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的专题研究

1. 关于诗经研究的毕业论文选题

两千年来,论诗者多矣。

各个方面皆论述颇深。重复老调子,只是拾人牙慧而已。

我建议你讨论一下诗经与原始风俗问题,用人类学、风俗学、社会学眼光来解读诗经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闻一多那代人开始的,相对其他话题比较新颖,涉及跨学科问题,做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是很有意思。建议你先读一读闻一多《诗经》类著作,如《匡斋尺度》、《诗经通义》甲乙、《诗经新义》,或许能有所启发。

后人从这个角度研究的也不少,翻出几本典范,来读一读,看看除此之外能不能有新的视野和认识。只要有一点,一篇不错的论文就可以出来了。

2. 诗经研究的意义

在我看来《诗经》研究的意义可以这样来讲:首先从诗经学上来讲。

诗经学即研究《诗经》的学科。由于原始文献成书很早,所以后人不断层累完成的著作可谓卷帙浩繁。

慢慢形成了体系极为庞大的学科,其中解决了许多问题,但是提出了许多至今仍未能解决的问题,而且还有很多的问题没有被发现出来,比如他的作者与创作地点、时代,甚至于其作诗之义都存在着各种观点与争议。并且研究成果也由于视野不宽、材料有限有许多的讹误。

现在的研究则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利用旧的史料,或是根据近些年发现的新的证据,修正前人错误的观点、提出更为贴切的看法、甚至于是提出铁证将问题解决。其次是作为其他学科的研究。

1.作为纯文学上的,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诗歌,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同样不容忽视,他的韵读、用字方式都可以作为当时时代语言用法的代表;研究他的这些创作特点也可以与楚辞甚至是《老子》等同时代成书的文献进行对比。2.同时由于先秦时期文献很少,而诗经之中又记载着许多方面的诸如礼制、历史等的内容,可以作为研究先秦时代许多制度与史实、考古的重要资料;有诸如风俗、名物又可研究当时的风俗制度,各种名物诸如服饰,车马等。

3.同时,《诗经》作为十三经之一,也是经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总的可以说其中包含的内容特别的多,极有研究价值,这里只是简单的概述之。

3. 求 的高级评论

学习辅导 编写者:陈婉娴 第一部分、绪论及《诗经》专题研究 绪论 1、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及“风”诗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按照生活的实际样式再现生活,并通过对生活真实的、具体的、形象的描写,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或本质的某些方面。

《诗经》富有现实主义精神,首推《国风》中的两周民歌,其次是《小雅》、《大雅》中的文人讽喻诗。它们在内容上的主要特征是正视现实,描写现实、揭露现实和批判现实;在艺术上的主要特征是文风朴素,语言简洁,比兴巧妙,人物形象真实、自然而生动,生活画面亲切感人等。

《诗经》在内容和艺术上的主要特征,也就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主要特征,继〈〈诗经〉〉之后,两汉乐府民歌,魏晋南北朝诗歌,唐、宋、元、明、清文学,都继承和发扬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出现了一些优秀的现实主义诗人和现实主义作品。 2、浪漫主义文学及“骚”诗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泉是上古神话。

庄子的浪漫主义是消极的浪漫主义。 屈原是积极浪漫主义的伟大诗人,其创作的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积极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所谓屈“骚”传统。

〈〈离骚〉〉的浪漫主义特征,在内容上表现在对进步理想孜孜不倦的追求上,在艺术上表现在采用丰富的神话素材,通过自由的幻想,构成奇特的情节、境界,并善于利用、发展民歌的比兴手法,来象征他与楚国黑暗势力的斗争是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斗争。 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实际也就是一部浪漫主义的诗歌总集。

继〈〈楚辞〉〉之后,由屈原点燃的积极浪漫主义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形成了和“风”诗传统面貌不同的另一文学潮流。 第一章 〈〈诗经〉〉的编集、流传 1、《诗经》的编集 献诗说及采诗说的概念;本书对孔子“删书”一说的看法。

