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香港保险好(在香港买保险有什么不好)

前些年,有很多小伙伴热衷于去香港买保险。

一方面,听说香港保险不仅便宜,保障更好,还有分红,理赔条款也更宽松。

另一方面,大家都争相去买,赴港投保也成了一种证明身份和财力的流行。

这种环境下,香港保险逐渐被赋予了光环。

但到最近几年,尤其在2016年以后,香港保险的热潮又开始褪去。

来自内地的保单量逐年递减,保费缓慢下降。

背后的原因究竟有哪些?

下面这个理赔案例,可能会反映出某些问题。

这件事情,发生在保瓶儿规划师罗婷的客户身上。

(为避免暴露个人信息,我们把客户化名为小A女士。)

三四年前,小A女士远赴香港,给自己买了一份重疾。

名字叫守护健康危疾加倍保。

到今年九月份,小A女士不幸查出甲状腺癌。

考虑到保险能理赔,她很快给自己安排了手术。

并且在手术后按要求提交了病历报告和相关资料,开始着手理赔轻症。

(这里补充一下,内地的甲状腺癌按轻症赔付是重疾新规的修订内容,而目前在售的重疾险产品,甲状腺癌还是按照重疾来赔。

但是香港的重疾险产品,甲状腺癌一直都按轻症理赔。)

没想到,资料提交一个月后,小A女士仍然没有收到反馈。

联系投保时的经纪人,经纪人表示自己也一直在催,但没有结果。

小A女士又打电话到香港保诚的服务中心,但保诚方反馈说她的理赔资料不齐全,还差三年内的门诊记录。

小A女士表示自己明明已经提交了,但对方坚持说没有看到。

但为了表示让步,服务中心的客服人员说愿意再去催一下理赔部门。

(如果在内地,历史门诊记录等材料是不需要被保险人自己提交的,保险公司会自行派人调查。)

转眼到了十月份,小A女士这边又出了意外。

在医院复查时发现,她的甲状腺癌发生了转移。

又变成了重疾理赔的范围。

所以小A女士在10月7号左右重新提交了新的病理报告,也就陷入了新一轮的漫长等待和扯皮过程。

小A女士的情绪越来越崩溃,找了当初协助自己投保的经纪人,希望他能给个说法。

但经纪人显然没什么耐心,一直以自己只是个沟通桥梁,并没有实际理赔权来搪塞小A女士。

总之又过了一个多月,也就是11月中旬。

小A女士终于等到了香港保诚保险公司的理赔结果。

9月出险,前后拖了2个半月,终于赔了下来。

本以为事情到此为止。

但是没想到,还有新的问题。

香港保诚保险公司给小A女士赔付了一张100万港币的支票。

想要用钱,小A女士还需要再开一张香港银行卡,再兑换成人民币取出来。

(0)
上一篇 2022年4月30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3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