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八旗(清末的八旗腐败到不会骑马)

中国的满族是古代女真的后裔,出生地是黑龙江省;满族虽然不是纯粹的游牧民族,但也是生长在马背上的民族。

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中原的军队都打不过游牧民族。

八旗作为满清的主力军,在明末清初拥有超强的战斗力,被称为当时天下第一骑兵。

满清兴起前后,所有成年满族男子都需要当兵,所以大部分满族男子都擅长打仗,战斗意志非常强烈。正因为如此,努尔哈赤才得以率领大军南下,所向披靡,最终夺取政权。

清军入关时只有8.5万兵力,吴三桂在山海关驻军3.5万,合计12万。

然而就是这支军队打败了十倍于自己的大顺军和南明军,接管了中原。

但是到了清朝末年,当初还能打好的八旗,逐渐腐败,变成了只会遛鸟的纨绔子弟,成为了有名的流氓集团。

结果国家内忧外患的时候,八旗军队根本指望不上,需要一支汉人组成的军队来打头阵。

最后清廷完全失去了对军队的控制,清军山河尽毁。

那么,清朝的皇帝为什么不解决八旗堕落的问题呢?

事实上,清朝皇帝并不知道八旗腐败会导致多严重,但清朝始终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主要原因如下。

渴望安逸,不愿上进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一个问题。古代人过着舒适的生活。然而,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是为了什么?

说白了,打江山就是根除世间的不公,让整个世界都繁荣起来。

但说实话,争富是为了权。

千里做官,只为吃穿;江山也是如此。

古人没有崇高的理想,没有信仰,只是为了名利和特权。

所以不管是哪个皇帝,打好基础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功勋奖励,功臣奖励。

那些英雄都给了老婆的影子,皇帝不仅给了他们高薪,还提拔他们封号封地。

清朝建立后,也不例外。

八旗士兵中,那些能打好仗、贡献突出的将领,被大量奖励。

那些与皇室最亲近的人被命名为王子。

中层军官,当下级军官,下级军官,下级军官,下级军官,下级军官,下级军官,下级军官,待遇也不错。

即使是八旗,没有军职,待遇也不错。北京的八旗子弟,世代以食为天,受到朝廷的特别照顾。

一般每个月能拿到2-4两银子,外加一石米左右。不在京师的八旗子弟,一般每月能领到1-2两银子,半石左右的大米。这些足够养活一家人了。

而且,清廷还从汉族耕地中划拨5公顷土地给各八旗占用;士兵的收入和七品县令差不多。

“而所发之地,则为失地汉人所租,八旗兵坐收,黄金挥霍。”

曾经冒着生命危险的八旗官兵,日子过得舒舒服服,张口就来,衣不蔽体,奢靡度日。

于是,他们有太多的不如意,太多的烦恼,不再像过去那样煎熬和训练,产生了惰性。

俗话说,兵若熊,则熊为巢。

将军不想带头训练,士兵也不自觉训练。

时间长了,八旗官兵挺着大肚子起床,走路都要费很大力气。更别说打架了,上了马还费了好大劲。

和平的环境,没有强兵。

战争是训练军队的最好方式。只有战争才能让军队永远保持旺盛的斗志。

美军战斗力为什么这么强,是因为经常发动战争;他们不是在打仗,就是在去打仗的路上。

狼之所以充满斗志,是因为它们面前总有猎物。

如果没有猎物,可以整天吃喝。时间长了,老虎也能变成猫。

清朝建国后的一百多年里,八旗经常打仗。

比如四川的大小金川之战;南部边境的清缅战争;西南边境发生廓尔喀战争;在中国的西部和西北部,发生了平定准卡奥和平定平叛的战争。

平心而论,与清初相比,八旗表现一般;但总的来说,他们比汉人组成的绿营士兵表现更好,基本过关,打了很多胜仗。

以上战争都发生在乾隆年间。

这充分说明,在18世纪,清朝入关后的一百多年里,八旗的战斗力还是不错的。

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战争频繁,军队能得到锻炼。

接下来的一个世纪,清朝进入康乾盛世。

这一时期,国家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这个盛世虽然水很多,但是人的生活并没有那么美好;但社会相对稳定,没有战争。