2、《诗经》名称的由来及流传过程。 《诗经》最初被称为《诗》,战国后期始称为“经”。

两汉,经学正式形成,其最突出的特征是今、古文经学之争贯穿始终,四家诗中,鲁、齐、韩三家为今文学家,毛诗晚出,属古文经学。 东汉末年兼通今古文经学的经学大师郑玄,为毛氏《诗故训传》作注,写成《毛诗传笺》。

唐代孔颖达编撰的《毛诗正义》集唐前汉学之大成,将《诗经》经学统一于汉学。 疑古思辩是宋学的主要特征,南宋朱熹的《诗集传》为宋学之大成。

第二章 《诗经》的分类 1、《诗经》编集的音乐分类 六诗说;六义说;四始说;四诗说。 风、雅、颂的概念及音乐风格。

2、汉儒解诗的内容分类 3、《诗经》研究的重新分类 第三章 1、周民族史诗的认定标准。 马克思“史诗”观的七个要素:歌谣、传说、神话、创作时代、形象、情节及叙述的方式。

2、《生民》、《公刘》等周民族史诗 《生民》是一首带有神话色彩的古老史诗,它叙述了周始祖后稷的诞生和发明农业的历史,反映了周人是一个较早从事农业生产的民族。 诗中写后稷的灵异及丰功伟绩,实际上是对自己民族勤劳、智慧的歌颂,从中也可以看到周人对于农业生产劳动确实是非常熟悉和充满深厚感情的。

全诗结构严密,语汇丰富,富有气势,颇具浪漫主义色彩。 《公刘》记述了周人酋长公刘率领周人自邰迁至豳地,初步定居并发展农业,为周代统治阶级的开国历史。

全诗围绕“匪居非康”这个诗眼展开,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刻画了一位远见卓识,勤奋不懈、有非凡领导才能的民族英雄形象。全诗文字质朴、简炼而生动,并且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第四章 农事诗 1、《良耜》等农业祭祀诗 《周颂。 良耜》:这是周王秋冬报赛的乐歌。

全诗前十二句写耕耘,“获之”以下七句写收获,末四句写祭祀,展示了一幅西周社会农业丰收图。语言质朴而富于感情,形象鲜明,比喻巧妙。

2、《豳风。七月》等农业生活诗 《豳风。

七月》:这首长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古代奴隶社会的图景。在那个残酷的社会里,男女奴隶们一年到头无休止地劳动,劳动成果却全被剥削者霸占去了,他们只能在死亡线上挣扎。

全诗语言朴实无华,在叙说中,并没有强烈的愤懑色彩,只是偶尔夹杂着怨叹,但摆出来的事实,是那么清楚,那么有说服力地揭示奴隶主的罪恶,读后,不能不令人感到奴隶制的残酷。 第五章 燕飨诗 1、《鹿鸣》:这是国君宴饮群臣宾客的诗。

第一章写国君在设宴作乐的欢乐气氛中,向群臣大加赏赐,并咨询治国之道,表现出既友善又谦逊的态度。第二章夸赞群臣美德昭著,勤于政事,堪为榜样。

第三章表现宴饮的和谐快乐,深得嘉宾之心。 全诗自始至终洋溢着欢快的气氛。

这首诗比兴巧妙,音调和谐,节奏明快,语言流畅,不愧为一首优美的宴饮诗。 2、《宾之初筵》:这首诗反映了周王朝的贵族们整天过着大吃大喝的荒淫生活,在叙述宴会上的礼节以后,也描绘了醉人的丑态,把贵族的虚伪淋漓尽致的暴露在读者面前,带有讽刺的意思。

第六章 战争徭役诗 1、关于《诗经》战争诗的研究 《小雅。采薇》:这是描写戌边战士的诗,它形象地揭示了异族统治者侵扰和掠夺的严重现实,揭露了敌人的侵扰给人民和兵士带来的苦。

4. 诗经研究的意义

在我看来《诗经》研究的意义可以这样来讲:

首先从诗经学上来讲。诗经学即研究《诗经》的学科。由于原始文献成书很早,所以后人不断层累完成的著作可谓卷帙浩繁。慢慢形成了体系极为庞大的学科,其中解决了许多问题,但是提出了许多至今仍未能解决的问题,而且还有很多的问题没有被发现出来,比如他的作者与创作地点、时代,甚至于其作诗之义都存在着各种观点与争议。并且研究成果也由于视野不宽、材料有限有许多的讹误。现在的研究则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利用旧的史料,或是根据近些年发现的新的证据,修正前人错误的观点、提出更为贴切的看法、甚至于是提出铁证将问题解决。

其次是作为其他学科的研究。

1.作为纯文学上的,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诗歌,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同样不容忽视,他的韵读、用字方式都可以作为当时时代语言用法的代表;研究他的这些创作特点也可以与楚辞甚至是《老子》等同时代成书的文献进行对比。

2.同时由于先秦时期文献很少,而诗经之中又记载着许多方面的诸如礼制、历史等的内容,可以作为研究先秦时代许多制度与史实、考古的重要资料;有诸如风俗、名物又可研究当时的风俗制度,各种名物诸如服饰,车马等。

3.同时,《诗经》作为十三经之一,也是经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总的可以说其中包含的内容特别的多,极有研究价值,这里只是简单的概述之。

5. 有关孔子评论诗经的每一本书籍

在孔子之前,《诗三百》和((鲁颂》是分开的,即《鲁颂》并不是《诗三百》的组成部分;后人所谓的《诗经》是《诗三百》与《鲁颂》的合辑。

《诗三百》、《鲁颂》的自身特点及((左传》、《国语》、《孔子诗论》等先秦重要典籍中的赋诗、引诗、评诗等材料充分证明了这点。请陈其说。

一、《诗三百》的形成、作用、传播、特点《诗经》这个名字是后人给起的,孔子以前称之为((诗三百》或((诗》。这一点在《左传》引诗中说得很明白。

但《诗三百》和《诗经》在内容上有所不同。《诗经》包括《诗三百》和((鲁颂》两部分,《诗三百》则可看作没有((鲁颂》的《诗经》。

来看《诗三百》的有关情况。先简要谈谈《诗三百》的形成。

《诗三百》的形成与周王朝的采诗、献诗有关。论孔子之前(鲁颂》不是《诗三百》的组成部分《汉书·艺文志》:“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6. 论述《诗经》对中国文学的影响详细一点是1000字以上的论述题急~

《诗经》因作品众多,内容博杂,历时久远,作者不一,地域各异,艺术成就与风格自然是难以划一。

但从总体而论,其艺术成就大体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诗经》的大多篇章都体现着直接反映和干预现实生活的创作精神,自然、真实的艺术风格中体现着深刻的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

所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正概括了这一创作精神。《诗经》以真实的生活感受和朴素自然的艺术手段生动地再现了那一时代广阔的现实生活画面。

如《豳风·七月》即以真切的生活感受和质朴的艺术手法展现农夫们的劳动生活图景。至如讽怨诗、婚恋诗、征役诗都无不透视着他们真实的生活感受和思想情的真实体验。

《豳风·七月》是一首农事诗。诗歌描写了周族早期的农业社会生活情况,是现存最古老的农事诗。

这首诗的社会背景向有争议,有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初期社会等说法。诗歌形象地描写了三千年前农民的衣食住行,真实地再现了农民们的农业劳动生活。

诗歌共八章,一章总写农夫冬日的困苦与春日的农事生活;二、三章写妇女们的桑蚕纺织等劳动生活;四章写秋后狩猎;五章写岁末准备过冬;六章写农夫们的食物;七章写农事完毕还要服杂伇;八章写储冰、祭祀、收获、宴会。 这首诗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赋的表现手法真实而形象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图景,尤其是以朴素的白描手法描写景物和生活画面相当出色。

