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一日生活活动教育随笔

  所谓“一日生活皆课程”,一日活动包括了晨间接待、晨间活动、晨间谈话、早点、早操、集体活动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一日活动组织得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关系着保教质量的高低。将幼儿园教学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之中,可以促使教学有效性的发挥,而有效教学也将进一步优化幼儿的一日生活。下面是张承辉整理的《优化一日生活活动教育随笔》,欢迎阅读。

  优化一日生活活动教育随笔【第一篇】:优化一日活动,提高保教质量

  这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山东省教育厅关于规范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指导意见》,我收获颇丰。文件中将一日活动实施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及规范要点一一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使我们广大幼教工作者对一日活动的组织、实施有了一个更科学、具体的认识,这将对我们的工作大有裨益。现在我从以下三方面谈谈自己此次学习的收获。

  一、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减少高控制、整齐划一的集体活动,给幼儿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和自主活动的空间。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都知道活动中应将幼儿作为主体,但反思我们的一日活动,高控制、整齐划一的集体活动占据了大部分时间,这个问题至少我是存在的。细思自己组织的一日活动,从入园到离园,幼儿的大部分活动都是我们安排好的,孩子们在我们的指挥下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活动,缺乏自由选择的机会,他们的主体地位何以体现呢?以前我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此次学习给我提了个醒,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充分尊重幼儿,将幼儿放在主体地位,给幼儿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和自主活动的空间,使幼儿真正成为一日活动的小主人。

  二、积极开展混班、混龄区域活动,实现区域活动效益的最大化。

  混班、混龄区域活动我没有组织开展过,此次学习让我眼前一亮、豁然开朗。混班、混龄区域活动益处多多,它能实现区域活动效益的最大化。比如:我园共有7个班级,每个班级都有至少5个区域,而班与班的区域是不同的。如果打破班级界限,幼儿就能从更多的区域中得到锻炼、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混龄区域活动也会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今后,我将与其他老师一起,大胆尝试开展混班、混龄区域活动,实现班级资源共享,最大化地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三、适时组织幼儿进行交流分享,提升幼儿的活动经验,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件中指出:“适时组织幼儿进行交流分享,提升幼儿的活动经验,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思以前我组织的区域活动,活动结束时没有组织幼儿交流分享过,通过此次学习我又习得了一个新经验。今后开展区域活动时,我会尝试引导幼儿进行交流分享,相信这会是一个积极、有效的学习途径,幼儿会在这个过程中主动进行建构,其多方面的能力会逐渐提高。

  一日活动组织得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关系着保教质量的高低。所以,让我们一起尽力来优化一日活动,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优化一日生活活动教育随笔【第二篇】:《一日生活组织优化》学习心得

  所谓“一日生活皆课程”。一日活动包括了晨间接待、晨间活动、晨间谈话、早点、早操、集体教学、户外游戏、午餐、餐后活动、午睡、午点、游戏(区域)、离园活动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很重要。

  例如:早操可以发展幼儿的大肌肉、大动作,它不同于舞蹈,舞蹈则是发展幼儿的小肌肉、精细动作。

  对于集体教学活动,也不能忽视,它的重要性占了一日活动的三分之一,所以集体教学必须开展,一天一节较为合适,但考虑到幼小衔接,大班幼儿一天需开展两节集体教学,上下午各一节,因此教师的集体教学能力需要提升,同时教师对区域的投放、观察能力也不能懈怠,也要提升。所有的学习不能全扔给孩子,教师也要参与其中,既要有幼儿主导经验的学习,也要有教师主导经验的学习,使其两面性。

  自由游戏在一日活动中也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游戏是建构、角色、扮演,不是所有的区角都是自由游戏。游戏是靠经验来推移的,在游戏活动中可以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经验的迁移、语言表达能力、手眼协调能力等。

  幼儿在教学和游戏中学习、锻炼,在生活环节培养良好的生活饮食卫生习惯,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都对幼儿的发展、成长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好的开展一日活动势在必行。

