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读书笔记15篇

三年级读书笔记15篇

导语:徐特立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笔记就是读书时写的记录,便于以后翻阅时重温读书时的感受。以下是佳人网的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读书笔记15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读书笔记 篇1

《安徒生童话》是伟大的丹麦作家—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的经典童话作品汇编图书,它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感触。在这个暑假里,我重新品尝起来自童话大师的精美之作。

这本书里,我喜欢的故事有很多,比如《皇帝的新装》,愚蠢的国王被两个大骗子骗得什么也没穿就上街了,而老百姓为了为让别人嘲笑自己蠢,也不敢说实话,最后还是一个天真的小孩大声说出了真话。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因为没人向她买火柴,怕爸爸骂,又不敢回家,结果活活冻死在街头……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小鬼和小商人》。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穷学生向一小商人买黄油,当看到小商人用一张写着诗的纸包着黄油,爱学习的穷学生便又用黄油换了那一整本旧诗集。半夜,生活在商人家的小鬼从学生家的门缝里看到了一个奇异的景象。只见书中了长出了一根明亮的光柱,长出了一棵树,树上的叶子那么翠绿,每朵花儿都似一位美女,每个果子都那样金光闪闪的。此外,屋子里还飘荡着优美的乐曲。突然,这些神奇的景象都没了,原来是学生合上书了。不久,这个城市发生了一场火灾,商人拿走了股票和现金,商人妻子带走了金耳环,每个人都在这生死关头找出了对自己而言最珍贵的东西。小鬼却跑到学生那里拿走了那本旧诗集。他想:小商人能给我一碗粥,而学生给我的却是精神食粮。我也不能舍去啊!是啊,知识是会开出智慧的花朵,会震撼我们的心灵,会给我们精神上的满足。

从这篇文章中我明白了知识是我们一生的宝藏,知识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多读书能充实我们的生活,能愉悦我们的身心,能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快乐!

三年级读书笔记 篇2

《窃读记》是这个学期我学的第一篇课文,它让我感受颇多。

作者林海音因为囊中羞涩买不起书,又爱读书所以只能窃读。“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这是小作者窃读的感受。我想:她快乐是因为读书能得到知识;她惧怕是因为害怕被别人发现而遭到斥责和害怕心爱的书会被卖光。这种苦乐相伴的窃读滋味正是源于她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这还淋漓尽致地体现在文中最让我感动的两句话:“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和“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记得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我想:物质的贫穷并没有遮住林海音精神世界的阳光,并没有阻挡她插上智慧的翅膀,她是精神世界的富翁。文中的国文老师有句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是啊,吃饭能提供物质营养,而读书能提供精神营养。两种营养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健康成长!

与作者比起来,我简直太幸福了。我不用忍受窃读的惧怕和腿酸脚麻、饥饿的痛苦。对于我来说读书只有快乐:我拥有很多心仪的书,可以坐在沙发上舒舒服服的看·······与作者比起来,我很惭愧。尽管我也喜欢读书,但是我对读书的热爱和渴望远不及像她那样强烈,也时常有将新买的书束之高阁的事发生。读完这篇《窃读记》后,我一定珍惜现在的学习生活环境,下定决心向林海音学习,热爱读书,使自己活的更加充实,更加光彩有力!

三年级读书笔记 篇3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读年选》的内容开始渐渐地不像以前有许多故事,然后告诉我们有许多道理;不过,现在可是在联系生活的想象。

《阅读年选》通过联系生活,不仅教育了孩子们,还教育了大人们,给生活增添了几分多姿多彩,更是让我们体会到生命的可贵;友谊的珍贵;亲情的宝贵,还有自己的理想,和四季的变化。这整个一本书就像是梦里的王国,悄悄地指导我们走向正确的方向。

其中让我深有体会的是:《纸的命运》、《一道难题》、《四个人与一个箱子的故事》、《生命的高度》。

《纸的命运》:告诉我们不要自卑自弃,要对自己有信心,命运才会美好!

