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的每天禅语(精选199句)

1、【天天禅语】执著是苦恼的根源,放下执著,才能获得自在。

2、土耳其遭遇地震灾难,近几年发生的地震,更让我体会了无常。佛经有四句

3、【改善生活的10个简单建议】与自然亲密接触,去陌生地方旅行;坚持身体锻炼;花

4、【天天禅语】土耳其遭遇地震灾难,近几年发生的地震,更让我体会了无常。佛经有四句

5、佛说:人要少欲、知足,知足则会感到幸福。物质的贪求是没有止 境的,已经有了的,希望多一点,多了又希望

6、很多人盲目追逐钱财,却很少有人去体会钱财是一把双刃剑。懂得善用钱财,钱财就是修行的助缘,钱财越多,就越会帮助到

7、【生活中的七种禅道】示弱而不逞强,示拙而不逞。不懂装懂是聪明,懂装不懂真智慧。忍人所不能忍.方能为人之所不能为。身做好事,言说好话,心存好念。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喜无声。心中有佛,在家也是出家;心中无佛,出家也等于在家。君子相交,随方就圆,无处不自在。

8、【禅理】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恨别人,痛苦却是自己。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烦恼以忍辱为智慧。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9、【禅语】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10、恒东法师禅悟把单纯的事情看得严重,那样会很痛苦。是非与得失,要到最后的结果,才能评定。常以为别人在意你,或希望别人注意你的人,会生活的比较烦恼。太过于欣赏自己的人,不会去欣赏别人的优点。宁愿自己去原谅别人,莫让别人来原谅你。知行合一,能说不能做,不是真智慧。

11、【生活禅悟】与其去排斥已成的事实,不如主动接受它。上天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茁壮。你要感谢那些告诉你缺点的人。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能像看别人的缺点一样,准确发现自己的缺点,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12、【禅语智慧】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随缘不是得过且过,而是尽人事、听天命。须交有道之人,莫结无义之友。开方便之门,闲是非之口。存平常心,行方便事,则天下无事。怀慈悲心,做慈悲事,则心中太平。今日的执着,会造成明日的后悔。让别人快乐是慈悲,让自己快乐是智慧。

13、佛经说:造口业的人,将来会受到耕舌地狱的惨报。口业不可不 慎,我们修行就是要能随时保持内心的祥和,并且抱着与人为善,成人 之美的态度,来欢喜赞叹善人;另外,也要怀着以善待恶,以德报 怨的胸襟,来面对恶人。如此,必能超越人生烦恼、痛苦的困境,体会 人生自在、清净的本质。

14、【生活禅悟】生活就像忐忑,没有歌词,照样惊心动魄。很多人闯进你生活,只是为了给你上一课,然后转身离开。眼泪,是用眼睛表达情绪的唯一方式。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城,城中都会有个人,无论你走到哪里,总会因为一座城而想起一个人。孤单不是与生俱来,而是由你爱上一个人时一开始。

15、【禅理小语】1。做人有三碗面最难吃:人面、场面、情面.如果说美貌是推荐信,那么善良就是信用卡.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人可以不识字,但不能不识人.钱财用得完,交情却吃不光.人生没有如果,但是有很多但是;人生不能后悔,但是可以拐弯。

16、对上:师三宝无伪的信心,足启迪智慧宝藏的先决条件,足证得心之本性的根本因素,佛陀在经巾云:胜义谛宜依信心而证悟。弥勒菩萨在《宝性论》中说:自生诸胜义,唯信即可证。《华严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增长一切诸善法。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说:佛法大海,信为能人,智为能度。

17、佛家最令人敬佩的就是佛家的善心与慈悲心,因此出现了我佛慈 悲的话语,更有一些大慈大悲的人直接被称作活佛。佛说有了大慈 大悲的心,所有的功德都在里面。每个人都是自己的道场,对每个人都慈 悲就是善待每个道场。有了这些道场,我们的人生路会越走越宽阔。 佛日:慈悲心是最大的神通。

18、【禅语感悟】 俗话说祸自口出,过多的言辞必然会在不经意间触及某些人的痛 处,而给自己带来意料不到的麻烦。三国时期的杨修,可谓是一个典型的 例子了。用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来形容杨修的才学是绝不为过的。但 恃才傲物的结局是讲出了曹操心中的秘密而死于非命。杨修的祸的根 源便在其口。

19、佛陀告诉我们:不要恶口辱骂他人。只要我们把心量拓开,能够包容 别人,则别人的毁谤、侮辱,如同举火焚空,终将自熄,还会烧到自 身;又如仰天吐痰,吐出来的痰,最后还是掉到自己的脸上;又如 逆风扬尘,抓一把泥土撒向他人的人,一样会让逆风把灰尘撒到自己身 上,这就是恶还本身的道理。

20、【天天禅语】初学者往往不太理解非理作意的意思,对于非理作意的最好的例子,正如《法句偈》中所说的:他骂我、欺我、打我、夺我。如果保持着这种想法,我们便活在怨恨之中。凡是对敌方保持着炽盛嗔恨的想法、对亲方保持着炽盛贪执的想法、对陌生人保持着炽盛愚痴的想法,统统都是非理作意。

21、只要具足三种因素,人们心中的烦恼就会不由自主地生起。哪三种呢?惑根未断;对境亲近;非理作意。凡夫人,从无始轮回以来心中的贪嗔痴烦恼毫无损害、完整无缺,这就是惑根未断;贪嗔痴的对境于面前出现,这就是对境亲近;于贪嗔痴的对境或起烦恼方面总是生起各种妄想,这就是非理作意。094。

22、顺丰快递董事长王卫做企业有四个观点:人的成就和本事没关系,和福报相关;低调对管理有好处,员工不认识你,可以深入基层了解情况;上市会让企业变得很浮躁,和当下社会一样,也不利于保护商业秘密;要为未来进行大胆的投入。企业老板心里一定要明白,否则会陷入佛语所说背心关法,为法所困

23、【佛言慧语】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心灵没有归属,不管你知不知觉,承不承认心存美好,则无可恼之事;心存善良,则无可恨之人;心若简单,世间纷扰皆成空3。做好人,身正心安魂梦稳;行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你若不疑,人间不寒。你若不离,世界不远。你若不恨,苍天有暖。你若不语,四海升平。

24、我们要养成以爱语摄化众生的习惯,使众生因我们的爱语与我们结下 人缘。所谓未成佛道,先结人缘就是这个意思。学佛,就是学佛的 身、口、意,学习佛菩萨的广大心量,以种种爱语,赞叹、包容大众。言 语,同时是心念的反射,当心中充满赞叹及爱语,心则光明;若心中怀有 忌妒排斥,则堕入黑暗。

25、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在愁中即病中,古人的诗句道出了人生苦恼的原因。其实世间本没有烦恼,是人心有了欲望,有了攀比,才生出得不到的烦扰静心抬头,发觉生活的千般美丽。给心开一扇窗,才看得见广阔睛朗的天。和比不上的苦闷。一个人若能从容淡定,便能远离烦恼,体验另一种人生,另一番境界。

26、那些总是目中无人、高高在上的人,不但不能引起别人的尊重,反而 会引起他人在背后甚至当面讥笑。而想要获得别人尊重的唯一方法,就是 练好谦功,先尊重别人。一个人的才能再高深,如果傲慢自大,听不 进别人的批评和建议,就会被人轻视;一个人能力虽小,却懂得谦虚待 人,反而受人尊重和欢迎。

27、【天天禅语】在生活的点滴里,将一切的起心动念,若能种下善念,我们最终的收获是幸福的,这便体现出自己是自己的怙主的真理,这就是良性循环的力量;在生活的点滴里,将一切的起心动念,若是种下恶念,我们最终的收获是痛苦的,这更加体现出自己是自己的敌人的悲惨结局,这就是恶性循环的结果。

28、【天天禅语】如今有些人从书本上、网络上积累了很多佛法知识,这个也学,那个也修,并且求了很多法,内心却并没有生起出离心与虔诚心,在觉悟上也尚未提升,反而更加迷惑,这种情况叫做智慧错乱。智慧错乱的人是无药可救、无法可度的。仅仅积累很多知识却不实修,那又怎么能趋入解脱大道呢?088。

29、人们都希望过安定舒适的生活,担心受到天灾人祸或恐怖事件的伤害。然而,对于其他生命而言,人类是最可怕、自私、残忍的。人类为了口腹之欲而伤害无辜的生命,活生生地剥动物的皮,吃它们的肉,残忍地大量食用各种各样的活海鲜。如果这世界上没有人类,其他的生命自然更加幸福、自由和充满和平!