  优化一日生活活动教育随笔【第三篇】:优化一日生活之间的过渡环节

  幼儿园的过渡环节就是幼儿一日生活的环节与环节之间出现的一个转换时间。从晨间来园到午睡为止,共有7个过渡环节:分别是晨间活动和户外体育游戏之间、早操与点名点心之间、点名点心与集体教学活动之间、集体教学活动与户外自由活动之间、户外自由活动与区域活动之间、区域活动与中餐之间、中餐与午睡之间。其中晨间活动和户外体育游戏之间、区域活动和中餐之间、中餐与午睡之间这三个过渡环节时间比较长,其余几个环节相对时间较短。由于过渡环节从表面看是细小的,可有可无的,往往被大家忽视,但是其实它却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如果我们老师将其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去重视和实施,过渡环节也能为孩子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过渡环节普遍存在随意性较强,及较为高控的现象,比如:有些教师把过渡环节当成放松期,由着孩子们自由玩耍;有的教师在过渡环节总是习惯于高控、不敢放手;有的则习惯用入厕、盥洗等单一死板的生活活动替代过渡环节,存在拖沓等待的现象等。这些问题不仅浪费了孩子的时间,形成更多的消极等待,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消弱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压抑了幼儿主动、活泼的个性发展。

  我们年段老师选取三个过渡环节的经典案例进行了研讨,下面来说说我们的看法:

  案例一:早晨8点钟,孩子们进行的晨间活动即将结束,接着便是户外体育游戏,小班孩子在配班老师的带领下,分成三组分批去卫生间入厕、盥洗。主班老师弹起了《小手拍拍》,孩子们都自觉地跟着边唱边做动作,保育员开始给孩子们插汗巾;紧接着一首《小动物怎样叫》,还复习了几首儿歌,两组孩子背后的汗巾差不多都插好了,这时感觉孩子们有些兴奋,坐不住了,可是还有一组孩子在卫生间没回来,于是老师又组织玩起了手指游戏。当所有的孩子都回到了座位上,老师让大家放好小椅子,排队去外面进行户外体育游戏了。

  这个案例过于高控,有的老师就怕孩子们把教室搞的一塌糊涂,因此对于幼儿在过渡环节中的活动总是高控制、不敢放手。让孩子们分批进行入厕盥洗,没轮到的小朋友不停地跟着老师做集体游戏,孩子们都是被动的参与活动。幼儿需要的过渡环节应是营造一种低控制、宽松、自主、利于交往、有序的氛围。教师的组织要掌握好一个“度”,不能“放羊”也不能干预过多。我们认为老师可以运用音乐来优化小班幼儿过渡环节,比如说先请一部分孩子去入厕、盥洗,另外一部分孩子可以到老师和保育员那里插汗巾,教师播放一首孩子喜欢又熟悉的歌曲,完成任务的孩子就会跟着音乐边唱歌边排队了,这样就消弱了过渡环节中的消极等待和教师高度控制现象,使这一环节变得和谐、自然,还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案例二:早操结束后,保育员在给孩子一个一个穿外套,穿好的孩子依次坐在椅子上静静地等。全部穿好,老师再分批请孩子入厕、盥洗、喝水。等到吃点心时,已经很晚了。

  看似上面的生活活动处于“有序”状态,其实细细看来,不难发现整个过程始终拖拖拉拉,时间不紧凑,让孩子无所事事。虽然小班幼儿自理能力较弱,生活环节上需要得到老师的帮助,但是对于能力强的,老师慢慢可以放手了,试着让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一日生活中的过渡环节变得这么拖拉,非常不利于孩子常规的建立和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案例三:又到了午餐时间,班级里总是有那么几个孩子进餐比较快。先吃完午餐的孩子漱口洗脸过后进行自主游戏,有的拿起图书角的故事书与同伴讲故事;有的拿出自己带来的新玩具;有的与同伴分享自己新找来的贴纸……当吃完午餐的孩子有一半的时候,活动室里面突然变得很吵闹,孩子们渐渐都离开了自己的位置,说话的声音也变响了,这影响到了还正在进餐的孩子。突然,教师大声说:“吃完饭的小朋友都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去。”所有的孩子都安静了下来,一脸惊讶或迷茫的看着教师。

  这个案例中孩子吃完饭都在自主地游戏,一开始情况还可以,到最后有点乱糟糟了。教师把过渡环节完全放松了,由着孩子们自由发挥,结果导致教室里变得吵闹,还影响到了吃饭的孩子。我们认为,教师可稍微干预一下孩子的活动,比如天气好的情况下,可以请吃好饭的孩子去外面晒太阳、玩玩具;天气不好的情况下,进行区域活动,这样可以避免还在用餐的孩子受到干扰。

  案例反思:

  为了改变过渡环节高度控制、放任自由、消极等待等不良现象,我们也进行了不少的尝试,现与大家做一分享。

  一、自主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对幼儿来说,游戏就是一种玩耍,是没有固定模式的主动参与活动的快乐过程。幼儿通过各类游戏,可以发展动作技能、语言能力以及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积极互动,使幼儿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二、音乐唤起法。在过渡环节的组织中,常常会利用音乐唤起孩子们进入下一环节的准备。播放音乐消弱了过渡环节中的消极等待和教师的高度控制现象,使过渡环节变得和谐、自然,还有利于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也有利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整体效率的发挥。

