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鉴赏式微

1. 急求 的赏析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邶风·式微》出自《诗经·国风·邶风》。本诗描写家人盼望服役在外的亲人回家的急切心情。诗抓住天色将晚这一瞬间的感触,一连串的疑问、质问,表达了强烈的感情,有对亲人泥水霜露中的关切,有对“君”的行为的怨怒。由于《毛诗》将此诗解说成劝归,历代学《诗》者又都以毛说为主,所以“式微”一词竟逐渐衍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归隐”意象,如唐王维“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渭川田家》);孟浩然“因君故乡去,遥寄式微吟”(《都下送辛大夫之鄂》》;贯休“东风来兮歌式微,深云道人召来归”(《别杜将军》)等等,由此也可见出此诗对后世的影响。

【译文】天渐渐黑了,为什么不回去呢?若不是国君的缘故,怎么会身披露水之苦!天渐渐黑了,为什么不回去呢?若不是国君的驱使,怎么会在泥泞中辛劳!式:作语助。微:昧,黄昏。诗经里面的话,字面的意思是,天就要黑;但可引申为:原指王室的衰微,现多指衰落,渐变的无足轻重也。

这首小人物不堪苦役而发牢骚的小诗,让人想起卡夫卡的一 个短篇小说《万里长城建造时》。广大民众得到命令去修筑长城, 据说这是来自遥远京城中皇帝的圣旨。京城遥远得难以想象,皇帝是谁也不知道,更不明白何以要修筑长城,反正不得不修。这篇寓言式的小说所揭示的人生处境,大概适合于所有的小 人物的生存状况。小人物没有大多的奢望,没有无止境的野心,只求食饱穿暖居安。他们的纯朴忠厚与愚昧无知并存,如鲁迅笔下的阿Q一样,划船便划船,舂米便舂米,即使叫坐下也只敢站着。 他们只管“埋头拉车”,从不“抬头看路”。所以鲁迅说他之所以 写阿Q,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身为小人物而敢于发牢骚,并且牢骚之辞竟可录入书中,成为经典,来教育后代,包括统治者和被统治者。这 是一个很值得玩味的现象。它让人想到,千方百计要维护自己统 治的人,把不满自己统治的言论记录下来传给后世,究竟是愚昧还是一种权谋?

关于本诗主旨,《毛诗序》说是黎侯为狄所逐,流亡于卫,其臣作此劝他归国。刘向《列女传·贞顺篇》说是卫侯之女嫁黎国庄公,却不为其所纳,有人劝以归,她则“终执贞一,不违妇道,以俟君命”,并赋此诗以明志。二说均牵强附会,因为无论是实指黎侯或黎庄妇人,都缺乏史实佐证。余冠英认为“这是苦于劳役的人所发的怨声”(《诗经选》),乃最切诗旨。诗凡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短短二章,寥寥几句,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在艺术上,这首诗有两个特点。一是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二是以韵脚烘托情感气氛。诗共二章十句,不仅句句用韵,而且每章换韵,故而全诗词气紧凑,节奏短促,情调急迫,充分表达出了服劳役者的苦痛心情以及他们日益增强的背弃暴政的决心。从此诗所用韵脚分析,前章用微韵、鱼韵,后章为微韵、侵韵,这些韵部都较适合表达哀远沉痛的情绪。诗人的随情用韵,使诗情藉着韵脚所体现的感情基调获得了充分的强调。所以方玉润评此诗云:“语浅意深,中藏无限义理,未许粗心人卤莽读过。”(《诗经原始》)

2. 式微古诗赏析200字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诗经 译文及注释 译文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何必还在露水中劳作!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何必还在泥浆中劳作! 注释式:作语助词。

微:(日光)衰微,黄昏或曰天黑。微:非。

微君:如果不是你们。中露:露中,在露水中。

倒文以协韵。微君之躬: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

躬:身体。 关于此诗主旨,《毛诗序》说是黎侯为狄所逐,流亡于卫,其臣作此劝他归国。

刘向《列女传·贞顺篇》说是卫侯之女嫁黎国庄公,却不为其所纳,有人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1333433623132劝以归,她则“终执贞一,不违妇道,以俟君命”,并赋此诗以明志。二说均牵强附会,因为无论是实指黎侯或黎庄妇人,都缺乏史实佐证。

余冠英认为“这是苦于劳役的人所发的怨声”(《诗经选》),乃最切诗旨。 诗凡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短短二章,寥寥几句,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在艺术上,这首诗有两个特点。一是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