30、【人人应该学点禅语】1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2愚人求境不求心,智者求心不求境。3吵闹处,须冷静;冷落处,须热情。4人之所以平凡,在于无法超越自己。5若无是非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6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化敌为友。7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31、佛门当中有流行语说:一年两年,佛在眼前;三年四年,佛在半天; 五年六年,佛转西天。这可不是笑话,实在是说明了我们众生最大的毛 病:没有长远不退之志。不论在各种比赛中,还是在升学求职上,不论在 事业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只有奋力拼搏,战 胜挫折,才能获得成功。

32、我们并非圣人,犯错误是难免的,问题在于我们要正视它。有些人不 太愿意承认自己会犯错误,以为承认错误是一种耻辱。所以,当他们明知 自己犯了错误时,往往无动于衷,根本不去采取任何挽救措施,这是愚蠢 的做法。没有人会不犯错误,关键是要勇于认错,并在发现错误时及时改 正,在今后避免重犯。

33、【禅语感悟】 谛闲大师《复觉明比丘尼书》上说:抱定宗旨,一志不移,任他八 风吹来,尔当岿然不动。只此法门,真可一生直截了当。世之最可珍贵 者,精神也。正所谓:顺境乘风,逆境破浪。人们在顺境中应该抓住机 遇,奋勇前进;陷于逆境中虽然不幸,但应当奋力争取,许多奇迹都是在 厄运中出现的。

34、【天天禅语】放不下的原因有三:不认识执著的过患;即使认识,也不相信;即使相信,也不愿意断除。若能体认到杀生会导致多病短寿,并堕地狱,就会放得下杀生;若能体认到邪淫会导致家庭矛盾,并堕近边地狱,就会放得下邪淫;若能体认到偷盗会导致财物贫困与福报减少,并堕饿鬼道,就会放得下偷盗。

35、一个人想要成佛,应该在信仰佛、法、僧三宝的前提下,首先以做人开始,由道德人手。在做好人和遵守道德的基础上,才有条件建立菩萨的功德和诸佛的境界。做人失败,越学佛越容易学偏;道德缺失,越修佛越容易修邪。噶举祖师刚波巴大师说:若不如法而行,仍种下因为佛法反而堕落恶道的因,实在无益。

36、每当我生病,身心不舒服时,就会想起恩德上师的窍诀:当你生病时,应当想将如母有情众生的疾病都发生在自己身上,发愿如母众生永离疾病之苦而获得解脱。由于上师的加持不可思议及窍诀殊胜之故,身心的疼痛和难受自然减轻或消失了。我坚信,如果你也如是清净发愿,就一定能从疾病的恐惧中得到解脱。

37、人生的精彩,来自淡泊。淡中交耐久,静里寿延长;扫弃焚香可见清 福,养花种竹必自安乐;淡饭粗茶有真味,明窗净几可安居;知事少时烦 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得点闲眠真可乐,吃些淡味自无忧;淡饭尽堪充 一饱,锦衣那得几千年;守本分而安岁月,凭天性以度春秋。淡泊之人, 不只是雅人,更是高人。

38、佛陀在《指示无增无减性经》云:舍利子,此法义,是佛之行境,是佛之所悟;舍利子,此法义,就算是一切的声闻、缘觉,通过自己的智慧,郜不可能清净正确地明了、见到、思维,就更不用说那些普通众生了。除f通过对佛的信心能够证悟此法义而外,别无他法;舍利子,真正了义法义,只能通过信心来证悟。

39、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遭遇失败后,我 们要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并能勇敢地从失败中站起来,继续奋勇前 进,那么你最终就是那些成功者。然而,有的人遭遇挫败后,不能积极地 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而是一蹶不振,始终生活在失败的阴影里,他 们便是生活中的那些失败者。

40、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与别人交往,一些有意无意的摩擦便无 法避免地产生了。如果有人心态不好的话,可能就会从中搬弄是非,做出 诽谤他人、诋毁他人名誉的事情来。然而,就像佛陀格言中所说的一样: 诽谤他人就像是含血喷人,会先污染了自己的嘴巴。这时我们最需要的无 疑是一颗体谅理解的心。

41、【天天禅语】六度给人们带来的世间美德:布施不但得到荣华富贵,还能养成知足常乐。持戒不但得到人天安乐,还能养成道德完美。忍辱不但得到相貌庄严,还能养成心地善良。精进不但得到圆满成功,还能养成持之以恒。禅定不但得到心的平静,还能养成行为稳重。智慧不但得到身心F{在,还能养成保持觉知。

42、【天天禅语】人们总在年轻时卖命赚钱,又在有钱后花钱买命。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所面临的一系列身体与精神问题,其实是日积月累的赚钱过程所导致的:很多疾病是花再多钱也治不好的,可见钱财并不是万能的。心才是万能,诸法唯心造,万物唯识现。快乐从内心找找,由内而外的快乐,才是真的快乐。

43、【天天禅语】从前有一个乞丐,躺在王宫附近的一个路边。他缺乏爱心,常心存恶意。很久以来,他一直期盼着王宫里的国王尽快死掉,希望自己当上国王,并拥有宫殿的一切财宝与美色。这乞丐由于业力的感召与恶意报应,被一辆马车压死在路上,并遭受无穷无尽的痛苦。这就是《法句经》中如车马随行的故事。

44、【天天禅语】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源,意识产生物质;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源,物质产生意识。大乘佛教的观点既不是唯心主义也不是唯物主义,而是超越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中观般若的大空性中,心与物是一体的;界的智慧中,主观与客观是一体的;究竟了义的境界中,能取与所取是一体的。

45、【禅寓】某人见盲人打着灯笼,不解,询问缘由。盲人说:我听说天黑以后,世人跟我一样什么都看不见,所以我才点上灯为他们照亮道路。某人说:原来你是为了别人才点灯,很有善心。盲人说:其实我是为自己点灯的,因为点了灯,在黑夜里别人才能看见我,不会撞到我。为别人就是为自己。-刘原-陈朝华-俞萌

46、人们都希望过安定舒适的生活,担心受到天灾人祸或恐怖事件的伤害。然而,对于其他生命而言,人类是最可怕、自私、残忍的。人类为了口腹之欲而伤害无辜的生命,活生生地剥动物的皮,吃它们的肉,残忍地大量食用各种各样的活海鲜。如果这世界上没有人类,其他的生命自然更加幸福、自由与充满与平。069。

47、佛、法、僧三宝的根本,是上师。上师是诸佛之白性;上师是正法之根源;上师是僧伽之主体。正如第一世蒋贡康楚仁波切所说:上师鉴知我。具恩根本上师鉴知我。三世诸佛之自性,教证正法之根源;圣众僧伽之主体。根本上师您鉴知。慈悲加持之巨藏,二种成就之生处,事业所愿悉赐予。根本上师您鉴知。099。

48、寂天菩萨写道:当你说话时,必须不贪不嗔,以温柔的语调和适当的长度,轻松、切题、清晰而愉快地说。当你看人时,必须以真诚而慈爱的眼睛看,并且观想:依靠这位仁慈的人,我将大彻大悟。我们要以智慧与他人交流,以慈悲去对待别人。在日常生活中修心,令智慧和慈悲迅速增长,使自利和利他任运圆满。

49、当很多人吃肉的时候,只欣赏餐桌上的美食,也只想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而从来没有体认到残杀生命的过程中,它们遭受到的无比恐惧和难忍的痛苦,也没有想过需要偿还杀生的可怕后果。即使不相信众生曾做过我们的父母,也不知道众生都具备佛性,但也不应该为了我们的口腹之欲而轻易伤害无辜的生命啊!076

50、我们付出了时间与精力学习佛法知识、修习佛法仪轨,如果未能保持少欲知足的心态,没有出离心、虔诚心、爱心和智慧,那么学佛的目的和意义何在?我们学佛和修行难道不是为了获得内心的改善和解脱吗?正如尊贵的大宝法王噶玛巴所说:所谓法,就是指改变你的心,唯有靠心才能改变心,唯有心才能解脱心。

51、有些高深的理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并不能完全用语言说清楚。对于闻者来说,由于说者不能说明或没有用语言说明,所以他没有听见,那么就好像聋子一样,徒然地竖起耳朵。求道,必须先悟道,要自己开启心灵之门,任何外力的传输都是不起作用的。理解天地万物要用心体悟,正知道家所说,大道敏于心。

52、【佛心佛语】佛曰:1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2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3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4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53、其实,有人的地方总会有矛盾,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难免会产生摩 擦、误会,甚至是怨恨。这时,我们应该淡化矛盾,消除芥蒂,握手言 和,而不是让仇恨的袋子不停地膨胀,最后难以清除。俗话说:冤仇宜 解不宜结,不妨用发自内心的慈悲,以德报怨,彻底解除冤结,人人都 可以毫无隔阂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54、平淡之美实难言明,宛如陶渊明在诗中所云:此中有真意,欲辨已 忘言。生命,我们一边享受它一边失去它,我们无法增加生命的长度, 只好追求它的高度。我们眼睛能看到的高度、手臂能触及的高度都是有限 的,唯有心能到达无限高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人生的 真理,着实是藏在平淡之中啊!

55、生命就是呼吸,不能提前也不能拖后,无论如何尝试,你都无法逃避 人生,只要你活着,不管是在城市或在山林,你都必须面对它。真正的人 生就在眼前的一瞬间,你能把握住的只有这一秒,如果你沉迷于过去的往 事,或者一味憧憬尚未到来的梦幻未来,那么生命就在这一呼一吸间流逝 掉了,你就无法把握生命。

56、【禅语感悟】 每个人都会犯各种各样的错,有故意为之的,有无心为之的。故意为 之的过错受害人是一方,而无心之过的受害者是双方。就像故事中的小沙 弥一样,他因为无心之失害死了自己的师父,本来已经内疚万分,怎奈众 人不但不同情安慰他,反而谴责排斥他。责难犯了无心之过的人,是一件 很残忍的事。

57、【天天禅语】佛陀在《三摩地王经》中曾说:眼耳及鼻非正量,舌身意亦非正量,倘若诸根是正量,圣道为谁为何用。由于我们凡夫的六根不是正量,所以我们所看到、听到、知道的一切的一切不是绝对的真理。假如我们凡夫的六根是正量,看到、听到与知道的一切都是真理的话,那么佛陀的圣道为谁起到何作用呢?