其艺术结构以节令为经,以衣食住行为纬,纵横交错,构成整个社会生活画面。叙事、写景、抒情、交织在一起,正笔与闲笔、时景与本事相生相映,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特别是其中民歌部分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它启示人们不要把文学看成茶余饭后仅供消遣的东西,推动诗人、作家去关心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疾苦。 《诗经》可谓是历代民歌承袭的渊源,从汉魏乐府直到近代歌谣都深刻体现出了它的现实主义精神,它们一直是人民手中最锐利的战斗武器。

历代进步文人在创作中倡导“比兴”、“风雅”,实质上也就是倡导《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白居易在新乐府运动中,也以“风雅”、“比兴”为标准,批评了齐梁以来的形式主义文风,又总结魏晋以来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成就,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做”的要求,这正是《诗经》现实主义的进一步发扬。

2.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赋就是铺陈直叙,叙事描写、议论抒情都在其内,是《诗经》最基本、最常用的表现手法。

如《卫风·氓》也以叙述和描写的手段写出了弃妇的遭际和复杂的心理情感。比就是比喻,也是《诗经》常用的表现手法。

如《邶风·新台》是以整体形象作比,但多数篇章是具体的比喻。《诗经》的比喻运用得相当广泛,而且形式多种多样。

兴就是托物起兴,是诗歌开头而引起下文的一种手法。有的只起开头的作用,但多数都有某种意义的关联,起到象征、烘托、联想、比喻等作用。

《秦风·蒹葭》以秋景创造气氛烘托心境。 赋、比、兴的手法常表现为综合的运用。

《卫风·氓》是一首古老的弃妇诗,在形式上是一首赋体叙事诗,但也兼有浓厚的抒情色彩。诗歌通过女主人公自述从恋爱、结婚到婚变及被遗弃的过程,反映了女主人公在爱情婚姻上的悲惨遭遇,以及心理情感的变化。

全诗歌共六章:第一章写男子向女主人公求婚;第二章写女主人公的思恋之情及结婚;第三章总结婚姻爱情的教训;第四章申辩自己无辜被遣;第五章写自己辛勤操持家务,却遭到粗暴的对待;第六章抚今追昔,不胜感慨。 此诗在叙事上采用了概括叙述与细节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在抒情上运用了叙事言情、议论抒情及直抒胸臆的手法。

诗歌综合运用了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以赋为主,但比、兴手法也运用得相当出色。起兴中兼有比喻。

而两处比喻也不是简单的明喻,而是运用了借喻和暗喻。 诗歌的结构存在着两条线索:一条是按时间顺序展开的叙事线索;一条是按心理情感变化的抒情线索,情节的变换与情感的起伏变化交织在一起。

《秦风·蒹葭》是一首怀恋情人的恋歌。深秋的早晨,诗人望着那芦苇霜花的景象临水怀人,反复追寻着那可望而不可即的意中人,抒发着眷恋爱慕和惆怅失意的情怀。

诗歌以赋法写成。每章开头两句是景物描写,它既是对眼前景物的客观再现,同时这种深秋时节的萧瑟、空旷、冷落的景象,也是以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凄婉心境。

接下的两句点出诗人所思念的对象,然而他的意中人却好象是在虚无缥缈之中,可望而不可即。最后四句诗人展开了反复追寻、苦苦求索的描写,透露出了诗人那眷恋企慕之情和求之不得的失望惆怅的意绪。

全诗意在抒情,却无一“情”字,而是采用了以景衬情和叙事言情的手法,达到了曲婉动人的抒情效果,同时也创造出了凄婉而朦胧的意境。 3、复沓的章法和灵活的句式 产生于人民集体口头传唱的歌,自然形成了联章复叠形式,既便于记忆、传诵,又形成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句式既以四言为定格而又随机而变,表现灵活自如,如《王风·黍离》。 《王风·黍离》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结构。

(0)
上一篇 2022年6月27日
下一篇 2022年6月2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