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千年古镇新市

  德清是一个历史悠久、源渊流长,山清水秀、人文荟萃的好地方。早在三国时代的吴黄武元年(公元222年)就在武康立县,唐天授二年(公元691年)析武康东境17乡立武源县,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更名德清县。

  此后两县长期并存。1958年武康、德清两县合并成为了一个德清县,县治设在城关镇。1994年德清县人民政府驻地迁至武康镇。

  德清已有1800多年的建县历史了,因古人一句人若德行,如水至清的赞誉而得名。

  德清至今还保留着千年古刹云岫寺、文明塔、辉山塔、觉海禅寺、宋代水乡古桥等一大批历史遗迹,在德清的大地上还孕育了沈约、孟郊、管道升、俞樾、沈铨、俞平伯、戚寥生、沈西苓等许多文化名人。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德清在何处,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首游子吟是家喻户晓的,唐代诗人孟郊就是德清武康人。

  德清离我们上虞并不远,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我与师傅朱文龙去过好几次德清的玻璃厂。在九十年代我自己开厂了也去过好几次德清,对德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对新市那个千年古镇记忆犹新。

  新市,位于德清县东部,据史料记载新市始建于西晋永嘉二年(公元308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

  在晋朝以前,新市就已形成市井,街道间有弄堂贯穿,市河上有小桥横卧。

  新市古称仙潭,因水成市,因水成街,又因水被分割成18块,再由架在河面上充满浓郁水乡情调的72座桥梁连成一片,36条各具特色的弄堂贯穿于街市之间,构成了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

  漫步走入南始陈家潭,北至朱家桥,古老的新市西河口二里长街。只见轻波粼粼的河江由南向北缓缓的流淌着,将老街一分为二,由数十座精美的小石桥连成一片。整条街的两岸都是临水而建的骑马楼,连绵不断的长廊免除了上街的人们日晒雨淋。

  我看着经过千百年的风雨侵淫仍充满浓郁水乡古镇,那朴实的石库墙门、那精美的砖雕民居、那独特的封火墙、那石砌的堤岸河埠和河上斑剥的石桥,想起了昔日新市的繁华和辉煌,让人生出无限遐想,仿佛时光倒流,这里面又曾经蕴藏了多少委婉的故事。

  据记载,晚清至民国初,西河口还是新市的一条主要商业街,沿街居民大多从商,临街店铺栈坊最多时达500余家,有60多种行业。当年的西河口,两岸船舶川流不息,三尺柜台宾客盈门,一派兴旺景象。

  如今一路走来,你仍可以看到前面的太平桥,为单孔石桥,横跨小西河。这桥始建于宋朝,明清时期得到重建。两侧栏杆至今还保留石狮数个,桥石基座上刻有楹联。

  当地流传这样的风俗新婚男女从桥上经过,就能太平吉祥。

  而状元桥,则因宋朝时新市人吴潜考中状元,后官至左丞相。故得此桥名,蕴含金榜题名之意。

  钟楼弄,长180米,宽约1.7米,位于觉海寺旁。优美典雅、古色古香,极富江南水乡情调。弄的一头是波光粼粼的市河和造型优雅的迎圣桥,古刹、小桥、流水、深巷四景合一,构成了一幅古朴的图画。

  胭脂弄,秦淮河。连通北街与寺前弄胭脂弄,明朝时就已出名。这条长70余米,宽1.5米的小巷,当时多为娼妓所居,因弄内胭脂味扑鼻而得此名。

  新市自东晋至晚清的千余年间,佛教、道教文化兴旺,先后建成的寺庙庵堂达30多处。随着历史的变幻,大多已遭战乱毁坏,目前保存完好的有觉海寺和刘王庙两处。

  觉海寺,位于新市古镇北街迎圣桥(现称寺前桥、如意桥)北堍,坐北朝南,占地约4000平方米。觉海寺是一座风景优雅、香火旺盛的千年古刹,民间有先有觉海寺,后有灵隐寺的说法。其大雄宝殿上悬挂的匾额,为著名佛学大师赵朴初先生亲笔所书。

  始建于南宋的刘王庙,是为纪念南宋抗金名将刘锜所建,其山门庄严肃穆,牌坊石刻刘王庙三字为楷书阳文,下方刻有浮雕二龙戏珠与狮子滚绣球。朝南封火墙上的砖雕三国演义片段及人物、骏马等,仍有较高的观赏和考古价值。

  新市西河口沿街一座古老的民居门上有一块匾,上面写着林家铺子四个大字,这是1957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茅盾名著林家铺子时,曾选取这儿作为外景地之一。

  这也让我想起了自己曾听百官老人说过,拍摄林家铺子的时候,同时也在我们上虞百官下市头季家祠堂前的百官河选取了外景。

  新市还出过不少名人,有东晋镇国大将军朱泗,南朝道学家陆修静,南宋状元丞相吴潜,参知政事(副丞相)吴渊,明代学者诗人陈霆,江西布政使胡尔慥,清代大画家沈铨。

  现代有著名神学家赵紫宸和他的翻译家女儿赵萝蕤,科学家钟兆琳,中国古桥古船专家朱惠勇等……

  其中的赵萝蕤与我们百官小桃园的陈梦家还是夫妻呢,这对夫妻在中国也算是少见的一对才子才女吧!

  行走在德清的千年古镇新市,竟宛若游历梦中,宋朝诗人杨万里对此作了最好的描绘春光都在柳梢头,拣得长条插酒楼,便作家家寒食看,村歌社舞更风流。……

(0)
上一篇 2022年6月27日
下一篇 2022年6月2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