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话剧个人观后感800字范文

《茶馆》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化。一个叫裕泰的茶馆揭示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黑暗腐败、光怪陆离,以及在这个社会中的芸芸众生。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茶馆》话剧个人观后感800字范文,希望能帮到各位。

《茶馆》话剧个人观后感800字范文1

几乎所有人都说《茶馆》是一位成熟的剧作家的成功之作。——题记  《茶馆》的故事全部发生在一个叫做裕泰的茶馆里。一部简简单单的三幕话剧,借助于一家普普通通的茶馆,将半个世纪的岁月浓缩,将许许多多符合时代特征的小人物涵盖,将一个国家在那些个特定时代的悲哀诉尽。

这部话剧主要讲述了老北京裕泰大茶馆在时代的变迁中逐渐走向破灭的故事。历经了清朝、民国、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裕泰茶馆,在当权者和小人的谋划下最终被改成了“花花联合公司”。而一生守护着茶馆的王利发掌柜选择了在他的茶馆里自杀。《茶馆》该剧可以说是很现实,好人不一定有好报,而恶人不一定有恶报。解放前社会的黑暗、官员的腐败被赤裸裸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唏嘘不已。

先谈谈这幕话剧中的人物吧。老舍先生在《茶馆》中刻画的人物性格特点十分鲜明。每个不同的人物都代表了当时社会不同职业、阶级的不同群体。看似多达几十位的出场人物,却无一显得重复。王掌柜、常四爷、松二爷等等身世不同、个性显著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只需读过一次,就能把各种人物的性格特点深深刻在脑中。例如裕泰茶馆的王掌柜,正如卷首老舍先生予其的定位一般:精明、有些私心而心眼不坏。通览全文,在我眼中他作为一个掌柜,很圆滑又显得软弱,遇事就给钱、说好话。然而,在结局中他不忍看到茶馆被高官与小人夺取,默默地在后院自杀。这一情节,仿佛出乎了人们的意料,但仔细一想,又在情理之中,让人心酸不已。这么一个走着中庸之道的掌柜,却选择以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老舍先生通过一个人物,以其行为与性格的强烈反差,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悲哀,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讽刺与不满。

再谈谈这部话剧的特殊之处。《茶馆》的成功在于语言的成功和戏剧结构的巧妙、严密。话剧全凭台词塑造人物,一个人的性格全体现于他的每一个字眼中。“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的语言功力令人叹为观止。《茶馆》中每个人物的台词都有生活气息却意味深长。在戏剧结构上,《茶馆》可以说是“形散,神不散”。整部话剧虽年代跨度大,没有主线故事,但毫不显得零散难懂。老舍先生通过一个主要人物,从壮到老,贯穿全剧。这样,故事虽松散但有了连贯性。其次,故事中人物父子相承,虽然年代变化了,但每个人物所代表着的群体依旧存在,并随着时间的迁移有了细微的变化。令故事富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最后,每个人物都扮演着自己的故事,同时又与各自所处时代密切关联。揭示了社会一角,展览了许多形形色色的人物的性格生活。

有人评论说《茶馆》是一曲旧时代的葬歌,也是一曲挽歌。《茶馆》这三幕共占了五十年的时间,而老舍先生仅仅用一些个小人物怎么活着和怎么死的,来说明那些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我想当你合上书本的一瞬,你会感觉到你和那些小人物一起度过了漫长艰辛的五十年。

《茶馆》话剧个人观后感800字范文2

茶馆,在我们眼中只是彼此唠家常,谈山海经的地方。谁能想到它竟能折射出一大社会问题!除非有一位具有独特视角的大师使它“活”起来,否则茶馆依旧会是那样的平庸无奇,永远不会有更深的意义。而那位大师便是老舍,他用其独特的视角和手法使整部剧本的语言绽放生命的炫彩,让它成为真正的艺术品,以幽默、风趣的语言,有力的讽刺度,深刻地体现了人们在旧社会时的生活、背景,深刻的讽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三个时代对人们的欺压,及三个时代统治的黑暗,真实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正本相。《茶馆》也成为了老舍个人漫长创作生涯中的高峰,也是五十六十年代剧作界的高峰,是前辈作家中少见的后期超过前期的高峰。