  三、融合多样法。在过渡环节的时间里,我们可以给孩子们更多样化的选择,让过渡环节变得更为丰富多样。可以让孩子们自主选择看书、玩玩具、进区游戏、拼图等。

  四、弹性管理法。幼儿园一日活动时间的安排应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灵活性,既能形成秩序又能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为了照顾到个别差异,遇到需要分批进行的生活活动可以请能力弱的孩子先去,也可以采用“一帮一”的形式。比如在我们班有个相对年龄较小,能力较弱的宝宝周城逸,他平时走路还不是很自然,我们就会请能力强的孩子去帮助他洗手、倒水喝,这样一来能力强、速度快的孩子也有事情做,能力弱的孩子也能得到相应的帮助和照顾。教师需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设计,做到有效地减少一日活动中拖沓等待的过渡现象。

  总之,我们要依据实际的情况,在过渡环节中,营造出一种教师低控制、有序、宽松、自主的氛围,优化一日生活的过渡环节。

  优化一日生活活动教育随笔【第四篇】:幼儿园有效教学与一日生活优化的探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笔者对幼儿园的教学与幼儿一日生活优化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调查,发现两者之间存在以下内在联系:将幼儿园教学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之中,可以促使教学有效性的发挥,而有效教学也将进一步优化幼儿的一日生活。本文尝试从教学目标、教学途径和教学内容三方面进行阐述。

  一、将教学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之中,开展有效教学

  幼儿园教学是精心安排的外部条件或环境,用以支持、激发、促进和引导幼儿顺利开展学习和达成有效学习结果的过程,其本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进行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将幼儿园教学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之中,开展有效教学”是时代对幼儿园教学提出的要求,也是幼儿园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幼儿园有效教学不仅包括明确的教学目标、清晰的教学思路、得当的教学方法,而且幼儿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使得师幼、幼幼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然而,笔者发现,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教学中不能与幼儿一日生活有机联系,人为地割裂教学与游戏、生活的关系,内容的选择缺乏趣味性、生活性,纯粹为教学而教学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这就致使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幼儿教师将“一日生活”等同于“日常生活”

  从本质上说,日常生活具有自在性、重复性、常规性和前反思性等特征,很少表现出创新。而幼儿的一日生活包括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大致分为专门的学习活动、游戏活动和生活活动,这些活动在幼儿的发展中具有特殊的价值,是一个教育整体。如果将“一日生活”与“日常生活”等同起来,那“日常生活”的惰性和保守性必然会抑制教师创造性的发挥,使人懒于反思,甚至不会反思,最终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幼儿的成长。

  2.教学目标的设定不够生活化

  目前,幼儿园教学更多的是在正规的课堂上进行,教师以为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了集体教学方案,让幼儿学到了知识,教学目标就达到了。但是,幼儿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应是只注重静态知识的传授,而应更注重孩子的情感态度和探究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幼儿园教学的目标之一在于引导幼儿去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然而,在一日生活中,我们发现许多孩子缺乏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篇大班科学教案《家用电器》的活动目标是:①在交流分享中认识各种家用电器的名称,感受家用电器在人们生活中的用处。②对生活中的家用电器感兴趣。通过活动,小朋友认识了各种家用电器的名称,而对于如何使用这些家用电器却知之甚少。这与教学目标的设定不够生活化有关。

  3.教学途径不够生活化

  幼儿一日生活大致包括专门的学习活动、游戏活动和生活活动。其中,生活活动是幼儿在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晨间锻炼、用餐、就寝、散步、日常劳动等都是与生活直接关联的活动。对于幼儿来说,身体的发展、基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的形成是最为重要的目标。因此,生活活动在幼儿园课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幼儿园课程的一个重要特质。生活活动对幼儿的发展有特殊的意义。现实生活具有对课程内容的渗透作用、综合作用,生活就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生活活动中包含了多领域的丰富的教育内容。

