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智健子女(荣氏家族怎么被挤出中信的)

荣毅仁

近代中国,百年沉浮,大浪淘沙,终现真金。硝烟和动荡中,无数仁人志士或为国捐躯,或发展建设,在雄伟的历史画卷上书写着传奇。

其中一支家族从雄起到兴盛,跨越了整个世纪,至今仍在中国发挥着重要作用。

毛主席一句“荣家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是财团的,就只有他们一家”更是确立了这个家族的地位。

作为家族中的中流砥柱,荣毅仁为荣氏,同时也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赢得了“伟大的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战士”这样的美誉。

毛主席和荣毅仁

翻开历史的相册,一张荣毅仁和毛主席的合照映入眼帘。

照片中的他谦恭有礼,神态中透露出坚毅,紧握着主席的手显现出他对国家的信任和贡献祖国的决心。

照片拍摄于上世纪五十年代,那时候新中国刚刚成立,中国大地满目疮痍,百废待兴。

为了中国的发展和稳定,毛主席热情地接待了党外人士。荣毅仁应邀参加,有幸一睹领导人的风采。

他毕恭毕敬地鞠了个躬,内心还是有些紧张。毛主席和蔼地握住他的手,打趣说道:“荣先生,你是大资本家呀!”

周恩来也附和说道:“他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少壮派’。”

荣毅仁

几句玩笑话打破了沉闷的气氛,也让他对领导人有了新的看法,对这个新生的国家充满了希望,从此他的一生就奉献给了新中国的发展。

荣毅仁出生于商业世家,其父亲的祖父当家之后,就开始做长途贩运的小本生意,经常驾着小船经太湖吴淞江等河道往来上海。

从此之后,从商的基因就流淌在荣氏子孙的血液中。

到了其父荣德生这一代,祖上并未留下基业,他和兄弟荣宗敬少年早成,虽家贫而志向高远。

先是来到了上海闯荡,站稳脚跟之后,便前往商业环境开放的广东寻找出路。

广东自古有经商的传统,再加上当地人敢拼敢闯的性格,这里的商业十分发达。

父亲荣德生

那时整个世界都处在动乱之中,中国从外国进口的物资之中,面粉高居首位。

荣德生眼前一亮,这不就是自己一直寻找的商机吗?告诉弟弟自己的想法之后,两人一拍即合,当即就在家乡无锡开办了一家面粉厂。

这是荣氏商业版图扩张的第一步,也为荣德生赢得了“面粉大王”的美誉。

荣毅仁出生的时候,家族企业早已发展壮大,在整个上海乃至中国都占有一席之地。

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公子哥迎来的不是娇生惯养,而是更加严格的管教和更严苛的考验。

茂新面粉厂

外人的眼中,荣德生和蔼可亲,可荣毅仁眼中的父亲却严厉不近人情。他仍然记得每逢寒暑假就必须下厂实习。

虽说是自家工厂,可父亲早已交代过要对他一视同仁,所以该吃的苦一点没落下。为了防止荣毅仁逃班,父亲甚至还亲自到厂里视察。

酷热难耐的厂房中,轰鸣的机器就像喷着火焰的恶龙,汗水淌到眼睛里带来一阵阵刺痛。

他这时才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企业家,靠的不仅仅是资本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和劳工站在统一战线,承担起社会责任。

过人的天资,良好的教育,再加上早年的经验,他很快获得了父亲的肯定和劳工的欢迎,大学一毕业,就正式开始帮助父亲经营家族企业。

上海圣约翰大学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接下来的数年,父子俩坚守着创业初心,不断扩张商业版图,荣氏这个响当当的名字,渐渐家喻户晓。

抗战爆发之后,很多企业相继倒闭,留下来的也在苦苦支撑。

由于世界局势不稳定,进出口的道路被切断。

国内政局动荡,商业发展受到重创,荣毅仁办厂的梦也破裂。荣氏家族在风雨中飘摇,正值内外交困之际。

在国内的经济大厦摇摇欲坠之时,国民政府推行的币值改革和限价政策无疑是雪上加霜,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一时间,家家户户都成了“大富豪”。衣服破旧,食不果腹,却扛着大麻袋的纸币成了常态。

通货膨胀

屋漏偏逢连阴雨,就在此时,国民政府的军队闯进了荣家。脚步声和吵嚷声打破了萧肃的平静,也打碎了众多民族资本家对政府的信任。

问其原因,就是荒唐地将东北失守怪罪于荣毅仁,认为他卖了发霉的面粉给政府。

这堪比莫须有的罪名,让荣毅仁彻底看清了国民政府的真实面目。不过万幸的是,解放军当时正在解放上海,公诉也就不了了之。

后来,很多民族资本家选择到国外避祸,就连荣毅仁叔叔的儿子荣鸿元也远走巴西。

看着亲人离散,往日辉煌不再,更是因为国内资金外流,国内经济萧条,荣德生愤慨地说道,“生平未尝为非作恶,焉用逃往国外!”