以老舍先生独一无二的创作手法,使全剧显得干净、简洁。它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全剧只有三幕,一幕一时段,从清末戊戌维新失败到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再到国民党政权覆灭前夕,是时间变迁,同时也是历史变迁。用人物来表现年代,同时又把年代作为人物表现的背景,二者相辅相成,使小小一茶馆成为中国旧时代的一个缩影,让人以看“历史剧”的眼光来评审。三教九流市场汇集地的茶馆,仍有几位核心人物始终贯穿其中,例如茶馆掌柜王利发,胆儿小的松二爷,十分爱国并胸怀正义常四爷等等。茶客间说的不是客套话便是奉承话,他们之间的谈话使人更能深刻的体会到世态炎凉。

《茶馆》中语言的精妙运用,同样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第一幕里茶客的东一句西一句,左一下右一下。那都是北京语言的精华,都是近百年京都生活的沉淀。它们多彩而不杂乱,节奏明快又一气呵成。这使得第一幕成为全剧的高峰,后边两幕也是由第一幕而来,托着衬着第一幕构成整部戏。

但是,老舍先生的《茶馆》,并不像曹禺先生代表作《雷雨》一样,在舞台上演了半个多世纪,《茶馆》低调的很,仅有一个电影演员剧团,算是业余演话剧,排过,在郊区剧场也只演过一两场。因为《雷雨》写的是贵族家庭,而《茶馆》则是市井社会,三教九流,恰巧《茶馆》在上演时,又正赶上wege ,更是由于作者老舍的原因被舞台“排挤”。可真的艺术,无论何时,都会散发光辉。现在的《茶馆》已经成为人艺的经典保留节目,同时也在人们的心中扎下了根。

希望多年以后,我们也不会忘记那一句“我们吃下午茶去!”。

《茶馆》话剧个人观后感800字范文3

喜欢茶馆源于《茶馆》。

《茶馆》是老舍先生的名作,是三幕剧的剧本。《茶馆》讲述了老北京裕泰大茶馆几十年间的跌宕起伏,历经清朝、民国、抗日战争胜利后统治时期这三个年代。《茶馆》非常现实,好人不一定有好报,恶人不一定有恶报,充分体现了解放前社会的黑暗、官员的。

先谈谈这幕话剧中的人物吧。老舍先生在《茶馆》中刻画的人物性格特点十分鲜明。每个不同的人物都代表了当时社会不同职业、阶级的不同群体。看似多达几十位的出场人物,却无一显得重复。王掌柜、常四爷、松二爷等等身世不同、个性显著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只需读过一次,就能把各种人物的性格特点深深刻在脑中。例如裕泰茶馆的王掌柜,正如卷首老舍先生予其的定位一般:精明、有些私心而心眼不坏。通览全文,在我眼中他作为一个掌柜,很圆滑又显得软弱,遇事就给钱、说好话。然而,在结局中他不忍看到茶馆被高官与小人夺取,默默地在后院自杀。这一情节,仿佛出乎了人们的意料,但仔细一想,又在情理之中,让人心酸不已。这么一个走着中庸之道的掌柜,却选择以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老舍先生通过一个人物,以其行为与性格的强烈反差,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悲哀,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讽刺与不满。

读完《茶馆》,我体会到我们现在是多么幸福,那时候的很多孩子连一碗热汤面都很难吃上,而我们现在汉堡牛扒可以随便吃。那时的人们真是生不逢时,生活在那样一个黑暗的年代。

在《茶馆》里,我最敬佩的人还是常四爷,特别是他那种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常四爷是满族旗人,在清朝时有份“铁杆儿庄稼”,不用干活就有钱拿。后来清国灭亡了,常四爷并没有像他的好朋友松二爷一样挨饿,而是自己去种菜卖菜,自食其力,不向困难低头。这种精神正是我们现在缺少的,由于生活条件优越,我们遇到困难就退缩,假如生活在那个年代,没有常四爷这种精神恐怕也很难在社会中生存。

《茶馆》里的其他人,儿子还是遵循老子的处世态度,有的甚至变本加厉。这是时代的悲哀。

《茶馆》让我们看清了那三个黑暗时代,也看清了那些生活在底层的人民,一个个破落、衰败。《茶馆》不愧为“中国戏剧史上空前的范例”。

《茶馆》话剧个人观后感800字范文4

《茶馆》 是现代文学家老舍的作品,是一部话剧。全书共分为三幕,分别描写了戊戌变法,民国初期,新中国成立前夕这三个时间,通过老北京的一个茶馆,揭示了这半个世纪形形色色的人生百态。

第一幕:王利发从他的父亲手中继承了茶馆,茶馆中各处都贴着“莫谈国事”的字条,可是常四爷却要偏偏要谈国事。他看不起洋人,更看不起二德子,身为满清旗人,却说了一句“大清国要完”,被侦缉宋恩子与吴祥子抓了入狱。刘麻子,专门倒卖人囗为生,要将康六的女儿康顺子卖给庞总管(太监)做老婆。秦仲义,二十多岁,是一个阔少,主张实业救国,说要开工厂,要搞维新。

