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氏三世医验读后感

陆氏三世医验读后感

陆岳,字养愚,是明朝嘉靖时期一代名医,其子陆桂,字肖愚,继承父学,亦以医术知名。在其后代整理的《陆氏三世医验》一书中记载有陆桂治疗疑难重症的病案。古代痢疾比较多发,总捕鞠二府尊患赤痢,腹痛,里急后重,前医用芩、连、芍药、滑石、槟榔、厚朴等,腹痛更重,后有人建议用大黄泻下,陆桂诊后力主温补,并做了仔细鉴别:“脉大为热,而脉大无力者,为虚寒也。痢赤为热,而色晦便溏者,为虚寒也”,处方白芍、姜炭、炙甘草、肉桂、附子、木香、枣,一剂而痛减,二剂而痛止。治疗一个吐血的患者,用清热凉血止血不效,改以家传润字丸合桃仁泥服之,“下数行,所出稠痰、瘀血缶许,明早,身凉血止。”这些医案都说明陆桂的医术是很高的。

看陆桂的医案多能见到家传的影子。潘天泉的大儿子元石,患“吐逆”病,诸医束手,认为“肺烂不可治。”潘天泉和陆桂的父亲交好,遂请陆桂诊治,陆桂诊后即胸有成竹:“右关滑,想素有痰,左关弦,郁怒之故也……胀痛者,正所谓浊阴不降则生䐜胀也。法当涌之。”病人面有难色,潘天泉因对陆桂父亲很了解,笑道:“此真养愚治法也,任君为之。”果然涌吐一次即“胸膈顿宽,背亦不痛,食粥甚甘,亦不作呕矣。”在“少阴阳明合病”案中,热不退,尿赤便泻不解,陆桂提出“必得微汗,使清气上升,则余症自减。”其升清之法不得不说是来源于家传,其父陆岳一则医案便是使用此法,且令人叫绝。十四岁女孩,患大小便不通,先以丸药下之,大便通而小便仍秘。又过了2天,腹胀脐突,少腹时常抽痛。陆岳先以井水调六一散,不效,再诊时用升麻、桔梗、柴胡、葛根、甘草提其清以降浊,服后大小便俱行,小便纯血,大便亦带血水,家人害怕,陆岳认为是巴豆热毒所致,以犀角地黄汤,加黄连、山栀,数剂而愈。两则医案,同一治法,父子一脉相承。另外祖孙三代均有用人参治疗腹胀的验案,从小量渐加,初用腹胀加重,渐加渐好,用法均如出一辙,疗效得到验证,也许这就是“医不三世,不服其药”的原因吧。

陆桂和他的父亲比起来虽然没有特别的闪光点,也算继承了家传,但所留医案最少,并且多数是老年后的医案,在祖孙三代中名气也最小。究其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首先他可能没有记录医案的习惯,不擅长写文章,不比他的父亲陆岳自幼习儒,博识强记,临证总能引经据典,有舌战群儒之风;且又擅长脉理,虽有牵强附会之嫌,但能以此服人。陆桂显然没有过强的儒学功底,性格也偏于寡言。面对争议,即使他是对的,但因为没有强有力的说词去说服同行,以致被人说出“家传盛名,何出此言”这样的话。甚至有同行说:“读父书而抗赵卒,天下每多此人。”这一方面说明陆桂语言表达能力不足,脑子不够灵活,另一方面也说明他情商不高,处理不好和同行的关系。在同行治疗过而效果不好的医案里,他对同行多次全名记载,再看他的父亲和儿子的医案里,或称呼同行为“诸友”、“某友”,或极力为同行开脱,显示了超高的情商。陆岳为救同行兼好友朱如玉,利用自己的医术周旋于归安县令和巡按御史之间,一时传为佳话。当然,陆桂的实话实说也是一种美德,在治愈一例咳嗽病例后,得到了病人的高度赞扬:“病到君手,如摧枯拉朽,何也?”陆桂没有大吹大擂,只是说“病原轻,特不使之重耳。”病人以为朴而谦,更加敬服。一代名医有后人,陆桂继承父学,又传于后代,终促成三世美名!

(0)
上一篇 2022年4月24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24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