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移动通讯终端(移动通信集团终端有限公司)

文/交流敢说话

一、说在前面的话

从营收规模来看,中国移动终端公司无疑是巨头,年营收规模约600亿元。营收规模绝对是中国移动专业公司中的“霸主级别”,甚至在各省公司中也是如此。

此外,即使被置于“墙外”,与中国最大的手机经销商尹田控股相比,终端公司也不算太勉强。尹田控股2020年总营收597亿元,双方基本处于同一水平。

但这样一个“巨人”是在圈养中长大的,它的成长发展完全依赖于中国移动的输血和扶持,就像一条无形的链条,输送了养分,但也限制了自主发展的自由。

随着“降费令”的发布,中国移动的终端补贴大幅下降,集中采购的吸引力逐渐消退,逐渐失去了在产业链中的领先地位。以往火爆的定制终端市场已经大打折扣。如果只把终端公司当成中国移动自己的分销渠道,其发展之路其实已经走到了尽头。

目前,终端公司正在探索新阶段终端运营的新价值,试图在中国移动的“管建”体系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至于效果,我们可以看到。

二、成立背景

2011年10月28日,中国移动宣布终端公司正式成立,定位于通过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运营,推动终端的低成本、高效率运营。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终端有限公司正式挂牌)

码头公司的成立有特定的历史背景:

一、拓展TDS产业链:当时中国移动的3G系统是TDS,围绕TDS的终端产业链非常不成熟。终端公司的成立是为了有一个市场化的实体来引导产业链,用真金白银的投入建立合作伙伴的信心,建立TDS终端,从而刺激3G业务的发展。

第二,提高议价能力,通过规模采购从手机厂商获得高质量的产品和更低的价格。此外,提高手机厂商对售后及相关资源的倾斜,获取更多的市场开发资源;

第三,减少渠道差价:当时中国移动投入了大量的营销补贴,但很大一部分都被中间渠道赚走了,并没有真正落到用户手中。终端公司的成立可以大大减少浪费在中间渠道的营销资源。

第四,加强对终端业务的管控:通过独立的全国自上而下的管理机构,终端公司一直到县分公司都有工作人员,可以快速统一的连接和支持各省市的主要移动业务。同时可以统一全国终端采购价格,控制各省市自行协商价格,避免利益寻租和腐败;

第五,友商以身作则:当时联通和电信这两个友商率先成立了终端公司,运营卓有成效,为其在3G时代初期的强劲表现贡献良多。中国移动成立终端公司,可以更好地应对对手对终端资源的控制,抢夺手机厂商的投资份额和产品研发。

三、发展历程

说实话,成立的头几年,终端公司的业绩是硕果累累的——

2012-2014年,在经验丰富的老将何宁带领下,终端公司犹如外挂,战略战术超群,对外远超各大渠道前辈,在中国移动集团分公司排名第一。在重补贴、集约型时期,终端公司可以发挥资源的最佳效率,在身份转换时期也可以安心,与公开渠道竞争。

在定制终端的黄金时代,通过终端公司的专业化运营,以中国移动为首的运营商渠道一度控制了中国手机市场70%以上的出货量。手机产业链以运营商需求为风向标,终端公司一时风头正劲。

总之,面对TD弱渠道商强的局面,中国移动凭借雄厚的资金和渠道能力,成功扭转了TD终端落后的不利局面,稳定了3G时代的客户规模,为成为4G霸主奠定了基础。终端公司作为中国移动的一线专业公司,对此功不可没。

后来风向变了!

2014年底,国资委(SASAC)要求三大运营商营销费用大幅降低20%,三年内连续降低。据测算,中国移动三年只需减少营销费用240亿元,而三大运营商三年需要减少营销费用400多亿元。其中,手机补贴金额将减少100亿元,3年内手机费用补贴降至0。

2016年,工信部发布六模全网通终端行业标准,引导智能手机行业走向全网通时代。单一运营商以定制机为监狱,限制用户通过终端转网的时代结束了。

“补贴”和“定制机”是终端公司的根本。当这两点都不存在的时候,中国移动终端公司的定位和角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指挥产业链的甲方,变成了一个需要和商业渠道商拼的普通公司。

