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如何从辽夏两国战争中毫发无伤,坐收渔翁之利?

\”庙堂无谋臣,边鄙无勇将;将愚不识干戈,兵骄不知战阵\”。元昊公然自立,让仁宗措手不及。为了朝廷的颜面,为了边境的稳固,宋朝和西夏必有一战。可是北宋的重文抑武,使得宋军战役力极为软弱。

而且,边疆地域山地众多,宋军又不熟习地形。所以,北宋在三川口,好水川和定川寨,接连失利。这倒也无妨,宋朝只要封闭贸易,西夏便不攻自破。而宋朝是如何从辽夏两国战斗中毫发无伤,坐收渔翁之利的呢?

一场不动兵戈的战斗

\”辽国外虽我睦,阴为戎助\”,自从\”檀渊之盟\”以来,辽国和北宋一直坚持着友爱往来。但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并不是这么简略。当时西夏兴起,契丹把兴平公主也就是兴宗的姐姐,嫁给了元昊。

其实,那个时候辽国并未想过与夏结盟,只不过是想先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而北宋那边的大臣,始终以为辽国事\”双面人\”,表面和自己交好,背后还指不定与夏存在什么勾当。

两国嫌隙,在挑唆中愈发加深,\”如闻元昊连彼婚姻,遽兴问罪之师,实损与国之好。\”这封仁宗给辽国的国书,意图已经非常显著。你辽国和我大宋互通有无,但是还和人家缔结婚姻关系。

事已至此,还是愿望你们能够束缚一下西夏。这封国书,辽兴宗看到以后并没有起到什么大的作用。然而,元昊此人嚣张跋扈而且对兴平公主十分冷淡。以至于她都大病不起,元昊也是不闻不问,仍然酒池肉林,逍遥自在。

兴宗的姐姐,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很快就分开了人世。而兴宗对此勃然大怒,修书一封,叱责元昊禽兽不如。元昊此人虽然暴戾,但是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

当时的他忙着和北宋打仗,不想再惹怒辽国,所以就点头哈腰的认了错。对于北宋而言,这是天大的好资讯。因为原来两个国度还盘算和平共处,既然有了这个先例,战斗早晚就会爆发。

但是国与国之间,并不会就因为一条人命开战。因为那丧失的,将是千百条人命。而且,辽兴宗心里也有着自己的小算盘,他想着趁人之危,向宋朝索要土地。

尔虞我诈,没有硝烟的战斗,事到如此,辽国与北宋的小九九都已经十分明了。辽国斟酌的不是很长远,他就想着趁火打劫,向北宋索取些土地。而北宋眼光狠毒,他可以给钱,但是不能给土地。

这其实都是在为了终极目标,辽夏开战,做着预备。究竟北宋和辽国,有檀渊之盟在先,两个国度不论怎么说都是盟国。契丹人不断地在宋辽边疆上组织演习,而仁宗也派军人脱下戎装,假意疏浚河道。

辽国率先捅破了这层窗户纸,派人质问北宋此举,意欲何为。其实,如果不是宋夏正在打仗,他们也不会如此狂妄无礼。仁宗派富弼等人出使辽国,定好了政策,可以增长岁币,但是不和亲也不割地。

可见,那时候的大宋还是非常有骨气的。究竟,那些钱对于仁宗朝而言九牛一毛。

仁宗朝武将就狄青,但是文臣那可都是能言善辩之辈。经常把满腹经纶的赵祯,堵的哑口无言。

到了辽国以后,富弼先是讲仁义道德,然后又站在辽国的角度上言明利害,最终以\”议昏则无金帛。若契丹能令夏国复纳款,则岁增金帛二十万,否则十万。\”

北宋与辽国,再度修好。而且,因为兴平公主一事,闹得兴宗十分恼火。他早就看着西夏不顺眼,只是一直想从中牟取好处。这么一弄,无异于是在煽风点火。

以夷制夷,方为明智之举

\”遣同知析津府事耶律敌烈、枢密院都丞旨王惟吉谕夏国与宋和\”。果不其然,\”有钱能使鬼推磨\”,辽国国主当真给元昊修书一封,劝告他和北宋搞好关系。元昊也很听话,当即向北宋求和,但是并未在书中称臣,只是喊了\”父亲\”。

但是仁宗对此并不满意,元昊气不过请求结合契丹一同发兵北宋。但是被契丹谢绝了,元昊决议先与辽国开战,\”元昊负中国,当诛\”,\”蠢尔元昊。早负贵朝。叠遣林牙。赍诏问罪。\”事已至此,北宋的目标就到达了。

如果当时北宋没有给辽国增长岁币,那么西夏若结合其一起攻宋,那北宋恐怕抵挡不住。两个有盟约在先,而且西夏元昊还害逝世了兴宗的姐姐。他又不自量力的要和大辽开战。是可忍,孰不可忍,他们终于在贺兰山爆发了战斗。

