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有关真诚的禅语佛家经典禅语(精选99句)

1、人生的价值在于功能而不是形象,形象没有价值。

2、【天天禅语】人只有感恩的本分,没有埋怨的权利。

3、【佛语禅话】业力不可转,但是缘可造;应广结善缘。

4、善于利用时间的人,无时无刻不是修持参禅的好机缘。

5、没有生过什么大病,是因为此人根本没有能量排病毒。

6、【一句禅语一种人生】心诚、行正,就能受人肯定信任。

7、【天天禅语】善要有自信,才能发挥不畏惧的坚定力量。

8、“忍而无忍”是真修行;“忍无可忍”而以牙还牙是凡夫。

9、孝顺父母、尊重师长、爱护妻子、善待他人皆能获得幸福。

10、一提到佛教,一般入都认为佛教是消极的、出世的、空无的。

11、【心灵禅语】 世界需要和平,社会需要祥和,人心需要和气。

12、【天天禅语】凡事不知足,就会不满意;不满意,就会有遗憾。

13、【禅语悟道】不只爱人,还要爱地球;土地平安,人才能平安。

14、安定心境有妙法,放松身心、集中思想;进一步观、仿效佛陀。

15、法若无常,即是动相,即是空相。《摩诃般若经》卷七,十无品

16、【佛心禅语】 没有真才实学,弄虚作假,只能给别人留下笑柄。

17、其实,人生到底是上升,或者下坠,完全取决于你如何看待人生。

18、不可信人,与之同意,是菩萨谬。《大宝积经》卷一一二,普明菩萨会

19、【一句禅语一种人生】充满爱的付出而没烦恼、很洒脱,是修行的目标。

20、若能系一心,一切皆能系。若自降一心,一切自降伏。《菩提行经》卷一

21、【身心自在】 待人处事诚正信实,问心无愧,就可以皆大欢喜,身心自在。

22、天见宝庄严,人见为清水,鱼见为窟宅,鬼见为脓血。《顺正理论》卷五十三

23、于念念中,身语意业皆无空过,悉以回向一切智门。《华严经》卷十八,明法品

24、因语是指因果的语言,我们只有了解了因果法则,才会明白命运是如何改变的。

25、【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 如果要从冰里面钻出酥油来,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26、【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用菩萨的智慧,看待家人;用父母的包容,关怀天下人。

27、若贪瞋痴,若法界智,无有少法而可得者。《大宝积经》卷八十三,无尽藏菩萨会

28、久而久之,你便不愿将心烦的事情告诉他,因为他每次处理的方式都让你接受不了。

29、以三事教化:一者神通,二者知他心,三者说法。《摩诃般若经》卷二十六,六喻品

30、恶念人皆有之,大善者也有小恶。关键在于,恶念一旦产生,我们是顺应还是抵抗。

31、我的眼睛对风沙特别敏感,如果这个世界到处充满沙尘,我活着肯定毫无快乐而言。

32、若一个人很小气,那他(她)一定爱精打细算,很少乱花钱,能够为家里节省开支。

33、【佛心禅语】 我们不一定要在心外寻找财富,真正的财富应该是内心源源不断的能量。

34、【佛心禅语】 问:“如何是诸佛本源?”师日:“千峰寒色。”——《雪窦重显禅师》

35、向外驰求,不知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其实益。《印光法师文钞-复马契西书三》

36、佛说:人有美德,我虚心学习;人有恶行,我小心规避。我追随“善知识”,自修成佛。

37、心持世间去,心拘引世间,其心为一法,能制御世间。《杂阿含经》卷三十六,第1()()9经

38、大心菩提心,诸心中最上,解脱一切缚,具足诸功德。《大宝积经》卷九十六,勤授长者会

39、修一善心,破百种恶。信善作福,积行不厌,信知阴德,久而必彰。《法句经》卷上,明哲品

40、夫心者,为诸法总持之门,作万有真实之性,故称第一义谛。(五代)延寿《宗镜录》卷九十四

41、习禅者各自检点,可有此病?我见之患,时刻提防,否则我执逾重,烦 恼生死的束缚也将逾紧。

42、菩提心者,即是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佛法之根本也。《大宝积经》卷三十六,菩萨藏会