58、【天天禅语】佛陀曾明确宣布:凡世人认为存在的,我也承认其存在,凡世人认为不存在的,我也承认其不存在。圣者不会与我们凡世人争论,不争论的原因,是不值得争论,我们的思想迷惑,行为颠倒,争论有什么意义呢?就像正常人不值得与疯子争论一般。这句教诲,充分证明了佛教的包容,也体现出博大精神。

59、【天天禅语】大乘佛法的超胜之处就是菩提心,大乘佛教以菩提心为庄严,以菩提心为核心,以菩提心为根本,以菩提心为精髓。能够遇到殊胜的菩提心教法,就像乞丐遇到如意宝一样,应当极其珍惜。无论我们在轮回中如何流转,菩提心永远没有离开过我们,就像油没有离开过芝麻,酥油没有离开过牛奶一样。201。

60、世界上曾出现无数佛菩萨化现的善知识,他们以大慈悲心摄受众生,传法、引导、加持、护佑,提供种种方便解脱大道。但我们仍然执迷不悟、以苦为乐、执我为实,身口意总是与佛法背道而驰。由于自身的我执和业力感召,最终我们没有被佛菩萨救度,至今仍在轮回中流转,在苦海中受苦,实在应感到遗憾和忏悔。

61、华智仁波切说:一切生者皆无常,必定会灭亡,一切储存皆无常,必定会耗尽;一切集聚皆无常,必定会分散;一切建造皆无常,必定会崩坏;一切升起皆无常,必定会落下。因此,敌与友、幸与不幸、善与恶、心中的念头,这一切永远都在变化。既然轮回的一切都是无常,那么除了解脱外又有什么事情值得追求呢?

62、华智仁波切说:一切生者皆无常,必定会灭亡;一切储存皆无常,必定会耗尽;一切集聚皆无常,必定会分散;一切建造皆无常,必定会崩坏;一切升起皆无常,必定会落下。因此,敌与友、幸与不幸、善与恶、心中的念头,这一切永远都在变化。既然轮回的一切都是无常,那么除了解脱外又有什么事情值得追求呢?

63、如果你想让父母欢喜,就应该使家庭与睦,家庭与睦是孝顺父母的最佳方式;如果你希望高僧大德长久住世,就应该与师兄团结,师兄团结是供养上师们的最好礼物;如果你想得到诸佛菩萨的庇护,就应该以真诚待人、关爱生命,真诚待人与关爱生命是令诸佛菩萨欢喜的最殊胜途径。愿佛菩萨保佑如母一切有情众生。

64、我们学佛修行的目的是为普度众生而证得佛果。佛果源于菩萨的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福德资粮依靠众生而积累,智慧资粮依靠诸佛菩萨而圆满。对于追求解脱、成就佛果的人而言,众生给我们带来的恩德是与诸佛菩萨同等的。我们应当对众生怀着感恩之心去传递佛法的真理,并使大家从轮回的沉迷中共同早日觉醒。

65、珍惜人生要时时处处反映在生活中。早上,必须早起做早课、打扫卫生,或者多做利益他人的善事。白天,做事保持正念,遇到路上堵车、电脑死机、停电等让人心烦的事的时候,应仍然保持放松、平心静气地持咒、训练禅定。晚上,不要沉迷于电视剧、打麻将、网游而过夜,应将一天的功德与一切善事回向给众生。

66、很多时候,我们会在身边发现一些悲情人物,他们有一个共同的 特点,那就是虽然并不愚钝,却常常陷入某一绝对没有好处的事情中不能 自拔。任凭周围的亲戚、朋友如何劝说,他们总是执迷不悟,甚至还要找 出很多幼稚的理由来欺骗自己,直到有一天,当他们受尽折磨,终于解脱 的时候,才翻然醒悟,追悔莫及。

67、我们看世界时,世界如此真实;想世界时,世界仿佛实有。这并不意味着世界不是心的显现,也不表示世界不是如幺J如梦、缘起性空,而是以无明的眼睛与迷惑的心所得出的结论。当我们看世界时,只凝视着世界的现象,而不知道五官是无明的产物;当我们想世界时,只观察与分别世界,而体认不到心是迷惑的思想。

68、有一种相遇不是在路上,而是在心上。有一道风景不是在远方,而是在心房。这种暖,是千里之外的禅音。那种感情,是灵魂深处的偎依。我想你了,就这样静静的想你。你的眼前是否划过我的身影?想你的名字,想用我如花般的柔情疼你。想知道,当你进入甜蜜的梦乡,是否看到我在梦的路口等你。是真的爱上了你。

69、拥有势力与地位,拥有健康与亲属,生活富裕,身强力壮,年轻貌美,才华渊博,科技发达,医学高明。这些都不能成为我们可以不面临死亡的理由。人生本来就这么短暂,生命又极其脆弱,再加上全球各地灾难重重,我们随时随地都有死亡的可能,那为什么还沉迷在此生此世的名利之ll,并做一些千百年后的计划呢?

70、问:佛前供养之香、花、茶、饼、果,各项有何意义?答:此有事理之别。事者,依俗礼常用之品供养表示诚敬而已;理者,因诸供养巾,以法为最,故取物以代法也。香表精进,烛表智慧,花表忍辱,茶水表布施,饼果表禅定。尚有涂香一种,显教多不用之,乃系持戒之意,合此为六波罗密也。——李炳南居士

71、​珍惜人生要时时处处反映在生活中。早上,必须早起做早课、打扫卫生,或者多做利益他人的善事。白天,做事保持正念,遇到路上堵车、电脑死机、停电等让人心烦的事的时候,应仍然保持放松、平心静气地持咒、训练禅定。晚上,不要沉迷于电视剧、打麻将、网游而过夜,应将一天的功德和一切善事回向给众生。

72、【何为修行?】我们自己有很多毛病,才会看到别人的毛病,就像苏东坡与佛印禅师的故事一样,内心是佛心,看谁都是佛;内心不干净,看别人就是牛粪。眼里总是看到别人的不对,恰恰证明了自己的心不干净。修行,就是把目光往内看,看自己的毛病,看自己的不足。这就是《坛经》说:若真修行人,不见他人过。

73、【天天禅语】人生如梦一般的短暂、虚幻,但这并不意味着四大皆空,什么都不值得去追求,而是提醒我们把握当下,珍惜拥有,感受幸福。先生与妻子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要彼此包容,与睦相处。短暂的人生路途中不应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吵或发生矛盾,应该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过快乐的日子。

74、【天天禅语】佛教徒对生病的态度乐观而积极。因生病而体会到患者的感受,因生病而谨慎恶业,因生病而努力行善,因生病而消除业障,因生病而降低我慢,因生病而生起爱心,因生病而功德增上。生病是一场修行之旅,病越久业障消除越有效,病越重功德增上越迅速。生病是不求而得的助缘,也是不请而到的幸运。

75、【天天禅语】如今通过视频与媒体可以看到活熊取胆的残忍行为,令我非常悲伤与流泪。黑熊就像我们人类,同样具备生命的尊严,也有苦乐的感受,更拥有生存的权力。我们又有什么资格伤害它们的生命来利益我们自己呢?请大家对黑熊起怜悯之心,并尽我们的微薄之力,去拯救可怜的黑熊吧。我坚决反对活熊取胆。

76、【天天禅语】有几个熟悉水性的人乘船渡江,浪打翻了船,他们竭尽全力游向岸边,水性最好的那个人却怎么也游不快。岸边的同伴问他怎么啦?那人说:我腰上缠着千金,太重了。同伴着急道:命都快没了,扔掉吧。但这人坚持不扔,结果被淹死了。那种过分贪图钱财,甚至把钱财置于生命之上的人,必然葬身其中。

77、【天天禅语】越祗国国王屯真陀罗供养佛。请佛漱口,佛将水吐在地上,水立即化成宝池,周同二百里用七宝庄严,光明灿烂。池中有八功德水,水底满是七宝之沙,八种莲花大如车轮,五颜六色,香气芬芳浓郁,遍布四方。众人看到如此奇妙的宝池,欢喜赞叹佛陀功德无量。佛陀于是方便说法,为众生增添无上福德。

78、佛教的团体本来就应该是具有博爱、包容、智慧与与谐精神的一个团队。我们的使命就是要将这些博爱、包容、智慧与与谐精神传递于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使全世界任何角落都充满这种精神。这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可以完成的,而是要靠一个团队的集体力量。让我们大家的力量聚集,将这种精神传递于无限的宇宙吧。

79、佛教的团体本来就应该是具有博爱、包容、智慧与和谐精神的一个团队。我们的使命就是要将这些博爱、包容、智慧与和谐精神传递于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使全世界任何角落都充满这种精神。这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可以完成的,而是要靠一个团队的集体力量。让我们大家的力量聚集,将这种精神传递于无限的宇宙吧!

