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是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吗(属于什么体通史 )

大家在读《资治通鉴》的时候,有没有产生过一个疑问?那就是《资治通鉴》之中有很多错漏之处,不由得让人怀疑司马光的水平。

但是若是我们结合《资治通鉴》的写作背景和它的错漏之处来看,我们就会发现司马光其实是故意犯错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请听日航君为您分解。

一、《资治通鉴》的写作背景

我们现在很多人把《资治通鉴》当作一本历史工具书来看,通过《资治通鉴》来学习历史。这一点是不错的,但是却忽略了《资治通鉴》的创作目的。

司马光写这本书,不是想记录历史,而是想写给皇帝看,给皇帝充当治国理政的工具。

正如同《资治通鉴》的名字的来历“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一样,这本书其实是写给帝王看的帝王书。

司马光是个政治家,他的《资治通鉴》既然是写给皇上看的,那么在其中必然会掺杂很多“私货”,即其中有着很多司马光自己的思想。《资治通鉴》的开篇是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开始的,为什么选择了一个这个时候呢?

因为这之前的历史已经被左丘明给写了,这本书就是左丘明所著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氏春秋》,司马光很喜欢读《左氏春秋》,在《宋史》中记载为:

“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

我们可以认为司马光写《资治通鉴》这本书还有继承先贤之学,延续先贤精神的目的。

左丘明作《左氏春秋》的目的正是:原始察终,见盛知衰,惩恶扬善,拨乱反正。既然继承了左丘明的思想,那么司马光在书中自然也会多有体现。

司马光这本书实际上是接着《春秋左氏传》写的

现在我们明确了司马光的写作背景了:这本书一是给天子看,作为天子治理朝政的辅助工作;二是继承春秋之道,希望起到褒贬善恶,唤醒人心的作用。

而司马光在之后的写作之中也会充分贯彻这两点,甚至不惜产生错漏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二、《资治通鉴》中司马光的工夫

《资治通鉴》中有很多错漏,这是因为司马光技术不行吗?清代人就关于此事对司马光进行过嘲笑,但是说实话,这种嘲笑是片面的甚至是不对的。

司马光写《资治通鉴》这本书,耗时二十多年,背后还有着一个强大的团队(如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还有着国家拨的经费若干。写完这本书之后,司马光曾经如此形容自己的状态:

“臣今筋骨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旋踵而忘。臣之精力,尽于此书。”

司马光不是我们现在随便写几本书就捞钱的无良作家,他耗尽心血写完了这本书,自然是希望这本书尽善尽美。

如果说有一些部分司马光感觉有异议,他会选择将其摘出来单独附录,这些附录一多,居然有了一本新书,即《资治通鉴考异》。

通过这本《资治通鉴考异》,我们就知道司马光不是简简单单写写敷衍了事。我们可以举这么一个例子来佐证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时候所下的考证工夫。

在隋朝末年的时候,有一个地方势力叫做薛举,他的儿子的名字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薛仁果”,一种是“薛仁杲”。

换成一般人的话,可能就敷衍了事过去了。我甚至见过有的书里面,前有薛仁果,后有薛仁杲,简直是让人贻笑大方。

但是司马光较真啊,他非要考证出来这个人究竟叫什么。因此司马光查阅了《唐高祖实录》,发现里面既有“薛仁果”,也有“薛仁杲”的叫法。

后司马光又查阅了七八种史书,例如说《太宗纪》、《薛举传》、《唐历》、《太宗实录》、《革命纪》等,最终得出这个人叫做“薛仁果”。就这样还不算,司马光还用到了昭陵六骏的铭文。

“白蹄乌,平薛仁果时所乘。”

这个石刻史料可以说是铁证如山了。经过了这一番严密的考证之后,司马光才最终确定了此人的名字应该是“薛仁果”。

我看到这一段史料的时候,对司马光的考证工夫感到十分佩服。现在中国史学界,研究魏晋南北朝史和唐史的时候,往往石刻史料是非常流行的。

而早在千年之前,宋朝的司马光已经开始运用石刻史料对于历史进行考证了。因此司马光在《资治通鉴》的考证方面可以说是下了大工夫。

既然司马光下了大工夫进行考证,为何《资治通鉴》中还是会有很多错漏之处呢?这就涉及到司马光的价值取向了。

昭陵六骏之白蹄乌

三、司马光的写作目的

司马光这本《资治通鉴》,其实我们可以给它起一个别名,那就是《司马光教你如何做一个好皇帝》。

这本书说白了就是教皇帝如何成为一个好皇帝。因此整本书都充满了堂堂正正的“王道思想”,摒弃了很多阴谋诡计之类的不良成分,完全是帝王教科书中的“正能量书籍”。

我们就写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那就是刘备了。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是如何写刘备的呢?

(0)
上一篇 2022年7月8日
下一篇 2022年7月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