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宰相中,这两个人的能力最强,但最终却都抑郁而终了

历史上,总会有这么一些宰相,敢说敢为,哪怕失败,也愿意“冒逝世”一试。可以说,正是有了他们,这段历史才不会那么平淡,才会被后人重复说起。而他们在造诣历史的同时,也造诣了自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懂得一下北宋的两位宰相。

第一个:寇准,寇公奇才,好人怀惠;

寇准,出生名门望族,人聪慧又好学,19岁便考取了进士。由于敢说话,被宋太宗重用。真宗年间,契丹大军来犯,都快杀到开封府了,朝野高低震惊不已。

于是,有人提出,赶紧迁都去南京,也有人说去成都。这时,寇准站了出来:“回避可以解决问题吗?我们逃到南京、逃到成都,敌军也能杀到南京和成都,我们再往哪里躲?”

寇准持续:“我们现在要做的,不但是要稳固军心,更要稳固全天下老百姓的心。这时候,只有皇帝本人亲自上前线,能力振奋士气,能力告知全天下的百姓,宋军是不可克服的。”

最终,宋真宗闻此言,决议御驾亲征,跑到沩州北城督战。

大伙一看,这可是了不得的事情,皇帝都上前线了,那还不得好好表示一番?于是,大家奋勇作战,将对方的统军使萧达览射杀,战斗全线告捷。所以,这一战不仅打出了宋军的士气,保住了宋氏王朝的尊严,还在中华民族抵御外族入侵史上增加了一笔亮色。

但惋惜的是,在形势大为好转的症结时刻,这位皇帝居然心生恐惧,提出“花银子买太平”的建议,签下了“澶渊之盟”。

那个时期,皇帝是全天下的主人,他可以随便糟蹋老百姓的钱财,去买自己的“平安”。只是,这“平安”可以用钱财换来吗?后来的历史证明,惟有“武力”能力保证“平安”。然而,寇准劝皇帝去前线的事情,却成了他政治上的“污点”。

之后,更是每每被一些大臣抓住弹劾他,说他不顾皇帝的安危,不知道安的什么心。于是,他就被罢官了,之后,又复职,再被罢官,折腾几次。最后,逝世于雷州。其实,寇准在民间的名誉很高,名声甚至都传出了海外。

在他官至宰相时,都没有为自己建造一座官邸。可见,他为官清廉。晚年被贬到雷州时,一次北使来到汴京,就问其他人:“那个‘无地起楼台’的宰相在哪里?”大家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很是为难,没有人答复这个问题。

此外,他在雷州时,极力流传中原文化,教授当地人说中原口音,增进了当地和中原的交换。而且,他还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巧带到了雷州,增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当时,王安石就评价他:“欢盟从此至今日,丞相莱公功第一。”

第二个:王安石,致力改造,但不晓事;

王安石,自幼聪明,又喜读书。后来,跟着做官的父亲到处跑,体验了民间疾苦。此外,他是进士出生,在处所为官多年,深知北宋老百姓贫穷的根源,是在于土地被兼并、被垄断之上。

于是,1058年的时候,他给皇帝写了一封“万言书”,指出必需要进行彻底的改造,这样能力扭转局势,否则,国度会越来越贫穷。因为,那些士大夫也想通过改造,缩小贫富差距,保障社会太平,所以,他们对王安石寄予了厚望,愿望他能早日开端。

到了宋神宗年间,王安石被重用,1070年升为宰相,开端了他的“变法”生活。首先,他从财政抓起。他以为,宰相的第一要务,就是“理财”。同时,他还提出,为了更好的理财,必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只有经济上去了,国度的财政问题能力得到基本解决。

虽然,他一再强调国度在改造中的“引导作用”,但他并不建议国度什么事都要管,不要过多“插手”社会生产和经济运动。此外,他极力推进生产发展,保持“榷法不宜太多”。因此,从农业到手工业,再到商业,从农村到城市,他所代表的改造派制订和实行了一系列办法全面推动了社会改造。

与此同时,他还改造了军事制度,进步军人素养以及部队的作战才能,并增强对农村的掌握。此外,对学校和科举制也进行了改造,目标就是为了造就更多的社会须要的人才。

然而,他的这一做法,却得罪了一大帮人,包含大地主、大官僚,太后、皇亲国戚和保守派。

要知道,这些人手里有土地,如果,改造再进行下去,他们的好处就会丧失更多。于是,他们结合起来,共同反对变法。其实,历史上的事情总是一演再演。毫无疑问,王安石被罢官,又被复官。只是再做宰相,他的改造已经进行不下去了,干脆辞职不干了。

因为,他的“对手”司马光等人得势后,破除了之前的所有“新法”。想来,自己终生寻求的“血汗”,就这么荡然无存了,心坎必定非常郁结,很快他就病故了。此外,王安石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洪范传》、《老子注》(已散佚),并秉承了老子的一些朴实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其实,审时度势有时对于一位权臣而言,是一门必修的“学问”。虽然,他心怀“贫民”,愿望“变法”可以转变这一切,但是,在那个时期,话语权基本不在这些人手中。

而比较今日的改造,为何可以屡屡胜利?顺应民心,便是如此。

参考资料:

【《宋史·列传第四十(寇凖传)》、《宋史·卷三百二十七·列传第八十六》、《续资治通鉴长编》】

(0)
上一篇 2022年6月25日
下一篇 2022年6月2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