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能正确计算。一起看看西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欢迎查阅!

西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能正确计算。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意识。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学生回答春天)春天来了,小草绿了,森林里的小动物也该出来活动了,你们看这些小动物在干什么呢?(课件显示情境图)

谁能把这幅美丽的画面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呢?(学生讲故事说图意)

原来是小兔在请他的小伙伴们吃果子呢!  板书课题:小兔请客

(评析教师与学生情感接触,以谈话的形式自由交流,并正确灵活地运用情境教学,使学生融入想像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

(1)师: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吗? 学生思考后,可能会提出下列问题:

①一共有几盘果子?②一共有多少个果子?重点解决“一共有多少个果子”的问题。

(2)师: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果子摆一摆,好吗? 学生操作。(帮助学生建立加减法的表象。)

(3)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果子”怎样列算式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0+30=或30+20=

(4)师:那20+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会算的学生想一想自己是怎么算出来的,其他学生可用学具代替果子摆一摆。)

组织全班学生交流算法,可能出现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先摆2捆小棒,再摆3捆小棒,合起来是5捆,也就是50根小棒,所以20+30=50;

②因为2+3=5,所以20+30=50;③因为2个“10”加3个“10”是5个“10”,所以20+30=50;④用数一数的方法10,20,30,40,50;⑤在计数器十位上先拨2个珠子,再拨3个珠子,合起来5个珠子表示50,所以20+30=50。

师:那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呢?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你的小伙伴听一听。(学生交流。)

(评析 通过情境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时,学生思考的角度和方法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能充分尊重这些差异,并为学生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机会,通过交流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较好地体现了算法多样化。)

2.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请看发生了什么事情?(课件显示第二幅情境图,学生说图意。)

师: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把你的问题在小组内说一说,并试着自己解决提出的问题,好吗?

(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小组引导帮助。)(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0-10=40或50-40=10。)

(评析 在学生已探索出加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很容易由加法类推到减法,由此培养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3.学习加、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师:在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中,每一个数都和你们一样,有自己的名字,想知道它们的名字吗?(如果有的学生知道,就让学生介绍。)

边说边板书如下: 20+30=50    50-10=40

加 加 和 被减 差

数 数 减 数

(教师再次举例说明。)(评析 运用儿童化的语言,再次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师:吃完了果子,小兔子还给同学们出了几道题呢!(课件显示下图)

(学生口答,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2.师:小猴子、小兔子、小刺猬玩得非常高兴,又来了几只小动物,他们做起了找朋友的游戏,你能帮他们找到自己的朋友吗?

3.师:它们做完了游戏,高高兴兴地去参加森林联欢会,许多小动物都来参加了。看!它们正在布置会场呢!(课件显示情境图)它们在说什么呢?

(学生叙述图意,并解答。可能出现的算法有:80-30=50(张);30+(50)=80(张)。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

师:开完了联欢会,小动物们也该回家了,你们看(课件显示)。

师:这两辆车够坐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说思考过程,只要说得合理,都应给予肯定。)

(评析 以故事的形式贯穿练习,生动、有趣、层次分明。这样设计既符合儿童的特点,又为学生的思维提供足够的素材、足够的空间,使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发展,特别是“乘车”这个开放性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得高兴吗?你学会了什么?

西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

3.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

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主题图,引出课题。

问:图中是什么动物?在干什么?(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在采松果)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松鼠采松果,板书课题:采松果

2.观察主题图,提问题。

你能看图提出数学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松鼠妈妈采了25个,小松鼠采了4个。一共采了多少个?

松鼠妈妈采了25个,小松鼠采了4个。松鼠妈妈比松鼠多采了多少个?

二、解答问题。

1.你能根据“一共采了多少个”“松鼠妈妈比松鼠多采了多少个?”列出算式吗?

学生说,板书:25+4= 25-4=

得多少?怎样想?小组讨论,汇报。

2.操作验证。

(1)摆小棒:左边摆25根,右边摆4根,5根和4根合在一起是9根,20加9等于29,板书:5+4=9 20+9=29

(2)摆小棒:左边摆25根,右边摆4根。5-4=1 20+1=21

3.看算式拨计数器练习。

32 + 4 = 26 + 3 = 54 + 4 =

48 – 5 = 87 – 7 = 66 – 5 =

三、作业。

1.图意提问题。原来有19个草莓,吃了9个,还剩多少个?

列式:19 – 9 = 10(个)

2.第2题:观察算式,有什么规律?

(两位数加一位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计算并照样子写一组算式。

3.根据“大恐龙比小恐龙长多少米?”这个问题列式。

25-2 = 23(米)

4.独立完成第3、5题。

西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2  掌握计算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  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考考你。师说数,生说数的组成。

二、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出示情境图,松鼠妈妈和小松鼠采松果,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三、解决问题,探究算法。

1.小松鼠和妈妈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25+4=29(个)

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摆小棒、拨计数器等过程,让学生体会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

练习:32+5= 5+74= 74+3=

2. 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松果?)

25-4=21(个)

生经历动动手、动动脑,试着总结出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练习:38-6= 77-3=

四、完成练习,巩固新知。

1.生独立完成课本52页第4题,集体纠错、订正。

机动作业:课本第1题、第3题。

五、课堂小结

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采松果

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

25+4=29(个) 25-4=21(个)

西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0)
上一篇 2022年7月1日
下一篇 2022年7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