80、佛陀说:施饭给一百个恶人,不如施饭给一个善人;施饭给一千个善人,不如施饭给一个持五戒的人。五戒为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及不饮酒。一个人持五戒的功德比一千个善人做好事的力量还大。我向有缘人合十,请不要为过年的美食而杀生。爱护生命,才能保障健康愉快;尊重生命,才能保障幸福平安。

81、佛陀说:施饭给一百个恶人,不如施饭给一个善人;施饭给一千个善人,不如施饭给一个持五戒的人。五戒为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及不饮酒。一个人持五戒的功德比一千个善人做好事的力量还大。我向有缘人合十,请不要为过年的美食而杀生!爱护生命,才能保障健康愉快;尊重生命,才能保障幸福平安。

82、古人云: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人为了求名,相互倾轧,而人的智识就成了斗争的工具。千百年来,读书人为了金榜题名而发愤苦读,除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之外,便是为了在官场赚取名利,光耀门楣,扬名天下。但是,人不应该为了求名、为了好胜而求知识,因为名心和利心都是杀人不见血的武器。

83、大善心就是菩提。与人为善,与己为善。如果你有一颗愿意为他人分担痛苦的心灵,并且愿意尽自己所能为他人解决问题,他人的烦恼就成为你的一颗菩提果。他人的烦恼也会因为你的善心而烟消云散,那他的心中也会有一颗菩提开花结果。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这么做的话,那么这个世界就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同世界了。

84、如今很多人不遵守因果规则,追逐名利、无恶不作。这时我们应修持忍辱,感激他人对我们的伤害。《金刚经》中的忍辱仙人,遭受被歌利王割截身体的大苦难,他不但丝毫没有嗔恨心,反而对国王生大慈悲心说:我将来成佛第一个度你,因为你是我最大的恩人,没有你,就不能成就我的忍辱波罗蜜。这是忍辱的力量。

85、学佛人不应该仅停留在念经、持咒等表面形式上,更不应该迷信于烧香、拜神、算命、神通等。佛教精神是慈悲与智慧。我们应怀着慈悲与智慧的心去实际利益自己能力所及的众生,一切从家庭生活中做起,从点滴做起,从内心做起。成为家人的榜样之后,再进一步扩大到整个社会、整个人类,最终才能做到利益众生。

86、学佛时间越久,修行功夫越高,越应该将烦恼、执著、习气彻底降伏与断除,同时,爱心与智慧得到无限提升。然而,有些人往往是背道而驰,烦恼比没有学佛人更炽盛,内心的执著与习气比没有一开始修行时更严重。原因是,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缺乏了正知正见,于是所学所修的一切,反而成为增长邪知邪见的助缘。

87、幸福是可以简单的。理想再大,可以暂时把目标缩小在脚下,通过一回出游,一天的休憩,一课的悟禅,一次公益活动等实现简单的幸福。大起又大落的人,是最明白平平淡淡才是幸福的滋味。当一个人患过一场病后,会减掉心里虚妄,最能释怀放下,会认为只要没有外压,没有内忧,能吃、能睡,健康能动就是幸福。

88、当你住着宽敞舒适的房子,开着豪华昂贵的轿车,身着华丽时髦的美农时,你是否想到过偏远山村的孩子们没有钱读书,路边可怜的乞丐还不能享有足够的温饱,很多穷人看病、买药都很困难。我们的确不该自私、贪婪,也不该过度地享有奢侈、浪费,而应该怀着爱心与利他之心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感恩您。

89、当你幸福时,那幸福是否令人羡慕,要看你的幸福建于何处;当你快乐时,那快乐是否令人赞叹,要看你的快乐能否永久;当你富有时,那富有是否令人尊重,要看你的财富源于何处;当你自感聪明时,那聪明是否令人敬仰,要看你的聪明用于何处。表面上的成功不值得炫耀,成功源于何方,将来会导致什么才是关键。

90、当我不小心被热水烫疼的时候,就会感到自己业障重,还会忆念起地狱的热苦。由于业障太重,就会受到热水的影响。业障清净会表现为不受地水火风的影响。祖师密勒日巴尊者,地不能埋,水不能淹,火不能烧,风不能摧,能超越和战胜一切!既然我们已经业障够重,还可以再伤害动物吗?难道真的不怕罪业加重吗?

91、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老师的教育,感恩医生的治疗。更要感恩佛陀引导我们踏上解脱之路,感恩佛法帮助我们解决烦恼,感恩僧宝陪伴我们一路修行。父母、老师与医生的恩德只能带来暂时的世间的幸福与快乐。佛、法、僧三宝的恩德不止于此,三宝还能解决永恒的问题,更能使我们获得解脱与证悟佛果。感恩三宝。

92、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老师的教育,感恩医生的治疗。更要感恩佛陀引导我们踏上解脱之路,感恩佛法帮助我们解决烦恼,感恩僧宝陪伴我们一路修行。父母、老师和医生的恩德只能带来暂时的世间的幸福和快乐。佛、法、僧三宝的恩德不止于此,三宝还能解决永恒的问题,更能使我们获得解脱和证悟佛果。感恩三宝!

93、抛掷了往事缤纷的戏台,将自己从梨园的梦境隔开。自此后,慵懒是我的姿态,优雅是我的情怀。说什么孽缘情债,唱什么相思成灾,戏里戏外,谁又将谁主宰。洗去了胭脂粉黛,卸下了浓妆艳彩,客往客来,谁又将谁倦怠。谁说戏子注定悲哀,看我将清凉的过往深埋,独倚在禅寂的长榻上,等一场梨花的寂寞,重来。

94、拥有财物而不用,和没有有什么差别呢?佛说,人世财富其实有五家共有,这五家分别是:水灾、火灾、强盗、贪吏、不肖子弟。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攥在手中的钱不知何时就会失去,人生在世,即使手中拥有大量的财富也并不足以作为依靠,因为财富转眼就可能成空,所以佛家十分强调付出、奉献、布施。

95、无论你的心再浮躁、再焦虑和烦恼,都请你不要绝望,也不要过度的沮丧。因为你心的本质仍是如此的纯洁、安宁、光明、慈爱和智慧。若明白其道理,并能做到发挥潜能的话,那么我们的一切烦恼和痛苦会从中自然消融,所有的问题和麻烦也会自然化解,并能离苦得乐、寂静自在。这就是所谓的解脱,也是证得涅槃。

96、而妄想和奢望是欲念的无限膨胀,是虚荣心的步步紧逼。希望是对自我的清晰定位,妄想和奢望则是看不清自我的盲目自大。怀抱希望,才能在认清自己能力的前提下,制定出切合自身实际的目标,一步步实现人生的理想。心怀妄想和奢望,就会好高骜远,在现实中节节败退,频频受挫,最终对自己所做的事失去信心。

97、过年时,人们为了享用团圆餐而残杀各种生命,食用活海鲜,这真是令人悲痛。恳请大家,不要将过年的快乐建立在动物的痛苦之上!你所得到的只是一顿饭的温饱,可它们失去的是宝贵的生命啊!最起码不要点杀,更不要过于浪费肉食,没有必要伤害无辜的生命。请求大家,感谢你们,我真心为大家祝福!幸福快乐!

98、阳光下的旖旎,月光里的迷离,香了你,醉了伊,这层层轻柔的涟漪,放出了清凉的喜欢,直达你多情的心底,这神奇的活力,让你去创造生命的奇迹。谁说流水无情,落花有意,谁言红颜薄命,转瞬即逝,有几人能解这里的禅理,花开即菩提,花落也禅意。纵然生命稍纵即逝,也会化成香泥一粒,回馈给美丽的大地。

99、只有幸福的日子是不够的,因为此生既不是一开始,也不是结束,在无数流转的生命里,不过是个片段罢了。死亡是另一段新生命的开端,并非是一了百了。既然死亡是新生命的开端,我们为何不去做对死亡与来世有益的事呢?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对死亡一无所知。你可以追逐此生利益,但不能没有对死亡的准备。I。

100、学佛的关键,首先是通过佛法的智慧认识白己,要明白自己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根器的弟子,然后对症下药,进一步实修,才能有实质性的功效。很多学佛人就像没有经过诊断的情况下自己瞎服药一样,非常危险。自己明明是处于下等根器的人,却自以为上等根器,藐视因果、毁坏戒律,最终误入歧途、一无所成。

101、当我不小心被热水烫疼的时候,就会感到自己业障重,还会忆念起地狱的热苦。由于业障太重,就会受到热水的影响。业障清净会表现为不受地水火风的影响。祖师密勒日巴尊者,地不能埋,水不能淹,火不能烧,风不能摧,能超越与战胜一切。既然我们已经业障够重,还可以再伤害动物吗?难道真的不怕罪业加重吗7。

102、我们可以通过助人结缘。别人有事相求,你若有能力帮助他,就不要 推托。人与人之间是相互成就的,你也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因此他人 有困难请求你相助时,不要轻易拒绝。宁可花一点儿时间,吃一点儿亏, 也要诚心与对方结缘。如果自己真的爱莫能助,也要顾及对方尊严,好言 婉拒,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善意。

103、【天天禅语】拥有少欲,才能生起小乘的I叶J离心;拥有爱心,才能圆满大乘的菩提心;拥有智慧,才能证得金刚乘的大手印。有了出离心,才能做到诸恶莫作;有了菩提心,才能做到众善奉行;有了大手印,才能做到自净其意。出离心、菩提心与大手印之见地,是一切佛法的精髓,三藏十二部的要义,显密佛教的核心。

104、【禅语感悟】 你想升天堂还是人地狱是由你自心一念所造的,你心想升天堂,别人 无法把你拖人地狱;你要下地狱,别人也无法硬拉你上天堂。学佛就是修 心,你念念光明就时时都是佛,你念念黑暗就时时都是鬼。所以佛与鬼的 分别,就在这一念之间,一念佛,一念鬼;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所以这 一念之中最要紧。

105、问:佛教徒应不应尊敬神?(妈祖、关帝、仙公等)答:众生平等,皆是过去眷属,未来诸佛,当该一律恭敬,此常不轻菩萨之行也。但恭敬与信奉,大有区别,万不可混为一谈。如对本国元首,自应披胆沥肝,拥护奉事;对他国元首,但尽合礼之肃敬而已。明乎此,佛徒于佛神之间,各有分寸矣。——李炳南居士

106、【天天禅语】在这个世界上,成就的机会最高的是人类,堕落的可能性最大的也是人类;对社会奉献最大的是人类,对社会破坏最强的也是人类;对众生利益最大的是人类,对众生伤害最惨的也是人类。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心。心善人便善,心恶人便恶;心正人便正,心邪人便邪。人类既伟大,又可怕。

