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在哪里(青岛浮山简介)

1999年7月,浮山所村旧城改造前还是青岛的一个城中村,共有居民三千余户,人口六千余人,占地27.53公顷。主要居住区域以现在的徐州路、闽江路为中心,当地居民称为十字街。它西与市政府相邻,东靠南京路,南侧为香港中路,北侧为江西路,分别与市南区湛山、亢家庄、田家村、辛家庄等村庄相接。辖区内有市委、市政府机关,市南区党政机关以及众多金融机构和商场,是目前青岛市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

说起浮山所村,就不能不说说浮山所的历史故事。据历史资料记载,元朝末年,朝政腐败,边防失修,特别山东半岛成了倭寇屡屡侵略的目标。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即开始商讨全国沿海一带的防倭措施,并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下诏全国郡县设立卫所军事建制,浮山所便是此刻迎运而生的,它以浮山命名,全称为浮山备御千户所,也叫浮山前千户所。当时浮山所管辖有18墩堡,分别是麦岛、错埠岭、双山、塔山、翁窑、转山头、狗塔山、桃林、中村、东城、张家庄、程家庄、城阳、女姑、孤山、红石、湛山等地,领有赵家、葛家等9处军屯。应该说,浮山所它比现青岛市建置早了五百多年。浮山所建制后,先后从全国各地调集13名武官来浮山所为军籍,组建了水、陆驻军。其中焦姓、亢姓等9位将军为五品千户,还有4位校尉为正六品百户。这就是当地居民流传的浮山所十三户之说。至今许多老人都会背诵焦、亢、毛、杨、苏、余、王、汪、丁、詹、葛、侯、外加一张的姓氏歌词。由此可见,他们既是明朝初期派驻浮山所的军户,也是当地最早的居民了。后来,随着朝代更迭和时代变迁,浮山所迁入的姓氏也逐渐增多,如章姓系清朝浮山所巡检章大用之后,仲姓系从济宁迁入,戴姓从大麦岛迁入,王姓、郭姓等从会前村迁入等,从而构成了现今浮山所村居民的主体。

现在的浮山所村是由军屯发展而来。军户是明朝较为特殊的一种制度,一人为军,他的一家就是军户,并世代承袭。当地军户边防御、边开荒屯地,军户聚集之处即称军屯。后来,朝代更迭,浮山所随卫、所裁并,军屯逐渐失去原性质,居民都定居下来,村庄名称也沿用了屯名。

据史料记载,明朝初期,浮山所就开始建城,至公元1402年筑成。城略呈长方形,大概南北长有440米、东西也有400米左右,周长3华里,占地18公顷。据说浮山所城只建有东、西、北3座城门。其中北门位于北城墙中央,西门位于西城墙的南部,东门位于东城墙的北部。南城墙外即为海滩,城墙之上建有南阁庙一座,惟独没有南门。可是在上世纪70年代修建徐州路时,就发现旧城墙底下还有一城门,用青砖砌成,证实浮山所在修建时就有四个城门,也就表明浮山所四门通达的寓意。

城内按照十字街走向分成四片住宅区域,街巷纵横,街中有巷,而形成棋盘状街道。每个街头巷尾还有上马石和栓马的石头。十字街以北区域主要为仲姓、焦姓、亢姓、刘姓、詹姓、孙姓、焦姓等居民居住区;以南主要为苏姓、余姓、王姓、戴姓、章姓等居民居住区。城中房舍规划整齐,庙观林立,市井隆盛,人语马嘶,俨然一海疆集镇。浮山所城内还建有仲氏、苏氏、胡氏、章氏、孙氏、余氏等家庙,其中仲姓、苏姓家庙建的比较高大。浮山所仲氏家庙比较特殊,其家庙用竖匾,其原因是仲姓祖先是孔子弟子仲由,人们为纪念他,文官路过该家庙时要下轿,武官要下马。侯姓每逢春节时,都要将祖传大刀供奉在家庙中,现在已下落不明。

(0)
上一篇 2022年4月30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3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