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年前,中国境内竟然下了一场“红色的雪”,弄得人心惶惶

最近几年,每年冬天我国北方都会爆发罕见性的雪灾,屡次刷新“百年事录”。但实际上,从史籍的记录来看,近年来的几场大雪与古代的雪灾相比,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了。因为,气候学界广泛以为,在我国高低五千年中,先后涌现过四个气象比拟寒冷的“寒冷期”。

首个寒冷期,始于公元前一千一百年。

因为,我国现存的西周史料数目稀缺,所以,我们几乎无法查阅到详细的记录。仅在《竹书纪年》中,我们能找到产生于周孝王时代的一场“雨雹”,对江汉两地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损害。

第二个寒冷期,始于公元六百年。

由于,年代距离现代较近,所以,我们可以找到不少相干的文字记录。该寒冷期从西汉晚期开端,一直连续到了南北朝时代。

但实际上,第二个寒冷期在西汉前中期就已经涌现了征兆。因为,在汉武帝在位期间,有好多年都涌现了严重的雪灾。刘彻总共当了五十多年的皇帝,他的“职业生活”中,总共涌现过三次较为严重的寒灾年。并且,从《汉书》中我们也能找到这样的文字,汉武帝于元狩元年外出游猎。在此期间,捕获了一头长着五只脚一支角的怪物。于是,为了纪念祥瑞降世,改年号为“元狩”。

但事实上,这一年虽然有祥瑞降临,但却并不吉利。

就在这一年的冬天,涌现了“大雨雪”的情形。虽然,史书中没有记载雨雪毕竟有多大,但是,从“民多冻逝世”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想象到这场雪灾是人力难以对抗的。

除了元狩元年的这场雪灾之外,在元鼎二年、三年,都相继爆发过两次大型雪灾。尤其是元鼎三年的一场雪灾,致使关中遭遇了特大型灾祸,甚至,涌现了“人相食”的惨祸。然而,汉武帝时代人民所遭遇的三次大型雪灾,还只是个开始。在三国太平年间,竟涌现了大雨后突发雪灾的诡异气候。

依据《晋书》的记录,太平二年吴地突降骤雨,第二天暴雪尾随而至,气温急速降低。“既已雷电,则雪不当复降,皆失时之异也。”可见,这场雪灾产生于四月,无疑比民间忌惮的“六月飞雪”更不详。所幸,反常的气候并没有造成太大的伤亡。

在第三个寒冷期中,最恐怖的雪灾产生于唐朝末年,连日大雪使气温降低到一个恐怖的温度,以至于,皇宫之中都有人冻逝世冻伤。

那么,唐末的雪灾连续了多长时光呢?

“自冬至春”。

我们知道,通常皇宫中都会有大批的燃料储备,且唐朝时代已经涌现了温室与火炕。然而,跨越了冬春两季的雪灾,竟让宫人都失去了御寒的才能。既然,皇宫中都涌现了冻逝世冻伤的情形,何况是民间的百姓呢?

依据史料的记录,在这段不堪回想的岁月里,“民冻馁者无数”。此外,笔者在文献中,找到了因雪灾而逝世伤的数字。当时的长安城仅十月,便涌现了“城中薪食俱尽”的状态。所谓“薪”就是柴火,而“食”自然是食物。当时的长安百姓别说是御寒了,连根本的饮食须要都无法满足。

可想而知的是,无法饱暖的百姓过了一个怎样的冬季。

“民冻饿逝世者日以千数”,每天都有上千名被冻僵、饿逝世的老百姓被抬出城。因此,粗略盘算一下,从十月直至次年初春,这场雪灾至少造成了长安数十万的逝世伤。

最终,雪灾使庄稼无法收成,再加上,这样的雪灾基本无从觅食,以至于,老百姓都无粮过冬。其实,何止是老百姓,连皇宫中的粮仓都已见底。于是,为了活下去,李晔不得不命令太监在宫中预备一个小石磨,每天靠将黄豆磨成豆浆填饱肚子。

“自后宫、诸王十六宅,冻馁而逝世者日三四。”可见,每一天,都有三四个皇亲国戚被冻逝世。

到了唐德宗二十一年,中国又爆发了一场大雪。

不知是何缘故,从天空中飘落的雪花竟是赤红色的,所以,老百姓也将这场雪称作“赤雪”。当时,京城内外均被这场大雪吓得人心惶惶,老百姓纷纭传说红色的雪预示着大凶之兆。所幸,这场雪无法与唐昭宗时代的那场雪灾相提并论,并未造成百姓的逝世伤。

可以说,相比于近年来所遭受的雪灾气象,这些产生在古代的雪灾更加恐怖。不得不说,生于当代的我们是荣幸的,还没有遇到过那种古代的灾害性雪灾。即便有雪灾产生,我们也有足够的资源和技巧应对严寒气象,而不至于像古人一样听天由命不知所措。

大家都知道,人生在世是很难一直一帆风顺的。所以,不管是天灾还是人祸,都要积极面对,只有这样,才不枉来此一生。虽然,雪灾的产生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最重要的莫过于大气环流的异常。因此,只要时刻检测,积极应对,人类必定不会被雪灾打倒。

究竟,人类的智慧是无限无尽的,信任在大家的共同尽力下,所有的艰苦都会迎刃而解。

参考资料:

【《中国雪灾评估研讨综述》、《历史上重大雪灾事件》、《旧唐书·本纪第二十上》】

(0)
上一篇 2022年6月25日
下一篇 2022年6月2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