荣毅仁

荣毅仁也为寻找家族出路烦闷,一日来到街上,破败之景更让他感到烦闷。

可是转眼就看到解放军整齐的队伍,他们集体睡在街上,连百姓的一点物品都不接受。

他深受感触,又想到解放军有恩与自己,心中就有了明确的答案。

解放军睡在大街上

他和父亲达成了共识,要坚定地留在中国大地,荣毅仁的父亲拍板做出了“三不”的决策:“决不迁厂、决不转移资金、决不离开无锡”。

解放之后,时任上海市长的陈毅接见了荣毅仁,对他表示了高度了赏识,并且积极帮助荣氏恢复生产,荣氏企业也为上海的重生做出巨大贡献。

接着,毛主席在中南海会见了一大批民族资本家,荣毅仁受邀前往,也就有了开篇一幕。

从此荣毅仁和这个蓬勃向上的红色政党,和这个新中国就再也难以分离。

荣毅仁

新中国在解决了内忧外患之后,面临的就是改造和建设的问题。

1955年,毛主席又亲自会见了新中国的“资本家”。再次见到主席,荣毅仁更多的是敬佩和亲近感。

座谈会上,主席讲起了京剧《打渔杀家》中的萧桂英的故事。

渔夫萧恩立志斩除恶霸头子吕子秋,报仇雪恨。

他的女儿萧桂英,又想要跟着爹爹去杀家造反,又放心不下那一点儿‘私有财产’。船行在半江中,她还念念不忘屋内的一点财产。

毛主席讲到这里自己忍不住笑了起来:“闹革命么,还舍不得丢坛坛罐罐?对旧的东西,一定要舍得丢,不要舍不得!”

台下工商界的人士都明白主席的良苦用心,纷纷鼓起掌,气氛十分融洽。

荣毅仁

回去的路上,荣毅仁看着街道外红色的标语和意气风发的行人,这种蓬勃向上的生命力让他感到欣喜和骄傲。

伟大的东方巨人从沉睡中苏醒了,他站了起来,可是面对强大的对手,他又该何去何从呢?目前看来,只有公私合营才是出路。

靠几个资本家自己单打独斗,中国依旧是一盘散沙,只有团结才能实现真正的强大和复兴。无破无立,只有敢于改革,才有更好的明天。

想到这里,荣毅仁内心像迸发出了新的源泉。他迫不及待地回到上海,表示自己愿意第一个支持购买公债,支援国家建设,支持公私合营。

荣毅仁购买公债了,这个消息一夜之间传遍了整个上海。

许多本抱有观望态度的企业主纷纷响应号召,加入了这阵革命的浪潮中,立志做自食其力的新公民。

公私合营

“我赞成共产党只举一只手,如果两只手都举起来,那是投降。”荣毅仁曾经这么说。

可在全国性公私合营如火如荼地进行时,他突然像有了依靠。

以往,自己一个人,工厂姓荣,可现在,工厂姓人民,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力量感和归属感。

后来一次会议上他又见到了主席,并希望主席能百忙中抽空到上海看看工厂的发展。

一日,荣毅仁接到通知,说主席要来工厂了。他先是吃惊,后是感动,没有想到自己当初的一句话,主席竟记在了心中。

视察完工厂,主席还鼓励大家好好搞建设,中国的未来靠的是工人。

主席视察工厂

很快公私合营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一夜之间,工厂都挂满了红旗,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从此,荣毅仁也被人们尊敬地称为“红色资本家”。

荣毅仁从此获得了党和人民的信任,先是出任上海市副市长兼市工商联副主委,之后又来到北京工作。

周恩来见过荣毅仁几面,知道他从小在南方长大。北京风大,气候干燥,怕他不适应,还特意关照他可以半年住北京,半年回上海。

这些荣毅仁都记在心中,多年之后回忆仍然眼含泪光。

时间流逝,当年意气风发的“少将”也成了花甲老人,当年满目疮痍的中国也在跌跌撞撞中前进。

荣毅仁

1979年,一个神秘的来电让荣毅仁热血沸腾。他自称是邓小平,想和荣毅仁见个面。到场的除了荣毅仁还有几位工商界代表。

讲到中国的建设,邓小平眼神坚定,但也透露出一些担忧。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荣毅仁当即接受了党的委托。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世界对这个东方大国的不了解,如何引进外国资本成为了一个难题。