《一道难题》:告诉我们什么事不要只听别人在说什么,要自己去试一试。

《四个人与一个箱子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对自己有信心,不要半途而废,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就会得到胜利。

《生命的高度》:特别提醒一些贪别人的东西,想别人送他金银财宝的人,一时高兴,可最后还是会给他们一些惩罚,或许一无所获,也许连命都要没有了。

这些都是用一些动物、固体、事情……来比喻人们,我们可以把坏毛病全都改掉,做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

《阅读所选》拓展了阅读视野,培养了阅读能力,提高了鉴赏水平,丰富了社会知识,增长了人生阅历,积累了写作素材,提升了综合素养。把世界描写得多姿多彩的一本书,一本美好世界的书!

三年级读书笔记 篇4

《百年孤独》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之著”。它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代表作。读完,书中病态的孤独,形形色色的畸形人格,漂浮在我的四周,久而不去。

书中的人物霍·阿·布恩帝亚本是一个勤恳务实、富有创造力的人。但由于他错误地对科学和求知痴迷,炼金术,上帝铜版照片……他完全发了疯,所以他是个孤独者。他的妻子乌苏拉是个闪烁着母亲一切美好品质的妇女。在我看来,她其实就是这个家族的地基。整部书都是她忙碌的身影,这个女人的身上拥有着另一种孤独感。

我想全书最悲哀的人物莫过于布恩帝亚的次子奥雷良诺了。他发动了无数次的武装起义,却都无果。所幸命很大,躲过了埋伏、暗杀以及枪决,顽强地活了下来。但活下来也许才是对他最大的折磨。他痴迷于做小金鱼,反复不停地做,就如同对于炼金术的痴迷。

书中的人物无不充斥着孤独感。这也许正是作者想要对我们表达的,这个家族的孤独性给整个家族带来了毁灭。同样,这个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的家族也象征了当时的社会。或许作者正以此书来表达自己对拉美民族共同团结,摆脱孤独的强烈愿望。

三年级读书笔记 篇5《爱的教育》读书笔记

我最爱看的书是《爱的教育》。这本书我已经看过三遍了,但我还想多看几次,越看越有滋味,越看越受教育。

《爱的教育》这本书中的主人公是三年级的一个意大利小孩——安利柯。这本书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了安利柯所见所闻的感人故事。

我印象最深的是《爸爸看护着》这个故事。故事讲的是一个乡下少年去看望爸爸却阴差阳错认错了爸爸,但在这个年轻人知道真相后还好心地照料这个“爸爸”,直到这个老人家去世。故事太感人了,年轻人的爱心真伟大。

这本书中我最崇拜的人是卡隆,他善解人意,还乐于帮助同学,充满智慧和正义感。我以后也要向他那样,他是我学习的榜样。

如果我们从小就知道爱别人爱自己,帮助别人不图回报,别人帮助我们常怀感激之心,人们就会因富有爱心而善良,世界就会因充满爱心而美好。

三年级读书笔记 篇6《水浒传》读书笔记

读了《水浒传》,一百零八个栩栩如生的英雄好汉形象在我的心目中不断高大起来……

《水浒传》以宋江起义为线索,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古代官逼民反的悲壮画卷,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同时向我们展示了宋代的政治文化、民情风物等社会景观,并成功塑造了宋江、林冲、鲁智深、李逵、武松等一大批鲜明的梁山好汉形象,是一部气吞山河的英雄传奇,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读了《水浒传》,我深深地感到:一个具有强烈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要做到是非分明,积极伸张正义,在自己努力做好事的同时,尽力劝阻别人的不良行为,从点滴做起,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精神高尚的人!

