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友好的国家(对中国友好的国家乌克兰)


1991年,刚刚独立的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在一次电视直播中,和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展开了一场火药味十足的对话。

直播时叶利钦说,如果乌克兰在苏联遗产的划分上侵害俄罗斯的利益,俄罗斯将切断对乌克兰的原油供应。克拉夫丘克则回敬叶利钦,如果你们不给石油,那就得不到乌克兰的粮食。

一贯强硬的叶利钦不吃这一套:不给粮食?俄罗斯会立即停止天然气供应!克拉夫丘克立马回怼:如果停供天然气,那俄罗斯就别想再拿到洲际导弹(苏联的洲际导弹生产基地在乌克兰)。

从当年这段两国总统的唇枪舌剑中,我们能感受到当年乌克兰面对俄罗斯时底气很足。

刚独立的乌克兰,完全不是今天这个被俄罗斯随便捏的软柿子。

乌克兰的“底气”

1991年的乌克兰,在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中,经济规模仅次于最富有的“波罗的海三国”,是苏联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传统粮仓。

当年有90%的乌克兰公民投票赞成脱离苏联,就连俄罗斯族占多数的克里米亚也是如此。

独立后,乌克兰民众兴奋地走上街头欢呼。

和其他富裕的加盟共和国一样,乌克兰民众的想法是:苏联拖累了乌克兰。“现在好了,几年后我们就是第二个芬兰。”(芬兰于“十月革命”后脱离沙俄独立,很快就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1991年时,除了经济指标好看,乌克兰的军事实力同样令人羡慕。它不但继承了苏联黑海舰队的一部分,还有苏联大约35%的军工产能。

除了重型战斗机,几乎所有苏联先进武器都能在乌克兰的生产清单上找到,其中还包括洲际导弹。

它是世界上第六大战略导弹生产国,拥有两座洲际弹道生产工厂。这让乌克兰在军工业内被称为“小俄罗斯”。

1991年独立后,乌克兰曾是世界上第六大武器出口国,与50多个国家保持着合作关系。

但残酷的现实总是很打脸。

失去了苏联统一的经济空间,加上和其他独联体国家之间龃龉不断,乌克兰的经济并没有像想象中那样蓬勃发展,而是陷入了长期低迷。

独立两年后,乌克兰的经济呈“断崖式”下跌:1994年GDP直降24%,近乎于雪崩;1995年和1996年更是以两位数的下降速度,位居欧洲经济下跌之首。直到2000年,乌克兰经济才止跌趋稳,但回升的速度却非常缓慢。

溃败的经济对乌克兰的军工综合体打击也很致命,很多宝贵的人才和技术开始外流。

面对乌克兰大量世界顶尖军工人才,世界各国纷纷伸出了橄榄枝。毕竟苏联在军工领域曾独步天下,而乌克兰则继承了苏联的大量遗产,尤其是技术人才的储备更是丝毫不逊于俄罗斯。

各国争夺乌克兰人才

在争夺乌克兰军工人才的大军中,财大气粗的美国独占鳌头。

当时,美国国务院资助的“乌克兰人民联盟”、“乌克兰-美国老兵委员会“以及“美乌企业基金会”等NGO组织,潮水般涌入乌克兰各个角落,开始寻找并控制敏感人才。

美国公司先是成功地忽悠黑海造船厂,把接近完工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航母拆成了废铁;接着又对黑海造船厂的高级工程师和技术工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美国人千方百计接触到了黑海造船厂“船艺实验室”工程师,利用这些人苏联式的理想主义情结,向他们提供“科学无国界”的高尚台阶,再配合丰厚的报酬对工程师们进行招募。

因为这些工程师掌握着苏联唯一军舰水线下防锈涂层的工艺。

最终,4名年富力强的工程师被美国GM公司招揽,把曾是苏联军工绝密的镀锌保护涂层配方贡献给了美国公司,大大提升了美国民用船只的抗锈能力。

除了美国,当时韩国、朝鲜、以色列等国也都在积极招募乌克兰的技术人才。

由于乌克兰大型军工联合体几乎都陷入了经营危机,因此很多身怀绝技的专家连基本生活都陷入困顿,这给了各国绝佳的招募机会,据说朝鲜的固体弹道导弹技术正是因此才获得突破。

