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标现在怎么样了(陈光标的老家在哪里)

text |-9天空

编辑|曹芳

2015年4月7日,曹做客《总裁在线》。

主持人:还有一个中国人也去美国做慈善。你知道吗?

曹:哦,你是说陈光标吧?

但陈光标不听曹的话,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然而,一年后,他说的话在他身上应验了。

2016年9月,《财新周刊》一篇题为《再看陈光标》的文章,

彻底摘掉了他“中国首善”的面具。

文章中,陈光标“数罪并罚”被曝光为“倒卖拆迁项目赚取差价,注入慈善资金,通过与大人物合影骗钱,骗名字,骗项目,甚至私刻公章”。

陈光标傻傻的抓耳挠腮,三天后赶紧安排了一场发布会。

他回应了所有的问题,不管是“第一次善良”,还是“第一次欺骗”。陈光标第一次把所有的故事都摆到桌面上。

那时候的陈光标早就失去了信心和决心。

在2008年之前,陈光标是一个非常有新闻价值的慈善家。

他是2008年汶川地震后第一个赶到现场的慈善家。无论何时捐款,陈光标都要先通知记者。

相比其他慈善家的低调,他近乎夸张的行为,诡异的消息,

让陈光标一度成为世人津津乐道的“名人故事”,

他甚至被戏称为“标哥”。

但从2016年开始,陈光标就“消失”了,直到2020年都没有他的消息。

只是这次只是昙花一现。

头条好玩又抢眼的“中国首善”,被击落在历史的沙滩上。

陈光标的面具被《财新周刊》以近乎“残忍”的方式摘下。

果然,谎言终究会被时间戳破。

让我们走进陈光标。

01

在安徽和苏北的交界处,有一个地方叫泗洪。

极度贫困,而这是陈光标的家乡。

1968年,陈光标出生在江苏省泗洪县的一个农民家庭。

据他说,陈家里挺穷的,和少年时的朱元璋差不多。

从出生到10岁,陈光标碗里的粥少得可怜,更别说肉香了。

2岁的时候,陈光标碗里的粥突然多了一点。后来,他了解到:

其实家里有五个孩子,但是因为穷,一个哥哥一个姐姐都被饿死了。

那时候,能吃饭是他唯一的活下去的愿望。

当别的孩子还能在简单的生活中“大摇大摆”上学时,陈光标开始养活自己。

为了赚够1元8角的学费,年仅10岁的陈光标已经开始“做生意”。

当时县城条件也差,自来水非常缺乏。城里人想喝水,只好去路边水摊买。

陈光标这才找到窍门,拎着两个水桶从三四十米深的井里打水。

然后去离家1.5公里的集镇卖。

在别的水摊上,用的是“一分一碗,然后喝再买”,但陈光标开创了“一分,就喝”的经营模式。

行情瞬间暴涨。再苦再累,也能挣成人半天工资:一天两三毛钱。

这笔钱虽然微不足道,但已经赚够他上学的钱了。

那年在他的小水摊,他免费为一个老师端了三碗凉水。

当老师坚持拿出两毛钱鼓励他好好学习的时候,这件小事让他几次笑着从梦中醒来。

而这次“经商”经历,也让陈光标出了名,过早地找到了赚钱之道:要想赚大钱,就不要计较得失。

这句“不计较得失”似乎成了他多年后的伏笔:为了赚大钱,就要多花钱为名利铺路。

卖水赚钱后,陈光标又开始思考新业务。

15岁那年,他又把目光放在了冰棍上。

那些年,雪糕生意新颖,利润丰厚,于是陈光标开始批发雪糕,在县城卖。

但冰棍生意是“夕阳西山”,水摊的销售成果没了。

后来陈光标总结自己的失败经历时是这么说的:不是销量不好,而是身边总有一些孩子眼巴巴地看着冰淇淋。他们看着心疼,就主动把雪糕给了他们。

赔钱的陈光标,并没有赚到多少钱,而是赔了。

之后,他又做起了卖粮的生意。每到周六周日,邻居家总能听到拖拉机的声音,我确定是陈光标又去做生意了。

一次卖粮赚300元,让17岁的陈光标成了全乡第一个“少年万元户”。

谁也想不到,这个从小没吃过一顿饱饭,身高1米6的小个子,会如此成功。

结果,陈光标还没来得及攒下这笔钱,更大的“教训”就来了。

赚到钱后,他遇到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和陌生人合作经营棉鞋生意,这绝对是当年村里唯一的一家。

手里有闲钱的陈光标,见义勇为,三万块钱全部投了出去。

一心想发财的陈光标收到货的时候傻眼了。

货是正品鞋,但是鞋底都是纸板做的,根本卖不出去。

于是陈光标在血泪中上了“人生第一课”。

没钱没面子,陈光标在自责中赔了钱。

但也是那一年,陈光标找到了人生的第二个目标:上大学。

结果他考上了南京市中医院,成为了一名含金量很高的大学生。

大学四年,陈光标被分配到医院,成为一名医生。

有人说:“陈家小儿子真争气,陈家祖坟冒烟。”

