模范。秦宓鄙视权谋寻求正道,其实也是\”逆版本\”的一种情形。

另外秦宓还是一个隐士。这个隐士并非逃名避姓那种隐士,纯洁是不想做官,至少在刘焉、刘璋统治时代是这样的。东汉时代处所长官的佐吏一般是从当地辟请,著名气就有很大的入仕的空间。秦宓是蜀中名士,当然也是被辟请的一员,但是秦宓并不愿意入仕,装病在家里趴窝。到刘璋统治益州时代,刘璋的治中从事王商与秦宓是同郡人,请秦宓出仕,秦宓还是不愿意,自比为许由、巢父、庄子、商山四皓,这些都是古代的有名隐士。

秦宓虽然不愿意做官,表示得非常高洁,但是就像上文说的,并没有压制自己的名声。有人责备他自比巢由,\”何故扬文藻见瑰颖乎?\”这其实就是挺尖利的一种讽刺。同为隐士,也有高下之分。就像巢父讥讽许由一样,如果许由深居于山野高崖,尧帝也不会听说许由的名声,愿望把地位传给许由。秦宓写文章琳琅满目,其实也只是寻求声誉罢了。

当然秦宓也回应了这种质疑:老虎生来身上有花纹;凤凰生来羽毛五色,这不过是本性罢了,不是要彰显出什么。《易经》的《大象传》中也有\”君子以懿文德\”的说明,寻求文采词藻是很正常的事情。且不提秦宓到底是否寻求声誉,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第一秦宓很有文采,对经典信手拈来;第二秦宓擅长争辩,这是当时士人的一项很主要的社交才能,在政治上也有施展的余地。

劝谏刘备

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是汉末三国时代一个非常主要的转折点。同年孙权、关羽都进行了北伐,孙权北伐不利,加上与关羽的抵触一直很尖利,从战略层面上来说,立足于扬州也须要掌握上游的荆州,构建一条完全的长江防线。而这个时候刘备所辖荆州兵力空虚,孙权合肥也不打了,徐州也不打了,趁机偷袭荆州,还顺手把回援的关羽给杀了。

孙权这个决策,意味着他要投奔曹操一方,预备与刘备开战。这是当时天下形势的一次剧变,后来曹丕、刘备相继称帝的时候,孙权还要向曹丕臣服,用曹魏黄初的年号,卑辞事魏反抗蜀汉。这大概也是东吴在三国中人气不高的一个原因,虽然孙权的脆弱十分有效,既避免了两线作战的险境,也没有失去实际上的好处。不过后世的人往往爱好更加坚强一些的。

其实从宏观一点的视角来看,刘备必定要和孙权动手的。第一、刘备团体遭遇这样大的一个打击,军事上的二把手关羽阵亡,如果不作反响,没有任何国威可言;第二、失去江陵这个要地,蜀汉北伐会变得异常艰苦,只能从汉中出兵,《隆中对》彻底破产;第三、荆州人士的家业都在孙权手中,如果不打仗,会导致荆州人士对刘备离心离德。我们可以看看劝谏刘备东征的人当中,没有一个是荆州出生的人,诸葛亮也只是马后炮而已。

在劝谏刘备的人当中,就有秦宓一个。当时秦宓已经不是隐士了,他被辟请为益州从事祭酒,州从事之首。刘备不是《三国演义》中那个仁弱的爱哭鬼,实际上他是很有主意的人,一心要攻打孙权,谁劝都没有好果子吃。赵云劝刘备,成果被刘备留在江州,不让他上战场;秦宓的位置当然赶不上赵云,他直接被下狱软禁。后来的成果证明东征是毛病的,至少是风险极高的,刘备也不是爱甩锅的人,秦宓就得到了赦免。

舌战张温

在蜀汉建兴二年(即公元224年),诸葛亮又请秦宓为益州别驾从事,后为左中郎将、长水校尉,是一个管理郎官、宿卫这样一个角色。这个时候蜀汉和东吴的关系已经缓和,因为荆州的归属已经彻底尘埃落定,而且曹魏也和东吴刚刚爆发过伟大范围的战斗,原因是孙权不肯送太子孙登入质。双方关系升温,也开端互通使者。蜀汉派遣使者邓芝到东吴联络,东吴也派使者张温到蜀汉。

在三国时代,使者之间的舌战是不可不品尝的一个环节,哪怕双方关系不错,一个使者到对方也容易受到嘲讽和奚落。其中一些小段子还算挺有意思的,感兴致的读者可以自行懂得。这就考验到双方人员的辩才和急智上。而在这个方面上,秦宓无疑是有很大优势的。

张温到蜀汉,蜀汉百官都过来招待,秦宓还是闲云野鹤的心性,没有第一时光来。诸葛亮频繁催促,秦宓这才赴宴。张温受到秦宓的冷落,又听说秦宓是蜀中学士,有心与秦宓较量一番。等到秦宓赶到的时候,双方开端一问一答。

张温首先问:\”天有头吗?\”秦宓答复:\”有,《诗经·颂·皇矣》中有\’乃眷西顾\’,可见天的头在西方\”;

张温又问:\”天有耳吗?\”秦宓答复:\”有,《诗经·小雅·鹤鸣》中有\’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可见天有耳\”;

张温又问:\”天有足吗?\”秦宓答复:\”有,《诗经·小雅·白华》中有\’天步艰苦\’,可知天有足\”;

张温又问:\”天有姓吗?\”秦宓答复:\”有,因为当今天子姓刘,天自然姓刘\”;

张温又问:\”太阳是从东方升起吗?\”秦宓答复:\”虽然升于东方,但也归于西方。\”

一问一答之间暗含机锋,秦宓作为答复的一方,引经据典,尽数化解张温的刁难,而且言语之间保护蜀汉的立场,比如\”乃眷西顾\”、\”天子姓刘\”、\”虽生于东而没於西\”,都在强调蜀汉为正统。这场争辩可以说是秦宓获胜。不过张温也没有计较,回归东吴时还称美蜀汉政策,可见这些外交上的舌战大多带有一些玩笑性质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后汉书》

(0)
上一篇 2022年6月25日
下一篇 2022年6月2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