107、【天天禅语】布施并不只是送施财物,而是能放下对物质的贪欲;持戒并不只是断恶行善,而是能生起对轮州的出离;忍辱并不只是压抑愤怒,而是能调伏内心的嗔恨;精进并不只是努力修法,而是能时时刻刻保持法喜;禅定并不只是得到平静,而是能安住于本然的自觉;智慧并不只是通达经典,而是彻底觉悟心的本性。

108、【天天禅语】年轻人常常沉迷于爱情,却往往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爱不是自私,而是奉献;爱不是染污,而是清净;爱不是狭隘,而是包容;爱不是冷漠,而是温暖;爱不是愚昧,而是智慧。有了真正的爱,婚姻就会幸福;有了真正的爱,家庭就会与睦;有了真正的爱,人生就会美满;有了真正的爱,前途就会光明。

109、【天天禅语】成佛之道分为道谛与灭谛。宗教、哲学与科学是属于道谛。灭谛是超越宗教、哲学与科学。成佛之道有两种,方便道与智慧道。宗教、哲学与科学是属于方便道。智慧道是超越宗教、哲学与科学。成佛之道有两种,暂时安乐之道与究竟解脱之道。宗教、哲学与科学是属于前者,后者是超越宗教、哲学与科学。

110、【天天禅语】有一次我去海边散步。当我看天空时,天空仿佛告诉我,心就像天空一样广阔;当我看阳光时,阳光好像告诉我,心就像阳光一样明亮;当我看大海时,大海似乎告诉我,心就像大海一样平静;当我看沙滩时,沙滩好像告诉我,心就像沙粒一样放松;当我感受微风时,微风好像告诉我,心就像微风一样自在。

111、【天天禅语】若能体认到贪欲会导致白私自利、贪婪无穷,并堕饿鬼道;嗔恨会导致害人害己、充满仇人,并堕地狱道;邪见会导致毁灭善根、愚昧无知,并堕畜生道,我们就能放得下贪欲、嗔恨及邪见。佛经云:杀生之上无他罪,十不善中邪见重。首先放下杀生与邪见。以关爱生命来放下杀生,以闻思佛法去放下邪见。

112、为什么日食与月食出现时行善功德大呢?按藏传佛教的说法,人身上有业气与智慧气两种。一般情况下,人每天呼吸两万多次,其中多数都是业气,智慧气几乎没有。日食与月食出现时,大部分呼吸是智慧气,由于智慧气的正面力量的牵引,修法、行善的功德及加持力不可思议。因此藏传佛教很重视日食与月食等殊胜日。

113、为什么日食和月食出现时行善功德大呢?按藏传佛教的说法,人身上有业气和智慧气两种。一般情况下,人每天呼吸两万多次,其中多数都是业气,智慧气几乎没有。日食和月食出现时,大部分呼吸是智慧气,由于智慧气的正面力量的牵引,修法、行善的功德及加持力不可思议。因此藏传佛教很重视日食和月食等殊胜日!

114、从前有一位太子对臣民关爱、平等,国王不接受他的博爱,把他赶了出去。太子流浪到别国,由于劳累,在树下睡着了。此时那里的国王辞世,正值大臣们寻觅继位者时,看见在树荫下睡觉的太子。太阳已走远,树荫却仍然遮住太子,大臣们觉得他不是普通人,决定请太子作国王。这就是《法句经》中如影随着行的故事。

115、从前有一位太子对臣民关爱、平等,国王不接受他的博爱,把他赶了出去。太子流浪到别国,由于劳累,在树下睡着了。此时那里的国王辞世,正值大臣们找觅继位者时,看见在树荫下睡觉的太子。太阳已走远,树荫却仍然遮住太子,大臣们觉得他不是普通人,决定请太子作国王。这就是《法句经》中如影随着行的故事。

116、依据藏传佛教所云:于藏历每年正月中所造之任何善业与恶业,皆白辗转增盛为十万倍之业缘。故应于此月:励力断一切恶缘,行一切善业。在佛教史上,释迦牟尼佛曾于多天内每天示现一种神变,令到专门前来比试挑战的外道六师最终俯首认输而皈依正法。在这两周中,便是纪念本师释迦牟尼佛以神通降伏外道的日子。

117、依据藏传佛教所云:于藏历每年正月中所造之任何善业与恶业,皆自辗转增盛为十万倍之业缘。故应于此月:励力断一切恶缘,行一切善业。在佛教史上,释迦牟尼佛曾于多天内每天示现一种神变,令到专门前来比试挑战的外道六师最终俯首认输而皈依正法。在这两周中,便是纪念本师释迦牟尼佛以神通降伏外道的日子。

118、学佛的意义,是依靠佛法的智慧,了解众生的苦.难;依靠佛法的爱心,帮助与服务众生。有了智慧,我们才能对众生的苦难有切身体会;有了爱心,我们才会发自内心地帮助与服务众生。所以我们应该在通达佛法道理的同时,对众生生起强烈的慈悲;在提高修行境界的同时,对万事万物生起缘生缘灭、无我空性的见地。

119、学佛的意义,是依靠佛法的智慧,了解众生的苦.难;依靠佛法的爱心,帮助和服务众生。有了智慧,我们才能对众生的苦难有切身体会;有了爱心,我们才会发白内心地帮助和服务众生。所以我们应该在通达佛法道理的同时,对众生生起强烈的慈悲;在提高修行境界的同时,对万事万物生起缘生缘灭、无我空性的见地。

120、无论你的心再浮躁、再焦虑与烦恼,都请你不要绝望,也不要过度的沮丧。因为你心的本质仍是如此的纯洁、安宁、光明、慈爱与智慧。若明白其道理,并能做到发挥潜能的话,那么我们的一切烦恼与痛苦会从中自然消融,所有的问题与麻烦也会自然化解,并能离苦得乐、寂静自在。,这就是所谓的解脱,也是证得涅槃。

121、每个人都有自己应尽的本分与职责,在生活和工作中投入自己的热情,认真对待,才不会如竹篮打水,最终一无所得。认真是我们对生活、对世界的态度,一个懂得事事都应该认真的人,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且懂得生活的人。他也许会是一个平凡的人,但绝对不会是一个平庸的人,他的生命将因为认真而变得丰满和充实。

122、烦恼犹如盗贼,迟早偷走心中的善财。贪欲会偷走知足之财,让你饱受贪婪之苦;嗔恚会偷走爱心之财,让你饱受怨恨之苦;愚痴会偷走才智之财,让你饱受无明之苦;妒忌会偷走随喜之财,让你饱受嫉妒之苦;我慢会偷走恭敬之财,让你饱受消福之苦。学佛,就是认识烦恼;修行,就是解决烦恼;成就,就是战胜烦恼。

123、由于修行者有三种根器,所以要依靠戒、定、慧三种学处,用逃避、对治、转换三种不同的方式去应对贪嗔痴烦恼。下等根器者用以持戒来逃避的方式去应对烦恼的对境;中等根器者用以修定来对治的方式去应对非理作意;上等根器者用以修慧来转换的方式去应对烦恼的根本。初以戒为基,中以定为道,后以慧为果。093。

124、若能体认到妄语会导致遭到诬陷、诽谤,并被他人欺骗;离间语会导致亲朋好友之间互不与睦,并对其进行反驳等;恶语会导致经常听到不悦耳语,并自己所说之言也成了争吵之因;绮语会导致言语无有威力、口才拙劣等;根据造业的大、中、小,堕地狱、饿鬼及畜牲道,我们就会放得下妄语、离问语、恶语及绮语。206。

125、过年时,人们为了享用团圆餐而残杀各种生命,食用活海鲜,这真是令人悲痛。恳请大家,不要将过年的快乐建立在动物的痛苦之上!你所得到的只是一顿饭的温饱,可它们失去的是宝贵的生命啊!最起码不要点杀,更不要过于浪费肉食,没有必要伤害无辜的生命。请求大家,感谢你们,我真心为大家祝福!幸福快乐!068

126、非常幸运,我们开始学佛并修行了,这不意味着从此我们比任何人更特殊。越是学习体会佛法,就越应该接受、包容一切,尊重、恒顺一切,而不能因为我们是学佛人、修行人,就要让他人尊重恒顺我们。我们学佛修行的唯一目的,并非是为了比别人伟大,而是为了更无私地奉献和更好地服务于众生,并充满爱心与和谐。

127、佛说,话说得最多的人,不一定是事做得最多的人。雷声大,雨点 小,只是虚张声势。实干才是最真的,行动胜于空谈。只有实干,只有付 诸行动,理想的风帆才会鼓足力量,人生的帆船才能驶向成功的彼岸。纵 使一个人说得再好听,谈得再动人,如果不通过行动证明,通过实干实现 目标,也终将碌碌无为,一无所获。

128、【天天禅语】我们并不需要通过算命来询问将来死后F{己会去往哪里,也没必要找求圣者以神通来观察我们将投胎何方。死后的去向,取决于当下是造恶业还是行善业;死后投胎何处,取决于心中生起恶念还是善念。据佛经所说:嗔恚投生地狱;吝啬投生恶鬼;愚痴投生畜生;贪欲投生人道;嫉妒投生修罗;我慢投生天道。

129、【天天禅语】人的品格犹如土壤,佛法就像种子,菩萨的功德就像苗芽,诸佛的境界就像果实。若没有肥沃的土壤,即使播下优质的种子,也长不出挺拔的苗芽,更无法结出饱满的果实。同样的,一个人若缺乏高尚的品格,即使获得殊胜的法教,并专心念佛,也无法得到诸佛菩萨的加持与护佑,更无法成就圣者的任何境界。