在这个特殊时期,中国也敏锐地察觉到了来自独联体、尤其是乌克兰的人才机遇,并迅速加入了这场对乌克兰人才的竞争之中。

中国主动出击

中国在招募乌克兰专业技术人才时,采取了“主动出击”的办法。而且中方的目的性很强:紧盯国内最稀缺的军工领域和关键技术。

当时韩国对乌克兰专家的优惠条件是:只要该专家联系韩国驻乌克兰使馆,就马上可以拿到签证和机票。韩国政府还会提供一个月的工资,大约是1500~2000美元,如果是知名专家则会提高到3000~4000美元。中国政府的招揽方法和韩国很类似。

除了报酬,相比其他国家中国还有一个特殊优势。

50年代中苏友好时期,大量苏联专家曾经在华工作,其中不乏乌克兰籍。这些人在中国有学生、同事,并由此和中国建立起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此外中国还有很多留苏专家,他们也和乌克兰方面颇有渊源。

正因为有了当年中苏蜜月期建立起来的良好关系,所以中国专家们要么通过学术交流、要么通过个人友情,从乌克兰请到了大量顶尖专家来华工作。他们中有些还以个人身份转让了技术成果。

据海军专家李杰回忆,那时中方工作人员乘坐一个星期的火车,从满洲里穿过西伯利亚、再经莫斯科来到乌克兰。他们在那里经过摸底、很快就能了解到有哪些技术可以进行合作。再经过一段时间的沟通,契合,不久就会有大批乌克兰专家来到中国,直接参与中方的具体项目。

欧洲野牛气垫船

刚开始,中乌两国的技术交流层次比较低,规模也不大。后来随着中国用轻工产品交换先进设备,乌克兰专家也开始大规模赴华。

这些专家很多都是斯大林时代的科学家,带有那个时代的严谨和情怀,很多还留有对中苏友谊的美好回忆。在合作中,他们对生活要求不高,对技术问题有问必答,技术材料也能很爽快地提供。

但在1993年之后,少数专家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开始对提供技术材料索要报酬,有时要一箱二锅头、有时要一些土特产,后来干脆直接谈钱,而且要价也越来越高。

不过这些都是合作中的插曲,而且从整体看,中方付出的成本是很划算的。

中国对独联体、乌克兰军工人才的招募非常重视,还将其列入了国家计划。为了能够顺利开展工作,中国启动了“双引工程”。

“双引工程”专门引进来自独联体国家的人才和技术,其中重点地区就是乌克兰。

国务院还授权国家外国专家局,正式设立“国家友谊奖”,专门用来表彰外国专家和他们为中国所做的贡献,各地方省份也紧随其后,相继设立了不同的“政府友谊奖”。

这段时间内,乌克兰籍专家奥坚科·沃洛德梅尔、科瓦连科、阿诺·阿夫恰如克,都先后获得过国家级友谊奖;卡强·鲍维尔·尤利耶维奇则获得了江苏省友谊奖。

当时专门引进独联体国家人才和技术的领导曾表态:这一大批来自乌克兰的技术专家,是倾我们十年之力都无法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这次的人才和技术引进,对中国而言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一定不能错过。

这里要特别提一下俄罗斯对乌克兰人才的态度。

90年代俄罗斯也曾经试图阻止乌克兰军工企业正常生产,并积极挖乌克兰的墙脚,也提出了不少优惠条件吸引乌克兰技术人才去俄罗斯工作定居,普京还曾公开邀请乌克兰专家赴俄。

不过,俄罗斯和乌克兰虽然都是“斯拉夫兄弟”,但在竞争人才方面俄罗斯却始终处于劣势。这主要是由于俄罗斯没有相关吸引国外人才的战略计划,同时,拥有更大财力和优厚生活条件的国家也在和俄罗斯竞争。

中国不但从政府层面张开双臂欢迎乌克兰专家,而且也具备良好的工业发展环境和前景,因此不仅吸引了乌克兰专家,就连大量俄罗斯专家也纷纷来到中国工作。

据统计,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从乌克兰引进的军工人才不超过1000人。

相比俄罗斯,乌克兰专家更愿意去中国。

来中国他们不会背上“叛国”的负担,而且还能很容易地返回故土。相反,如果从俄罗斯回国,则会受到较大制约。

更重要的是,中国人没有“排乌”情绪,更没有俄罗斯的大国沙文主义乌克兰人在中国不会产生“少数族裔”的压力,更不会受到打压和歧视。

成果颇丰

据2002年国务院发展中心的一份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1992-2002年通过官民并举、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双引工程”,中国从独联体国家引进了上万名专家、2000多个技术项目。

其中来自乌克兰的专家和技术,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占绝对优势。大量来自乌克兰的专家都直接参与了中方的科研项目。

中国驻乌克兰使馆一秘李谦如曾在文章中说,仅2006年国内邀请乌克兰科技专家、学者赴华,就达150批、2000多人次。

中国和乌克兰的技术合作,都有哪些开花结果的项目呢?