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

二是以韵脚烘托情感气氛。诗共二章十句,不仅句句用韵,而且每章换韵,故而全诗词气紧凑,节奏短促,情调急迫,充分表达出了服劳役者的苦痛心情以及他们日益增强的背弃暴政的决心。

从此诗所用韵脚分析,前章用微韵、鱼韵,后章为微韵、侵韵,这些韵部都较适合表达哀远沉痛的情绪。诗人的随情用韵,使诗情藉着韵脚所体现的感情基调获得了充分的强调。

所以方玉润评此诗云:“语浅意深,中藏无限义理,未许粗心人卤莽读过。”(《诗经原始》) 由于《毛诗》将此诗解说成劝归,历代学《诗》者又都以毛说为主,所以“式微”一词竟逐渐衍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归隐”意象,如唐王维“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渭川田家》);孟浩然“因君故乡去,遥寄式微吟”(《都下送辛大夫之鄂》》;贯休“东风来兮歌式微,深云道人召来归”(《别杜将军》)等等,由此也可见出此诗对后世的影响。

3. 【诗经殷武翻译与赏析】

译文 殷王武丁神勇英武,是他兴师讨伐荆楚.王师深入敌方险阻,众多楚兵全被俘虏.扫荡荆楚统治领土,成汤子孙功业建树. 你这偏僻之地荆楚,长久居住中国南方.从前成汤建立殷商,那些远方民族氐羌,没人胆敢不来献享,没人胆敢不来朝王.殷王实为天下之长. 上帝命令诸侯注意,建都大禹治水之地.每年按时来朝来祭,不受责备不受鄙夷,好好去把农业管理. 上帝命令殷王监视,下方人民恭谨从事.赏不越级罚不滥施,人人不敢怠慢度日.君王命令下达诸侯,四方封国有福享受. 殷商都城富丽堂皇,它是天下四方榜样.武丁有着赫赫声名,他的威灵光辉鲜明.既享长寿又得康宁,是他保佑我们后人. 登上那座景山山巅,松树柏树挺拔参天.把它砍断把它远搬,削枝刨皮加工完善.长长松木制成方椽,楹柱排列粗壮溜圆.寝庙落成神灵安恬.【鉴赏】《殷武》一,是《商颂》的最后一篇,也是《诗经》三百零五篇的最后一篇,《毛诗序》所作题解为“祀高宗也”,谓其为商人祭祀歌颂殷高宗武丁之诗.但魏源本三家诗之说,云:“春秋僖四年,公会齐侯、宋公伐楚,此诗与《鲁颂》‘荆舒是惩’,皆侈召陵攘楚之伐,同时同事同词,故宋襄公作颂以美其父(桓公).”(《诗古微》)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以为“魏说为此诗定论,毛序之伪,不足辨也”.然吴闿生《诗义会通》云:“考《商颂》五篇,皆盛德之事,非宋之所宜有,且其诗有‘邦畿千里,惟民所止,命于下国,封建厥福’等语,此复非诸侯之事,是序说无可疑者.”方玉润《诗经原始》也指出:“或疑商时无楚,……殊不知《禹贡》荆及衡阳为荆州,楚即南荆也.……又况《易》称‘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与此诗‘深入其阻’者合.鬼方,楚属国也.”其辨甚核,当从之. 殷高宗作为成汤之后的一代中兴之主,《史记·殷本纪》载有他的业绩:“帝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于冢宰,以观国风.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于傅险(亦作傅岩)中.是时说为胥靡,筑于傅险.见于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故遂以傅险姓之,号曰傅说.帝武丁祭成汤,明日,有飞雉登鼎耳而呴,武丁惧.祖己曰:‘王勿忧,先修政事.’武丁修政行德,天下成驩(欢),殷道复兴.” 这首《殷武》诗的主旨,就在于通过高宗寝庙落成举行的祭典,极力颂扬殷高宗继承成汤的事业所建树的中兴业绩. 全诗共六章,一、四、五章章六句,二、六章章七句,三章五句.前五章写殷高宗武丁中兴之事,最后一章写高宗寝庙落成的情景. 这首诗歌在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色,是各章都有它描写的侧重点.第一章言武丁伐楚之功.“挞彼殷武,奋伐荆楚”二句,表现了武丁对楚用兵的勇猛神速.“罙(深)入其阻,裒荆之旅”,写出武丁的军队是在突破险阻中取得节节胜利.“有截其所,汤孙之绪”,特别点明武丁之所以能征服荆楚之地,那是因为他是成汤的后世子孙,理应有所作为.第二章写武丁对荆楚的训诫.“维女(汝)荆楚,居国南乡(向)”二句,从荆楚所处的地理位置,指出它理应俯首听命.“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这是以成汤征服氐、羌的先例来告诫荆楚归服,可谓是“刚柔并举”.第三章只有五句,可能有脱文,是写四方诸侯来朝.说殷武丁秉承“天命”统治诸侯,因之诸侯入国朝见天子、在封地勤治农事,都是他们应尽的职守.第四章,进一步申述武丁是受“天命”的中兴之主,人民百姓只能安分守己,按商朝的政令行动.第五章,写商朝的国都西亳地处中心地带的盛况,这里曾是中兴之主殷武丁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地方,故特别用“商邑翼翼,四方之极”两句诗来渲染它,而武丁在位长达五十九年,说他“赫赫厥声,濯濯厥灵”,并不过分.末章描写修建高宗寝庙的情景,用“陟彼景山,松柏丸丸”两句诗作比兴,不但形象生动,而且有象征意义,象征殷武丁的中兴业绩垂之不朽. 这首诗在用韵上也有其特色.第一章句句用韵,“武”、“楚”、“阻”、“旅”、“所”、“绪”同叶鱼部韵;第二章除“维女荆楚”一句不用韵,其余句句用韵,“乡”、“汤”、“羌”、“享”、“王”、“常”同叶阳部韵;第三章句句用韵,“辟”、“绩”、“辟”、“适(谪)”、“解(懈)”是锡支通韵;第四章句句用韵,前后换韵,“监”、“严”、“滥”、“遑”是谈阳合韵,“国”、“福”叶职部韵;第五章句句用韵,前后换韵,“翼”、“极”叶职部韵,“声”、“灵”、“宁”、“生”叶耕部韵;最后一章句句用韵,“山”、“丸”、“迁”、“虔”、“梃”、“闲”、“安”叶元部韵.由于末章用元韵一韵到底,颇能渲染出宗庙落成的喜庆气氛.。

