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叠加别墅没人买(叠墅升值潜力大吗)

不知不觉中,“叠拼”从“小众菜”变成了“大众品”,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

在“别墅禁令”不断升级的现实形势下,独栋、联排别墅将慢慢消失在楼市的画卷中。然而,买家的别墅梦并没有消失,甚至与日俱增。

据统计,2021年1-7月,北京楼市别墅成交2832套,同比上涨58%;成交面积84.96万㎡,同比上涨56%;成交均价48331元/㎡,同比上涨2%;成交额410.64亿元,同比增长59%。这充分说明别墅置业的热情非常高。

但从今年北京“首次双集中供地”可以看出,只有一块地的容积率是1.1。事实证明,未来别墅的供应量会越来越少,可供选择的别墅产品会集中在重叠部分。

这也让“重叠”这个久经沙场的别墅市场“物种”,成为别墅市场的“C位责任”,虽然过去并没有特别出彩,也从来没有卖得快,很少卖得好。

“欲戴其冠,必担其重”。这几年重叠有什么进展吗?

让我们从第三方的角度来看一下。

折叠,走大路

事实上,这个物种已经存在很久了。

源自其最早的“尊贵而骄傲”的联排别墅,历经沧桑,让它少了几分贵气,多了几分泥土气息;少一些独立,多一些亲和,作为别墅家族的一个分支已经越来越受欢迎。

对于别墅买家来说,重叠成了他们“别墅梦”的最佳标的,因为“几千万”的重叠产品不少。

从这几年的发展可以“管中窥豹”,看看有没有进步。

●商品房时代:高低配的选择

大约6年前,全国各地上演“地王争夺战”,使得楼面价居高不下。为了土地价值最大化,房企想尽办法达到最好的财务指标,于是就诞生了著名的具有历史传奇色彩的“高低配”。

龙湖陈曦的原著是“高低配时代”的代表项目,成墅在三环内的区位优势使其市场表现不俗。

一方面,通过“拉高排低”的总布置,实现至少两个产品的组合——高层和重叠,即高层承担流量、重叠和对形象、溢价的贡献;另一方面,为了保费最大化,重叠“增加”,由过去的两种重叠形式,转变为“上、下、中重叠”三种重叠形式。同时空房间的设计,尤其是地下空房间的设计,需要很多心思和投入。

北京金茂公馆挖地下空,通过打造生态植物绿墙,打造地下空的适用性。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彻底击碎了房企老板们在取证限价的现实中的既定棋局:高层意外收获热销和成交量,但重叠却因其面积大、特征不明显而停滞不前,陷入“单价低、总价高”的尴尬境地。

经历过风波的北京泰禾金夫大院,已经重装入市。

这也使得市场上重叠的别墅呈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景象:当年的高低配内城项目,因为无可替代的绝佳地理位置,已经销售一空,而很多项目,因为对更好价格的期待,已经处于多年无解的状态。

●限竞房时代:深挖地下空讲故事。

随着“限竞房时代”的到来,叠拼别墅进入了一个新的过程。

当时远郊土地的容积率一般在1.5左右,大部分项目会选择重叠房组合,即房子承担流量,重叠房负责形象和溢价。

由于限价因素,这一阶段的重叠不再是简单的需求最大化空和质量更高,而是相对理性的调整。

在限竞时代,涌现了很多限竞别墅,尤其是青龙湖板块,万科翡翠西湖云麓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一方面继续挖掘地下空室(此时地下空室更有正当性,具有收纳的属性),为地下空室添加足够的素材,讲述场景主题的故事,为上下栈或上中下栈更合理地分配所有地下空室;另一方面,因为限价不影响大形象,所以在品质上做了一些回收动作,比如建筑立面、景观适当降级。

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类似别墅的元素,比如小院、露台等基本还在,这也使得限竞房时代的重叠基本保持了别墅的外观。有一定的产品实力和性价比,满足有别墅情结的客户需求。

