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轴是什么意思(压轴和压台)

文章目录

  • “约定”:语言是大众使用的工具,没有严格的限制。
  • “无所得则无所失”:只要接受了,就没有对错。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错误”的词语,但是很多人都是这样使用的,所以这些“错误”久而久之就会被现代汉语吸收,赋予了新的含义。

比如“空顾来凤”这个词,我想很多人认为是指事情没有依据,但恰恰相反,这个词的本义是指事情有依据,“空顾来凤,未必无因”,因为这样的地方更容易产生风。

但由于“错误”的理解,现在这个词既指有依据的东西,也指没有依据的东西。具体情况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

会不会显得我们语言太散漫?

实际上,每种语言都是向前发展的,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两个非常重要的特征:

一个叫“约定”;另一个叫“犯很多错”。

“约定”:语言是大众使用的工具,没有严格的限制。

关于语言,尤其是汉语的古老存在,很多人将其视为民族文化,这是合理的。但我们要讲的“语言”这个概念,纯粹是交流的工具,不涉及文化的高度。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把“石头”和“太阳”都叫做“太阳”?谁给这些东西命名的?

《圣经》的《创世纪》里有一个搞笑的传说:说的是上帝把他创造的所有物种都带到了亚当面前,无论亚当怎么称呼它们,它们都有了名字。

这是西方传说中物种的命名方法。

其实真正的事物命名和这个过程差不多,只不过不是一个人命名的,而是很多人的共识。

语言之所以出现,不管是只有声音还是各种形式的文字,其实都是不同的人用来交流的工具。起初,他们通过固定的发音来表达同一件事,并在交流的过程中达成共识。

在这个阶段,会有不同的人对某件事有不同的称呼,但经常沟通的人逐渐达成共识。

例如,在西方语言中,许多事物的名称与汉语的名称不同。那是因为双方长时间没有沟通,所以无法达成共识。

言归正传,不同地区的方言不一样,同样的东西名字也不一样。其实都有同样的道理。

所以,从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知道,语言对事物的命名是随机的,但一开始并没有很强的相关性。

“石”之所以是“石”,“孙”之所以叫“孙”,只是人们在交流时达成了共识,所以用这两个具体的词来表示具体的事物。

而这个过程叫做“约定”。

语言的这种特性一直存在,包括今天我们还在经历着。

一些新事物的命名,如“矿泉水”、“手机”、“电脑”、“电话”等等,都经历了既定的过程。

比如“电话”刚传入中国时,按音译称之为“电话”,在清末民国时期的文献中经常可以看到。只是后来人们觉得“电话”更贴切,于是这种东西就被命名为“电话”。

这是一个既定的过程。有些人可以不同意,但只有大多数人能同意,并愿意用它来交流。仅此而已。

如果一个人把“矿泉水”叫做“电话”,而且能被很多人认出来,那么从此矿泉水就叫“电话”了。

所以这种命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随机”的,尤其是在最早的时候。

更明显的是“密码”的出现。比如在军队,为了保密,一些具体的东西会被赋予一些代号,用于特定人群之间的交流。其实就是给不同的东西重新命名,在特定人群中达成共识。

所以,无论是一个词的诞生,还是词义的演变,只要能在很多人之间达成共识,那么就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空点风来”是指事情没有依据。那么久而久之,这个词的含义就会根据大众的认知而发生变化。

《现代汉语》改版时,将其新义纳入词条是正常的发展过程。

“无所得则无所失”:只要接受了,就没有对错。

类似于“约定俗成”,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使用者明明知道这种用法是错误的,但出于习惯还是会使用,久而久之就会被接受。

这个过程叫做“犯错”。

有一些词是我们现在经常遇到的。原来的意思和我们实际使用的意思是不一样的,甚至可以说他们是错的,或者有言语障碍。

比如“压轴”这个词,就是一个典型的“犯错误”的错误用法。

“压轴”一词源于中国传统戏曲,原指倒数第二部戏,倒数第二部戏叫“压台”,是两个意思不同的词。

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用“压轴”而不是“压轴”,压轴指的是最后的出场顺序。

随着这种用法的使用越来越多,现代汉语中包含了这两种意思,专业术语和日常生活的意思是分开的。

对于一些言语障碍的病例,很多人可能在日常说话中没有仔细考虑就没有意识到有这么明显的言语障碍。

例如,“清洗”一词应该仔细推敲。“清洁”的不是“卫生”,而是脏东西。我们应该“清洗”脏东西,使它们恢复“卫生”状态。按照语法应该是“注意卫生”或者“保持卫生”,而不是“打扫卫生”。

但即使是现在,我们仍然不认为“清洗”这个词有什么问题,即使它不符合实际语法。

这是明知有言语障碍,但仍继续使用的情况,是“犯错误”的情况。

除了这两种,还有一种情况是经常遇到的,就是个别单词的“发音”问题。

古汉语的读音是有差异的,所以古诗词中有些读音可以按古押韵,古时候也是这样。

到了晋代,有学者发现《诗经》中有一些明显的韵脚,不符合文学发展的规律。毕竟句子大多押韵,说明作者是故意的。没有理由突然有一个句子或个别单词不押韵。

所以他们当时就怀疑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发音上应该有区别。

于是我故意把一些字改成其他读音来押韵,也就是所谓的“也(xié)韵”。

今天的古诗词也会面临这样的情况,比如《红尘中骑妾笑》中的“骑”。现代汉语中“齐”发音,而古代汉语中“吉”是一人一马的意思。

在现代教育中,“骑”的读音已经统一为“qí”,甚至在古诗词中也是如此。例如,“齐琦”不再读作“齐琦”。

这就是“犯错误犯错误”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有固定的发音。如果不懂音韵演变的人会按照现代汉语来读,那就没必要保留古音了。

除了古今语音的问题,还有一些复音词也有这种现象。

比如“确凿”这个词,按照正常发音应该是“确凿”。以前记者和司法人员都很关注这样的话,但是有太多的话经不起普通人“定论”的宣判。

所以汉语改版时直接把“záo”定义为标准音。

因此,作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语言最基本的功能是日常交流。只要有利于通信向更便捷的方向发展,一般都会支持。

“少数服从多数”,这是语言发展过程中一个永恒的真理。

(0)
上一篇 2022年4月24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24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