三年级读书笔记 篇7《简爱》读书笔记

简爱是一个极为平凡的女孩,从小失去父母,被寄养在里德舅妈家,但是无论她怎样做也讨不了舅妈的欢心,于是她决定要上学。到了学校,听她的好朋友海伦说那里是一个相当于孤独院的学校时,她万分欢喜,正因那里的孩子都是孤儿,她们的想法是一致的。她长大后在那里做了两年老师,当她离开了学校,开始找工作,不久她就拥有了一个不错的工作。后来,她救了罗切斯特先生,并和罗切斯特生了一个可爱的小孩。

是的,这就是简爱的一生,从书中我看到了她的勇气,看到了她的爱与尊严,我感到一种惭愧,如果换作是我的话,罗切斯特先生的房间着了大火,我不知道自己是否会冲进去用水把火浇灭。

现实生活中父亲母亲他们做错了,我却不敢反驳,但是简爱却立即纠正了大人说的话,我却说都不敢说,其实我心中的小人在大喊:不!你们错了。简爱的勇气我十分佩服。

简爱,一个平凡的女孩,其实她并不平凡,她很伟大,因为她告诉我们了一个道理:即使是最平凡的女孩子,也要有自己的勇气、爱与尊严。

三年级读书笔记 篇8《格林童话》读书笔记

《格林童话》是通过“寓教于故事”的形式,让读者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懂得道理,汲取到健康成长的丰富“养料” 。并且,通过寓言故事,教读者一些课本上未能学到的道理。教会读者“分辨善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做人不能懒散”“智慧是进步的阶梯”“遇到危险要冷静”等做人、待人的道理。

《格林童话》的语言朴实无华、生动流畅,简明易懂,朗朗上口,充满了德国的乡土气息。

《格林童话》寓教于乐,每一则故事都有深刻的人生哲理。《背包、帽子和号角》告诉人们做事不能太贪心,多做一些帮助别人的事,一定会得到他人的好报;《灰姑娘》则说明了凡事不能光看外表,美好的本质总有一天会被人发现的;《不孝的儿子》教人们懂得了对待父母、长辈一定要孝顺、尊敬……

文中的主人公个性鲜明,善恶对错一目了然。不少主人公憨态可拘、滑稽可笑,故事妙趣横生,引人入胜。总是把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矛盾冲突置于斑斓多彩的幻梦之中,借助神奇的力量化解矛盾,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结局告终。故事中,自然与神奇,现实主义与浪漫幻想交相辉映,融为一体,使读者既感到故事情节合情合理,又体现了读者的意愿,从而得到满足。如今在这样一个物欲如潮如流的社会里,有些人迷失了方向,有时无法正确辨别善与恶、对与错。这种时候,不妨看一下《格林童话》,在一个个生动、简单的故事里你会体味出内在的深刻意义——以理性的态度去辨别世间的善恶对错。看《格林童话》就像是一次心灵的放飞,看看故事情节体味一下其中的意义,欣赏其语言艺术的特色。犹如采撷最丰硕的花果,吮吸最甜美的甘露,来滋养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

三年级读书笔记 篇9《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

打开《海底两万里》,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和书中的主人公探险家尼摩船长一起乘坐着*********号潜水艇开始了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之旅。

*********号的尼摩船长是一个谜一样的人物,他性格古怪,但看到朋友死去却会无声地落泪;他知识渊博,会收容所有厌恶陆地的人;他会把上百万黄金送给穷苦的人;他会把整口袋的珍珠送给可怜的采珠人;甚至还为法国政府偿还几百亿国债;他还会逃避人类,对他人施行可怕的报复……尼摩船长对人类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他心中充满无尽的痛苦,却仍是个善良的人。

在南极缺氧的时候,当时只有潜水服上的储气罐里还有一丝空气。那时由于缺乏氧气,他们几乎虚脱。这时,尼摩船长没有去吸那最后一丝空气来维持生命,而是把生还的机会留给了教授。他为别人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的行为感动了无数读者,也深深感动了我。

作者的惊人之处不但只是他写的夸张、动人而富有科学意义的小说,更惊人的是他在书中所写的故事,尽管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已不足为奇,但是在凡尔纳的时代,人们还没有发明可以在水下遨游的潜水艇,甚至连电灯都还没有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中成功的塑造出*********号潜水艇,并在小说发表25年后,人们制造出的真实的潜水艇,与小说描写的大同小异,这是怎样的预见力,所以说凡尔纳作品中的幻想都以科学为依据。他的许多作品中所描绘的科学幻想在今天都得以实现。更重要的是他作品中的幻想大胆新奇,并以其逼真,生动,美丽如画令人读来趣味盎然。他的作品情节惊险曲折,人物栩栩如生,结局出人意料。所有这些使他的作品具有永恒的魅力。