以田瑞张晨为代表的孙河产品,凭借“一号别墅区”的区位优势,受到改善型置业者的青睐。

但在这个阶段,平的产品在竞争中越来越勇,以压倒性的迭代加速发展到南方90平三房、120平三房、三面宽的标准,而重叠的产品力并没有那么明显。

在这一阶段,重叠产品还产生了一个“有趣”的情况,即部分项目的楼面价与取证价和成交价相差无几,原因是分摊地下价格的重叠单价异常低。

当时重叠房面积基本都是300平米起步,总价几千万起步。但在地段、产品力、总价的叠加下,大平层更主场的姿态,倒逼客户更聪明、更理性的改善。

在限房竞争时代,看过重叠别墅但最终没有买房的购房者,都有一个共同的不买的原因,那就是“保值变现能力差”。也就是说,在他们看来,与大平地板相比,重叠产品的性价比并不高,最终导致限制竞争项目的重叠产品(300套楼),通常需要两年半到三年才能完成。

●回归“商品房时代”:洋房组合。

随着北京楼市回归商品房时代,重叠进入新阶段,最大的特点就是“洋房”。

其最大的特点是:一是复制粘贴当前平面产品的流行元素,使之别墅化,即在两层空之间布置“超大南向宽度、LDK一体化、全套房设计”等特色,再进一步放大空之间的亮点;二是优化南北户型,使交通线路更加合理和独立,最大化居住私密性;第三,建筑立面品质与平层同步升级。建筑风格减少了复古的违和感,增加了现代的轻盈感。

中海首开李世光以其独特的“榫卯结构”,创新性地开启了层叠式别墅的居住新模式,一期开盘15分钟就售出188套别墅。

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一些重叠产品的基因变异只是提高了感知感和尺度感,并没有解决核心问题——未来居住的相互干扰。

此外,“土地丰富”的别墅也将在不久的将来最终消失,重叠的将成为拥有多个空地下室的复式别墅。

所以本质上重叠还是最不纯粹的别墅类物种。

这也让人说类似的别墅,包括重叠,都是过去式了。即使未来它们继续存在,也不会有太大的溢价惊喜和产品进步。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土地规划限制的严格和最高限价政策的常态化,另一方面是因为作为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大平曾这几年太努力了,把产品做到了极致。

重叠,何去何从?

既然如此,为什么重叠总是存在?甚至在今年及后续的集中拍地中,还有可能继续做重叠的项目?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我们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

其一,城市发展。作为强一线城市的北京市场,未来较长周期应处于刚需与改善并存的稳步态势,在回归改善进程中,类别墅资源更为稀缺,所以有一定市场机会。其二,行业进步。不止地产行业,包括汽车、快销甚至互联网行业,多产品类型共存共生才是行业的进步。其三,客户需求。高端改善客群的别墅刚性需求一直都在,经济型客群的受众量级高且对性价比有更高的度,初判未来两端产品的市场前景相对更好。其四,企业动力。变化是存续、创新之基本,在试错中寻求机会。房企与生俱来的对土地价值的挖掘动力、做好产品的创新动力、提流速促周转的运营动力以及差异化路径的营销动力,均促使企业继续在精研产品与客户上做足文章。其五,热销激励。既然可以借鉴大平层和类别墅优势基因碰撞后产生空间亮点、创造新价值被客户接纳认同和实现叠拼热销,就一定会不断刺激更多的市场追随者尝试和超越,这就是地产,一支困难再大也能扛起的神奇力量。

在充分竞争、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评判好项目的标准是永远不变的,那就是高性价比、高性能。对于重叠来说,更进步的大平层不仅是强有力的竞争者,也是产品进步或接受更高挑战的引领者。

在规划条件越来越严格的环境下,重叠难,尤其是优质别墅基因正在流失。但如果在空房间设计、室内配置、建筑立面、园林景观等方面有项目,并适当加大投入,有望引发市场,获得热销机会。

接受不完美中的相对完美,是行业和市场开放包容的态度。重叠有进步,有短板,有痛点,在进退之间努力刷屏,期待重叠有更好的市场表现,续写地产新传奇。

温馨提示:北京卖叠拼别墅的情况

备注:数据根据公开资料编制。

(本文根据7月27日业内资深人士王坚《重叠产品的再认识》内部分享文件编辑整理)

(0)
上一篇 2022年7月2日
下一篇 2022年7月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