三代贫农出了一个大学生,成了医生。

但是,陈光标很不满意。他直言自己没上大学就成了“万元户”。现在他已经成为一个高学历的人,但是他越来越差。

于是,他毅然辞去铁饭碗,在南京寻找“发财大梦”。

02

1995年夏天,冒险下海的陈光标白天上街寻找发财的机会,晚上睡在漆黑的地下室。

一天,陈光标在街上闲逛时,被一群人吸引住了。

这群人围着一台设备叽叽喳喳,不时有尖叫声。

走近了才知道是怎么回事:是耳穴检测仪,只需在耳朵上夹两个电极,就能检测出身体疾病。

围观的人很多,让陈光标发现了新的商机。

很快,他找到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在仅剩3000元的情况下,对仪器进行了简单的改进。

说到底就是给仪器夹了一个显示屏,于是一台跨世纪的家庭CT机诞生了。

为了推广这台仪器,陈光标花了15块钱买了一床被子和一个凉席。

他白天赚钱,晚上睡在新街口的邮电走廊里,公测刷牙洗脸,从此开始了他的“赚钱之路”。

于是,他很快在两个月内赚到了两万元。

有了启动资金,陈光标开始发力,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

在那个保健品很少见,可以包治百病的年代,8000元的“跨世纪家庭CT机”卖得很好。

一年后,陈光标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笔1000万元。

都说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对于怕穷的陈光标来说是至理名言。

赚了1000万后,他看中了灵芝产业。

于是信奉“钓错门赚大钱”的陈光标开始了第二个“暴利”行业。

泰安的灵芝以200元一公斤的低价收购,磨成粉,做成胶囊,以每盒2000元的高价卖出。

周而复始,陈光标又一次获利,账户里已经有5000多万存款。

这一次,他不仅赚了钱,而且名利双收。

因为他研发的灵芝胶囊促进了山东泰安的经济,让很多药农富裕起来,政府还专门来找过他,给他发了特殊津贴。

这一年,陈光标刚刚30岁。他只用了13年就从一个贫穷的中农变成了一个富有的商人。

如果故事按部就班,想必陈光标不会出名,但可以大有作为。

但不好的是他的“高调”。

2008年,汶川地震牵动着所有同胞的心,陈光标是第一个赶到现场的企业家。

当时他带了120名志愿者和60台手术机去汶川。

“他亲手抱过200多人,救过14人,捐过亿”。

这种善举让陈光标名声大噪,他入选了央视年度经济人物,从企业家变成了慈善家。

在媒体的高度渲染和曝光下,陈光标成了名人,各种脱口秀、访谈纷纷找上门来。

沉寂许久、低调惯了的陈光标,又一次嗅到了一阵子“商机”。

他利用媒体,成立了一个“慈善机构”,开始了广告业务,他是最大的客户。

尝到慈善甜头的陈光标开始疯狂捐款。每次捐款都要提前给媒体打电话,把慈善变成了作秀。

不仅如此,他还带了环卫工人来合影,给大家高价羽绒服和几百元现金;

在会议大厅里,用3100万现金成捆地搭起了“现金墙”,目的是方便媒体拍照。

捐款成了一场秀,但陈光标的“神秘行动”还没有结束。

2011年,陈光标彻底走向了“慈善和娱乐”,这一年也可以成为他的“艺术年”。

他曾在邓丽君墓前献唱,身着正装让记者拍照;

为了宣扬“正能量”,他在“中国无车日”砸了一辆奔驰轿车,甚至号召全体员工一起骑自行车。

他甚至打电话给巴菲特和比尔·盖茨,声称要捐出自己的全部个人财产。据陈光标自己说,十年来,他已经向社会捐赠了14亿元。

在一片惊呼中,陈光标的谎言被揭穿。

根据多家媒体泄露的信息,仅2010年一年,陈光标就没有完全履行自己的捐款承诺,他的钱高达3亿元,甚至有的捐款人根本不存在。

本来大众已经习惯了陈光标的“高调秀”,但一场“赴美施舍穷人”的闹剧,彻底洗白了“中国首善”的外衣。

2014年,陈光标在美国纽约富人区高调做慈善工作,向流浪汉和艺人捐款,面值高达100美元。

但来往的人大多都是冷眼相待,一旁微笑的陈光标很尴尬。

没想到,这件事不但没有得到美国人的赞扬,反而回到了中国,陈光标更加激怒了广大群众。

随即,一个大王圣利横扫陈光标。

《财新周刊》为陈光标的“高调十余年”画上休止符。

2016年后,他消失了。

直到2020年全球疫情爆发,许久未露面的陈光标带着1000万份材料再次出现在大众的视线中。

当记者问他近况时,陈光标说:“之后他捐了7000多万,但他不想再高调做慈善了。”

当记者再次追问时,陈光标继续说道:“我会继续做慈善。”

当各种真相暴露,当几十年积累的人脉没有了,当“首善”沦为“首骗”的时候,

我想陈光标的心里一定是五谷丰登,就像那个渴望一碗饭的瘦孩子。

但陈光标聪明,盛世造势,低谷退隐。

正所谓“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陈光标傻吗?不一定。

但聪明未必是他的目标,也许长生不老才是他的追求。

只是,无奈:物是人非!

(0)
上一篇 2022年7月5日
下一篇 2022年7月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