43、【佛心禅语】 “小”不可忽视:脚下开始,毫末做起,有做小事的精神,就能产生做大事的气魄。

44、不求真,不断妄,了知二法空无相。无相无空无不空,即是如来真实相。(唐)玄觉《永嘉证道歌》

45、依戒得三昧,三昧能修慧,依因所修慧,逮得于净智。已得净智者,具足清净戒。《大乘宝云经》卷七

46、不实之法,是从缘生;真实之法,不从缘起;如来法身,体是真实,名为涅槃。《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一

47、以自心应真是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皆佛,无心外国,无心外佛。《华严经合论纂要》卷三

48、勿轻言“挫折感、无力感”。纵然困难如石,也要钻过去:更何况有时所谓的困难,可能只是如纸之薄。

49、十方佛刹无有量,悉具无量大庄严,如是庄严不可思,尽以庄严一国土。《华严经》卷三十三,十回向品

50、应以无舍而为方便,圆满布施波罗蜜多,施者、受者及所施物不可得故。《大般若经》卷四。二,欢喜品

51、年轻力壮时,可以一口气往上冲;但冲力过猛,不免又筋疲力尽。于是走走停停,困顿繁劳,目标还在远方。

52、个人的利益与大众的利益永远是一致的,只有把个人的利益与大众的利益紧密地联系起来,个人利益才是永久的。

53、我们要如何修行才能得到“真功夫”?功夫一定要从历练中得来;修行的方法很多,但离不开一个字——“忍”。

54、【佛心禅语】 问:“如何保任?”师日:“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但尽凡心,别无圣解。”——《龙潭崇信禅师》

55、也许有的事情、有的人还是不尽如人意,但如果懂得包容,我们自己的心情会轻松很多。其实,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56、茫茫人海,芸芸众生,相遇何其不易,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既然牵手,就应当相互扶持,互敬互爱。

57、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需要沟通,沟通不成则妥协,妥协不成时,你就原谅和容忍他吧。(当代)圣严《108自在语》

58、【佛心禅语】 人生在世,知错能改,则为君子之道。有错不思改正,或者口是心 非,那只能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59、要看清人间真相,你的眼界必须高一点;要看清人生真相,你的境界必须高一点,要看清生命真相,你的灵界必须高一点。

60、聪明人即使受到挫折,也会更加机智顽强。当兽王饥饿的时候,能迅速撕裂大象的脑袋。(宋末元初)贡噶坚赞《萨迦格言》

61、一些人半途道别,一些人擦肩而过,一些人不明下落。但我们应该相信,无论路程多少遥远,他们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那道岸。

62、人心换人心,真心见真情。人心可贵,在于真诚;真情可待,在于宽容。人生如茶,岁月似酒,喝的人不同,便会生出不同味道。

63、年轻时,我们很单纯、很青涩,我们可能还不能完全明白什么是爱,但也正是那份难能可贵的单纯,让我们对我们的爱人无欲无求。

64、【佛心禅语】 依赖他人,就会把命运交给别人,而使自己失去做大事的主动权。抛弃身边的每一根拐杖,都是对自己能力的一大考验。

65、【佛心禅语】 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故知一切诸法皆由心造,乃至人、天、地狱、六道修罗尽由心造。一《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

66、或有一类凡夫僧,戒品不全生正见,赞叹一乘微妙法,随犯随悔障消除。为诸众生成佛因,如是凡夫亦僧宝。《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报恩品

67、【佛心禅语】 浪子回头金不换,意味着浪子能真正做到回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没 有足够的毅力和意志是不可能重新做人的,即使你确定了目标。

68、才华洋溢的人,一方面很容易达到目的,很快就获得世俗的满足;另一方面,却因所求没有止境,不易寻得内在的圆满,才华反而成了自苦的根源。

69、【以众人为重】学佛要注重道与理,关心人及事。以众人为重,不计个人得失,在日常人事中自我磨练,以毅力、勇气突破障碍,才是真正学佛的精神。

70、【佛心禅语】 发怒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激化冲突,闯下很 多大祸。愤怒是片刻的疯狂,我们应该控制情感,否则情感就会控制你。

