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患怎么读(罹患疾病)

前面写着几个字:

为什么要开始学心理学?答案很简单:学习,为了更好的生活。

目的也很简单:用我的经历告诉你,精神疾病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并没有那么远。

和所有父母一样,当他们从医生那里得知孩子的病情后,预感成真,被砸得体无完肤。一颗早已疲惫的心徘徊在半空。不痛不痛,只希望世界在这一刻停下来,这样你就不用面对孩子生病的事实,也不需要走在后面的力气。

进入高三的下一个时期,孩子将是冲刺的最后一个学期。孩子在学校已经是清北班了,成绩中等偏上。不出意外的话,在清华北大就别想了。任何985或者211都没有问题。至少过了这个学期,一切都会好的。我没有感觉到我给了我的孩子多大的压力。事后看来,正是这种孤注一掷的自以为是,给了我的孩子很大的压力。“妈妈是重点大学,孩子随便就能考上好大学”。孩子考得好,没错。如果他们考得不好,连妈妈都不如。但是,当时我并不知道,在现在的学习环境下,女儿已经尽力了。每次考试没考好,就把卷子藏起来或者撕了。以免被我妈看到说冷嘲热讽。有一次我考上了80多的学校,当时我妈的脸一下子就沉了下来:“这个退步也有点……啊。”我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十一点睡觉,但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不是高三艰苦的作息制度,而是我妈刻板偏执的性格。我懂事的女儿知道,如果她考不好,妈妈会不高兴的。虽然我妈说学习不重要。但孩子清楚地看到妈妈因为成绩而举棋不定。我觉得孩子的妈妈就是天,妈妈对成绩的坚持都是她对女儿的感情。如果我成绩不好,我妈就不爱我了。如果我考不上让我妈骄傲的好大学,我妈会丢我的脸,生我的气,无事生非,她就没有好日子过了。

像世界上所有的父母一样,我希望我的儿子成功,也像一些父母一样,我也希望我的孩子为自己奋斗。但我明白,如果要用孩子的健康来交换,世界上没有父母愿意做这样的生意。但是我们过去的言行误导了孩子做出这样的判断。我们也不说害怕爱情带来软弱。在我们的传统教育中,只能在这个节骨眼上往前冲。学习第一,身心可以靠意志力克服。没有精神病这种东西。如果有,也是在别人家。我们家很正常。

孩子们开始断断续续地请假,大部分是在周一,并伴有胃痛或头痛。我开始怀疑了。按理说周一应该是孩子好好休息的时间。为什么这个时候出问题了?高三学习紧张,开始断断续续在家休息或者去医院检查。旁边的消化科、心血管科都检查过了,没有器质性疾病,但是吃药或者休息,总是没有结果。一些医生也警告说,孩子们的压力太大了。我觉得我没有给孩子太大压力,孩子也觉得我没有。退一万步讲,就算有压力,高三学生不也很正常吗?什么样的心理疾病呢?!

后来孩子告诉我,因为不想面对学习和考试,所以每周六晚上都玩手机到半夜,这样周六就长一点,周日就短一点!(我也醉了!我们不太懂小孩子的心思!)开始是1-2点,然后是3-4点。后来孩子觉得很害怕,但是他停不了车。我开始每晚失眠,甚至心跳加速,产生濒死体验。好几次,孩子跑过来,心怦怦直跳,骗我说:“妈妈,我做噩梦了。”我也安慰过孩子,以为他们只是紧张。“没事,没事,妈妈在,一会儿就好了。”

直到4月的一天,孩子早上醒来,突然头晕,无法上学。然后开始看病,输液,熬各种汤,请各种假。每天早上起床,帮孩子带水,带奶,带葡萄糖。每天早上,我路过刀尖。不知道能不能把孩子叫醒。不知道孩子会不会在早餐中途说,我晕。让我们睡一会儿。不知道孩子会不会在出门的那一刻说“妈妈,我头疼,我真的去不了”。

这种一天一天的煎熬,有时一周三四天,持续了三周左右。后来孩子一说起上学,手心就发烫,发晕。作为一个受惊吓的小动物,我真的不想逼孩子,在家复习就好。带着孩子去跑步,去咖啡店,去图书馆,到处放松。孩子条件很好,只要不提上学,那就好。那就好好呆着,不要想什么没用的。只要孩子在,就这样。

后来在网上看到很多家长都有同样的经历。那些孩子都是间歇性请假,莫名其妙的疼痛开始最后全线崩溃。你会惊叹世界的奇迹。本来你以为自己被魔法附身,去了一个你看不懂的世界,但后来你会发现,太阳底下没有什么新鲜事。只是我们之前对心理健康完全空白和傻,才会导致或者至少加剧这种情况。

如果我们早一点知道如何与孩子平等交流,如果我们早一点了解心理健康,如果…,如果…..

(0)
上一篇 2022年7月5日
下一篇 2022年7月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