130、【天天禅语】佛教的真理,是最殊胜、最高尚、最稀罕的珍宝,弥勒菩萨在究竟一乘宝性论中说:因稀有,因无垢,因具胜能,因世间最美,因最高尚,因始终如一,故称稀世珍宝。所以不一定任何人都能遇到、任何地方都会出现、任何时代都会出现的事情,而是众生共同的善业福报与诸佛的慈悲愿行双方机缘相合的结果。

131、【天天禅语】古老的东印度格言所说:如果你种下一个念头,你收获一个行为。如果你种下一个行为,你收获一个习惯。如果你种下一个习惯,你收获一个性格。而如果你种下一个性格,你收获一个命运。种下善的念头,一定会收获幸福的命运;种下恶的念头,一定会收获痛苦的命运。种下善念还是种下恶念取决于你自己。

132、【天天禅语】当我们遇到外境时,它给我们带来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愉快还是烦恼,都取决于自己内在的心态。分别念少,执著轻的人,即使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也会很从容、善巧地化解,并从中体现出他的宽容与智慧;分别念大,执著强的人,哪怕是遇到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会使他烦闷忧郁,并导致发生害人害己的事。

133、【天天禅语】我们都想让不安定的心安定,却很难做到,反而浮躁、焦虑,原因是我们从生到死一直在不断向外求。已经获得一些世间的成功,却仍然不满足,并为追求更大的成功不停地造业。有些人失败,却体认不到因果报应,仍然继续造业。现在我们的所思所做,注定了难以获得内心安定,更不用说稳固或发挥功用了。

134、【天天禅语】有些人认为,能够做一个好人足矣。你处于暂时的安乐一一增上生,并不意味着你已达到了究竟的解脱一一决定善。增上生只是为最终达到决定善的一种暂时的方便条件,而不是终究目标。比如,电梯只是运送我们回家的方便工具而已,没有人会将它当成自己的家,同样的,增上生就像电梯,决定善犹如家园。

135、【天天禅语】财富无常,终会用尽,应当舍弃吝悭,广结善缘;地位无常,终会衰败,应当舍弃自私,无私奉献;名气无常,终会失去,应当舍弃我慢,传递爱心;亲人无常,终会离散,应当舍弃报怨,与睦相处;身体无常,终会衰老,应当舍弃贪执,勇猛精进。无常的观念里诞生永恒的真理,生活的点滴中发现觉醒之道。

136、【天天禅语】这些无辜的生命在无比的恐惧与难忍的痛苦下被残杀,然而多数人并没有体会到它们的感受,也很少有人怜悯它们,还心安理得地享受这些肉食。尤其是举办大型宴会时,有些人为了炫耀经济实力与社会地位,餐桌上会准备大量的肉食,且大部分会被浪费。这种行为是不尊重生命与对地球环保不负责任的表现。

137、不知足,再有钱的日子也会觉得贫穷。相反,日日知足,天天欢喜,便会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由此可见,不可用物质的多寡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富有,贫富是一个人内心的感觉。这个世界上的财富很多,对于每个人而言,足够本身所需便好,过于依赖金钱和物质,反而会使人变得贪得无厌,甚至为了金钱不择手段。

138、人间有那么多肉身佛,他们完全证得佛性,自在地活在世上,并作为佛法的明师,引导世人走菩提路。肉身佛所以被称为佛,原因在于他们的心是虔诚的,心中成佛的愿力是安定而不灭的。他们一心礼佛,从不怠慢,满怀希冀和虔诚之心,修成正果是迟早的事。心中有愿力,就可以让人突破一切阻碍,达到随心所欲的境地。

139、即使我们有许多亲朋好友,面临死亡的那一刻也无法有人陪伴着我们;即使我们拥有多少的荣华富贵,面临死亡的那一刻,也要孤独地空手而去;即使我们曾经身强力壮,面临死亡的那一刻,却成为尸体而被抛弃。所以,所有生命旅程中,死亡是最陌生,最孤独,最迷乱的旅程。我们应对死亡深刻体认,也应为它充分准备。

140、喜欢穿着平底休闲鞋,一身素锦或一身帛棉,走在静谧的时光中,头顶白云悠悠,脚下虽浅露润脚,心里却是窃喜这份清欢。喜欢这样的天气,不温不燥,空气略带微凉,任季节的风柔柔的吹着,吹落满身疲惫,吹散满身尘埃,吹开心花,吹去悲伤,吹来温暖满怀。怀一颗素心,禅意人生悲喜,携一抹从容,淡定红尘喧嚣。

141、我们应常发四弘誓愿,终有一天定能做到: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由于无边的众生是我们的父母,所以应誓愿度;由于无尽的烦恼是生死轮回的根本,所以应誓愿断;由于无量的法门是趋向菩提的大道,所以应誓愿学;由于无上的佛道是自利利他圆满的境界,所以应誓愿成。

142、春节里,人们团聚着、快乐着,也享受着各种美食。然而,几乎没有人想过,那摆放在餐桌上的令我们口腹之欲得到满足的美味佳肴的背后,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也很少有人知道它会导致什么样的结局与后果。大家应当忏悔,否则便是白作自受。正如目犍连尊者所说:假令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143、有些学佛人重视打坐,却忽略行善积德、播撒福报。这就像在缺乏燃料的情况下追求取火,非常愚蠢。若修行的资粮福报不够,无论如何打坐,也产生不了任何定力,成就不了任何境界。我们应该从做人做起,由真诚待人、关爱生命开始,在实际生活中渐渐让福报增长,使功德圆满,定力才会自然提高,智慧才能自然圆满。

144、每个人都愿意享受快乐,不希望遭受痛苦。然而,人人选择快乐的标准和目标却大不一样。凡夫为了追求暂时的快乐而失去长久的快乐,而行者为了长久的快乐而选择暂时的苦行。真正的修行人绝不会沉迷名利,更不会羡慕金钱和权威。因此,修行者的选择是积极的,心态是乐观的,精神是充实的,人生是灿烂,且光明的。

145、神变月简介:藏历正月初一,波斯匿王供养佛。佛进食毕,波斯匿王奉上杨枝(作牙签用)。佛用后,掷之于地,一株大树从地拔起,高五百由旬,枝叶云布,结出车轮般的花朵及瓶状果实,根茎叶为七宝所成,果实美味遍及十方,枝叶发出与雅之音,大众心生喜悦。佛陀应机说法,众生心智开解,得果生天者,为数众多。

146、纳兰容若的前世,是一朵在佛前修炼过的金莲,贪恋了人间烟火的颜色和气味,注定今生这场红尘游历。所以他有冰洁的情怀,有如水的禅心,有悲悯的爱恋。纳兰容若的一生,沿着宿命的轨迹行走,不偏不倚,不长不短,整整三十一载。在佛前,他素淡如莲,却可以度化苍生;在人间,他繁华似锦,却终究不如一株草木。

147、非常幸运,我们一开始学佛并修行了,这不意味着从此我们比任何人更特殊。越是学习体会佛法,就越应该接受、包容一切,尊重、恒顺一切,而不能因为我们是学佛人、修行人,就要让他人尊重恒顺我们。我们学佛修行的唯一目的,并非是为了比别人伟大,而是为了更无私地奉献与更好地服务于众生,并充满爱心与与谐。

148、生活总是会给我们大大小小的选择机会,但是要获得惊喜就需要我们 自己去突破。在人生的每一次关键时刻,审慎地运用你的智慧,作最正确 的判断,选择属于你的正确方向。同时,别忘了随时检视自己选择的角度 是否产生了偏差,适时地进行调整,千万不能像背麻的男人一样,只凭一 句死理,便欲强越人生所有的关卡。

149、【天天禅语】佛法的真理象是渡过苦海的船桥,是砍断我执的利刃宝剑,是治疗心灵的甘露妙药,是迷途暗夜中的唯一明灯。所以在我们沧桑的人生里,点点滴滴的生活中,需要佛法的指引才会使我们的前途更加光明,才会减轻我们身心上的压力、操劳、忧愁、痛苦等等,更会唤醒我们沉睡中的真性,最终令我们证得大智慧。

150、【天天禅语】当很多人吃肉的时候,只欣赏餐桌上的美食,也只想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而从来没有体认到残杀生命的过程中,它们遭受到的无比恐惧与难忍的痛苦,也没想过需要偿还杀生的可怕后果。即使不相信众生曾做过我们的父母,也不知道众生都具备佛性,但也不应该为了我们的口腹之欲而轻易伤害无辜的生命。076。

151、【天天禅语】快乐与幸福来自真理。真理并不在于外境,而在于自己的内心。然而,内在的真理,并非人人都能靠自己得到体认,而是要依止有缘的善知识,才能体认到内在心的本来面目。我们具备追求真理的条件,若不追求真理的话,失去了生为人类的高级思维的价值,岂不是非常可惜的事?这跟其他的动物有什么两样呢?