4. 《诗经.式微》的内容,原文啊

我的家境贫困,耕种田地不能维持自己的生活。

家中孩子很多,米缸里经常没有存粮,找不到维持生计的办法。亲戚朋友多劝我出去做个小官,自己心里也产生了这种念头,但苦於没有门路。

刚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各地州郡长官都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因为看到我贫苦就加以推荐,於是被任命为小城的官吏。这时战乱没有平息,心里害怕远地的差使。

彭泽县离开家乡只有一百里路程,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酿酒之用,因此就要了下来。但过了没几天,思念田园,归乡的念头就产生了。

为什麽呢?因为我的本性坦率自然,不会勉强做作;饥冻虽是急迫之事,但违背自己本心就会使人感到十分痛苦。虽然自己曾经做过官,但都是为生活所驱使;於是感到烦恼,激动不已,有愧於平生的志愿。

但还是想等到秋收以后,就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给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要急著前去奔丧,就自己弃官离职了。

从秋八月到冬季,做了八十多天的官。就针对这件事情来抒发自己心里的情意,给这篇文章命名为《归去来兮》。

时在乙巳年十一月。归去吧,田园将要荒芜了为什麽还不回去呢!既然让自己的心志受形体来驱使,那又为什麽还要伤感而独自悲哀呢?我觉悟到过去做错的已经无法挽回,而知道未来的却还来得及弥补。

虽然走入迷途但还不是太远,现在已经明白了如今归田是对的,以前出仕是错的。船在水中轻快地飘荡前进,微风吹动著我的衣裳。

向行人询问前面的路程,只恨早晨天色朦胧,还不十分明亮。 我一看到自己的简陋家门,就高兴地奔去。

家中的僮仆前来迎接,孩子们都在门口等候。庭院中的小路已经荒芜,只有松树和菊花却还依旧存在。

搀起孩子们的手进入屋里,酒已摆好。端起酒壶来自斟自酌,看著院子里的树木感到非常愉快。

身体依靠著南面的窗户寄托自己傲岸的情怀,深深感到简陋的居室也可以使人安乐满足。每天到园子里散散步,自有乐趣,屋子虽然有门却经常关著。

拄著手杖到处游息,有时抬起头来向远处眺望。天空的云彩自然地从山峰边飘出,鸟儿飞倦了也知道自己回来。

日光慢慢暗下去太阳快要落山了,我还抚摩著独立的松树徘徊著不愿离开。 归去吧,让我断绝与世俗的交游。

既然世俗与我的情志相违背,我还要驾车出游追求些什麽呢!跟亲戚们谈谈知心话使我感到愉快,弹琴读书能够使我消愁解忧。农人们告诉我春天到了,将要到西边的田地里去耕种。

有时乘了有篷帘的小车,有时划了一条小船。有时经过曲折幽深的山沟,有时经过高低不平的山丘。

看到树木欣欣向荣,泉水涓涓地流淌。我真羡慕自然界万物正生机勃勃,感叹自己的生命即将终止。

算了吧!人生寄身於天地之间又能有多少时候,为什麽不随著自己的心意而任其自然?为什麽整天心神不定又想到哪里去呢?富贵荣华不是我的心愿,神仙境界也不可以期待。遇到好天气就一个人独自出去游览,或者把手杖放在一边做些除草培苗的工作。