三年级读书笔记 篇10《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我从小爱看《三国演义》,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就常捧着厚厚的《三国演义》啃,似懂非懂地沉入惊心动魄的大战之中。

《三国演义》真不愧是我国最着名、最杰出的历史小说,他向我们展示了精彩壮阔的三国兴亡的历史画卷。无论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还是阴险狡诈的曹操,还是心胸狭窄的周瑜、英勇善战的关羽、赵云……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都已深深印在我心中。

诸葛亮是我在《三国演义》中最欣赏的一个人物,他的一生鞠躬尽,死而后已,他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谋,他火烧博望坡,借东风,草船借箭,巧摆八阵图,空城退敌、以木偶智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一个个故事打动人心,使人难以忘怀。就拿“草船借箭”来说吧,虽然他知道周瑜妒忌他,想用造十万支箭陷害他,可他顾全大局,豁达大度,不愿意在大敌当前时与周瑜闹翻,而是将计就计,立下军令状。他预测三天内必有大雾,了解鲁肃的忠厚,知道他不会泄露借船机密,更深知曹操多疑,料定他不敢轻易出兵。诸葛亮安排草船,精心伪装,利用大雾,“一字儿摆开”,是为了受箭的面积大、数量多;让军士“擂鼓呐喊”,是为了虚张声势,提示曹军射箭方向;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既能增加受箭面积,使船身保持平衡,又能使回程顺风顺水,巧妙地利用草船“借”来十万多支箭,粉碎了周瑜的阴谋,使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怎能不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呢?

《三国演义》真是一部百看不厌的好书,每阅读一次,我就感觉多了一次不同的体验,让我受益匪浅。

三年级读书笔记 篇11

拉丁美洲作家马尔克斯的名字是和魔幻现实主义联系在一起的。而《百年孤独》就是他展示其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代表作。读过他这部作品的人都忘不了他极善用绚丽而无羁的想象构造出一个仿佛神话中的世界。

马尔克斯幼年生活于哥伦比亚沿海小镇。外祖母在夜间经常为他讲叙民间传说和印第安人的神话。反映于创作之中,就是他那种“幻想而又不失真”的魔幻风格。

《百年孤独》还是马尔克斯采用外祖母那种“不动声色的讲着许多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的方式进行创作的第一例。为了这个漫长的“百年故事”,他想了十五年,而后因为目睹一个老头带着一个小男孩去见识冰块(那时候,马戏团把冰块当做稀罕宝贝来展览)的场景而开始动笔,《百年孤独》使他真正享受到写作的快乐。

而他往往十分重视小说的第一句话,因为他认为这决定着全书的风格、结构,甚至篇幅,故而《百年孤独》开头的这第一句话也同样含有这种神秘的信息:“多年之后,面对枪决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人们为此发明了一个新时态名词“将来过去式”来为之命名。马尔克斯真正动笔写作《百年孤独》仅花了还不到两年的时间,然而这之后他就引起了世界文坛的一次“爆炸性”的事件,魔幻现实主义的“蘑菇云”让全世界的读者为之震撼不已,痴迷而吃惊。

《百年孤独》中讲叙的一切都具有令人不敢置信的奇妙效果,其中糅合着印第安人的传统信念和意识,比如认为人的死亡是因为河水或石头在召唤人的灵魂等等,以及阿拉伯的神话。在小说中,万物有灵,人鬼共世,时空上则迂回,迷离以表现人生的轮回,他还相信预感和预示的作用,以此为以后的故事发展埋下种种神秘的伏笔。

《百年孤独》被评论界赞为“二十世纪用西班牙文写作的最杰出的长篇小说之一”。其作者马尔克斯获得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成为拉美小说界的“掌门人”。《百年孤独》也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最著名的代表作。