152、【天天禅语】无论是人类、动物或其他生命,只是地球上的过客而已。从古至今,曾出现过的无数圣贤、伟人、贵人、帝王、将军,都分别离开了地球的大客栈。既然都是过客,谁也没资格伤害谁,也没权利侵犯谁。即使伤害侵犯了无辜的动物与脆弱的生命,因果的报应要自作自受。因果,是最客观、最合理、最公正的法律。

153、【天天禅语】每个众生都具佛性,然而众生的佛性被无明烦恼遮住,就像太阳被乌云遮住一般。只有通过实修实证才能够将自己的本能发挥出来,将如同太阳一般的佛性展现出来。成佛并不是说我们去一个没有去过的地方,也不是得到一些没有得到过的东西,而是我们心中原有的潜能全然的显露,也是我们的心彻底清净。121。

154、【天天禅语】每当我生病,身心不舒服时,就会想起恩德上师的窍诀:当你生病时,应当想将如母有情众生的疾病都发生在自己身上,发愿如母众生永离疾病之苦而获得解脱。由于上师的加持不可思议及窍诀殊胜之故,身心的疼痛与难受自然减轻或消失了。我坚信,如果你也如是清净发愿,就一定能从疾病的恐惧中得到解脱。

155、【天天禅语】真诚源于感恩之心:无论众生以顺缘的方式利益我们,还是以逆缘的方式伤害我们,都会使我们成长、坚强与成就,所以对我们恩德很大,我们对众生值得真诚。包容源于平等之心:无论任何民族、任何宗教与任何国家,都怀着同一个梦想而共存于同一个世界,地球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应该相互包容、相互与谐。

156、【天天禅语】眼睛向外观看时,见到一切形形色色,感到世界如此的真实;用心往内观照时,觉得内心空无一物,感到世界如此的虚幻。世界到底是真实还是虚幻?对于初学者而言,理论上世界是虚幻的,现实上世界是真实的。事实上,世界既不是真实,又不是虚幻,而是显空双运、明空双运、乐空双运与智悲双运的界境界。

157、【天天禅语】若有人问:佛教的真理如此的殊胜、有价值,且珍贵,那为何多数人却追逐感官享受与眼前利益,而不追求真理呢?南于我们欲望之故,抵挡不住世间的诱惑;由于无明之故,体认不到佛法的真理。所以只追逐世间的快乐,而不追求真理。我们的思想迷惑颠倒,行为舍本逐末。这与买椟还珠的故事没有什么两样。

158、【天天禅语】虽然一切显现都来自于自己的内心,但这绝不等同于唯心主义。根据佛教的观点,心的本性是空性,心的自性是光明。唯心主义既不提倡心的本性是空性,也不主张心的自性是光明。我们绝不能将大乘佛法的观点与唯心主义混为一谈。《金刚经》里说得很清楚,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082。

159、【天天禅语】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经济的发达,当今很多学佛人生活条件非常优越:住处宽敞、环境优美,有庄严的佛堂、昂贵的佛像与法器及各种珍贵的佛珠。表面上看来似乎学佛的条件很具足,然而,实际上内心并没有转向佛法,也没通往解脱与趋向菩提,只是沉迷于佛教的外表形式之中,这意味着陷入了另一个极端罢了。

160、回忆重复地穿越过去,可年华却一直向前,没有路可以让人再回去。凝眸处,残山剩水的剪影,模糊了我癫狂的心迹,散场的尘缘温存了一季的痴念,几度离别,横笛一曲,吹碎了若梦一样的浮生,从此,寄情于禅林空门,不问千劫万难,不求解脱大道,只愿为你诵经,为你祈祷,愿我佛佑你一生安好,如是,我的相思便了。

161、有人说皈依佛,清规多,不自由,这是逃避学佛的借口,很不合理。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要守规矩。为了好的前程,从小我们要遵守学校的规定;为了事业成功,上班要遵守单位的制度;为了健康保障,治病要遵守医嘱。同样,即使佛教清规再多,生活再不自由,我们仍然要皈依上师三宝,否则要从轮回中解脱怎么会有保障呢?

162、淡然是千帆过后的懂得,是一种至高的生活境界,是对岁月静好的一种期许。风轻云淡,云卷云舒是淡然;心素如简,人淡如菊是淡然;兰居幽谷,虽孤独亦芬芳是淡然;梅开偏偶,随寂寞亦留香也是一种淡然。淡然可以是夜的静美,雪的轻盈,雨的飘逸,是一份独处的美丽。越是淡然越接近自然,淡然是禅意中开出的花朵。

163、财富不仅仅指金钱,我们既有心外的财富,也有心内的财富。人们常常以为,在金钱、财产和人际交往中能够找到充足感和幸福感,可是他们忘了,幸福并不是得到什么,而是心灵在感受到自我实现时所处的状态。自我实现是一个人全部人生价值的体现,这种价值并不体现在金钱的积累上,而体现在心灵的健康和全然自由上。

164、【天天禅语】佛教告诉我们:当我们幸福与快乐时,要想,这些幸福与快乐并不是实有与永恒,就像天空出现的彩虹既短暂又幻化。同样,痛苦与忧虑的时候,也要想,这些痛苦与忧虑也是无常且虚幻,就好比梦境中子女夭折一般。无论是我们快乐,还是痛苦,都不应该过度地在乎与执著,而应视为如幻如梦、幻化无实来看待。

165、【天天禅语】佛法告诫我们:处于下等根器阶段时,要以修持净戒为主,通过听闻佛法来认识烦恼,才能对轮回生起真正的出离心;处于中等根器阶段时,要以修持禅定为主,通过思维佛法来降伏烦恼,才能对众生生起广大的菩提心;处于上等根器阶段时,要以修持智慧为主,通过实修佛法来根除烦恼,才能建立正确的空性见。

166、【天天禅语】十相自在意为:寿命自在、心自在、愿自在、业自在、受生自在、解自在、神力自在、资具自在、法自在、智自在。令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上、下与年、月、日、时所组合的时空宇宙世界一切自在。令具信者免除一切灾难,使所在之处吉祥圆满、眷属与睦、身心安康、去处通达、所求如愿。

167、【天天禅语】寂天菩萨说:一个人做了享福百年的梦后醒来,另一个人做了瞬间享福的梦后醒来,他们都无法重复梦中所享的福,长寿还是短命,临死时都如同这两种梦一样,生前的荣华富贵都成了泡影,就算你生前获得了许多财富,并且得以长久的享受,但当你死去时,如同被盗贼洗劫一空一样,光着身子、空着手走向来生。

168、【天天禅语】我在佛教的环境中出生成长,除累积佛教知识与形式上的修行外,内心的贪嗔痴及习气并没有减少。遇到我的恩德上师后,他老人家对我针对性地引导,窍诀性地指点,在他的慈悲与加持下我被自然降伏。上师调伏了刚强的我,度化了难化的我,我坚定地相信:上师是佛,上师是法,上师是僧,上师是三宝的根本。

169、【天天禅语】最近从电视上看到阿兹特克帝国血祭传说,他们杀害无数人来祭祀神明。如果我们是那些被杀害用来祭祀的人,你是否会感受到剧烈的恐惧与痛苦,不希望这种行为发生在自己身上?同样的,当你为了口腹之欲而杀害无辜生命时,为什么没有体会到它们的恐惧与痛苦的感受呢?难道因为它们不是人才没有这种感受?

170、【天天禅语】比如一个人人住高级酒店,房间里有各种丰盛的美食及饮品,他以为都是免费的,于是随心所欲地享用,然而当他离开时才发现,这些享用都会从押金里扣除。同样,在短暂的人生里,人们过度地开发资源,破坏大自然,肆意浪费食物,并心安理得,然而当他离开人世时才发现,这些奢侈都会从自己的福德里扣除。

171、【天天禅语】试想,当你无人陪伴的时候,有怎样的感受;当你失去财产的时候,是怎样的感受;当你孤独走在陌生黑暗的路上的时候,又有什么感受。即使亲人、财产以及身体都陪伴着灵魂,心灵仍会浮躁、焦虑、不安,更何况灵魂孤独漂泊的时候。为死亡准备,等于是为灵魂找到美好的归宿,也是为灵魂选择了光明的前途。

172、人生不被任何事左右,来去自如、神清气爽,何愁不从容。生活是一串干干净净的念珠,本无烦恼忧愁,是我们自己将无数的烦恼寄托在念珠之上,而在生活中行进就好比转动烦恼的念珠,转过去一个,烦恼便消失一个,转回来一个,烦恼便又再来一个。懂得跳脱虚无的烦恼,就能于自在中轻松捻动佛珠,顺畅前行,捕获快乐。

173、总想把温润的时光涂抹成一幅多彩的画卷,与你在暖色的光阴里许一场岁月清欢,许一场天荒地老,千山万水,与你牵手人生,风雨同舟。揽一卷诗文,看风听雨,煮一壶清茶,细品光阴,邀一缕荷香,静赏清月,菩提树下,斟一味禅茶,饮一杯深情,灵魂深处,那份懂得,在流年静默安暖,那份令人心动的初见,温柔着记忆。

174、有些人学佛之后,佛法知识越来越渊博,但是对周同人的态度越来越冷淡,这表示学佛的过程中缺乏发挥爱心,真正的学佛人佛学知识增长的同时会对众生生起慈悲;有些人对修行愈加投入的同时却对家务和工作感到越来越厌恶,这表示修行的过程中缺乏发挥智慧,真正的修行人修行越久,就越能做到生活中修行,修行中生活。

175、有些人学佛之后,佛法知识越来越渊博,但是对周围人的态度越来越冷淡,这表示学佛的过程中缺乏发挥爱心,真正的学佛人佛学知识增长的同时会对众生生起慈悲;有些人对修行愈加投入的同时却对家务与丁作感到越来越厌恶,这表示修行的过程中缺乏发挥智慧,真正的修行人修行越久,就越能做到生活中修行,修行中生活。

176、每个人处境遭遇不同,从事的职业不同,追寻的理想不同,对时间的感受也不一样,时间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对于活着的人来说,时间是生命;对于从事经济工作的人来说,时间是金钱:对于做学问的人来说,时间是资本;对于无聊的人来说,时间是债务;对于学生来说,时间是资本,是命运,是千金难买的无价之宝。

177、【天天禅语】吃了甜的东西,就有甜的感受;吃了辣的东西,就有辣的感受;与他人建立友谊,则带给我们快乐;与他人结成怨恨,就带给我们痛苦;播撒良药的种子,终会结m良药,利人又利己;播种有毒的种子,就会长成有毒的果实,害人又害己。我们生活中的点滴离不开因果的现象,还有什么理由不承认善恶因果的事实呢?