四、改革发展

15、16年后,终端公司的经营和效果并不理想,没有达到目前业务发展的目的,似乎也没有对未来的发展做出明确的定位。公司感觉自己是一个市场化的手机大国,没有有效的和中国移动的主营业务公司形成良好的连接和支撑。

此外,终端公司与省市公司的关系也逐渐恶化,也就是所谓的“与省公司争利”问题。

在此之前,省市公司直接控制集中采购权,对入围机型和订单数量有绝对控制权。在没有终端公司之前,每个省选择自己的机型,选择哪家手机厂商,哪些产品入围,都是由省公司掌控,地方公司还握有具体品牌的选择权,形成了利益网络。

但是终端公司的成立打破了这种关系。手机厂商从终端公司入围,后面集团公司规定不允许省市二次选择,利益断裂。在具体执行中,很多省市干脆买账,拒绝执行,甚至排斥、排挤终端公司的进入。终端公司的生存状态非常艰难。

总结一下,当时码头公司面临的几个问题:

1.产业生态趋于多元化:终端产业商业模式创新层出不穷,对传统分销模式冲击巨大,需要灵活应对。(终端公司如果失去手机厂商的青睐甚至抛弃,还能存在吗?)

2.产业引导能力减弱:受资源压降影响,中国移动对终端产业链的引导能力减弱,难以完全满足VoLTE、RCS、CA等新技术快速普及的诉求。(如果离开中国移动对渠道管控的政策和支持,终端公司还能生存吗?)

3.分销行业价值下降:受行业大趋势影响,终端公司以分销为主的业务模式难以对集团收入增长做出稳定贡献。(终端公司是否有能力独立获取产品,独立服务零售渠道?)

4.公司未来的发展需要改变:面对分销业务预期的下滑,重新思考公司的价值和作用;按照市场化的发展要求,现有体制和机制的不匹配日益突出。(例如,本地终端操作和通道操作)

这些都是终端公司面临的选择。

最近两年,终端公司也开始改革,探索新阶段终端运营的新价值,试图在中国移动的“管建”体系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发挥自己的价值——拓展终端产业链,强化终端供应链,优化终端价值链。

五、一些思考

1.让市场化进行到底。

彻底改革体制,尤其是组织架构、人事思维、流程机制等。,逐步摆脱“中国移动附庸”的地位。

现在的终端公司依然有很浓的中国移动的色彩,依然在用很浓的传统风格做事,完全没有服务意识,不愿意前倾。其内外关系和环境可想而知。

建议更新人员,吸引更多有经验的专业人士,快速提升公司的专业管理、营销和实战能力。

机制上还是沿袭了中国移动过去的管理风格,凡事风险第一考虑。任何指标都是事先商量好的,放权从来不谈。一个简单的审批要绕无数个圈子,要几个月才能下来。

这些都需要向市场化方向改革。

2.让专业化进行到底。

专业化渠道:考虑全面整合中国移动的终端销售渠道,将全国整合到一个网站一个网点,全国用户在一个网站下单,在本地分销销售。此外,SaaS将对实体渠道进行改造,加强配送和物流能力;

专业化产品:考虑整合全网的2H2C2B终端,不仅是中国移动自己研发、代工生产的产品,还包括中国移动自己无法研发但需要营销开发的产品,可以通过终端公司整合来实现。比如5G机器人,5G无人机都可以卖。

专业服务支持:考虑在内部整合互联网公司和IT公司的相关技术和成熟平台资源,成立专门的团队提供相关的技术和服务支持,这是中国移动目前最缺乏的。

3.强化身份,扩大朋友圈。

虽然近年来中国移动失去了在产业链中的领先地位,但它仍然对产业链有很大的影响力。终端公司作为中国移动的子公司,其需要做的事情得到了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并与各省市运营商协商增加关系。同时放下姿态,积极与手机厂商建立关系,建立长期合作模式,争取更多的产品和资源,获得上游支持。

4.开展创新激励。

建议调整一线激励模式,激发一线人员积极深入零售渠道,清理渠道信心,建立良好关系,巩固市场前沿,构筑堡垒。

客观来说,终端公司是一个特殊时代的特殊产物,它诞生时的使命早已结束。这些年来,一直有声音说终端公司要并入省公司运营体系。但是在中国移动新的运营体制下,我觉得终端公司还是可以发挥很大作用的。至于能走到哪一步,就看终端公司后面怎么走了。

(0)
上一篇 2022年4月24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24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