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设计意图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唯 通:惟)

译文

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注释

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4.激发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移情换景,想象画面,体验情感。

2.读中悟情,读中生情,读中得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赠汪伦》这首古诗吗?一起背一下。

学生齐背。

师:这首诗是哪位大诗人的作品?

生:李白。

师:今天接着学习李白的另一首送别诗,板书课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理解诗眼

1.齐读诗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注意停顿再读一遍

2.长长的题目中藏着许多信息,你读懂了什么?

(1)师:黄鹤楼你了解吗?黄鹤楼在湖北武汉,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己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在唐朝是旅游胜地,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千古流传的诗词佳作,PPT图片展示。

(2)广陵呢?是的,广陵就是现在的江苏省扬州市,是唐朝最繁华的都市,相当于现在的上海、广州。

(3)你了解孟浩然这位诗人吗?用一两句话把你知道的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师适时补充:孟浩然是唐代田园诗派代表人物,与王维齐名,史称“王孟”。诗圣杜甫曾这样评价孟浩然的诗:清诗句句尽堪传,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孟浩然的诗清新优美,每句诗都值得千古流传,谁会背他的诗?

3.大家了解得可真不少,搜集资料也是理解古诗的一个方法,题目中的关键词,我们知道了,你们谁能连起来说说诗题的意思呢?

师过渡:是啊!两位大诗人就要在黄鹤楼上分别了,诗仙李白用二十八个字记录下这“千古一别”。

三、初读诗句

1.自由读诗,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生读)

2.检查读准字音

师:下面请几位同学展示展示

指名几个学生读,学生评价

师小结:朗读古诗,第一重境界就是要努力做到字正腔圆,一起来一遍。

3.再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

师:古人读诗讲究节奏停连,像这样七言的古诗可以根据这样的划分停顿,斜线部分表示要有稍稍停顿。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小结:同学们,相当不错,朗读古诗,你们已经达到第二重境界——读出节奏停顿。

4.师:朗读古诗,还有一种更高的境界,你们猜?是什么?

读懂诗意,体会内在情感。

师:读懂古诗,有个好助手,就是借助书上的注释,谁能结合注释说说诗的前两行写了什么?后两句写了什么?(生说)

师小结:前两句叙事,后两行写景,同意吗?下面让我们走进诗中,细细品味,弄懂诗意,体会作者蕴含的情感。

四、细读品悟

1.(出示前两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1)故人指谁?

学生:孟浩然

那么李白与孟浩然如何成为好朋友呢?老师给同学们讲述他们之间的故事。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年轻的李白,风流潇洒,才华横溢且又喜欢游山玩水。路过湖北襄阳,认识了当时已名满京城的大诗人孟浩然,虽然孟浩然整整比李白大十二岁,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交往,他们一见如故,相见恨晚,整天一起饮酒作对。孟浩然在诗歌创作上给了初出茅庐的李白很多悉心的指导,所以李白还称他为——兄长和老师。

(2)你们怎么理解“西辞”?

(出示地图)黄鹤楼在长江的中游,而广陵在长江的下游,孟浩然要沿长江由西向东顺流而下,告辞时自然要向西,故而说“西辞”。

(3)理解“烟花三月” 

师:老朋友向西辞别黄鹤楼,乘上小船,就要往扬州去了,李白用什么词来形容三月的扬州?

生:烟花。

出示注解、齐读,花儿繁茂,如浮动的烟云。

师:为什么说用烟花来形容三月?还可以说成是怎样的三月?

百花争艳、花团锦簇春意盎然……

师:好一个百花争艳

师:百花争艳、花团锦簇、春意盎然的春天,如此美景,让我们美美地读——“烟花三月”

(4)创境朗读。

师:长江两岸到处繁花似锦,老朋友一路顺风,读——烟花三月下扬州。

(5)良辰美景三月天,两位志同道合的大诗人,一对朝夕相处的好朋友本可以做什么?

吟诗、作对、饮酒、谈天、高歌 。

2.理解后两句

是呀,多么快意的人生!诗人本该和老朋友孟浩然共饮美酒,吟诗作赋。而如今载着孟浩然的船顺流而下,李白伫立楼头

(出示诗句)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读着这两句诗,你能想象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吗?生说 。

(2)理解“孤帆”、“唯见”。

师:听了你的叙述,老师仿佛看见李白正在江边翘首东望,不过再回到诗句,你心里有疑问吗?

生质疑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古人水上交通很重要,长江自古就是水上交通要道,本来很多船,可以说“过尽千帆”,怎么到诗人的眼里却是“孤帆”呢?

生:因为他的心中只有孟浩然。

师:你是李白的知音哪,他心中只有孟浩然,这真是“过尽千帆皆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谁来读读?

师:此时此刻,李白站在岸边,一定思绪万千,心中便涌起了怎样的感情波涛?

学生:依依惜别、恋恋不舍。

师:祝贺你们,达到了第三重境界,读出诗的内在情感。

这是一种多么深厚的情谊啊!就让我们带着对好友的无限依恋之情再读这两句诗吧!

指名读,师评:听出了浓浓的离别情!多么不舍呀!齐读。

4.创境朗读。

师过渡:是啊!此时此景,此时此刻,不尽的是滚滚的长江水,不尽的是对孟浩然的无限思念之情。全体同学,让我们起立,随从李白伫立在江边,让我们一起送一送友人孟浩然吧!

李白目送着孟浩然走到江边,登上小船,不禁轻轻吟诵道:

李白目送着帆船缓缓离岸,渐渐远去,看不见朋友的身影,李白依然深情吟诵:

此时此景,岸边繁花也会悄悄的落泪,江上的沙鸥也会驻足。让我们再深情地读。

5.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此时的李白外表是平静的,可内心却是心潮澎湃,李白望着孤帆远去,江水滚滚,会在心里默默地对远去的孟浩然说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听听李白的心声吧!

学生1:如此不舍

学生2:这样的祝福

学生3:这样的情深意重

教师:能否用我们积累过的送别诗来送送孟浩然?

学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6.师:道不完的离别情,叙不完的朋友谊,这情,这谊,李白只用了两句诗就把它描写得淋漓尽致。

五、吟诗抒情

1.师:多少的依依惜别之情再也藏不住了,多少的话语都倾诉不尽李白的敬仰与不舍,这万千情思都化成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同学们,深情地表达你的依依惜别的情怀吧!有感情地齐读这首诗。

师:同学们,李白简简单单的二十八个字,你看:黄鹤楼、烟花三月、孤帆、远影、碧空、天际,都是写什么?

诗人将离别之情寄托在碧空与江水之间,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惜别之情。

是呀,一切景语皆情语,深深的情就藏在景中,这就是借景抒情的写法。

4、诗仙李白就是这样巧妙地运用借景抒情的写法创作了这篇经典之作,读之令人感人肺腑,让我们再深情地背诵这首诗吧!

师总结:这首诗在名楼送名人到名城,在诗坛上有着“千古一别”和“三名一别”的美誉。古人评价:千古之丽句,送别之绝唱。 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李白的另一首送别诗《赠汪伦》,让我们去感受它的美妙吧!

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叙事 西辞 下扬州

依依惜别

写景 孤帆 碧空尽

借景抒情

(0)
上一篇 2022年4月29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2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