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是谁“振聋发聩”

【咬文嚼字】是谁“振聋发聩”

闵 州

一代导演谢晋突然辞世,媒体连续发表报道,缅怀这位大师的杰出才能和高尚人格。2008年10月21日,上海《新民晚报》报道的主标题是:“他的离去应让电影界振聋发聩”。

我能理解这条标题的意思。谢晋在电影创作中,始终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热情讴歌生活中的真善美,充满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他对为了几个臭钱就出卖自己的导演不屑一顾、面对电影界的媚俗风,他曾大声疾呼:“金杯银杯,不如观众的口碑!”谢晋导演的离去,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敲响了中国电影回归崇高的警钟,应该引起中国电影界的集体反思。

然而,阅读的直觉告诉我,这条标题是有问题的。什么叫“振聋发聩”?“聋”和“聩”都是指耳朵失聪,所谓“振聋发聩”,就是巨大的声音使聋子都能听见,从而清醒起来,振奋起来。从《新民晚报》的这篇报道可以看出,振聋发聩的施事者是谢晋,或者说是谢晋突然辞世这一事实;振聋发聩的对象是中国电影界,特别是肩负着发展中国电影事业重任的导演。可是,这条标题说的却是——“他的离去应让电影界振聋发聩”,电影界本是振聋发聩的对象,却莫名其妙地成了振聋发聩的主体,这显然不符合作者的表达意图。

如果要保留这一句式的话,我想,至少应该在“电影界”后面加两个字:“他的离去应让电影界感到振聋发聩”。

2009-04-02选自《咬文嚼字》2008年第12期

(0)
上一篇 2022年4月28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2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