三年级读书笔记 篇12《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

《追风筝的人》讲述了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他父亲仆人的儿子哈桑之间的友情故事。作者并没有很华丽的文笔,她仅仅是用那淡柔的文字细腻地勾勒了家庭与友谊,背叛与救赎,却给我以震撼。

当仆人哈桑——阿米尔最好的伙伴,被其他富家少爷围困在角落里施以暴力时,阿米尔——哈桑最信任的朋友,却蜷缩在阴暗的角落里默默注视,直到泪流满面却仍不敢挺身帮助哈桑时,我听到了心碎的声音。

可命运的指针并没有停止,阿米尔因为懦弱而极端害怕直至惭愧不已,无法面对哈桑。最后甚至栽赃他,让他永远离开了这个家。到后来阿米尔获悉哈桑竟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时,悔恨与伤痛纠结。

当中年的阿米尔偶然得知哈桑的消息时,他却不顾危险,前往家乡阿富汗,开始了救赎。但时间是可怕的,因为它可以让一切都改变。终于回到家乡的阿米尔,目睹了家乡的变化,战乱不断,民不聊生。同时也见到了儿时的老管家,见到了荒废的家,也得知了哈桑的死讯。

哈桑死了,阿米尔的救赎却没有停止,哈桑唯一的儿子索拉博落入了阿米尔儿时的宿敌手中,儿时的懦弱和愧疚缠绕着中年的阿米尔……,一场救赎再次开始。

故事的最后,阿米尔救回了索拉博,可此时的索拉博却因精神上的伤痛至以完全失去感情,唯有说起风筝——那哈桑和阿米尔童年最喜爱的玩物时,才会不知觉地笑起来……

为什么生活在如天堂般的美国,远离硝烟弥漫的阿富汗,阿米尔仍然有着挥之不去的愁绪,仍然想着那个令他魂牵梦绕的故土,是哈桑,那个最忠于他的奴仆,不,是童年的伙伴,是他最愧对的人,让他的心灵永远处在忏悔与不安中。

也许故事的结局并不完美。故事的结局,索拉博的不语和沉默以及放风筝时他的笑,让我感到一丝悲伤,却也有如负重释。因为阿米尔追过,救赎过,勇敢面对过。也许有些许苦涩与酸楚,但人生就是这样,犯错,错过,再用一生来挽回。

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是阿米尔,都在不断追寻那早已消逝的哈桑,或而失望,或而欣慰,或哭或笑。人生也许就是在不断怀念和追寻过去中度过的,我想:书中的情感不仅仅是亲情,不仅仅是友情,只要是能够沉下心来阅读的人,都会被其中直指人心的情感打动,也会从中折射出自己曾经有过的心绪,比如伤害别人时的快意和犹疑;危机关头的懦弱无助;亲人面临危险时的慌乱无措;爱情乍到时的浮躁不安;失去亲人时的悲伤孤独;应该担当责任时的自私推诿,以及时常涌上心头的自责、自卑和赎罪的冲动……这样的情感没有任何的虚伪做作,是一个人在面临变化的那一刻来不及思索的真实反应,是一个人在夜深人静时最私密的扪心自问。胡赛尼的笔犹如一把尖利的刻刀,将人性的真实刻画得淋漓尽致。

书的后半段写得是主人公心灵的救赎。他费尽周折找到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追到了心中漂移已久的风筝,重新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生活的大门终于又向他敞开了。阿米尔的结局,相比较而言,是幸福的。他终于明白了彼此的意义——以生命为代价。

读完这本书就像品一杯茶,有一点点苦涩,但其中的甘甜让我回味良久。其实人生不正是一杯茶吗?