71、【天天禅语】我们的行、住、坐、卧与一举一动,有意识地去生活,是觉醒,无意识地去生活,是迷惑。悟或迷、佛或魔、涅槃或轮同,都是一念之差。006。

72、他人若已拥有一分爱心,我们要积极鼓励他,使他的爱心绵延不断。不只是一时短暂的爱心善念,还要使他们能保持长期不断的精进心,去完成菩萨的道路。

73、唯有百劫千生,常行佛道,十方三世,普度众生,则不唯一生父母,生生父母,保蒙救济;不唯一人父母,人人父母,尽可超升。(清)省庵《劝发菩提心文》

74、除非,她找一个对她俯首听命的小丈夫,那样的男人多半阳刚气不足、怯懦、没有主见——通常这样的男人没有担当,一旦遇到重大变故,只会采取逃避的方式。

75、是菩萨摩诃萨见生死无始,皆悉空寂,所谓空者,常乐我净皆悉空寂,无有变易、众生、寿命、三宝、佛性及无为法,是名菩萨观无始空。《大般涅粟经》卷十六,梵行品

76、一个人身上的能量与磁场,往往决定了他运势的好坏,决定了他事业的成功与否,决定了他与什么人相遇,应该做什么事,住什么样的房,这都是先天与后天能量累积的结果。

77、结人缘、结善缘、结法缘、结佛缘却有所求,那就是世间的善缘、有漏的善缘;反之,广结四缘无所求、不着相,无人无我无自无他,那就是无漏的善缘,那就能够成圣成贤。

78、三世魂牵,唯君是念。若可,我愿退去尘世的锦衣,在烟水之湄化身为莲,飘渺出尘,临水照影。我会盈一份云水禅心,优雅娉开,任时光荏苒,风云来去,不悲不喜,只等君来。

79、人的命与相是相通的,而相会随着业而转。有人过去的面相看起来很凶恶,但如果他做了善业功德,心生欢喜,行为举止自在磊落,相就会因此改变。所以,命与相都不是绝对的。

80、【佛心禅语】 什么是无为法呢?不守什么,也不执著坐相,只打“牛”不打“车”,只修心不执身;只保持内心一贯的安详,因为只有安详的心态才是定慧不二的现量与证量。——耕云先生

81、生活的禅法,它必须是温暖与善良,宽阔与承担,走在每一个时代,找找与时代的契合,它更是对命运的一种体醒,消极时振作,悲观时期望,冷落时温暖,能照亮人生理念的方法,就是禅道。

82、人要活得明白,不能活得不明不白;人要活得糊涂,不能活得糊里糊涂。活得明白,诸事都看得开;活得不明不白,什么都放不下。活得糊涂难得,那是大智若愚;活得糊里糊涂可悲,那是对生命的辜负。

83、【佛心禅语】 佛说,放下得轻松之福报。很多时候,人之所以有痛苦和烦恼,是因 为放不下很多东西。放下不是放弃,放下是放下不该有的恶念和贪欲,放 下让自己感到沉重的东西,放下不该属于自己的东西。

84、没有共同的信仰,人心就是一盘散沙;没有一致的航向,船只就会彼此相撞。大至民族国家,小至家族家庭,莫不如此。散沙堆成的大厦再高,经不起风吹雨打;单个的船只再大再坚固,也难免覆没的宿命。人们,该醒醒了。

85、学问不如人,能力不如人,钱财、地位、健康、长相……一切不如人,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些都是假的,假的东西不如人,并无损失,反而正好可以念佛。凡夫稍有所长,便引以自恃,执假为真,若由此失去念佛,则所失太大。

86、【佛理经典】若人寿百岁,远正不持戒,不如生一日,守戒正意禅。若人寿百岁,邪伪无有智,不如生一日,一心学正智。若人寿百岁,懈怠不精进,不如生一日,勉力行精进。若人寿百岁,不知大道义,不如生一日,学惟佛法要。