  4.教学内容不够生活化

  幼儿园的教学内容不够生活化。比如,在一日生活中,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和疑问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教师应敏锐地察觉到幼儿可能随时出现探究事物和关注事物的兴趣,从而生成系列的不断深入的探究活动或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随机教育活动。这是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更深层的含义。然而,由于一些教师自身观念以及能力等方面的原因,科学教育的教学内容与大部分幼儿目前想要知道的东西和想要解决的问题相差较远,教学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师教给他们的知识。在过去的两年里,很多幼儿园都围绕“北京奥运会”为主题开展了形形色色的活动,但是,教师都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这个教学内容是不是孩子当前想要知道的东西”了吗?幼儿如果能感受和体验到所探究和学习的内容对自己和同伴的意义,那么幼儿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活动,进行有效的师幼互动,从而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二、有效教学将优化幼儿一日生活

  把幼儿园教学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将教学目标、教学途径、教学内容生活化,进行有效教学,必将优化幼儿的一日生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生活化,引导幼儿发现和解决一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幼儿园教学的目标之一在于引导幼儿去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探索实际问题时,教师应重视幼儿的主动建构学习过程,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幼儿运用观察、推理、验证等方法,鼓励幼儿运用比较、概括、判断与推理等多种思维方式,去发现和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比如,幼儿在学习了数学中的分类方法后,能将此种数学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将玩具、生活用具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分类,让周围环境整齐有序;又如,在“占圈”的游戏中,“四人占圈”时出现四人不能同时双脚站进圈内的问题,幼儿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想出了四人各伸一只脚进圈的解决办法。

  2.教学途径生活化,引导幼儿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师要在一日生活中抓住时机,巧妙利用生活环节,有意识、有目的地让幼儿留意周围的、密切贴近的生活信息,使教学途径生活化,引导幼儿做生活的“有心人”,从而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活动。如学习数字,让幼儿说出自己的班级号、身高、体重、家庭电话号码、门牌号码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数字及其作用;认识时钟,教师可以在各个生活环节中如起床、上幼儿园、吃饭、游戏、睡觉、离园等都给孩子时间上的提示,引导幼儿认识时钟,并让幼儿知道在幼儿园不同的时间要做不同的事情。此外,从生活环境中选择废旧物品作为活动操作材料,能很好地帮助孩子培养环保意识,养成爱护周围环境、节约等好习惯。如在美术活动中选用易拉罐作为操作材料,自制玩具。活动过后,小朋友开始对易拉罐、纸芯筒、牙膏盒等废旧物品感兴趣了。

  3.教学内容生活化,通过有效的师幼互动影响一日生活的其他方面

  将教学内容生活化,使幼儿感受和体验到所探究和学习的内容对自己和同伴的意义,并通过这些内容来帮助他们认识当前想要知道的东西和想要解决的问题,幼儿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活动,进行有效的师幼互动,从而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重视孩子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和疑问,可以开展多样性的教学活动,或进行主题探究活动,多方面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幼儿的主体地位在师幼互动中得到足够的重视,这将有助于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而师幼互动具有网络性和扩散性影响,它会影响到一日生活的其他方面,如游戏活动和生活活动。因此,教师要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重视起来。

  总之,幼儿园应将教学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促使教学有效性的发挥,同时,有效的教学又促进幼儿一日生活的优化。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教师可以从中汲取经验和成长的养分,并在反思中逐步提高自己,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和指导幼儿的一日生活。

  优化一日生活活动教育随笔【第五篇】:幼儿一日生活教育的点滴思绪

  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包括:晨间活动、用餐、睡觉、喝水、小便等环节。其中这些生活环节都充满着丰富的教育契机,如何优化幼儿的一日生活呢?这一问题也值得我们去思考。

  这次我在网络上学习了《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的教育与保育》,范佩芬园长精彩的讲座让我茅塞顿开。她说过:“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时间安排应有相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既有利于形成秩序感,又能满足活动的需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等浪费时间的现象,提高活动效率;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活动要能满足绝大多数幼儿的需要;建立良好的常规,减少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培养幼儿的自律。”

  是的,说得没错!在我的教育旅程中,孩子们的课间是最开心、也是最忙碌的。一下课,孩子们都会自己去喝水、小便,完后有的在自己的椅子袋里拿出了自己的玩具与同伴一起玩耍,时而比赛谁的车开的快,时而与同伴下下棋;还有的自己悄悄地走近喜欢的区域活动开始了做游戏,有当小医生的,有当爸爸妈妈的,有当建筑师的等。少了等待和不必要的管理,满足了幼儿的需要,使幼儿的课间生活更加多彩。

  就是这样,孩子们不仅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还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体验到幼儿园生活的愉快。

  “生活既教育”,每天都是美好开始,相信孩子们会在生活中茁壮成长。

(0)
上一篇 2022年6月27日
下一篇 2022年6月2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