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批捕后取保困难(批捕后最轻判刑多久)

很多人把我国的保释和国外的保释混为一谈。它们确实有相似之处,但它们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我们在这里不赘述。

我国取保候审立法相对宽松。《刑事诉讼法》规定,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以及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可以取保候审,不存在社会危险性。立法者对取保候审的期待很高,基本上以不拘留(即不逮捕)为规范,拘留(即逮捕)为例外。

但在司法实践中,情况正好相反,拘留为常态,不拘留为例外,案件的逮捕率居高不下。提交人曾经遇到过一个小案件,即使嫌疑人认罪认罚,检察院建议判处10个月的刑期,嫌疑人仍然被全程羁押,只有在法院作出判决后,刑期才被实际羁押期限所抵消,之后才被释放。

拘留率高,或者取保候审申请率低的原因是什么?

从侦查的便利性来说,人被关在看守所,想提审就提审。如果人不在看守所,无疑会增加工作量,明显降低取证的便利性。

有检察官指出,如果不批准逮捕,取保候审的人会逃跑,诉讼可能会被拖延,将来被追究责任时,他们可能难逃罪责。也有人分享,如果不抓,可能会被纪委调查,给自己惹麻烦。然而,在批准逮捕时没有这种担心。

实践中曾出现被告人获准保释后再次犯罪的案件,并对申请保释的相关司法人员进行调查。虽然这是一个极端的案例,但会让司法人员对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更加谨慎。

在实践中,只要取保存在问题,司法人员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都要承担责任,而不是审查是否与取保本身有关。在这种评估机制下,司法人员出于趋利避害的心理,不愿意申请取保候审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种基于结果的评估机制是否合理值得商榷。

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轻罪嫌疑人,取保候审后应当逃跑,这种情况很少见。然而,这一极小概率事件却成为司法人员不申请取保候审的重要考量。这一现象既与司法机关的考核机制有关,也与技术条件等配套措施不完善有关。

目前,电子手铐已经在深圳等地试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跑的恐惧心理,减少申请取保候审的阻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取保候审的申请率。然而,凡事有利也有弊。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被保释候审,新的风险可能随之而来。我们是否能妥善处理新问题仍然值得考虑。

今年7月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6个月的审查羁押必要性专项活动,旨在推动“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的落实。这无疑在短期内有助于提高取保候审申请率,但从长期来看,仍需完善相关制度和配套措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审前羁押率高的问题。

保障是常态,羁押是例外,这是刑事法治的发展趋势,必将在中国及时实现。届时,取保候审将不再是我们需要上诉讨论的事情,希望这一天早日到来。

(0)
上一篇 2022年4月27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2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