178、当你住着宽敞舒适的房子,开着豪华昂贵的轿车,身着华丽时髦的美农时,你是否想到过偏远山村的孩子们没有钱读书,路边可怜的乞丐还不能享有足够的温饱,很多穷人看病、买药都很困难……我们的确不该自私、贪婪,也不该过度地享有奢侈、浪费,而应该怀着爱心和利他之心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感恩您!

179、当你住着宽敞舒适的房子,开着豪华昂贵的轿车,身着华丽时髦的美衣时,你是否想到过偏远山村的孩子们没有钱读书,路边可怜的乞丐还不能享有足够的温饱,很多穷人看病、买药都很困难……我们的确不该自私、贪婪,也不该过度地享有奢侈、浪费,而应该怀着爱心和利他之心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感恩您!

180、拥有势力和地位,拥有健康和亲属,生活富裕,身强力壮,年轻貌美,才华渊博,科技发达,医学高明……这些都不能成为我们可以不面临死亡的理由。人生本来就这么短暂,生命又极其脆弱,再加上全球各地灾难重重,我们随时随地都有死亡的可能,那为什么还沉迷在此生此世的名利之中,并做一些千百年后的计划呢?

181、【天天禅语】世界上曾出现无数佛菩萨化现的善知识,他们以大慈悲心摄受众生,传法、引导、加持、护佑,提供种种方便解脱大道。但我们仍然执迷不悟、以苦为乐、执我为实,身口意总是与佛法背道而驰。由于自身的我执与业力感召,最终我们没有被佛菩萨救度,至今仍在轮回中流转,在苦海中受苦,实在应感到遗憾与忏悔。

182、【天天禅语】凡夫难免对外境贪执,外境不但不会带给我们幸福与快乐,反而会给我们带来无法想象的痛苦。比如:眼识贪执美色的原故,飞蛾亡于灯火之中;耳识贪执妙音的原故,野兽死于猎枪之下;鼻识贪执美味的原故,蜜蜂困死花丛之中;舌识贪执香味的原故,鱼儿钓于铁钩之上;身识贪执所触的原故,大象陷于淤泥之中。

183、【天天禅语】如果你想让父母欢喜,就应该使家庭与睦,家庭与睦是孝顺父母的最佳方式;如果你希望高僧大德长久住世,就应该与师兄团结,师兄团结是供养上师们的最好礼物;如果你想得到诸佛菩萨的庇护,就应该以真诚待人、关爱生命,真诚待人与关爱生命是令诸佛菩萨欢喜的最殊胜途径。愿佛菩萨保佑如母一切有情众生。

184、【天天禅语】学佛的关键,首先是通过佛法的智慧认识自己,要明白自己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根器的弟子,然后对症下药,进一步实修,才能有实质性的功效。很多学佛人就像没有经过诊断的情况下自己瞎服药一样,非常危险。自己明明是处于下等根器的人,却自以为上等根器,藐视因果、毁坏戒律,最终误入歧途、一无所成。

185、【天天禅语】当你幸福时,若将幸福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这不叫幸福,而是造业;当你快乐时,若那快乐会导致痛苦,这不叫快乐,而是痛苦尚未成熟;当你富有时,若那财富源于不正当行业,这不叫富裕,而是累债;当你自感聪明,若那聪明用于自私,这不叫聪明,而是愚昧。真正的幸福与快乐,因为不立于恶,所以不生苦。

186、【天天禅语】怀有爱心智慧之人,将钱财善用于拯救地球、提倡环保、救护生命、修桥补路、扶贫助困、解救灾祸,利人利己、积累资粮,这种人意味着从光明走向光明;自私愚昧之人,将钱财用于毁灭地球、破坏自然、伤害生命、吃喝玩乐、穷奢极欲、制假售假、贩卖武器,害人害己、种下恶业,这种人意味着从黑暗走向黑暗。

187、【天天禅语】我们学佛修行的目的是为普度众生而证得佛果。佛果源于菩萨的福德资粮与智慧资粮。福德资粮依靠众生而积累,智慧资粮依靠诸佛菩萨而圆满。对于追求解脱、成就佛果的人而言,众生给我们带来的恩德是与诸佛菩萨同等的。我们应当对众生怀着感恩之心去传递佛法的真理,并使大家从轮回的沉迷中共同早日觉醒。

188、【天天禅语】有些学佛人,表面上念佛认真、吃素严格、打坐精进,然而生活中,对家人缺乏关爱,不能做到家庭与睦,对金刚师兄缺乏包容,不能做到金刚师兄之间的团结。与家人不与睦,表明失去了做人的基础,与金刚师兄不团结,表明失去了修行的根本。既然没有做人的基础与修行的根本,那么学佛又有什么成就的希望呢?

189、【天天禅语】追求精神良药的智者就像狮子一样伟大,追逐物质享受的愚人好比狗一般愚昧。当一块石头丢过来时,狮子根本不理会石头,但会观察石头是谁丢的;狗根本不会观察石头的来源,却盲目地去追石头。心,是诸法之根,万物之源。掌控了心,等于掌控了诸法;通达了心,等于通达了万物;降伏了心,等于战胜了一切。

190、一个人在做出决定和采取行动之前,一定要谨慎细心,反复权衡得失利弊,千万不要鲁莽行事。因为,一旦事情做错了,即使你付出十倍百倍的代价,也很难弥补。无事就是最大的幸福。坦荡平静的心境之中完全没有了外在的纷扰岂不是最大的快乐?意净才能心轻,而一切的形式只能是一种执著,会给人们的心中带来烦恼和不安。

191、布施的真正意义是放下贪悭,而不是怀着吝啬之心施舍于人。持戒的真正意义是降伏白心,而不是执著于极端苦行。忍辱的真正意义是怜悯仇人,而不是麻木无奈地忍受。精进的真正意义是法喜充满,而不是同执地修行。禅定的真正意义是保持觉醒,而不是闭着眼睛什么都不想。智慧的真正意义是树立正知正见,而不是落入偏见。

192、洗尽铅华呈素姿,淡看红尘几多愁,入了红尘,才懂红尘。匆匆过客,皆是无缘的人;错过的事,都是过眼云烟。谁的花开落入了谁的指尖,谁的忧伤染了谁的眉间?都与风月无关,与时光有染,低眉相思处,一盏禅茶平淡了流年的聚散无果;风韵迟暮时,一曲梵音拂去了年少懵懂;事过境迁后,已懂得在季节的转角处沁暖安然。

193、遗憾的是,人生没有彩排,更不能倒带,手里握着的单程船票,很醒目地标注着有去无回。若时光可以随意倒流,如人生可以重新选择,我愿在红尘深深处,静倚在缘份的渡口,揣着一颗云水禅心,将寂寞坐断,将孤独守成一帧最美的水山画卷,一直一直等待那位触动灵魂的归人翩翩而来,与我共守山河岁月,携手演绎一世情长。

194、学佛不是盲目皈依,而是小心谨慎地寻找良师。学佛不是盲修瞎练,而是依教奉行地踏实修行。学佛不是沉迷理论,而是身体力行地取得成就。学佛不是好高鹜远,而是系统次第地闻思禅修。学佛不是断灭念头,而是保持觉醒地回归本初。学佛不是向外着相,而是观照自心地显露本性。学佛不是追求神通,而是智悲双运地证悟佛果。

195、其实,人生于世,赤条条而来,离开时也不过两手空空。在生命的过程中,一切拥有都是暂时的,一切物都是身外物,没有什么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既然如此,就不应该执著于外物,也不应该被外物所役。超越外物,就是超越自我,无物就是无我。不拘于物,给生命—份从容,给自己一片坦然,心境才不会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

196、【天天禅语】佛经中告诉我们,所有的修行方法以及为修行所做的付出与努力,重点都在于断除烦恼、降伏自心与破除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发挥内在的潜能——爱心与智慧。这样修行才会有实质性进展,修行才会对成就起到重大作用。无论身处逆缘还是顺缘,只要我们具足正确的见地,生活中的一切都会成为增长修行的助缘。

197、【天天禅语】凡夫众生就像照相机:它能记录很多影像,还可以通过调整焦距与闪光灯等方法拍摄远近大小明暗不同的照片,却唯独拍不到它自己——照相机。同样,凡夫能感知地球上的信息,也能研究上至太空下至地壳的现象,却唯独不清楚自己,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更不知道自己的本来面目——究竟实相。

198、有人说皈依佛,清规多,不自由,这是逃避学佛的借口,很不合理。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要守规矩。为了好的前程,从小我们要遵守学校的规定;为了事业成功,上班要遵守单位的制度;为了健康保障,治病要遵守医嘱……同样,即使佛教清规再多,生活再不自由,我们仍然要皈依上师三宝,否则要从轮回中解脱怎么会有保障呢?

199、【佛说禅乐——追求超感觉的全新体验】刹那永恒,只因我在瞬间感受到地久天长的味道,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幸与不幸都是相对的,没有不幸也就无所谓幸,人生一世,应求一份自然本真,真正的最美,在于人心所营造的幻境,追求名利空花,不如追求性灵的解放,天地万物的奥妙,都可以从自性中求证。

(0)
上一篇 2022年6月26日
下一篇 2022年6月26日

相关推荐