·影响最大的首推航母工程。

“瓦良格”号的转让合作中,中方不但获得了完工接近65%的舰体,还获得了几十吨相关技术图纸,这对中乌军工合作有着标志性的意义。

航母技术的另一大瓶颈——舰载机,中方也得到了乌克兰的支持:中国从乌克兰获得了苏33舰载机的原型T10K,成为歼15研制成功的关键。

来自乌克兰媒体的报道还称,乌方帮中国建造了舰载机地面训练系统,用于舰载机飞行员的训练;乌克兰还向中国出售了4套舰载机着舰拦阻索,这也是航母关键技术之一。但这些消息并未被中国官方证实。

·燃气轮机合作

除了航母技术,中国很多水面舰艇的技术直接获益于中乌合作,中华神盾舰所用的燃气轮机DN/DA80就是其中之一。

乌克兰早期也更倾向于对华出售燃气轮机产品,而不愿转让技术。90年代中国从乌克兰引进的燃气轮机都是直接采购成品。但21世纪后乌克兰因为经济窘迫,最终同意转让全部技术。

中方非常注重消化吸收来自乌克兰的技术,再结合中方科研人员的智慧后,我们往往能做到青出于蓝胜于蓝。

引进自乌克兰的DN/DA80装备中华神盾舰后,其可靠性、可维护性、大修周期和寿命,都全面超越了乌克兰原装产品。

·坦克及飞机发动机

中国为巴基斯坦研制的“哈立德”主战坦克的心脏——柴油发动机,其技术来自乌克兰;中国最新一代高级教练机“猎鹰15”的发动机、以及应用于高原的直升机发动机,二者也都来自乌克兰。

·空对空导弹技术

中国曾希望从俄罗斯获得R77空对空导弹的技术升级,但俄罗斯担心中国进行仿制从而拒绝了中方要求。

阿加特”半主动雷达导引头

随后中方开始和乌克兰进行接触,并得到了基辅雷达厂生产的“阿加特”半主动雷达导引头的改良版。这种导引头的性能和抗干扰能力均优于俄罗斯同类产品。

得益于乌克兰方面的支持,中国成功对R77空空导弹进行了升级改造,并很快推出了具备超视距发射能力、多目标攻击能力、可以全天候作战的“霹雳12”中距空空导弹。

中国还和乌克兰进行了“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船的合作。不过这个项目进行的并不是太顺利,从2003年一直到2009年,先后持续了6年才最终敲定,中方采购了4艘“欧洲野牛”。

上面列举的是公开披露和官方认可的正式项目,还有一些项目,虽然并没有得到官方直接确认但坊间也有推测,认为技术源头同样来自乌克兰,最常被提到的就是中华神盾的雷达系统。

据公开报道,2001年解放军总装备部长曹刚川曾专门造访乌克兰最大的几家军工企业,其中包括乌克兰量子科研研究所及其配套的火花无线电设备厂

该所所长曾透露,量子所生产的“卡什坦三型”防空系统,有一半销往中国和韩国。特别是中国,在2008年奥运会后明显加大了对该系统的订购。

霹雳12

据美国国际战略评估中心消息,乌克兰开发的“铠甲”雷达具备反隐身能力。中国在引进“铠甲”雷达后,反隐身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也随即进入了“快车道”。

公开数据显示,迄今为止乌克兰已向中国出口了约30个大类军事技术,涉及航母、大型舰艇、大型运输机、超音速教练机、坦克发动机、空空导弹等关键装备。

后记

回顾自1991年以来的中乌军工人才和技术交流,两国之所以能做到长期稳定的合作,最核心的原因是:中乌不但没有现实利益冲突,在战略利益方面也没有任何冲突。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主要投资者;乌克兰缺乏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而中国恰恰拥有投资乌克兰军事技术的能力和意愿。

下边这组数据,能够清晰地体现出中国对乌克兰的价值。

2015年乌克兰加入了对俄罗斯的制裁,随后停止了一切与俄罗斯的武器贸易,双方的武器交易额缩减了323万美元。但和中国展开积极密切的合作仅一年后,乌克兰的武器贸易额就比之前增长了760万美元。(全文完)

(0)
上一篇 2022年7月23日
下一篇 2022年7月2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