87、无常是苦,法师说人生存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苦的事实,而在这个苦里,又含有无常,无常生白发,无常催别离,无常导致求不得,无常将朋友变为冤家。无常是空,不能永恒、不是真实、捉摸不定、随时变化,这是无常,也是空。

88、禅师有一个爱抱怨的弟子。一天,弟子买盐回来,禅师将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让他喝,弟子说:咸得发苦。接着禅师把剩下的盐都倒进湖水里,弟子尝后说:纯净甜美。禅师满意道:生命中的痛苦是盐,它的咸淡取决于盛它的容器。

89、生活中,有些东西拿不准,分不清时,最客观的办法就是让时间去沉淀,时间稍长,事物都会由阴而转为阳,这是事物的本质规律。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同时,也可以顺便确定一下自己的想法和决策,是一时冲动还是一世英名。

90、晨光里我自由吐纳,吸入朝霞,灿烂心的苍穹;呼出希望,唤醒万水千山。来吧,朋友,我们借一缕晨风梳妆,就一盘晓日早餐,踏一路晨歌出发。不要怕地铁拥挤,不要怕车多路堵,也不要怕山高水远,跟随心的引领,没有你不能抵达的地方。

91、相由心生,这是一句佛语。每个人的心是一块田,种善因,故得善果种恶因,故得恶果。而相由心生,笑容就是心灵的一面明镜,真实地映射内心所种的因。心是一块田,种什么,得什么,心若不自由,走到哪里都是囚笼。心若无归宿,走到哪里都是流浪。

92、出家者有出家者之家务事业也,即所谓“弘法为家务,利生是事业也”。在家人有在家人之家务事业,即仕农工商,各操其一,赡身、养家、利国、益群之业也。否则,即为世之负债人,更何能成就佛法中超世之志业哉!(民国)太虚《学佛者应知行之要事》

93、【禅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青山几度变黄山,世事纷飞总不干。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94、为什么要修观死亡无常呢?对于修行人来说,最大的障碍就是对今生今世的贪执,也是过于追求此生此世的名利。只有观修无常才能去掉这个贪执,断除对名利的过分追求。如果不断掉对此生此世的贪执,佛法的知识再丰富,修行的时间再长久,戒律守持得再清净,也谈不上是修行者。

95、二十多年前,我正年轻,觉得这个世界暗无天日,感到前程一片迷惘,生命时刻处在坍塌的边缘。二十年后回头再看,发现那个曾经的我不可理喻,当时觉得垂天之重的事实际上轻如鸿毛,当年看似过不去的坎其实跨步能过。人们,再难都要好好活着,活着活着,就活得一切都风淡云轻。

96、【佛心禅语】 母亲给孩子煮饭,却不能替孩子吃饭;老师教学生知识,却不能替学生学习;医生为病人冶疗,却不能替病人服药。同样的,佛陀引导我们如何踏上解脱之路,却不能替众生成佛;法教帮助我们如何解决烦恼,却不能替众生证悟;僧侣陪伴我们一路修行,却不能替众生成就。

97、一个修行者要想渡过轮回的大海,若没有像舵手一样的上师善知识的引导,就难以超越轮回的束缚,虽然乘上了趋入佛法的大船,具备一些功德,但却因不能圆满而还会沉没在轮回的苦海中,随业流转,无法到达涅槃的彼岸。正如《华严经》说:“善知识就像船夫,救渡我们渡过轮回的苦海。”

98、命运不是上天注定的,有时候,往往为了一块钱,就能使这个人改变自己的命运——如果你拿一块钱去帮助别人,对方得到协助支持,“爱人者人恒爱之”,你种下善缘就会改变命运。反过来,拿一块钱去做了不好的勾当(恶因),甚至为了一块钱而计较争吵,说不定就会为自己惹来烦恼与灾难。

99、能动能静,能近能远。俗语说:“在家干日好,出门一时难。”诚然,由于语言及习俗,出门不如在家习惯方便,所以,当我们出外旅游参访时,除了要能动态地跋山涉水,也要能静态地欣赏、观察,我们要用心研究近处的,也不放过机会去了解远处的,处处用心时时留意,随时随地都是学问,都有宝藏。

(0)
上一篇 2022年6月26日
下一篇 2022年6月2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