关键时刻,荣毅仁代表国家,成立中国国际信托公司,旨在开创引进外资和技术的先河。

荣毅仁经商多年,对信托自然不陌生,再加上邓小平的授权,他现在有财有物,管理方式,用人办事都有直接决定权。

邓小平和荣毅仁

可是没有经验,经济发展模式也不成熟,荣毅仁对着这个白纸一般的公司犯了难。

想起父亲常说的“非恃有充实之资本,乃有充实之精神,精神为立业之本”,他就像得到了灵丹妙药。

他开始充分发挥荣氏家族大冒险精神,凭借着自己多年来的经验,大刀阔斧地改造前进,很多改动完全打破了当时的规则。

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

“勇于创新,多作贡献”,这是邓小平同志在公司成立五周年的题词,也是无数中信人的写照,多少年来,在荣毅仁的带领下,中信逐渐成长壮大发展。

中信集团

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截至2005年底,总资产已达7,994亿元;当年净利润为46.8亿元。

成为具有较大规模的国际化大型跨国企业集团,拥有44家子公司(银行)。

其中包括设在香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的子公司;还在东京、纽约、鹿特丹设立了代表处。

由于荣毅仁的出色表现和对国家的贡献,他又在1993年担任了国家副主席。

一个民族资本家,跨越了中国近代数个关键历史时期,最终和人民站在了一起。

当时的德国《柏林日报》更是直言夸赞:“(这)向国内外特别是向争取其投资的数百万华侨表明,中国领导人认真对待改革和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决心。”

迎来了21世纪后,荣毅仁同志在2005年逝世,走完了自己传奇的一生。但荣氏家族的传奇还在续写,他的5个子女仍然活跃在各界。

荣毅仁逝世

长女荣智和出生在新中国成立前,跟随父母经历了中国的动荡和变化。后来担任了上海沪港幼稚园的董事长,成婚之后便一直定居在上海。一生平静,生活如意。

次女荣智平为人低调,外界鲜少听说她的消息,只知道她和姐姐一样,都定居在上海。

对于荣毅仁来说,两个大女儿生活安定,可以安心,只有三女儿让他操碎了心。

荣智元幼时因为脑炎误诊,之后一直饱受病痛折磨,1993年因为肺癌医治无效去世,这也成了荣毅仁的一块心病。

荣毅仁和妻子

最小的女儿荣智婉自小聪颖可爱,长大后更是亭亭玉立,她自信优雅的样子很快吸引了马万祺的儿子马有恒

两个年轻人交谈后一见如故,颇有好感,可是双方长辈犯了愁。

当时荣氏马氏都是工商界的巨头,两家结合,必然会招来猜疑。果然,有人把事情汇报给了上级。

当时还在任的周恩来听说后,露出爽朗的笑声。认为他们结合是好事,只要孩子们同意,长辈自然不必多说什么。

于是两人很快在北京订婚。

荣毅仁和家人合照

作为家中唯一的儿子,荣智健享有了无数人难以想象的优渥条件,但也背负了更多的期望和责任。

年轻时候的他是有名的贵公子,经常开着自己的红色敞篷车,宴请同学朋友。他热爱体育,气度不凡,在同学中很受欢迎。

天津大学毕业之后,他来到了长白山一个水电站实习,之后又调往了四川凉山。

在这些宛若与世隔绝的日子里,他身体中荣氏的血液在翻腾,立志要到外边闯一闯。

荣智健

终于,改革开放给了他机会。他只身持单程证到港,投靠堂弟荣智鑫及荣智谦。

这是片希望的土地,在这里,他凭借着自己的商业头脑和他人的指导,很快就赚得了第一桶金。

之后他开始进军信托行业,不断扩大商业版图,最终从白手起家到达了身价70亿。

但在2009年的时候,因为投资失败辞去了中信富泰集团主席的职位。

有人说荣智健的辞职意味着荣氏家族的没落,这个传奇一般的家族最终消失在了历史中。

荣毅仁家人合照

但荣氏子孙仍生活在世界各地,血脉就像一张网,家族精神就像一盏明灯,他们紧紧相连,并在明灯的指引下继续前进,等待有一天可以再次创造辉煌。

(0)
上一篇 2022年7月22日
下一篇 2022年7月2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