三年级读书笔记 篇13《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

《穆斯林的葬礼》,作家霍达的代表作,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这部五十余万字的长篇,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深情回望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的心路历程,以及在特定的时代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着力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文学画廊中前所未有的人物群像,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读完这本书感触很深。她文笔的倾诉,让我这个一直对伊斯兰教淡漠的人,对它肃然起敬……我了解了许多回民在生活中的传统礼节和常用的阿拉伯语,因为文中的回族人对至高无上的真主安拉格外信仰。回想书种种,不知该怎样评价书中所展现的血肉丰满的人物。因为,霍达以她深刻的内涵塑造出的人物形象都是让人荡气回肠的。我为成熟、漂亮、处处透漏出现代女孩儿特点的韩新月和才华横溢、赋有责任感的楚燕潮的爱情悲剧而深深惋惜,为梁君壁事事追求完美,吝啬的毁掉两对人命运的行为而遗憾。但一方面,也觉得她很可怜,毕竟韩子奇曾给予过她伤害,她有权利为所欲为。梁冰玉呢?我觉得他应该是本书中最值得同情的人。因为那个曾经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个性的女孩儿,最终却成为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孤单漂泊他乡。

三年级读书笔记 篇14《童年》读书笔记

每个人都经历过童年。童年是美妙的,童年是快乐的,童年是幸福的,童年是值得回忆的……而高尔基的童年却那么的恐怖、悲惨,令人不敢去回想。

可怜的高尔基3岁丧父,失去了亲切的父爱,跟着母亲和外祖母,来到了外祖父的一个小染坊。从此,黑暗的生活降临到高尔基的头上。外祖父的脾气十分的暴躁,经常打外祖母和高尔基,使高尔基幼小的心灵出现了阴影。

后来高尔基又结识了知心朋友小茨冈,两人无话不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可是,好景不常,可怜的小茨冈就被两个凶狠的舅舅给害死了。高尔基就这样失去了好友。雅可夫和米哈依尔是魔鬼,欧打自己的老婆,还天天闹着要分家产,兄弟之间一点也不团结,两个儿子萨沙也被教坏,处处捉弄高尔基。此后,高尔基又认识了木匠“好事情”,两人成了好友,结果被外祖父赶走。高尔基有个继父,十分凶,常打人,几年后,最疼爱他的外婆死了,母亲也死了,就被外祖父赶出门靠捡垃圾为生。

外祖父卡什林性情暴躁、乖戾、贪婪、自私;两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也是粗野、自私的市侩。只有善良、和蔼,富有感情的外祖母让他生活在这种环境下有一丝丝的安慰。

我喜欢文中的外祖母,她似乎有种特殊的亲和力,她有讲不完的故事。而且她是那么爱她的子女。即使是米哈伊尔和雅科夫这两个大坏蛋,她也并没有请求外祖父严厉地处罚他们。一个善良的人,又怎会喜欢在家里发生战争呢?面对外祖父毫无人情的打骂,她也是一忍再忍。

高尔基的童年除了一些教育和友谊,没有什么再值得回忆!在欢乐中,在悲伤中,在爱与恨的交织中,他的童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在阅读中,我发现他的爱,寻思他的恨,品味着冥冥之中黑暗的光明。

我们现在丰衣足食 ,要什么有什么,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和“心肝宝贝” ,哪能和高尔基那悲惨的童年相提并论,年代的不同就是差别,一个是天堂, 一个是地狱;一个充满阳光,一个到处黑暗。我们现在的童年来之不易啊!

三年级读书笔记 篇15《红楼梦》读书笔记

《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其原名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前80回曹雪芹著,后40回高鹗续(一说是无名氏续)。本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族的腐朽,对封建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等都进行了深刻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

《红楼梦》有十几个版本,通行本为程甲本。脂本是20世纪新发现的“古本”,原名《石头记》,通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脂砚斋——据传为曹雪芹叔父,曾对《红楼梦》进行更改、评点)。其中最受关注的是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201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新版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标志着“高鹗续书说”已经被抛弃。

《红楼梦》是一部大书。它并不只是一部言情小说,它更是一部对君主专制社会末期四大家族的兴衰史的概述,这已经逾越了言情小说的范围。《红楼梦》起于言情而终于言情,但不止于言情,这样才能衬出情的深度与厚度在如此精妙的布局和秩序下,这等空间、这群人物中,看似庞杂的故事在作者的笔下事无巨细,分明清晰地娓娓道来。

(0)
上一篇 2022年4月25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2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