在和平的环境下,八旗失去了修行的动力。

所以18世纪末,白莲教起义爆发的时候,当年能打好仗的将领都已经死了。

八旗官兵没有一个见过血的,已经失去了杀气和狼性。

白莲教叛军都是乌合之众;但是清军的表现非常糟糕。

清军地方军“先后招募数千,全部全军覆没”。

清廷不得不从山东、直隶、坚瑞和首都火器营等地加派6000名士兵前往援助。清军疲惫不堪,兵败如山倒。

杜木克登布/连长扎勒杭战死,八旗军大将奎伦因贻误战机被嘉庆帝下令自杀。

为了镇压白莲教起义,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八旗军队用了九年时间。

这充分说明,曾经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八旗铁骑风光不再。

从此八旗军成为历史,再也没有辉煌的表现。

非汉族将领,表现突出的,只剩下一个桑林秦;但此人不是满族而是蒙古族。

僧沁指挥的士兵名义上是八旗,但基本上是各蒙古旗的骑兵。

八旗失去战斗力的主要原因是长期的和平环境。常年不听炮,刀枪入库,南山放马。别说士兵,就连战马也长胖了。

顺年时期,一个月要训练五六次旗兵;康熙末年只有四次;干旱年份一个月只训练三次;嘉庆年间,一月只有两次训练。

八旗将领“远行乘舆”。谁骑出去会被嘲笑,谁抬不起头会被骂异类。

久而久之,八旗兵的战斗力完全丧失。

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曾经英勇善战的八旗被农民军打得落花流水。

清廷委托的绿营人士同样不堪一击,最后只能靠曾国藩、左、李鸿章组织的地方团练力挽狂澜。

曾国藩不是职业军人,他的士兵来自当地农民;但这样的军队打败了叛军,对八旗来说是莫大的讽刺。

皇帝不知道八旗失陷的事吗?他们采取什么措施了吗?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嘉庆跟随乾隆到杭州阅兵。八旗军当地驻军在接受清朝领导视察时,闹了个大笑话,甚至摔下了马。

如果嘉庆重视,八旗肯定不会倒。

清朝的皇帝都不傻,知道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道理,但他们更知道枪杆子太强会威胁皇权。

天下平定后,清廷给了贝勒优厚的待遇,让他们放弃兵权,不在自己的宫里跑来跑去。

要出去就得报告,王子之间的交流也受到限制。

皇帝对八旗将领的警惕性甚至大于对各地农民的警惕性。

他们认为那些汉人是自己打败的,就算造反也没办法有所作为。就像乾隆时期,发生战争,死人多,需要的时间也多。最终,清朝获胜。

但如果诸侯全副武装造反,那就麻烦大了,对清朝的打击可能是致命的。

所以皇帝不怕八旗堕落,反而打压那些好人。

比如乾隆朝的傅康安,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兵,平定金川和台湾省,开廓保存战功。

但乾隆起用他时,极力举荐;在不需要的时候到处找茬。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正月,乾隆皇帝打算以保护福康安亲属的名义“从重处罚”。

龙五十四年(1789年)正月,他说自己“传话买”,要傅康安罚他三年连尹巡抚,外加十年俸禄。他被解职了,但仍留任。

满族将领如此,汉人更是如此。

和年羹尧岳钟琪,两位杰出的军事将领,一个被斩首,一个被囚禁(岳钟琪后来被释放,贬到庶人)。

因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道理,皇帝希望军事将领优秀,军队有战斗力,以此来镇压叛军,应对内忧外患;同样的道理,皇帝也怕将军们威望太大,军队战斗力太强。

这永远是一个矛盾,无法平衡和把握。

所以,在和平时期,皇帝希望将领无能,军队懦弱;国家有事的时候,我们希望军队能打好仗。

但是挖井已经来不及了。

1907年9月,清廷发布“裁停旗饷”上谕,要求驻扎在各省的八旗在十年内(即1917年前)解散。旗人准备自食其力,说:“我要以武治天下。以前各省分头驻扎,本来是为了绥靖。长期过着平静的生活,习惯了偷懒,吃的喝的口粮,但是牙齿很多,衣食无忧,很尴尬。我只靠世代被养的恩情,不学四大民生。当务之急是另谋生计,让每个人都能自食其力。省长、将军、总司令等。,会摸清驻扎旗号的数量,先充分利用现有的马厂和农场产业,妥善拟定章程,划分区域,号令土地,命令耕种。…….如果没有足够的种植,当地官员被命令购买土地亩在驻军附近的县,和………………………………………………………………………………………………………………………即以批田数量作为取消口粮的依据。…….旗归农后,丁亮的话全部打官司,全部归一个公司管。一切都和齐敏的一样。……\”。

(0)
上一篇 2022年7月19日
下一篇 2022年7月1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