有时登上东边的高岗放声长啸,有时在清澈的水边吟咏赋诗。姑且随顺著大自然的变化以了结此生,抱定乐天安命的主意,又有什麽可疑虑的呢。

5. 诗经式微主要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反问: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

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这两句都是在反问。韵脚:以韵脚烘托情感气氛。

诗共二章十句,不仅句句用韵,而且每章换韵,故而全诗词气紧凑,节奏短促,情调急迫,充分表达出了服劳役者的苦痛心情以及他们日益增强的背弃暴政的决心。从此诗所用韵脚分析,前章用微韵、鱼韵,后章为微韵、侵韵,这些韵部都较适合表达哀远沉痛的情绪。

诗人的随情用韵,使诗情藉着韵脚所体现的感情基调获得了充分的强调。设问:都是先问“胡不归”,后面的句子则是回答。

反复:式微式微胡不归——两遍。

6. 诗经.式微,式微,胡不归

役夫怨恨劳役没有休止。

出自《国风·邶风·式微》,全诗如下: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译文如下: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注释如下: 式:作语助词。微:(日光)衰微,黄昏或曰天黑。

微:非。微君:要不是君主。

中露:露中。倒文以协韵。

躬:身体。 关于此诗主旨,《毛诗序》说是黎侯为狄所逐,流亡于卫,其臣作此劝他归国。

刘向《列女传·贞顺篇》说是卫侯之女嫁黎国庄公,却不为其所纳,有人劝以归,她则“终执贞一,不违妇道,以俟君命”,并赋此诗以明志。 二说均牵强附会,因为无论是实指黎侯或黎庄妇人,都缺乏史实佐证。

余冠英认为“这是苦于劳役的人所发的怨声”(《诗经选》),乃最切诗旨。 扩展资料:全诗只有短短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然而,《式微》诗上下二章只变换了两处文字, 但就在这巧妙的变换中, 体现出了作者用词的独具匠心。

其一, 一章“微君之故”和二章“微君之躬”。 上下章只变换“故”“躬”两字, 却使诗歌语义饱满、押韵和谐。

“微君之故”, 朱熹《诗集传》释为: “我若非以君之故”; “微君之躬”, “躬”是“躳”的异体, 《尔雅·释言》: “躬, 身也。”躬、身二字互训, 故“躬”即自身也, 也即“君”。

“微君之躬”即“我若无君”。 上章言“我若非以君之故”, 下章言“我若无君”。

上下章表达相同的意思却运用不同的字眼, 把作者委婉含蓄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其二, 一章“胡为乎中露”和二章“胡为乎泥中”。

“露”为“路”的假借字。《尔雅·释名》: “路, 露也。

言人所践蹈而露见也。”方玉润《诗经原始》: “‘泥中’犹言泥涂也。”

按: “中露”也即今俗语所谓心里沉沉的, 像被什么东西堵得慌; “泥中”犹今所谓陷入泥中而不能自拔。因此“中露”、“泥中”是虚写而非实写, 上下章可互相补充理解。

同时,作者字数的变换中, 始终不忘记押韵的和谐。一章“故”、“露”为阴声“鱼”韵和入声“铎”韵同用; 二章“躬”、“中”押阴声“侵”部韵。

此两句在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同时, 又能押韵和谐字数整齐, 有一箭双雕之功效。短短二章,寥寥几句,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由是,重章换字, 押韵和谐。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

体现了《诗经》精巧凝练的语言,兼有长短的句式, 节奏感强。 《式微》诗短短32个字, 就包含了三言、四言和五言等多种变化, 工整与灵活相整合, 参差错落, 能极力地表达女主人公思想感情的起伏。

而其句式的选择又是随着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而灵活变化的, 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总之, 《式微》运用语言的艺术, 非但韵律和谐优美, 而且用词精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诗经·邶风·式微。

(0)
上一篇 2022年6月27日
下一篇 2022年6月2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