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夏之年1816有什么影响(1816年中国发生了什么)

想必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六月飞霜的典故,这是出现在中国《窦娥冤》中的一个情节,现在来看的话,我们一定认为这描述的太夸张了,因为古人们一般都将每年农历的4-6月称之为夏天。

虽然到了现在,夏天是从每年的6月开始,8月结束,但这也并没有差多少时间,六月都可以认为是一个夏天,怎么可能会下雪呢?

不过在历史上,六月飞霜也有可能是真实出现过的,并且还是全球性的六月飞霜。

两个世纪前(1816- 1818年间),几乎全球都处于饥饿中,寒冷中,农作物大量减产,而1816年更是一个奇特的年份,被人称为“无夏之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1816年——“无夏之年”

据美国民间的历史资料记载,1816年的春天是正常的,农民们忙着耕种农作物,但从5月开始,天气突然变得寒冷起来,从6月份开始,美国大地上开始飘起了雪花和冰屑,水塘也结了半英寸的冰。

当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一位88岁医生爱德华,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6月17日早晨气温就开始下降到零度以下;

7月伴随着冰雪而来,纽约和宾夕法尼亚州部分地方覆盖上一层厚玻璃似的冰雪。等到8月,几乎所有绿色的植物都冰封在霜降之下。

天气极其寒冷,土地冻得坚硬,风雪呼啸了一天,在中午的暗影处,冰柱有12英寸那么长。”中国当时正值嘉庆二十一年。

据史书记载,农历八月的时候天气突然变得寒冷起来,除了云贵高原一带,安徽、江西、东北广大地区都出现了“夏季飞雪”的景象,这场夏季之雪引起了粮食危机,致使民不聊生。

影响最为严重的是欧洲大陆,因为当时他们刚刚结束对拿破仑的战争,寒冷的天气就随之而来,造成大量农作物和家畜被冻死,越来越多的人们填不饱肚子,据估计仅欧洲就有20万人饿死或者冻死。

这一年也被人们形象的称之为“无夏之年”,由于当时人们的认识有限,没有人能够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一奇异现象,于是只能认为这是上天给人类的一次惩罚。

其实火山爆发是气候变化的不确定因素,从1812年到1816年这四年的时间内,全球进入了一个地质比较活跃的时期,世界上大大小小的火山喷发不断。

在这四年间导致了全球大气的严重污染,火山灰进入大气平流层中久久不能散去,而且这几年的气候已经发生了一些微小的变化,但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无夏之年”的导火索——坦博拉火山爆发

1815年4月的一天,位于印尼松巴哇岛上的坦博拉火山突然爆发。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火山喷发,从4月5日开始,一直持续到了当年的7月中旬,爆发指数达到了次高级的7级,喷出了高达160立方公里的火山灰。

当时许多国家都可以看到火山喷发出的火山灰,火山高度也从喷发前的4300米,下降到喷发后的2851米,并且还造成了92000人的死亡。

坦博拉火山喷出的大量火山灰到达了44公里的平流层,随着气流分布到全球,它们吸收阳光,阻止太阳光到达地球表面,导致温度下降。

而且当时坦博拉火山还喷出了1000万吨到1.2亿吨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在大气中很容易形成气溶胶,而这些气溶胶可以有效地遮挡阳光,严重阻碍了太阳对地球的光照。

因此正是因为这些物质在地球上空遮挡太阳光,极大地减弱了太阳输送给地球的光与热,才有了“无夏之年”的出现。

至于为什么到1816年,才出现温度骤降呢,有可能是因为空气流动需要时间,再加上什么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当时气候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直到1816年才显现出来。

其实由此也可以看出,大自然的力量是无敌的,无论人类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有多先进,面对自然,人类总是毫无抵抗力的,所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就显得尤为重要。

(0)
上一篇 2022年7月8日
下一篇 2022年7月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