宋朝胜利实行\”以夷制夷\”策略,使辽夏两国爆发战斗\”两败俱伤\”。这场战斗,最大的受益者当然是北宋。这两个蛇蝎心地的敌人,打的两败俱伤,最后自己得收渔翁之利。

但是北宋又不能表示的太过显著,他选择做个\”老好人\”。先是接纳了西夏的投降书,而后又修书一封告知兴宗,自己已经竭力劝阻元昊不要和你们开战。

公元一零四四年,辽兴宗带领大军气概汹汹的西进。终于,在贺兰山上发明了元昊军队的踪影。而西夏的部队平日里和宋军打仗,成功惯了,有些过于轻敌。所以,一场战斗下来,元昊被打的连撤一百余里。

天时不如地利,元昊和他的部队很适应西北的气象。他们乘机而发,趁着大风咆哮之际,偷袭了兴宗的大营。辽兴宗被打的落荒而逃,险些丧命。此次失败,让辽国看到了西夏的威力。兴宗知道,自己的这个亲戚绝非一般之辈。

戒备加剧,辽国一雪前耻,原来在兴宗眼里,西夏不过就是荒漠之地的部落而已。第一次贺兰山之战,彻底的把他给打醒了。辽兴宗回去以后,就把云州升格为了大同府,目标就是增长守边的将士,对西夏元昊多加防备。

辽国一直在寻找机会,报那一箭之仇。终于,元昊逝世的资讯传来。北宋方面闻之,没有趁人之危,而是认为应当坚持君子的仁义之道和大国风范。相反,辽国方面不管他这个那个,就是要\”趁你病,要你命\”。

所以,辽国发兵三路,从三个方向攻打西夏。辽兴宗亲自带领中路大军,浩浩荡荡的直奔西夏首府。西夏方面仓促应对,倒也把南路军和中路军打了个落花流水。辽兴宗畏惧殒命,匆忙率兵退却。

倒是北路军,在贺兰山上不停的追击,俘获了大批的牛羊和人口,元昊的遗孀也在此列。这两场战斗下来,可以说是谁也没占到谁的廉价,搞了个两败俱伤。

双方的伤亡都很大,尤其是西夏方面,原来就很贫瘠,在经过这两次战斗,那就是雪上加霜了。辽国方面,也丧失了很多的优良将领和大批的士兵。

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

\”西北相结,乱华为虞。顷者元昊契丹为亲,私自相通,共谋寇难\”。这是最开端的时候,北宋君臣们的担忧。因为宋朝的军事力气实在是太过软弱,对于像契丹人还有党项人这样的彪悍民族而言,北宋显得弱不禁风。

既然强攻不成,那就只能靠着智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西夏虽然在西北边境,但是战役力很是可以。他们的部队熟习地形而且设备也不弱,更何况侵犯了中原地域传统的养马地。可以说,在设备方面,西夏是更胜一筹的。

别的不说,就说他们的铁鹞子,这个设备直到金国攻辽时,才大批普及,是为\”铁浮屠\”。辽国的战役力也很强劲,他们也有优秀的牧场和勇武的战役力。太宗和真宗年间,都与其交过手,而且赵光义还因此获得了\”高梁河车神\”的美誉。

打他们两个,对于北宋而言都是很难的。他最畏惧的还是,强强联手。但是辽国和北宋有盟约在先,也没有什么血海深仇。他们想要的,不过就是眼巴前的那点好处,仁宗朝的财政收入很多,给他们一些,倒也无关紧要。

最主要的是,能换得和平,这就值得了。唯有永恒的好处,当时的朝堂上很多人反对借助辽国的力气反抗西夏,以为有损天国颜面。可是,北宋的颜面早在檀渊之盟的时候就已经没有了。

那时候,能够保证自己领土的安危就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而且,仁宗也说了\”和亲辱国,而尺地亦不可许\”。就辽国和西夏那两场仗打下来,他们就得难受好一阵子。也没有过剩的力气,再去攻打北宋。

究竟,北宋在这场战斗中毫发无损。就这样,兵不血刃的解决了问题,换得几十年的和平倒也是很好的。不过就是给人家的岁币或者给人家点茶叶而已。而且北宋做出这个选择也很无奈,他之所以以理服人,就是因为打不过人家。

但凡有一点方法,也不可能想出这一招来。因为北宋的兵力太弱,所以只能一直服软。其实仁宗做的已经很好了,也没有失去很多体面,最主要的是没有流血就义。后世的人以为仁宗有点妇人之仁,其实不是的。

若是真和人家再度开战,那些生命,是多少岁币都买不回来的。这就是他得民心的原因,而且他的逝世讯传到辽国,辽国国主也是苦楚不已。

(0)
上一篇 2022年6月25日
下一篇 2022年6月2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