第二幕: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民不聊生,裕泰茶馆也逐渐衰败。常四爷出狱了,却没了旗人的身份;康顺子母子逃出宫;刘麻子被砍了头;两个逃兵想娶一个媳妇,结果媳妇没娶到,钱还被宋恩子、吴祥子抢了去;宋恩子、吴祥子成了成为了军阀的走狗,就连继承了其父的处世哲学的王利发也只能苦苦支撑茶馆。

第三幕: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大兵在北京城横行,裕泰茶馆更破了,只有“莫谈国事”的纸条更多了,字也更大了,在北京城中,吉普车横冲直撞,爱国人士也接连遭受镇压。流氓特务要霸占王利发苦心经营了一辈子的茶馆。而在这时,茶馆中来了两个五十年前的朋友,一个是常四爷,一个是工厂被没收,一辈子的成果彻底垮台的秦仲义。三个老人在茶馆中凄惨的撒着纸钱,常四爷、秦仲义走后,王利发也上吊自杀了。

在这三幕话剧中共出现了七十多人,其中有五十人有名有姓,他们的身份也差异巨大,正好代表了社会中各个阶层的人。《茶馆》通过裕泰茶馆的兴衰历程作为线索,写出了在每个时期的时代特征以及不同的文化风俗,其虽没有较为完整的情节,却只用三言两语就将某些人物的特征描绘了出来。由人物引出故事,再由故事引出更深层次的社会现象。

《茶馆》将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社会矛盾共同构成一个巨大的社会背景。在运用了多种幽默的情节后,对那三个时代的黑暗的社会进行了批判。其实,《茶馆》不仅仅需要我们在阅读时思考,更需要我们不断去寻找其内部更深层的含义,细细品味其描绘出的社会现象……

《茶馆》话剧个人观后感800字范文5

王掌柜的茶馆,所有人的时代。一茶馆,一社会,风儿吹,纸钱飞…………这就是老舍的作品——《茶馆》。

《茶馆》的内容真实地反映出清末时人民的贫苦生活。几乎天天街上、茶馆里,都有农村、乡下来的,卖孩子的。先是康六在无奈之下用十两银子把女儿卖给了大清国的太监,结果女儿晕了过去,太监却这么来了一句冷冰冰的话:“死的我可不要!”而一个乡妇要卖孩子,只要了二两银子。读到这里,我不禁感慨万分,当时的社会可真黑暗啊!高层官员没有一个人关心人民的疾苦,虽然是这样,但还是有一个青年,一个财主,要去追逐他的梦想——去开一座工厂,救穷人,抵制外货。此时的他胸怀大志,信心满满,却看不清前面的路到底有多困难。常四爷十分正义,但那样也没用。说错一句话,就要被抓去坐牢。而茶馆的掌柜——王利发是个随机应变的人。时代在变迁,他的茶馆也在变着。他唯一舍不得的,就只有六十年老字号的“裕泰”。他要生在这儿,死在这儿。刚开始,茶馆平平常常,无声无息。到了后来,竹椅变成了小板凳。墙上“莫谈国事”的纸条也更多了,更大了。从主顾们的低声细语中,我了解到,在那个时代,好人变成了坏人,坏人天天都在吃香。好人,如康有为、梁启超等他们的维新运动失败了,都被问斩了。民众却都认为他们肯定是心肠狠毒,干了坏事儿的人。而那些依靠洋人为活,天天穿戴着的是洋装的人,却有很多人去奉承他们。我对他们感到一种厌恶之情,难道只有当汉奸,生活才能好起来吗?恐怕是在那个打压共产党的时代,一切都是颠倒的。最终一切正直的人都失败了,不管是在做些什么。常四爷的好友全都死了,他天天只能靠卖菜来养活自己。秦仲义,那个曾经神采飞扬的青年,也不见了。只有一个老人,他的工厂被洋人拆了,只剩下几个零件。读到这儿,我十分憎恨那些洋鬼子。现在我们国家富强了,总有一天会把以前洋鬼子欺压我们的事再给找回来!他们最终会得到报应的!

《茶馆》这本书深刻地刻画出了当时封建社会人民的苦难。这应该就是老舍经历的那个时代吧。

《茶馆》话剧个人观后感800字范文

(0)
上一篇 2022年6月28日
下一篇 2022年6月2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